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 第一百五十六章 乌龙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第一百五十六章 乌龙

作者:晓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20:01: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杨嗣昌的职掌就是兵部,所以说起来也是理直气壮,当然,他此时太过激动,以为是反击成功,看到薛国观脸上神情怪异时还洋洋自得,自是没有去看别的同僚的脸色。

刘宇亮一张老脸都涨的通红,嘴里含着的半杯茶水也是好险喷出来。

别外两个阁老都是很辛苦忍笑的样子,害怕杨嗣昌看到,都是趴在桌子上假装看公文,一副事不关已的样子。

薛国观已经确实是杨嗣昌自己摆了大乌龙,当下心中好笑,脸上却故意带了几分愤然的样子,只向着杨嗣昌道:“修几个墩堡,练数百兵丁,如何能与卢九台总督宣大镇,练数万精锐,增收粮食二十万石可比?老先生,学生此言,以为然否?”

在明朝,斩首军功当然是最大,然后就是和粮食或是修筑防御有关。

因为在明初时,明太祖洋洋自得的事情就是卫所养兵百万,不费国家一钱一米。

其实还不止如此,按明初规矩,卫所是要每年上交物资的。

大头当然是粮食,于是在明朝当兵,不仅要持戈卫戍国家,随时预备征调出兵,闲时还得种地,并且种的产出,大头还要交给国家。

然后还有军官们的压迫和欺凌等等,在明初时,军户就很困苦,永乐年间,军户就已经开始逃亡。

等到了明中期时,卫所不仅不会交粮,还需要国家补贴了。

明太祖设计的这一套军制和财制,当然也就宣告完全的失败。卫所不再具有保家卫国的功能,同时还要国家补贴,而国家的财政要拿出大半来养兵,当然,是拿银子招募的营兵才管用。

到了崇祯年间,卫所能自给自足,就算是阿迷陀佛,要是能上交粮食,那简直就是奇迹。

象卢象升总督宣大,爬犁卫所田地,督促生产,结果一年之间,宣大镇增收二十万石军粮,这在当时,就是一个奇迹。

至于张守仁重修防御工程,在卫所武官来说,当然也是一个不小的成就,不过比起宣大镇的成绩来,也确实是差的远了。

当然,杨嗣昌此时和薛国观顶牛,一听薛国观的话,就是皱眉道:“自孔有德乱后,登州一带海面遍布群盗,海防实也是吃紧,若是府卫官都能如这张守仁这般尽忠职守,朝廷哪里还有什么可忧虑的?”

“也是了。”薛国观还是一脸无所谓的样子,笑道:“不过似乎已经是酬过功了?”

“嗯,授的指挥佥事。”杨嗣昌狠狠盯了薛国观一眼,薄怒道:“不过斩首千级,这个功还没算。国朝规矩,领军五百斩首五级,则算一级大功,这张守仁报兵是五千,斩首一千一百余级,可得算多少级大功了?”

“说的也是……”薛国观沉吟着道:“不过此子二十来岁,已经授给指挥佥事,骤然再加功,恐怕不是作养人才的正道。”

“老先生此言差矣,此人是百户世家子弟,与国同休的将门世家,又有实在大功,朝廷有功不赏,这才说不过去吧?”

“唔,文弱兄所言甚是,不过学生总以为……”

“老先生不必再说,”杨嗣昌摆了一个十分得意的微笑,自以为对薛国观的反击十分凌厉,并且大获全胜:“学生这就去面圣,山东地界,是南直隶与北直交界之处,海防要紧,漕运相关,所以有此人才,一定要叫圣上也知晓才行。”

以他的宠信和地位,求见崇祯当然是一定获准的,当下冲薛国观点一点头,便是扬长而去。

当然,那几份山东各衙门送来的奏疏,也是被杨嗣昌一起带走了。

此人的执掌就是兵部,这等事,按说也是在他的职掌之内,他摆出一副不容商量的模样出来,别人也确实是不大好多说什么。

这件事,薛国观还是准备暗中不动声色的办了,免得杨嗣昌与自己顶牛,黄了事情。

谁料此人刚入阁不久,对很多事情没搞清楚状况就胡乱作为,今天的事,杨嗣昌是自己摆了自己一道,闹了大乌龙出来。

张守仁这个小小武职官当然是攀不上阁老,他与薛国观的暗中联络,知道的人并不多。

但刘景曜这个兵备道已经拜了薛国观的门,正式算是薛党的外围成员,刘景曜向来不党附任何人,能有这样的表态,还是张守仁苦劝的结果,算是十分不容易了。

这个消息,京师知道的人并不多,但身为内阁阁老要是不知道,那就是说不过去了。

而且,刘景曜提升为登莱巡抚的任命已经由崇祯拍板决定,并且内阁也副署过了,旨意已经正式下发,已经往登州去了。

与此同时,登州的调整还是在进行中,丘磊这个山东镇总兵不必再猫在登州了,他的主力,将会被调到济南和德州一带驻扎,登州这里,朝廷的意思是编成十二营的水师营和城守营,人数大约是在万余左右,由登莱巡抚直接节制,下头设一个副将和两个参将统领,这些兵马,震慑登莱,威胁对面的旅顺和皮岛等原东江镇诸岛,也是足够了。

要说大明这边去主动进攻,反正朝野之间,暂时是没有人有这种逆天的打算。

刘景曜的登莱巡抚这么轻易到手,除了薛国观的背景外,朝廷对山东驻军的调整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以前山东两抚,山东巡抚负责济南德州和济宁、临清一带,也就是漕运的运转就可以了,而登莱巡抚,则是支应辽东战场,供应粮道,支援东江,并且算是东江镇的后劲,随时可能会奉命前往辽东战场做战。

关宁一线,算是主战场,登莱和东江,则算是辅助。

现在东江完了,登莱这边不反击的话,就是一块鸡肋,原本的重要地位是肯定没有了,刘景曜也算是捡了一个便宜,原本以他的资历和人脉,想上位巡抚,确实是很困难的一件事。

刘景曜为登莱巡抚,张守仁是他门生的事,知道的人可是不少。

毕竟文官收武将当弟子的先例不是没有,不过也确实不多。加上刘景曜是孤高耿介的性子,这一段时间来,却是转了牛性,不仅收了一个武夫当弟子,做事也渐渐变的漂亮起来,现在张守仁又一次报大功,杨嗣昌还要在皇帝面前加深印象,这件事,阴差阳错,薛国观自己也是想想觉得好笑的很了。

只是想起大政分歧,心中不免烦闷,一拂袍袖,便也是进了自己的屋子。

内阁之中,也是分了好多隔间,首辅的当然是最大最好的,然后是次辅和其余的阁老。

薛国观的屋子,自然是收拾的十分精洁雅致,坐下之后,内阁的杂役便是上来,泡上一杯上好的君山茶。

这也是薛国观的最爱,眼前茶水一杯,皇宫的屋子高大轩敞,外头日头再毒,殿阁里头也是一片阴凉,品茶办事,十分舒服。

“阁老,有一位内使在外求见。”

刚翻阅了几份紧急文书,正看到陕西那边在追剿李自成余部的要紧处,外间传来毕剥敲击声,薛国观一看,是自己的心腹家人,身后不远处,是个戴着三山帽,拿着拂尘,穿着浅黄色曳撒和白皮靴的宫中内监。

能做这一身打扮的,少说也是有品级的宦官,不可怠慢得罪,于是点了点头,吩咐道:“请他进来。”

“是!”

家人答应一声,转身就是做了一个延请的手式,那个内侍也不托大,点了点头,进得门来,就是要行礼。

“公公何必如此,老夫与王大伴彼此至好,他的人来了,老夫这么拿大,见了面却是不好说话……来来,快坐,快坐!”

一见来人是东厂的人,而且职份不低,薛国观脸上的神情就随和的多了,不过他并没有起身,只是嘴上客气一番罢了。

相形之下,这个内侍到别的阁老屋子,哪怕是刘宇亮在内,所有阁老都是起身迎接,并且执手问好,嘘寒问暖,十分客气,薛国观的架子,就有点太大了。

不过到底薛国观是次辅,且正当宠,这个内使也不敢说什么,只是面无表情的道:“咱家奉命前来,阁老不必客气了吧。”

“你当老夫想和你这阉人客气?”

薛国观还有几分士大夫的傲气,对勋戚和太监实在有点那什么,敷衍不起来。这也是后来他墙倒众人推时,被崇祯下辣手赐死的最要紧的原因。

做到阁老的人,禁中大内没有一个象样的盟友,外廷的人又是得罪了个干净,勋戚,东林,都是落井下石,皇宫里也是杀声一片,一个曾经的内阁首辅,尸体吊了两天才准放下来,崇祯刻忌寡恩实在不是东西,薛国观自己不善和权贵结交,也是十分要紧的原因。

“既然如此,请公公吩咐。”

“近日京师米价,不知道内阁注意否?”过来的内使一发问,薛国观就是浑身一震,当下顾不得客气,立刻就叫来人,他要亲自询问一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