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摄政大清 > 第114章 生存之道

摄政大清 第114章 生存之道

作者:公子令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9:43: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据柳舟所知,当皇上每隔几天总是要生气的。

而他们生气的理由有时说出来简直是不足道哉,因此小太监的话柳舟并未放在心上,只问道:“这次皇上因何生气?”

小太监摇摇头:“不知,刚才和中堂来过之后,皇上就有些不大高兴了。”

和珅?柳舟一惊,他来这里做什么?

虽是不解,可柳舟还是进了皇宫,有些事情,必须要有人去做的。

柳舟通禀之后,便站在外面等待宣召,时雪虽停,可却更显凄寒,不过柳舟并未等多久,便被一名太监给叫了进去。

御书房。

乾隆的脸色的确不是很好,不过也不是很坏,柳舟微微抬头看了一眼,但却不敢随便声张,乾隆皇帝沉声问道:“柳爱卿进宫有何事?”

柳舟的心砰砰直跳,古人云伴君如伴虎,是半句话说错不得的。

“回圣上,微臣今日偶然经过城门,见城外不少百姓欲进城而不得,而看那些百姓摸样,似乎……似乎像是难民,微臣心有不解,特来禀明。”

乾隆皇帝听到柳舟这话后,并未惊讶,只浅浅道:“此事朕已知晓,是和珅命令顺天府洛成所为。”

“这……”柳舟一时失声,可又不知该如何接下去。

“和珅并未欺瞒朕,他只是为了避免引起京城百姓的恐慌罢了,如今他也已经奉命赶往城外救济那些百姓了。”

乾隆皇帝说的很轻松,就好像这不过是一场雪而已,一些贫穷的百姓没有活路,这才向京城涌来,但他们人并不多,和珅能够办好,只要开几个粥篷,送些衣服就是了。

柳舟听完乾隆皇帝的话,已是明白,于是不再多言,起身告辞,救济百姓,这不是他一个工部官员该管的事情,自己今天来的目的,也只是想让乾隆皇帝知道城外的事情罢了,如此足以。

离开皇宫,柳舟直接回到了府上,现在的他已经很有钱了,虽然比不上朝中的一下大贪官,可在京城,只怕没有多少人比得过他。

为此,柳舟以前设想过而从来未曾实施过的事情,在这段时间也慢慢的开始了。

首先,就是训练自己的死士,亦或者说是亲兵,不过这件事情不能张扬,而且不能被任何人知道此时需要徐徐图之,因此柳舟并未对此有什么迫切的。

除此之外,柳舟再做的就是时刻注意西方列强的动向,这对他来说有点困难,毕竟这个时代通讯不发达,再加上清朝有海禁,很多西方的消息都必须从那些沿海仅有的几个港口得知,不过就算如此,柳舟得到的很多消息都比事情发生时慢了好几个月。

不过这些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柳舟要知道西方列强武器的改进方面。

这个时代是一个武力称雄的时代,想要不被别人打,首先就要比别人强,当那个国家又出了新式武器之后,柳舟都会命人想办法弄来,然后自己研究一下,再改进一些,等适当的时机,他准备组建一支强悍的火枪队。

不同于现在朝廷拥有的火枪队。

不过这都是设想,具体什么时候实施,却要等待时机了。

柳舟在府里这样想的时候,忽而起了一阵强风,柳舟猛然惊醒,不由得苦笑,自己的这些设想,有可能实现吗?

应该是可以的。

和珅这次还是办了回实事的,第二天,京城外便开了几间粥篷,而且一些旧衣服棉袄之类的也都给那些难民送了去。

这里是天子脚下,若是让难民在此晃荡,就丢尽大清国的脸了,只怕这也是昨天乾隆皇帝生气的原因吧?

只是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

大概五天之后,今年冬天第二场大雪再次降临的时候,事情突然变的一发不可收拾起来。

这次涌进京城的人很多,比以往要多的多,如果站在城门上向下张望,满眼所见皆是面黄肌瘦的难民。

当柳舟得知此事的时候,突然有些不解,这些难民都是从哪里来的?

京城四周,倒不会出现这么多难民,一定是京城外的百姓,因为实在过不下去了,这才向京城寻求唯一的机会的?

这是那些贫苦百姓的生存之道。

在一个地方没有活路,就去另外一个地方,而京城总是会成为这些难民的首选,因为这里住着天子,天子是他们心中的信仰,天子是不会不管他们的。

柳舟经常认为这些人的这种想法是迂腐的,天子管他们,只不过是不想自己的面子不好看而已。

当难民涌入的时候,朝堂变得热闹起来。

柳舟虽是工部侍郎,可已经是三品官了,而根据朝廷规定,三品官有资格上早朝,不过必须站在门外。

这天早上,朝中很是激烈争论了一番,朝中三大势力为此争的像菜市场两个老妈子的吵架。

柳舟站在大殿外,寒风清冽,可听到大堂里的那些争吵,他竟然有一种冲上去大骂一场的冲动,这些官员,遇事就只考虑自己的立场,而不是考虑如何解决城外难民的事情,以及调查清楚城外的那些难民为何没有留在自己的家乡,而是跑到了京城来?

争吵结束的时候,朝堂上终有有了结果,责令户部尚书伍俊和工部尚书赵昱负责难民安置一事,按照乾隆皇帝的意思,若是让他听说再冻死人,就要他们两人革职查办。

皇上是发了狠话的,只不过谁都清楚,话只不过是说说而已,城外每天都有人冻死,只要不上报,皇上又怎么可能知道?

欺上瞒下,向来都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柳舟听到这个之后,心头微微一沉,这两个尚书都不是省油的灯,就算他们能够帮这些百姓,只怕也不知要从中捞多少呢,而且在他们两人的想法里,觉得只要这些百姓不死,不闹事,等来年看春,此事自然不攻自破。

可是柳舟却很清楚,这样做无异于扬汤止沸。

因此,在退朝之后,柳舟留了下来。

在御书房见到乾隆皇帝后,柳舟将自己心中的想法说了一遍,此事必须严查,为何那些百姓离开自己的家乡来到京城,是因为京城的人愿意管他们吗?那么他们家乡的官员怎么不管?

对于这些情况,柳舟很清楚,说出来,就等于是在朝中树立了敌人,可是心中的良心让他宁愿树敌也必须讲出来。

乾隆皇帝听完柳舟的话后,很是满意,点了点头:“整个朝中,就你柳舟还算清楚,这事朕已经命人暗中去调查了。”

听到乾隆这话,柳舟不由得愕然,明君就是明君,虽然很多话都没有说,可很多事情却是已经暗中去做了的。

这事得罪人,所以朝中的人没有几个人愿意提出来,只是大臣不提,不代表皇上不知。

柳舟于此,已无话可说,于是连忙退出了皇宫。

夜色深深,寒风凄雪。

京城某处。

屋内灯光如豆,但却暖和非常。

“事情可都安排妥当?”

“已经办妥,请大人放心便是。”

“好,如此甚好,不过要找准时机,且不可坏了大事。”

户部尚书伍俊和工部尚书赵昱最近这两天都很高兴,因为又有一笔钱财可以捞了。

户部掌管钱财的出入,工部负责办事,这其中有太多的机会可以让他们将钱财纳入自己的口袋了。

而至于城外百姓的事情,他们并不关心,也不在意,只要他们不闹出大乱子就行了,随便再多开几个粥篷,亦或者将那些穿的已经成为了破烂的衣服再扔给他们就行了。

当然,前提是这些百姓不能闹事。

为此,在三天之后,伍俊和赵昱才慢悠悠的将国库里的粮食拿出来。

大雪下了三天,城外百姓不知道是怎么过的,当伍俊和赵昱因为雪停而出城救灾的时候,那些已经在寒风中冻了好几天,手脚已经不怎么听使唤的人突然在寒雪中冲了上来。

伍俊和赵昱两人将那些百姓冲来,并没有惊慌,已经饿了这么久,冻了这么久的百姓,突然看到粮食和衣服,很兴奋是正常的。

他们甚至很高兴,他们将粮食和衣服送来,这些难民应该歌功颂德吧?

可接下来的事情就一点不正常了,很不正常。

百姓冲来的时候,不仅抢粮食和衣服,而且在他们穿上衣服拿到粮食后,竟然愤怒的对伍俊和赵昱动起手来。

积累了三天的愤怒,在这个时候突然爆发了,事情变的难以控制,没有人知道这到底是怎么了,本来那般安顺的难民,怎么突然间变得这么狂暴?

疯了,这些难民一定是疯了。

伍俊和赵昱此时无心去想这些难民是不是疯了,他们只在想如何能够从这些难民手中逃出去,这些难民虽然体力不支,可他们人太多了,疯狂起来,让人都不知道该往何处逃了。

京城之外,一时乱入麻,而一场大乱将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