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工程代号521 > 第82章 淡泊名利

工程代号521 第82章 淡泊名利

作者:创里有作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01 19:03:18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连几天的重复试验,都取得了基本一致的试验结果,陈耀华知道消息后,自然非常高兴,他亲自到现场查看试验情况,观察试验过程,并深有感触地说:“技术上的事,有时候就像一层窗户纸,只要捅破了,才发现并没有天大的秘密,但要捅破这层窗户纸,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深厚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工程经验,否则,那层窗户纸就是一堵墙,甚至一座高山。”

周玉明点头赞同道:“搞科学试验,也跟文学创作有共同之处,有时候还需要一点灵感。”

“但灵感是建立在深厚基础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之上的,就像从事文学创作,如果一个人连起码的构思和叙事逻辑都不懂,连一个完整的故事都讲不出来,无论如何是不会有灵感的。就说你这次提出的技改方案,如果没有对聚合反应原理的深刻理解,就不可能想到引发剂局部浓度过高,会使热量聚集,从而导致温度大幅波动,过程难以控制;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即使知道了原因,也提不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这是陈耀华对周玉明的工作发自内心的褒奖,但周玉明非常谦虚,“也有偶然成分,可能是碰巧了。”

关于灵感问题,自然不可能成为师徒二人交谈的重点,陈耀华把话题转到工作上,“玉明,现在试验取得了这么好的结果,其他试验条件还需要继续验证吗?如果没有必要,你明后天就可以回到你的工作岗位。”

跟陈耀华一样,周玉明是个做事极其认真的人,“既然过来帮忙,我那边现在事情又不是太多,那就不在乎再多待几天,一方面把现在的试验条件做进一步的验证,使其更具说服力,另外,我还想验证一下液相加料的试验条件,看看在那种情况下,还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对于周玉明的探索求真精神和工作积极性,陈耀华除了支持鼓励,当然不会再说别的。

利用四个班次,周玉明班组对液相加料方式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证明,这种方式对提高样品的性能指标没有多大帮助,但却增加了设备的复杂程度,跟连续滴加的补料方式相比,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周玉明把试验情况向陈耀华做了详细汇报,在跟田海涛进行一番交流后,他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

名义上对周玉明的方法进行验证,实际上田海涛接下来的试验只是简单重复,因为周玉明已经对自己的方法进行过多次验证。

有了成功的方法,田海涛负责的课题很快就完成了工业化试验。按照工作程序,试验完成后,第一件事便是编写试验报告,但在报告署名问题上,田海涛非常犯难,反复考虑后,他把自己的名字排在第一位,陈耀华排在第二,课题组另外几名技术人员依次排在后面,最后才是周玉明的名字。

陈耀华是T**研究室主任,任何课题的试验报告编写完成后,都要送到老陈那里审核,当他看到报告署名时,毫不犹豫地划掉了自己的名字,把周玉明的名字提到了第二位。

第二天,田海涛来主任办公室取报告,准备送去打印,当他看到报告封面的署名变化时,非常惊讶地说:“主任,你的名字怎么划掉了?”

“我又没做什么工作,把我的名字写在上面干什么?”陈耀华若无其事地说。

“没有你的指挥调度,我们这个项目的工业化试验不可能成功,怎么能说你没做工作呢?”

“海涛,咱们之间就不要说这些客套话了,凡是我为你做的事,都是我应该做的,也是心甘情愿做的。所以,我要是在这份报告上署名,尤其是名次还这么靠前,那就有沽名钓誉的嫌疑了。”

“主任,跟别的课题不一样,这是我第一次任课题组长,又是第一次独自带课题,中间遇到了很多困难,都是在你直接或间接的帮助下得到解决的,就冲你对该课题的贡献,也应该署上你的名字。”田海涛真诚地说。

“海涛,我感谢你的好意!但我是T**研究室主任,咱俩之间毕竟还有一层师徒关系在里面,从某种意义上说,帮你解决技术问题,还包含了一层私人关系,我是真心愿意帮助你,没想得到任何回报。倒是玉明为你们的课题做了那么大的贡献,他才应该得到尊重。”

在陈耀华执意拒绝下,田海涛不再坚持,但他对周玉明的排名做了解释,“报告上不是有玉明的署名嘛,虽然排在最后,但并非不尊重他的贡献,当时的情况是我和你排在前两名,如果把玉明排在前三,我怕组里的其他技术人员有意见,因为他们一直在课题组工作,而玉明只是临时过来帮忙,前后加在一起,也不到三个星期时间。”

“行啦,我不管你是怎么想的,就按这个顺序署名吧,我就不跟着参合了。”陈耀华历来淡泊名利。

“可是,玉明在课题待的时间那么短,把他排在第二名合适吗?”

一听这话,老陈神情严肃地说:“海涛,我要纠正一个认识,玉明在你们的课题待的时间确实很短,但他对你们课题的贡献有多大?你应该很清楚!那些自始至终都待在课题组的科技人员,当你们的课题遇到技术难题的时候,他们在干什么?有谁向你提出过哪怕一点有益的建议?这样的人跟普通试验工人有多大区别?把玉明排在第二位,有谁不服气,让他来找我!”

其实,田海涛课题组的技术人员,绝大多数当年在陈耀华手下,跟周玉明都是同事,他们非常了解周玉明的为人,即使这次临时到他们的课题组帮忙解决技术难题,他们对周玉明的工作能力和做出的贡献也十分钦佩,田海涛的这套说辞,完全是拿其他技术人员做挡箭牌,实际上是他的狭隘心理作祟。

陈耀华是研究室主任,周玉明到田海涛的课题组帮忙解决技术难题,是他率先提出来的,虽然最初他要亲自上阵,是周玉明自告奋勇把他替换下来,但周玉明做出的贡献不仅不容忽视,而且应该得到充分肯定,所以,在试验报告的署名问题上,老陈认为一定要体现出来,尽管周玉明对此未必很在乎,否则,就是埋没人家的功劳,不免让人寒心。

见陈耀华态度坚定,宁愿把自己的名字划掉,也要体现周玉明的作用,田海涛即使再不情愿,也只能答应下来,“主任,就按你的意见办,只不过这样一来,就体现不出你的作用了,我心里过意不去呀!”

“嗨,我都把话说清楚了,你没有什么过意不去的,现在做完了工业化试验,在接下来的产业化大生产准备过程中,有不明白的地方,还跟从前一样,一定要及时咨询,千万不要耽误工作进程。”陈耀华叮嘱道。

“主任,你也看到了,我连工业化试验的经验都不足,更别说产业化了,今后肯定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向你请教,少不了麻烦你。”在陈耀华面前,田海涛倒也有自知之明。

“谈不上麻烦,但你是项目负责人,从实验室小试到产业化大生产,这是必须经历的过程,否则,你就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课题组长。”

......

周玉明负责的课题正在进行产业化准备,设计部门给出了设备清单,接下来就要进入设备采购程序。拿着这份设备清单,周玉明有点犯难,如果全权委托设备采购部门负责,他们当然愿意大包大揽,但陈耀华一直要求项目负责人对设备采购环节严格把关,一是为了节省资金,尽量降低采购成本,二是防止采购部门对设备质量放水,给将来的使用埋下隐患。

周玉明的科研水平和管理能力,在全院年轻科技人员中首屈一指,但他毕竟年轻,资历尚浅,跟采购部门那帮老油条打交道,他感到很犯怵。

把这份设备清单交给采购部门,如果周玉明放任不管,他跟采购部门当然相安无事,但那不仅违背陈耀华的规定,而且也没尽到一个项目负责人的责任。要是他行使自己的监管权力,对采购过程严格把关,采购部门的工作人员一定会跟他闹得不愉快。

带着这些顾虑,周玉明来到陈耀华办公室,把设备清单放在他面前:“主任,这件事恐怕还得麻烦你帮忙。”

陈耀华看了看,“这不是你们那个项目的设备清单吗?出来的很快嘛,要我帮什么忙?”

周玉明向老陈诉说了他的顾虑,“你最有体会了,设备采购科那些人都是老油条,跟他们打交道,我实在有些犯怵,不严格把关吧,又没尽到责任,如果对采购过程严格监管,他们肯定会跟我闹别扭。毕竟你跟他们很熟,要是你亲自出面,他们就会收敛多了。”

陈耀华认为,周玉明的顾虑并非多余,上两次就连自己亲自出面,虽然设备采购科的工作人员没说什么,但分管设备的副院长却给自己出了难题。但是,周玉明是院室两级机构着力培养的科研管理干部,他早晚要面对辅助部门那些形形色色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如果在他们面前犯怵,将来这会成为周玉明的短板,陈耀华想让他在这方面也得到锻炼。

“玉明,这是你自己负责的项目,按理说我不应该插手,不过你说的有道理,辅助部门的人都不太好打交道,但我也不能全权代表。要不这样吧,毕竟第一次跟他们接触,咱俩一起去见他们,等你跟他们接上头了,我就不管了,你觉得怎么样?”

周玉明非常聪明,他知道这是领导故意锻炼他跟不同的人打交道的能力,“主任,我在设备采购监管方面没有经验,又是第一次跟这些部门的人接触,有点无所适从。”

“一回生二回熟,比起搞科研,这种事就简单多了。走吧,我这就带你去见他们。”说完,老陈拿起桌上的设备清单,起身就往外走。

到了设备供应科,见四五个人无所事事,正围在一起闲聊,陈耀华跟熟悉的工作人员寒暄几句后,把周玉明向他们做了郑重介绍:“可能你们早就认识,他是我们521工程办公室主任,他兼职的科研课题即将进行产业化大生产,现在需要采购一批设备,请大家帮忙操操心。”

“521工程办公室主任,正处级干部呀!还兼职搞科研,厉害!”一位采购员由衷赞叹道。

周玉明接过话茬谦虚地说:“其实没什么,我们的工作有赖于大家的支持,才能取得成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