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 第四百零八章 扩伍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第四百零八章 扩伍

作者:晓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20:01: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怎么办?”

“入不入浮山营?”

“这个,好男不当兵啊……”

“浮山是营兵,倒不需要入军籍,子孙一样能读书应试,不会把子孙的路给断了。”

大冷的天,不少流民都是额角见汗了。

这确实是一个艰难的决定,现在也等于是被张德齐给将到了墙角,怎么应对,都是有点儿为难了。

要说对浮山营,对张守仁,怕是所有的流民都和济南人一样,都是感激的五体投地,没有什么话可说。

但要说叫他们立下决心,全部入伍当兵,虽然待遇如许优厚,还是有不少人在犹豫迟疑着。

原因则很简单,他们虽然是流民,但都是务庄稼的好人,不是那些混混,无赖,地痞流氓,也不是被判流刑的犯人。

在明末,构成军队的主要份子,恰恰就是这些人渣败类。

好人,是不会去当兵的。

在边塞,比如固原延绥等三边军事重镇,情形稍有不同,那里的边军都是军户子弟充当,一样的朴实能吃苦,并且勇武善战。

秦军在明末时,就是这个朝廷的定海神针,能吃苦,能打仗,坚忍不拔,几十个月不关饷的秦军,照样能上阵打仗,虽然也有不少哗变的,但是和一年拿三百万饷的关宁兵比起来,秦军强过一百倍也不止。

关宁兵,当然也有军户,但多半就是招募的流亡的亡命徒,左良玉,黄得功,这样的出身关宁的大将,本身就是犯法的亡命徒,这样的构成,才是明末军队的主要来源。

象鲁军这样的内镇军队,军户已经很少,多半是在城镇招募的营兵,需要是穷的吃不上饭,揭不开锅,或是混的宗族里无法容身的二流子混混,无赖痞子,这才会应募来当营兵,这些人充斥在营伍中,更坐实了好男不当兵的传言,打从宋人给当兵的刺青时开始,这门职业就成了最下流的行当,象汉班超的投笔从戎,唐人的文人赴边塞军伍效力的豪情,在宋明之时,就完全不见了。

末世之时,军纪更是荡然无存,抢掠和强x等恶事层出不穷,这其中的佼佼者,无过于左良玉等藩镇军将,将一座城池烧光抢光,把人杀光的事,明末的军阀们也不是干不出来。

贼过如梳,兵过如剃,这可是当时的人说的话。

军伍形象如此不堪,这些流民就算快活不下去了,一想起来入营之后别人看自己的眼光,自然也是十分的犹豫。

这也是张守仁此前没有公开招募的原因所在,威信不立,恩德未失,招也招不到好兵。现在已经不是戚继光的时代了,戚继光能招募到的淳朴农民,明末时的这些军阀根本不可能办的到。

论起兵制的败坏,国家的虚弱,明末时,比起北宋和南宋之交,可也是差的远了。

此前张守仁在浮山的营兵,多半就是浮山和灵山所的军户,原本就是军,当了营兵待遇还好些,当然趋之若鹜了。

至于朱王礼之流,就是各地的“豪杰”,对当兵也没有抵触心理,真正的农家子弟,那是真的不多。

现在军伍要扩大,按张守仁的想法,以浮山营现在的编制,一下子就扩充到四个营的实力,两万多军兵,这么多人,光靠卫所,光从登莱着眼,格局就真的太小了!

这一根圆木,就是要请河南流民入张守仁的彀中了!

“这赏银,我先领了。”

犹豫再三,终于还是杜伏虎出来,大大方方的到张德齐跟前,取了一锭银子,仰头看了一看,再塞进怀中。这一系列的动作,十分坦然大方,最后脸上的神情,也是十分沉稳。

他一领,所有扛木头的流民虽然有些迟疑,但也是依次上来,一个个分别领取了赏银。

大锭的银子拿在手中,这些流民的神色就都变了,十两银,说起来不多,不过这年头上等的八珍席也就是二两可办,一户人家,省吃俭用的话,十两银足够一年的开销了。

这些流民,在逃荒之前也是普通的百姓,生平用过的最大的银子怕也就是三两五两的,这么沉甸甸的银子到手,这感觉真是份外的沉手。

领了银子的高兴,没领着的,就是在眼神中流露出不可抑制的羡慕了。

“小人愿意到浮山营效力。”

领了银子后,杜伏虎也是向着张德齐一抱拳,爽利的交代了这么一句。说完之后,才又面向自己的同伴们,沉声道:“这个世道,以前的老规矩讲不得了。要是能安稳务农,我们又何必在这个地方,流离失所,不能回家?张大人是好将军,跟着他,咱们心里踏实,他的营伍,不会糟蹋百姓,反而保国卫家,守护咱百姓人家安定的好将军,营伍也是好营伍,咱们受过恩惠,当兵吃粮,替张大人效力,也是把恩德还给大人,还给上天,我是要吃粮当兵了,你们愿不愿意,随你们的意思,这等事,是不能勉强的。”

说是不勉强,但有杜伏虎在前,其余各人,原本也是想往南直隶闯一闯,和未知的前途相比,入浮山营,地位和收入都是稳妥的,浮山营名声在外,十分响亮,也不曾祸害百姓,入此营中,当然比在外头瞎闯要强过百倍。

当下所有人都是答应下来,就在张德齐面前,画了花押,按了手印,算是正经的浮山营的学兵了。

而此时张德齐也是看到李鑫赶来,他心中笃定,向着四周大声道:“还有没有好汉,愿入浮山营伍,持戈卫护一方安宁?能扛起此木绕行百步身家清白有同乡具结作保者,便是我浮山营兵的一份子了。”

悄没声的,这个秀才又是在收人的条件里加了几项,不过在场的人也没有太在意,所有人都是被眼前的银子和浮山营优厚的条件给吸引住了。

入营之后,当学兵时就是一个月二两银子的收入,还有米和衣服鞋子可领,这个待遇,除了关宁兵外,全天下没有哪个营伍当兵有这样的待遇。

就算是京营御林兵,在这个上也远远不如。

况且就算关宁兵,说是有二三两一个月的银子,但如果不是将领的私兵和家丁,这银子也多半拿不到,上头克扣一半,发下来的一半还是黑糙粗劣,成色不足,夹杂石块等等,其中花样有的是,反正不会叫你领到足额的银子。

浮山这里,先就是大锭足够成色的银子摆在那儿,而张守仁的信誉也是响当当的,说他会克扣士兵粮饷,敢说这话的肯定会被听到的人一通耳光打过去再说!

“俺来试试!”

跟过来的河南流民不少,而杜伏虎一群的号召力也是足够,很快的,就是有个壮实汉子上前,先扛起木头,在附近绕行百步,接着找来几个同乡,具结作保,手续齐备后,领了银子,也是和杜伏虎等人站在了一起。

有一群人带头,事情就好办的多,闻讯赶来的河南流民越来越多,不过一个上午,从辰时到午时,这么几个时辰下来,在西牌楼附近就是征召了小两千精壮汉子加入营伍,成为了正式的浮山营兵的一份子!

这些兵,可是全部的良善百姓出身,身家清白,五代姓名俱全,具结作保,手续齐全,而且体力犹存,年纪也是在二十到三十五之间的壮实汉子!

到得晚间,在东牌楼和城中其余几个要紧地方都开设了征兵的点,有张德齐和李鑫联手的一番做作,倒是确实把风潮给抬了起来,百姓就是这样,容易从众,容易冲动,真的要摆明车马,说清条件,严肃认真的开展征兵,没准就不会这么顺当了。

到了晚间,合格登记的就有七八千人,愿意报名未及测试的还有三四千,算来在济南招募的人手是足够了。

预备还要在登莱一带再招募几千民壮,凑起两万人以上的额子,现阶段的招兵工作就能够暂停,张守仁这个副总兵,论起手上的实力,怕是很多总兵级别的武将都远远不如了。

……

……

“哎呀,他哪来的这么多银子?”

麦少监和一群锦衣旗校是已经搬到了东牌楼外,住在一座告老京官的宅邸里头,这是山东官场对内廷使臣的尊敬,麦少监也不推辞,便是搬了进来。

这一次出使,虽然是风险不小,提着脑袋来干这个活计,但收获也颇丰厚。

山东官场,是刚经历一场地震,旧有的格局被打翻了,失去了平衡,巡抚被抓,总兵被撤,整个利益格局肯定是要重新布局的,这阵子,每天上门来给麦少监送礼的官员,也是着实不少。

虽说只是一个小小少监,但宫中的人回去,不求说好话,最少不要说坏话。要是某天在皇帝面前,漫不经心的说一两句某人在山东为官不象话,百姓颇有怨言……只要这么一句,就算是彻底毁了。

对这些小人辈,不能利用,但也不能得罪,官场中人,当然深明此理。

这些天下来,麦少监收获颇丰,心情也是极好。但此时,嘴巴是张的老大,简直能吞下一个鸭蛋,看着浮山征兵点摆放的那些成堆的银子,这个来自大内的太监百思不得其解……这个张守仁,难道家里是摆着金山银山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