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 第五百零二章 心愿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第五百零二章 心愿

作者:晓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20:01: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大人,虽然咱们已经在密切关注,但此次风潮究竟闹到何等地步,尚且没有明确的报告过来,此时赶赴登州,是不是……”

听到张守仁要急赴登州的消息,向来喜怒不形于颜色,永远面无表情的王云峰也是罕见的露出了着急的神色。

登州不稳,各阶层都有可能暴发怨气,这个事要是特务处查不出来,他们都可以全体上吊了。但此次风波会闹的多大,搞到何等地步,暂且也真的没有办法判定。

“我走之后,世福看家,李先生和世强跟着我,有什么事叫驿传随时送到我手中,耽搁不了事情。要说危险,登莱已经是我的老营了,在这里要是出什么事,宁当愧死。”

张守仁是有这种自信,光是在登州已经有四十几个庄园了,整个山东,就是登州是他的后方加上地广人稀这两条,屯田局的工作做的特别的顺利,发展的也最为迅速。

加上在招远和黄县一带都有驻军,又有什么可畏惧的?

现在登州和莱州还有青州等地,一直到济南,德州,东昌,在主要的干道上,都是十里一铺,三十里一驿。

张守仁有钱,一铺是两个人,有几匹马,轮替送急件,不送信,不理民政上的事。

驿站则是五六人到十余人不等,马匹十数匹到二十,甚至更多一些。军报,朝廷的邸报塘报转抄送达,内部的普通公文信件,将士们和官吏的私信都是免费递送。但要送一些物品,比如将士想寄银子回家,或是寄什么物件,或是普通的士绅百姓想用浮山驿传寄信寄东西,都是按比例收一定的费用。

和朝廷驿传被浪费和被官员们霸占私用相比,浮山的驿传系统方便快捷,收费也算合理,基本上也笼罩了整个登莱和半个山东,并且在进一步的完善之中,等进一步修好驰道和分支官道之后,自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张守仁的话有理,别人便不好再劝,而且此行也是迫不得已。

尤世威这个脸面还是要的,若是老头子倔劲发作,真的上奏朝廷说一些不该说的,张守仁就很难自处了。

看着张守仁带人飞驰出外,王云峰神色也是渐渐冷峻。

最近以来,特务处感觉到了很多问题,从很多迹象分析来看,当是有一股庞大的势力在运作着,是要想把张守仁拉下现在的位子。

“严查一切来往行人!”

“是!”

“收集一切与大人有关的信息!”

“是!”

“与军情司配合,查听打探我境外关于浮山的情报信息。”

“此事我们已经在进行了。”

“要多检视信件,多想办法,特别是南来的信函,是严查的要点。”

“主办,大人说过信件是私人隐秘,不可以随便……”

“大人的吩咐自有我来理解领会,你只照我的吩咐做事,大人如果有追究,也是追究我的责任。”

“属下等照办就是。”

王云峰深深吸了口气,他喜欢这种压力深重,以深呼吸保持头脑清醒的办法。这是他和张守仁学来的,很多时候,哪怕是细微的小习惯上,他也是象一个张守仁的影子一般了。

……

……

从大营中驰出,张守仁一行风驰电掣般的行进在大道之上,两边的农田又一次播种了下去。

这一次,种的却是大片的番薯田出来。

张守仁与陈子龙的赌约,竟是使得浮山一带种植的番薯田成几十倍上百倍的增加。很多原本没有安排的地块,也是被下头的人或是佃农自己想办法种了番薯。

这东西,反正是养地力,上一季收的麦子抵两年的收成,就算是番薯收成加的不多,只当是在这一季麦子之前养地力了。

再说也省事省心,不需要费太大的力气。

在路边,看到是张守仁一行策骑过来,农田里照料番薯苗的农人都是欢呼着跑过来,站在田边,向着张守仁打躬的打躬,作揖的作揖,甚至有不少就在农田边上嗑头的。

上一季,浮山这边的农田普遍增收,最少也是增收在两石以上,刨去交给张守仁的,自家还能落下比往年多几倍的粮食。

加上张守仁在,官府不下来收杂税,没有了那些大大小小几十项的劳役和摊派,黄榜的正赋也是张守仁借的银子上缴官府,不需要找人借高利贷,也不需要把粮食卖给黑心粮商,以浮山为基准,二十万亩屯田范围内的佃农最为欢腾,对张守仁的仰慕之心也是最为挚诚。除开佃农屯田,从胶州到即墨,再到平度州,莱州府,再到灵山,昌邑,高密,还有青州的安丘,昌乐,日照,也是受浮山这边的影响很深。

从方圆几十里的地方,到辐射影响方圆千里,影响的州县好几十个,整个势力除了兖州外已经遍及山东!

“咦,那不是陈卧子?”

在一处田亩的地头,一身短打扮的陈子龙正在指挥着十来人在田间忙活着,张守仁带住马,隔着几十步笑着叫道:“陈卧子,你这是在捣什么鬼?”

赌约之后,两人见面的机会比以前多了不少,关系反是亲密了一些。

听到他叫喊,陈子龙没好气的答道:“你那个番薯真是活见鬼,种那么多,都减产了,看你怎么和百姓交待。”

“你当他们种高粱,小米什么的就高产?”

张守仁笑道:“就算减产,只当恢复地力,还是得指望来年的麦子。”

山东这里的地理条件远不及江南,更不提和稻米一米四熟的地方比了。两季麦子之间,只能种一些其它的低产作物,旱地根本没有办法种稻子。

江南一带,是一年两熟的稻米,两季之间隔的时间短,休息一下地力就可以了。光是这一点,两地也是相差极远,这是自然地理条件,无法可想。

要是那一连几月不雨,吃水要到十里外打水的陕北高原,山东这里又是天堂了。

一听他说的有理,陈子龙也只能呆着脸不出声,张守仁跳下马来,看他种植的作物。

“全是玉米?”

“嗯,我想来想去,这东西耐旱的很,若是能选出良种,增产成为功,如你说的一亩收三四石,百姓就真有福了。”

“只怕是悬,卧子兄,做这件事,可能是十年,甚至二十年未必能见功。”

“那又如何?丈夫处天地之间,总要做一些有益于生民的事,打打杀杀,建功立业,这样的事国华兄去做就是了,宰执朝堂,青史留名,那是张天如之辈的梦想。诗词再好,只是小道,我的心思不想用在这个,能在这田亩之间,选良种,活千万生民,吾现在刚及而立,能在古稀之前做成为这件事,足够了。”

陈子龙平时沉默寡言,不大说话,今日却是十分坦诚。

他有这样的心思,张守仁才是放下心来。他隐约记得,番薯种植在种子上当然也是要选育良种,还有灌溉积肥等一些小的细节要注意,这些徐光启和陈子龙早就注意到了,但有一个关键处,这师徒二人没有发现,几十年后解决了,番薯就立刻成为高产作物。

至于玉米,这种作物从南美移来,在中国要适应土壤和气候条件,加上要有意识的不停的选种,当时的人又没有这种意识,大明在崇祯末年已经在北方种值玉米,但真正成为高产作物,推广开来还是康熙中后期的事了。

既然陈子龙不怕做无用功,这个苦活就交给他吧。

“卧子兄最近心有积郁啊?”

倒是他注意到了陈子龙似乎有心事,心思一动,邀请他道:“不如和我到登州走一走,我去处理几件小事,你散散心,如何?”

陈子龙原待拒绝,但他心中也确实有心事,转念之间,竟是答应下来,只道:“待我换过衣袍。”

他的衣服原本就是搁在附近的一幢小屋中,待换过来之后,却见一顶头巾在上,手中泥金竹扇,身上一袭宁绸长袍迎风飘摆,除了脸上风霜之色仍然很重外,倒又是一个翩翩佳公子的感觉。

“名士派头!”

张守仁笑着点评一句。

这些江南来的才子名士,身上这种名士派头真的很足,陈子龙就已经算好的了,那些什么四公子之类的大才子们,平时还不知道是什么模样?

李鑫前一阵主持矿务,也是来回奔波,十分辛苦,更展露了政务上的长才,毕竟是辅助巡抚处理过一省军政事务,张守仁此次带着他,也是有更进一步考察和将来重用的打算。

此时他笑着道:“读书人大约皆如是,大人的学校就很好。”

“可是登州一带,读书人对浮山的各大学校,十分反感哪。”

“都是愚蠢的门户之见,先秦时不说,便是唐时,从明经到进士两科外,还有明算及刑名、书法诸科,世间的事,哪里能凭几本经书就尽数够了。”李鑫这阵子接触的实务更多,大发感慨道:“读书人好发大言,觉得国事不以孔孟之道来治理,便是祸国。但一叫他们去做实事,便又说圣人门徒不事稼穑,不习农桑,自然也不学商贾之事,这样一来,好处全是他们的,做事又推给别人,做错了他们又指手划脚,国朝士大夫,这种积习甚重,简直是十分可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