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摄政大清 > 第061章 京城事

摄政大清 第061章 京城事

作者:公子令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9:43: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却说杜白离开余平县衙之后,有一个人很不高兴。

这个人是元浩。

其实,向尹善打小报告说柳舟私藏贡品端砚的人就是他,他是一个孤傲的人,在才情上他不是柳舟的对手,在女人方面更要依靠柳舟的帮忙,这是他绝对不能忍受的。

而自从那天从余平县衙离开后,他便暗暗发誓,一定要找柳舟报仇。

他是今年秋试的探花,按照朝廷规矩,是很容易给安排个职位的,不过当今之势,想要在官场上混,也要能来事,会攀附才行。

要么你拿钱贿赂,要么就依附于某一个党派。

元浩没有钱,他如果有钱的话,当年也不会因为进京赶考而与秦云分离了。

没有钱,就只能依附,而元浩恰恰有这个资本,因为中秋节那天晚上的时候,皇八子对他的印象不错,尹善得知他是今年秋试探花之后,更是多番向其发出拉拢的信号。

双方皆是有意,于是一拍即合。

而就在双方勾搭上之后,元浩向尹善说出了柳舟私藏端砚的事情,而他之所以知道端砚在柳舟手里,是因为他早就暗中监视着秦云和柳舟。

遇到这种机会,他自然不会放过。

尹善对于柳舟也有好感,可尹善也隐隐能够察觉到,这个柳舟并不想跟他们走的太近,不过尹善还是个爱才之人,他还是派杜白来了余平县衙。

一块端砚,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若真查有实证,尹善觉得正好可以用此来控制柳舟,让其为自己卖力。

尹善能够混到两江总督这个位置,一些该有的政治觉悟还是有的,在官场上,讲感情义气是不可靠的,只有利益和威胁才最管用。

既然利益不能拉拢柳舟,那就只有威胁了。

可惜,杜白什么都没有查到,反而被柳舟给拿捏住了短处,虽说那个短处并不算什么事,可要真传出去,也够他丢回脸的。

元浩很气愤,可却一点办法没有,尹善虽然对他有些器重,可杜白却是尹善的亲信,没有查出什么来,难道还要尹善惩治杜白?

元浩是孤傲没错,可这点还是明白的,自己刚投靠来,怎么能跟同盟特别是前辈结怨?

元浩什么都没有做,全当自己举报有误,而尹善也没有惩罚他的意思。

元浩和尹善都没有说什么,杜白却很生气,因此在离开余平县的时候,他去找了郑羽,郑羽虽是御医,可回到江西之后,还是要依靠尹善的,而依靠尹善,对杜白就要客气一点。

“这个柳舟,真是狡诈,可恶,郑御医,你要帮我想办法教训他一下。”

郑羽对柳舟的印象还不错,不过却也好不到哪去,加上他想依附尹善,因此对于杜白的话很是上心,道:“杜大人放心了,在下一定会想办法教训一下柳舟的。”

“哦,可是郑御医想到了什么办法?”

郑羽浅笑,道:“不可说!”

杜白离开余平之后,一切又恢复了正常。

几天之后,京城,皇宫。

这天早朝,乾隆皇帝很高兴,因为他的命令得到了很顺利的执行,几天前发出寻宝的消息后,如今终于有了收获。

各地方所献宝贝陆陆续续的被侍卫抬到了大殿之上,大殿两旁的官员看着这些宝贝,啧啧称奇,乾隆坐在龙椅上,也有些欢喜,他的年纪越来越大了,是时候好好玩一玩,放松一下了。

宝贝一件件的摆上之后,和珅抢先一步跨了出来,道:“恭喜皇上,贺喜皇上,我大清幅员辽阔,物产丰盈,此乃皇上之福,百姓之福,大清之福啊!”

和珅已经五十多岁了,不过拍起马屁来,却是一点不含糊,声音洪亮,震得整个大殿余音绕梁,听得乾隆皇帝哈哈大笑:“和爱卿言之有理,不过朕很清楚,没有诸位爱卿的日理万机,我大清朝也不可能如此繁荣昌盛。”

见乾隆皇帝称赞众臣,那些大臣们纷纷跪拜高呼:“皇上圣明。”

一个皇帝,如果谦虚,又肯肯定大臣,自然是圣明的。

双方这样走了一套程序后,乾隆便走下龙椅,一一欣赏起那些宝贝来,在这满堂的宝贝中,有些价值连城,有些做工精细,有些则稀奇古怪,连皇上都不曾见过。

价值连城的有珠宝,夜明珠,而且是那种大到离谱的珠宝夜明珠,不过就算再大,乾隆皇帝也是司空见惯,并未对此多做停留。

做工精细的多半是工艺品,比如有一件木雕,做的十分精细,惟妙惟肖,让人看了一眼之后,便生出些许欢喜来。

不过乾隆在这些宝贝上也未作停留,乾隆是皇上,做工精细的宝贝见的多了。

他最为感兴趣的,还是那些稀奇古怪,自己从来未曾见过的。

而在这些宝贝中,和珅所献,就在其中。

和珅深知皇上喜好,他知道这个皇上,虽然对琴棋书画诗词很喜欢,可随着年纪的增大,他更大的喜好却是猎奇,越是稀奇的东西,他就越喜欢。

而想要稀奇的东西,不能在大清朝找,必须从外国人那里找。

所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就是这个道理。

和珅的宝贝,就是一些外国的玩意,其实这些玩意在国外,根本就算不了什么,可大清朝的人没有见过,对之自然好奇。

乾隆皇帝在这些稀奇古怪的宝贝前流连忘返,最终走到了一张蒙着红布的架子前,乾隆见这宝贝还蒙着,很是好奇,问道:“这是什么宝贝?”

见皇上问,旁边负责收集宝贝的官员连忙答道:“回皇上,是一面镜子。”

“镜子?”乾隆微微凝眉,一块镜子,能是什么宝贝,他隐隐有点愤怒,因为他很讨厌被人糊弄。

不过越是如此,他也越是好奇,于是吩咐道:“掀开。”

跟着后面的太监连忙跑上前,将红布给掀开了,红布掀开之后,镜子里突然出现了另外一名太监,而且是那般的逼真形象,吓得那个太监啪的一下向后跌了一脚。

镜子大家见的多了,可像这种能够将人照的如此逼真,甚至连眉毛,雀斑都照的一清二楚的,还真不多见。

众位大臣见太监吓了一跳,先是一惊,而后也更是好奇,到底是什么宝贝,竟然让见多识广的太监都吓成这个样子?

不少大臣挤了上来,然后他们看到了另外一个自己。

乾隆站在镜子前审视自己,他还是第一次如此清晰的看到自己的样貌,乾隆长的很帅,很威严,看着镜子中的威严帝王,乾隆竟然生出丝丝自豪感来。

当自豪的感觉油然而生的时候,乾隆突然开口问道:“这镜子是何人所送?”

一旁负责的官员拿出名单,而后说道:“回万岁,此镜子乃余平县令柳舟所送。”

此时的柳舟虽然名满余平县甚至江西,可在京城这个朝堂之中,听过他名字的人却不多,可以说他是一个不名一文的人。

钱米对柳舟很感激,不过江西的事情是他的耻辱,他是不会将柳舟救自己的事情告诉和珅的,而和珅也不好去十分注意一个小小的余平县令。

大家对于柳舟这个人都没有印象,乾隆更没有,他点了点头:“此人送了快镜子来,倒当真有趣的很。”

这块玻璃镜子比宫廷中用的铜镜要好很多,不过这宝贝虽然稀奇,可却称不上名贵,不过是一块镜子而已,乾隆站在镜子前,虽然生出了自豪感,可就因为这么一件东西就对那个柳舟进行奖赏,多少会惹来非议,而且很有可能被言管称为不务正业,说柳舟是因为投其所好才得到了好处。

和珅跟乾隆打交道多年,一听乾隆此言,立马明白过来,于是这便准备帮柳舟说几句好话,好让皇上名正言顺的进行封赏,可和珅还未来得及开口,一旁的刘墉突然开口道:“万岁,此乃一七品县令的忠言啊!”

听到刘墉突然冒出这样一句话后,在场大臣皆是一惊,一块镜子,那里来的忠言?

乾隆饶有兴趣的看着刘墉,道:“刘爱卿,何出此言啊?”

刘墉答道:“昔唐太宗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此镜比铜镜更为清晰,这七品县令柳舟,想来是要皇上明察秋毫啊!”

刘墉这么一解释,众人也纷纷表示赞同。

乾隆听完,沉默了一会,有人向自己进忠言,他还是听的,不过乾隆绝非好糊弄的人,他不认为一个远在余平的七品县令会劝自己明察秋毫,所以他觉得刘墉说出这话,一定是有其他目的的。

而以乾隆的聪明才智,他也很快明白了过来,当他明白后,随即说道:“将此镜子给朕运往寝宫,让其时刻提醒朕,要做一个明察秋毫的圣君明君。”

刘墉见乾隆说出了这样一番话来,突然跪在地上高呼万岁圣明,刘墉这么一喊,其他人也皆是纷纷跪下,高呼皇上圣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