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 第一百一十五章 世事洞明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第一百一十五章 世事洞明

作者:晓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20:01: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国华,你怎么有点神不守舍的样子?”

张守仁陷入沉思,刘景曜却有点不明就里,因笑问道:“难道是有什么事情没办完?”

他也是有点醒的意思,这一桌除了张守仁和刘景曜外,还有左参议和都指挥使等高官在,张守仁如此模样,确实是失礼了。

“下官是走了神,请大人恕罪。”

“年轻人嘛,”都指挥使叶曙青笑道:“国华怕是有点高兴过头了。”

“哈哈,怕是如都司大人所说才是。”

“这倒也不妨,国华毕竟不是秀才举人,心里没有那股子静气。”

一桌之上,全部是四十以上的大官,也全是中年人。张守仁的年轻而致高位,怕是所有人都不大乐意,心里隐隐都有点嫉妒,此时逮着机会,明里暗里的,都是使劲的踩乎贬损。

听到这样的话,张守仁默不出声,刘景曜也不便多说什么,只是笑道:“国华要请我们去看他修筑的海防工程,怕是心中想着这些,才会出神吧。”

张守仁尚不及答,叶曙青却又道:“几个堡寨,怕也没甚瞧头。我老了,就在这里歇着吧,等列位去看了回来,告诉我就是了。”

那个布政使司的左参议原本也是不喜欢跑这么一趟,心里觉得是刘景曜好大喜功,这么提拔重用一个武臣,还是个嘴上没毛的后生小子,能做多大事情出来?这一次也算是看在银子的份上跑一遭,现在全山东都知道,那个叫张守仁的小武官是个知情识趣的人,上上下下都会打点,倒是不知道,这一次浮山之行,自己能弄到多少仪金?

众人的态度,刘景曜一看便知,不过酒席上不好和众人争论,也不便过多谈及政务,于是打个哈哈,大家也与别的席面上一样,谈论些时政话题,再对饮几杯,气氛才又渐渐缓和下来。

等酒宴一散,叶曙青等人自到所城给他们安排的下处去,出门之时,几个大佬彼此眼神一对视,都是瞧出对方的意思:你刘兵备要给这小子升官,行,不过想叫咱们也去凑趣,那可是免了!

叶曙青等都司武官,更是隐约透出敌意和鄙夷之意。

武官现在已经可以凭自己的拳脚,打出一番天地来。比如刘泽清,丘磊,曹变蛟等总兵大将。眼前这小子,年纪轻轻,不官的臭脚捧出个游击将军来……虽然是比卖pi眼给东林党的左良玉要好的多,不过,也实在是叫人觉着人品低下,不值得深交。

至于吹嘘的浮山海防工程,想也知道,几堆石头一放,摆几门小炮就算象样的工程,现在这年头,只有捧好了上官才是升官发财的捷径,别的,都是虚的!

众人乱哄哄出门,大花厅里酒菜味太重,而且也不是叙话说事的所在,张守仁与刘景曜两人一前一后,也是到后院中周炳林的书房里坐下,然后下人奉上清茶,再从外掩了门,一个静幽谈话的场景,就是出来了。

“国华,适才叶曙青等人的话和态度,你也不必太放在心上。”

刘景曜上次前来,就是住在这个简朴的书房之中,此时他放眼打量,却发觉屋中陈设与上次相比大变了样子。

柳木书桌变成了黄花香的大书案,榆木架变成了紫檀木,床也从普通的木床换成了拔步床,料子当然也是最流香的花梨木。

除了家俱外,地砖也是重新铺设了一次,墙壁是刚粉涮了一回,多宝搁上,放的是商周鼎器,还有几样宋人的瓷器,以刘景曜的眼力,一眼便看出是精品。

就是门后洗脸的架子都是上等工料,连那铜盆,都是明显的宣德年间的上等黄铜。

“这个周炳林,有点钱就这样摆谱!”

他大摇其头,不过周炳林是要退下来的人,也不好苛责太深,说了一句话就闭上嘴巴。

“下官不会这么没有城府。”

当着刘景曜,张守仁说话也很直率,笑道:“他们不过是看下官太年轻,冒进太速。不过,等他们真的能看到浮山海防工程后,恐怕就是不一样的想法了。”

“国华还是这样,自信满满。”

刘景曜也是哑然失笑,指着张守仁道:“不过你要叫他们先去……”

“大人?”

话说到半截,外间门上突然传来以指叩门的声响。

“岂有此理?”刘景曜大为不悦,薄怒道:“我不是交待过,不要来打扰我们说话?”

“这是下官的亲卫小旗,下官也交待过,没有十分要紧的事,不准过来。”张守仁却是站起身来,向着刘景曜抱拳道:“请大人恕罪,下官出去看看是出了什么事。”

既然是张守仁的部下,刘景曜也不好再说什么,只是微微点头,示意答应。

不过在张守仁即将出门的时候,他突然问道:“国华,这一次上头有风声,是叫我接任登莱巡抚。而且,你报功的事也是开头不顺,后来就十分顺当……这事情,你在其中做了什么手脚没有?”

“大人升任巡抚,应该是朝廷看到了大人的能力和劳绩。”

张守仁在刘景曜问话的时候,毕恭毕敬的站在原地不动,等他说完,才又抱拳躬身,笑答道:“至于下官报功之事,这个下官确实是派人到处使了些银子……请大人恕罪,现在这世道……”

“罢了,”刘景曜瞪他一眼,摆了摆手,喝道:“出去吧。”

“是,大人!”

张守仁声音响亮的答了一声,也是有去了心中一块大石的感觉。

眼前这位,说是自己最靠的住的后台,但论说起来,这位刘大人为人太方正了一些,当官多年,虽然不是一无所得,但一直在地方上打转转,也不能做到封疆大吏的位子,以刘景曜的年龄和资历,这明显还是一个不会做官,不大会来事的人。

这一次,之所以山东和登州方面这么配合,报功什么的也很顺利,还是张守仁的银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明末官员贪污和颓丧的官风士风也是给了张守仁用银子的机会,他手中银子反正十分充足,这年头,不贪污的大明官员还真的是一个也找不到。

山东巡抚颜继祖,布政使、按察使、登莱巡抚等大批官员在内,张守仁多则三千五千的银子,少则也是五百两一份的大红包仪金送上,这么一来,加上与刘景曜的合力,所以眼下这事才顺顺当当的办了下来。

至于外头那些对他语出不善的官员,他也确实没有担心什么。

这些人,只要几十两到几百两的仪金一送上,整个人的表情都会立刻有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到时候,他想听什么好听的话,都是可以听的到。

老实说,象刘景曜这样,一次最多收二十两仪金的官员,说起来也确实算得上是清官了吧……

想起这个,张守仁的思绪倒是直飘向北,林文远奉命北上,所操持的刘景曜升迁巡抚的事,现在也不知道办成什么样了呢。

……

……

京师。

俗话说,宰相门前七品官,位于江米胡同的这座当朝次辅薛府的宰相大宅门前,就是站了好些穿着打扮都十分光鲜,模样气度也有十分傲气的门房大爷们。

这些人,全部是这座宅子主人的亲族,要么也是故旧,或是家生子的奴才。

在宰相府邸干门政的,没有非常硬的关系可是做不下来。

什么人要用什么态度来接待,并且以什么速度回话上去,或是什么人能慢待,能勒索,事后主人也不会生气……这些学问,说起来简单,几句话的事,但要想观察入微,事事做的妥贴不出乱子,那可就是要真学问了。

宰相门前,每天自然是车水马龙,非富即贵,要么是官员,要么是勋戚,要么也是豪商,京官拜门子的,门上的都是知道根底,能放不能放,通报不通报,都是心里有数。三品以上的大佬,过来就请,有的是府里老爷的政治盟友或是密友,直接就带进小书房,通报的功夫都省了。三四品的官员,区别对待,翰林给事中级别虽低,但却是十分清贵,所以只要来了,直接带进去的多,在放着古董玩意的外花厅里头,由着他们把玩古董,等候召见。

至于京师以外的外官,不管是不是有官身,甚至只要是三品官以下,在这些宰相府邸中人看来,也就是和普通的百姓差不多,根本无足紧要,想要见老爷,且慢慢候着吧您哪。

象林文远这样的外省来的,穿的还是小旗的武官袍服,在这些人眼里,根本是蝼蚁般的人物,搭话的功夫都懒得有。

不过今天也是出了奇,在上百位客人和随从们的凝望之下,林文远这个小旗官却是大摇大摆的从侧门进去,看门的老蔡几个,平时鼻孔当眼珠子,都是仰着下巴和人说话,今天却是对这个小旗亲热异常,一个个都是弯腰躬身,腆着脸笑的十分亲热,要是方便装条尾巴,能够摇上几摇,那可就更加妥当了。

“这他娘是谁啊?”有个外省来的知府已经候了七八天,每天都递大红帖子求见,谁料门上一点消息不给他回,这会子看着一个小旗武官这么进去,登时就是一口恶气冲上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