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 第五百三十二章 细节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第五百三十二章 细节

作者:晓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20:01: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如此庞大的骡马群保证了浮山军的行军速度,在马匹得到充分精料补充和悉心照料的前提下,战马和挽马组成的车队可以最大程度上携带军需物资,保障军队的行军效能。

出发之时,有两千一百辆大车随行,一小半是车炮营的车辆,携带的粮食有限,一半多些是辅兵大队的马车,携带了大量的粮食。

因为要保证粮食基数稳定在两万石以上,所以这一次战兵的铠甲只能是靠一部份挽马和战马帮着拉载了。

在每天消耗五百石粮食和大量的肉食的提前下,整个辎重营帮助战兵随营携带了五十天左右的补给,这个成绩在当时已经算是奇迹。

沿途过来,消耗一点就补充一点,在预先做过情报工作以后,粮食工作成为比做战计划更高一层次的最紧要任务。

在崇祯十二年到十三年这两年时间,全国各地都有大旱,甚至是苏州府都有蝗灾,可见当时的旱灾有多么严重。

在河南,特别南阳等几府,已经到了掘草根吃树皮的阶段了。

粮食越少,粮商越是囤积居奇,富户也是把粮食储存起来,不敢发售。到了开封附近时,一石粮的价格已经到达十两银子,是莱州的二十倍。

“两位请进,请到大帐说话。”

张守仁对这两人还是十分客气的,毕竟两人的名头和能力在那里。

没有哪一个势力能包打天下,任何势力在崛起过程中都是不停的吸纳其余势力中的人才,张守仁的打算就是如此,不停的吸纳人才。

哪怕就是黄澍这样后世的臭名昭著的人物也是如此,他确实不是一个纯粹的好人,但张守仁认为,越是这样的人反而越容易使用,如刘宗周和黄道周这样的人,虽然性格纯粹,是传统意义上的儒士和好人,但这样的人能为他所用吗?

怕是很难。

明末时节,真的是映证了什么样的上级就有什么样的下属这句话,著名的锦衣卫使骆养性,在崇祯手底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奸臣,无恶不作,到了清顺治年间在天津任职,抚境安民,对上敢于直言,俨然一个循吏。

当然现在谈拉拢还为时尚早,张守仁与两人并行,而陈永福和黄澍两人,为了表示恭谨,则是落后两个身位。

沿途所见,更是令开封府城出来的诸人,越发惊异。

营中大车极多,按方位摆列开来,层次分明,一旦有警,车阵顿时如同坚城,可以帮助守兵抵抗。

而帐篷的安排也是井井有条,中间留有宽阔的道路,方便调集部曲。

吃饭的地方是用大车当锅灶,陈永福一看就明白,这是省了挖灶台的麻烦,火就升在车身下头,正对着锅,一旦不用升火时,还能携带锅灶和油盐柴火等物,停下来就能做饭,十分的方便快捷。

锅中似乎煮的是肉汤,可以看到排队的士兵一边笑着闲聊,一边不经意的等着打汤。汤水油亮,里头还有大片的肉片子,肉香扑鼻而来,陈永福能听到自己身边的亲军用力的咽着口水,哪怕是故意目不斜视,但嘴馋的模样是骗不了的人。

这一年多河南大旱,富户们的日子照常,中产之家和小百姓就惨了,陈永福的亲军当然不可能饿肚子,但也不可能经常吃到肉,粮食都十两一担了,不是达官贵人和富绅,谁还吃的上肉!

而眼前这些浮山兵,却是把肉不当回事,嘻嘻哈哈端着有手把的饭盒,按小队坐在一起,一手端汤,另外一手拿着两个馒头,有人还就着葱,就是这么风卷残云般的大吃起来。

所有陈永福的亲军都是看的眼中出火,明军出征,吃的都是把米煮熟再晾干的米团子,地方官府供给不上热食时,就拿这种饭团子来垫巴一下,勉强充饥,伙食差还不算什么,断顿的事情也是经常发生,所以十分艰苦。

眼前这支兵,已经叫这些河南镇的将士产生了错觉,感觉他们是皇帝亲军,否则的话,哪里有这么好的待遇!

“征虏此次当是南下襄阳,途经开封?”

落座之后,黄澍就是迫不及待的询问起来。

“是的,”张守仁笑着一点头,答道:“就是路过,在此扎营一天,顺道请巡抚大人支应粮草,多多益善。”

这一路过来,河南的州县实在太困难,补充的十分有限,所以粮食缺口已经有好几千石,余粮已经不够全营吃四十天,这个补给数有点危险,当时北上的困窘况态还叫全军上下记忆犹新,算来也就是开封有充足的粮食,所以宁愿绕道过来,也是要在此停留,补充补给。

“下官知道了!”

接下来,黄澍开始询问一些细节,以备他一回会城去好向上头汇报。

这种场合,就没有陈永福什么事了,他索性就是凑在浮山武将那边,打听起浮山的装备与行军的细节来。

等知道浮山营只用了一个月时间就完成动员,并且从山东渡会通河与黄河等大河,一路抵达开封时,这个十分传统的大明武将瞪大双眼,两手按在膝盖上,显露出一副不可置信的模样出来。

大约坐了半个时辰之后,两个开封城的文官武将就起身告辞,并且再打行礼,陈永福又想行半跪礼,张守仁这一次手疾,将他扶住,笑道:“军中但行军礼吧,况且我与陈将军都是副总兵,何必这般多礼!”

他这么谦虚,也是令陈永福心中十分舒服,就算是武将,当然不愿一身甲胃,动辄对人下拜,行若小丑。

“征虏的要求,也是督师辅臣杨阁部曾经行文河南,我想当不是太大的问题,下官一回去,便请巡抚大人决断。”

黄澍则是长揖拜辞,比起进营的时候,他的神态就更加恭谨了。

见他如此,张守仁反有几分警惕。

吴昌时和张溥这样的书生不足为患,妄想以书生干涉军旅,其实是自信过头,不足为虑。但黄澍这样的东林党人,才是值得警惕,和这样的人交往,犹如掌中玩蛇,需得多加倍小心才是。

“大人,俺们到开封去转转吧。”

“是呀,听说开封比咱们山东的济南繁富的多,俺们去开开眼界。”

“反正驻营一天,留人值守便是,放俺们一天假吧。”

“孙良栋你是勾动酒虫了吧?”张守仁先训斥一句,见众将老实了,才微笑道:“开封不会得罪杨嗣昌的,今晚之前,我们就在这里等着补充粮草。一会回音来了,我带你们进城去就是了。”

“是!”众将环列左右,威风凛凛!

……

……

“回督师大人,我登莱镇军九月二十进入河南境内,预计抵达开封的时间是十月初,二日或是四日左右,误差应当不超过一日。”

就在张守仁率军驻于开封后不久,他的信使,也就是上次那个骑兵小校,也是在相差不多时间赶到了襄阳,再一次见到了杨嗣昌。

“如此……神速么……”

杨嗣昌还是很为自己的速度骄傲的,他九月初四离京,九月底已经抵达襄阳,到达之后,就布置督师辅臣所在地方和白虎堂等召见湖广大小臣工的地方,预计在这几天之内,会集文武,先并不布置方略,而是接见诸将,确立威信。

他以这般神速前来,粮饷充足,地位也是居庙堂辅相之高,自然是令行禁止,诸事顺手。

但齐集的众将和勋阳、湖广两地巡抚未至,倒是张守仁的浮山军使又一次赶来了。

听到张守仁抵达开封,再算算他起行的时间,杨嗣昌已经陷入了轻度石化的状态。

“我军粮饷充足,沿途补给亦无困难,是以进军速度极快,日均在六十里以上。每行军十里,取下身上背负包裹席地而坐,休息一刻钟,每天响午吃饭带休息是半个时辰,从早晨辰时一刻,也就是泰西钟点七点十五分准点出发,晚间四点半扎营,六点半准点吃晚饭,七点半前,全营休息。”

“你们吃的怎么样?”

“有炊事车,每天馒头饼子面条米饭轮流供应,顿顿有肉,只是吃的是咸肉或是腊肉,熏肉,不吃鲜肉。”

“……怪不得!”

“那你们睡的怎样?”

“十一人,也就是一个什睡一个帐篷,什长睡门口,每排出一个人参加轮值哨,立营之后,什长带人打饭,安排人手领热水,规定是临睡前必须烫脚,否则,怕出鸡眼,水泡,影响行军。”

“有无人掉队?”

“回督师大人,行军至今,只有十余人感冒发烧,还有一个得了肠痈,病的重的几个,治疗后原地安置,病好后由人慢慢带领回浮山。”

“唔,唔!”杨嗣昌瞪大眼睛,拈着胡须一时无语,其余在一边旁听的幕僚们也都是张大嘴巴,口水都不停的流下来。

如果不是张守仁的威名赫赫,如果不是行军速度是明摆着的,怕是这些幕僚就要大吼一声,叫人把这个胆大包天跑到督师白虎堂里说相声的混蛋用乱棍给打出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