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工程代号521 > 第71章 心有余悸

工程代号521 第71章 心有余悸

作者:创里有作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01 19:03:1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对年轻人的培养和使用上,陈耀华跟几位课题组长始终达不成共识,他一直强调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并且身体力行,利用一切条件给自己手下的年轻科技人员创造锻炼的机会,培养他们独立工作的能力,几年之内,周玉明和许巍就脱颖而出,即使田海涛和唐建林,虽然略逊一处,但放在整个521工程指挥部,也算是年轻人中的佼佼者。

反观其他课题组的组长们,好像都有自己的盘算,他们害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事发生在自己身上,不仅课题组的核心工作不让其他人接触,而且不愿让年轻人分担自己的工作,从不公开讨论本组的技术问题。

因为得不到锻炼的机会,这些年来,分布在其他课题组为数不少的年轻科技人员,成长非常缓慢,几乎没有见到表现突出的人,虽然外界认为试验二组的高文峰还算不错,但跟周玉明和许巍比较,显然要差一大截,毕竟他连独当一面的锻炼机会都没有。

对于陈耀华的建议,孙良才认为这不失为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过要是放在以前,他不会赞成这种做法,因为他本来就没打算让其他人插手自己负责的工作。

现在情况不一样了,下一步孙良才既要负责原料生产线的搬迁,又要顾及尚未完成的试验工作,他可不是陈耀华,两头兼顾他绝对做不到。对于孙良才来说,他赞成老陈的建议,也是无奈之举,谁让这两项工作同时挤到一起了呢,他分身乏术,只能同意在本组找个人,暂时替他负责实验室的日常工作。

“可是,你觉得二组谁能胜任我的工作呢?”孙良才向陈耀华征求道。

“良才,这件事你不该问我,你是二组组长,还对自己组里的人不了解吗?”陈耀华不愿介入试验组的具体事务,免得引起误会。

“你是研究室主任,又长期关注年轻人的成长,我觉得你比我们这些组长还对年轻人更了解,说说你心目中的人选吧,就算供我参考,你放心,我不会说你干涉内政。”看上去,孙良才的话是发自内心的。

“你要这样说的话,那我认为你们组里的小高不错,实不相瞒,对于这位年轻人,我曾长期关注过。”陈耀华也不隐瞒自己的看法。

“小高?他前段时间因为谈恋爱的事,闹得满城风雨,他合适吗?”别看孙良才在政治上不想要求进步,脑子里的传统思维却不少。

陈耀华对孙良才提到的事情记忆深刻,因为他现在兼职的科研课题里的何鸣,就是三个当事人之一。两男一女同时参加工作,都是T**研究室的年轻科技人员,三人曾经是朋友,年轻人在一起,免不了日久生情,两位男青年对女孩展开了追求,开始阶段女孩跟两位男士保持了几乎同样的距离,但交往一年多后,女孩最终选择了小高文峰,何鸣为此想不开,曾一度影响到工作和跟另外两人的朋友关系。

为了平息那件事对三位当事人造成的影响,陈耀华和他夫人范红英曾亲自出面做工作,所以,他甚至比某位当事人更了解事情的全貌。

听见孙良才再次提起那件事,陈耀华不以为然地说:“谈恋爱怎么啦?咱们也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谈个恋爱出现个波折,又没发生什么大不了的事,怎么就满城风雨了?这对他的工作能力有什么影响?能不能暂时代替你的工作,关键看他的能力和人品,跟其他因素没有关系,你认为他的工作能力够不够?”

“要不是因为谈恋爱出现的风波,我对小高的印象其实一直不错,如果你认为那不是问题,我也同意他暂时代管二组的实验室工作。”

孙良才说的没错,陈耀华作为T**研究室主任,他对全体年轻科技人员都很关注,只是因为不在同一个课题组,平时在工作上没有交集,他无法亲自对每一名年轻科技人员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但这并不妨碍他通过各种渠道对其他课题组的年轻人进行了解。

记得半年多前,陈耀华兼职的课题需要人手,小高知道消息后,就主动找到老陈,希望调到他的课题组工作,考虑到试验二组的科研任务也很繁重,他就婉拒了小高的要求,并嘱咐小高安心本组的工作,等待展示自己的机会。

试验二组不仅负责两条原料生产线的搬迁,而且他们正在研制的这种原料,在完成工业化试验之后,将来的工业化生产也要跟地方企业联合实施,所以两三年内,孙良才的主要精力都要放在跟地方企业的合作上,根本无暇顾及实验室工作,如果让小高负责试验项目的日常管理,将是他充分展示自己能力的大好机会。

孙良才向全组布置了下一阶段的工作安排,并宣布在他负责原料生产线搬迁这段时间,由高文峰负责试验工作的日常管理。

向小高交代了近期的试验任务后,孙良才第二天就驻进了521工程指挥部的搬迁办公室。陈耀华抽时间去试验二组转了转,看见高文峰带领职工们正在按计划开展试验,他站在门口静静地观察,有职工发现了他的到来,跟他打招呼,“主任今天怎么有空过来了?”

高文峰回头也看见了陈耀华,他把手头的工作交给身旁的职工,转身走到门口,“主任过来啦?”

“从今天起,你们的组长暂时去搬迁办公室工作一段时间,我来看看大家。怎么样,试验开展起来了吗?”

“根据孙师傅的交代,我们正按计划开展试验。”

“那就好。小高,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跟你们的组长沟通,多向他请教,无论取得了成绩还是遇到了难题,都要勤向他汇报。”陈耀华叮嘱道。

“主任放心吧,我会记住你的教诲,尽可能多地向孙师傅请教和汇报。”小高是个聪明人。

陈耀华也是用心良苦,和其他年轻技术人员一样,高文峰一直抱怨在孙良才手下得不到锻炼的机会,现在有机会了,他希望年轻人表现的主动一些,起码首先给师傅一个好印象,让师傅改变观念,往后将有更多的机会。

......

梅院长一直关注521工程几条原料生产线的搬迁进展,只是害怕给陈耀华的工作造成压力,他才在表面上装出一副不太关心的样子。

对于部里上次派来的财经检查组,虽然应付过去了,但梅院长还是有些后怕,毕竟借用和挪用,一字之差,却属于利用规则漏洞打擦边球,那是两位司长,特别是科技司的刘司长同情基层科技人员的处境,才赞同梅院长的解释。如果深究起来,那件事终究还是有违规的成分。

部里的检查组离开后,梅院长经过反思认为,借用科研经费的事,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而且借用的科研经费应该尽早想办法还回去,以前设想那种拆东墙补西墙的还款方式,最好不要实施,否则,一旦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为了归还借用的科研经费,梅院长寄希望于521工程的几条原料生产线的转移,无论跟地方企业的合作方式是一次性 买断,还是利润分成,把这些生产线转移给地方企业,总会有些经济收益,利用这些收益归还借用的科研经费,不仅现实,而且是近在咫尺的事。

第二批原料生产线的转移工程启动后,陈耀华准备向梅院长汇报进度安排,“你来得正好,我正想跟你打听这方面情况呢。”

“梅院长,原料生产线搬迁是已经确定了的事,我们正在按计划进行,你有那么多大事要考虑,这种小事不必挂在心上。”

“耀华同志,对我来说,521工程几种原料生产线的搬迁,现在就是数一数二的大事,其他事情才是小事。”

“哦,是不是你那位在地方当市 长的老校友沉不住气,嫌我们的进度太慢,向你催问了?”

“他倒是给我打电话问起过这件事,但我根本没往心里去,生产线搬迁是一项工程问题,我们要尊重科学规律,不要给负责具体实施的科技人员施加压力。”

“那我就不明白了,这些生产线的搬迁,怎么一下子成了你的头等大事了?”

“耀华同志,你又不是不知道,前段时间部里派来的检查组,特别是财务司那位罗司长,那是何等的咄咄逼人?”

“不是都被你成功应付过去了吗?他们早就走了,梅院长,怎么突然又提起那件事?”

“实话跟你说,虽然他们已经离开了,但现在想起来还让我心有余悸。要不是科技司的刘司长为咱们说话,我认为咱们没有那么容易过关。”

“梅院长,事情有那么严重吗?”陈耀华将信将疑。

“你别忘了,即使借用不等同于挪用,但咱们把部分科研经费用来修建职工住宅,怎么说也有违规嫌疑,今年打擦边球过关了,要是明年再来检查呢?如果检查组没有刘司长那样理解基层单位的人,将如何是好?”

陈耀华没想到问题这么严重,“梅院长,你的意思咱们需要怎么做,才能避免出现那种谁也不愿见到的局面?”

“至少在下次检查来临之前,尽快把借用的科研经费还回去,唯有如此,才能让人安心。”

“可是,天晨材料研究院的所有收入都摆在桌面上,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哪有资金归还借款呀!”

“所以,我把521工程现有原料生产线的搬迁,视为我现阶段最关注的事。”

“梅院长,你是指望通过原料生产线的转移获得收益,再利用这些收益归还借用的科研资金?”

“是的,无论跟地方企业采用一次性 买断,还是利润分成的合作方式,这些生产线总会产生收益,这个还款计划是不是最现实?”梅院长自信地问。

“这个计划当然好,怪不得你这么关注搬迁进展。”

“你快说说吧,原料生产线搬迁现在进行到什么程度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