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 第一百一十三章 指挥佥事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第一百一十三章 指挥佥事

作者:晓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20:01: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诸位请起,请起!”

如果是架子大的文臣,可能自己都不出声,直接在轿前点一点头,然后再进轿子继续前行就可以了,然后由侍从叫一声起来,下跪的诸多武官,还得老老实实的跟在人家的轿子后头,步行撵着跟随。

不过刘景曜还是很客气,上前两步,竟是先搀扶起了周炳林,然后再用手一托,把张守仁也拉了起来。

“周老千户,咱们隔了大半年不曾见了,你的腰板,还很硬朗!”

“呵呵,多谢大人夸赞,下官还吃得肉,骑得马,只是眼睛老花,想来是为皇上效力的时候没多久了。”

“朝廷自有规矩,到时候,老千户安稳荣归,少不得还要再享几十年清福。”

“承大人吉言!”

一个是兵备道,一个只是千户,但刘景曜份外给面子,竟是如有私交一样,和周炳林好生寒暄了一阵子。

周炳林自是清楚,这是张守仁的面子,不是兵备道大人对自己格外有交情。于是话里话外,也是透着十分的自觉。

“国华,你来带路,我们进所城去吧。”

对着张守仁,刘景曜反而话不多了,只是吩咐一句,又对着张守仁重重一点头,轻声道:“我倒没有料到,你的路修的真有这么好。”

事前浮山这边上报过重修道路的事,报到登州都司和巡抚衙门,以及刘景曜的兵备道。此事登州方面基本无人相信,几条官道,长的近三十里,短的也有五六里路,全部修好,这得多少人力物力财力?

以登州那边的想法,甚至是刘景曜的想法,修堡寨烽火台什么的,当然是事实,不过要修这么多道路,耗费的工程量恐怕不是一个千户所能承担得起来,大约也就是在路上垫一层土,夯实了就当是重修过……就算如此,刘景曜也打算捏着鼻子认了这功劳,谁叫张守仁帮了他天大的忙?

这些功劳,可是张守仁亲自上书,全部记在他这个兵备道名下。要不然,他一个被贬的官员,又没有深厚的背景和党派,京师那边,岂又能顺顺当当的把这功劳记在他的名下,同时也有风声传出来,登莱这边巡抚可能调走,位子由刘景曜来接任!

这么大的人情,加上张守仁为他摆平丘磊的事,几件事相加,还有师徒名份,就算张守仁牛皮吹爆了,刘景曜也是打算替他擦屁股了。

谁料从方家集一路过来,这道路明显就是感觉和寻常的官道不同。

两边全部是种的白扬,都是明显移植不久的一年到三年间的树木,一路上观之不绝,风景已经与别的地方绝然不同。

道路则是有好几层,从夯土层到碎石,然后是石灰和粘土烧的土法水泥,人马行走在上,坚硬平滑,绝不会出现雨天一脚泥,晴天满天尘土的情形了。

光是这一条道路,跟随前来的布政使司左参议和都指挥使等人就是赞不绝口,众人看向刘景曜的眼神,也是更添了几分敬佩。

这个兵备道,不哼不哈,在地方上却是安排人做了这么多的事!

对这种眼神,刘景曜却是心中感觉有愧。

自己何尝做过什么?不论是钱财还是人力物力,或是协调地方关系,全部是眼前这个笑的十分亲切的年轻人自己一手操持,不仅如此,还明里暗里给自己帮了不小的忙……这个门生弟子,收的实在是太合算了。

“等将来,下官还要修到即墨,到登州、胶州的道路。”

张守仁笑的不动声色,语气里,却是挡不住的从容自信。

“霍,好家伙。”刘景曜也是吃了一惊,摇头道:“国华,你可真是敢想!”

“大人不要不信,事在人为嘛。”

“算了,进了所城再说。我们在此多说,会叫人家说话。”

刘景曜身后,还有大票的文武官员,任何一个出来,官阶都远在张守仁之上,甚至都指挥使司的都指挥使是正二品武职,若不是大明向来重文轻武,而且都司衙门实权早失,现在掌兵权的是登莱总兵丘磊,否则的话,第一顶轿子,可就是都指挥使在前才对劲了。

和刘景曜寒暄几句,接着又是见过布政司和按察司的官员,然后是都司指挥使和同知等几个武官上司,接着众官又重新上轿,大队人马逶迤而行,向着浮山所城而去。

“这浮山所不是和以前一样,倒没有什么变化?”

入了所城,绕过主街上的那些建筑,到达千户官厅之后,一伙登州都司来的武级武官都是凑在一堆聊天。

都司现在无权,平时也就是管管帐册,跑跑腿,真正打仗已经用不着他们。

身为武臣,干的却是文官的活,这尴尬自然不必提了,也就是象今天这种事,才要他们出来装点一下门面,平时无事的时候,都司衙门根本就是总兵官等营兵将领的附庸罢了。

从轿子上下来,几个二品三品的武官也是凑在一起闲话。

都指挥使叶曙青在十几年前来过浮山,感觉这所城除了街道干净些,似乎也没有什么变化,和传说中的焕然一新,却是有很大的距离。

有个指挥同知晓得内情,小声答道:“重修的是张家堡,也就是副千户张守仁的地盘。还有东山堡那几个堡,都在张家堡附近,也是全部重修了。”

“哦,原来如此。”

身为一个年近花甲的老军人,叶曙青对周炳林这个老部下自然有一层长久共事的亲热感,对张守仁,他没有什么印象,此时听了部下的汇报,更是感觉周炳林应该是被架空了,没来由的,他的心里便是一阵不舒服。

但不舒服也是没有办法,兵备道刘景曜的权力可比他大的多,此次过来,他这个二品武官就是一个陪衬,老老实实的把差事办完,不出漏子,自己也省得麻烦。

“唉,眼下这世事啊……”

几个跟过来的指挥同知和佥事也都是老人了,都司衙门现在就是一个养老的地方,几个老头子凑在一堆,议论纷纷,低声叹气。

要是在以前,有千户在,哪里轮着一个副千户兼百户出风头?

听说这副千户还是一个大盐枭,这胶莱一带的盐利,都在此人的掌握之中。

换了几十年前,怕是朝廷早就派锦衣卫下来,查实了后,密派营兵出动,立刻就剿了这个大私盐贩子,哪里还会给他加官晋爵?

时逢末世,处处烽烟,一个自己赚银子坐大的枭雄反而能在大明的武官系统内升官,这叫几个万历年间就当官的老头子十分的不舒服,也是感受到了王朝末世时的无奈。

“张将军,你斩海盗巨寇韩六,诛其余部六十余人,此一大功。今又重修海防,恢复墩台堡垒,耗工巨大而不滋扰地方,亦一大功也,今本官接五军都督并兵部令,授尔灵山卫指挥佥事。”

“下官叩谢大人!”

理论上来说,四品武职官的任免肯定是皇帝知情,并且是由皇帝下令,由五军都督府和兵部共同下部文授给官职,这样才是正常的手续。

其实不止是四品,哪怕是一个百户或千户,在办理袭职时都要到北京去,一则是到都督府和兵部办理公文手续,二来可以留在京营或边镇效力一段时间,汲取经验,三来也是要陛见,由皇帝亲自验看武官的质量,这些武臣,毕竟是大明江山稳固的保证。

象嘉靖年间的戚继光,他的袭职就是到北京办理,然后他在京营效力,接着在边镇增长见闻,回来之后就上书朝廷,写了《备俺答策》上奏,当时的戚继光虽然年轻,但已经由于少年的辛苦学习和在京师、边镇的锤炼而变的富有经验,提出的很多办法都是有真知灼见,并非是纸上谈兵。

但时间久了,规矩已经成具文,在崇祯年间,袭职因为战乱而不可能全部到京师办理,有时候就是从权,或是转寄公文补认,而武官袭职后不曾到京师的,也是比比皆是,规矩是早就乱了。

象张守仁这样,不曾到京,直接授给指挥佥事,这在以前自然是不可想象,但在如今,却也没有人说什么了。

“国华,恭喜,恭喜!”

以前在人前,刘景曜对张守仁的称呼就是直呼其名,或是直接叫官职,等到此时,张守仁到了武职四品,名义上比刘景曜相差一级,所以刘景曜也就以字相称了。

“张大人,恭喜了。”

周炳林又惊又喜,昔日部下一下子就成了上司,虽说灵山卫不负责指挥浮山所,但毕竟是职位在自己之上了。

而且,他心中明白,张守仁不可能离开经营日久的浮山,这一次的任命,一定会有下文。

果然,在宣布之后,刘景曜留了一点时间给众人贺喜,在场的诸多官员都是一起上前,向张守仁拱手称贺。

此时此刻,张守仁心中也是感慨万千,这个任命之后,自己就算正式进入了大明中层武官之门,有了这个身份,又可以多做多少事出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