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 第五百三十三章 补给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第五百三十三章 补给

作者:晓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20:01: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甚好,甚好。”杨嗣昌呆了半天之后,才想起来眼前还跪着一个浮山骑兵。

他对这个小兵的兴趣比上一次要浓厚的多,看了一眼,忙道:“你起来罢,听说你们浮山军不兴跪拜礼,兴平胸举手的军礼是不是?”

“是的,督师大人!”

虽然小校刚刚是跪下的,但眼神中的色彩使杨嗣昌明白,在对方眼里,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文官上司,并没有多少值得尊重的地方。

这种发现叫他觉得有点被冒犯的感觉,毕竟以他的身份,不要说寻常武官,就算左良玉这样跋扈的大将也得对他毕恭毕敬,绝不敢有所冒犯。

而这个小校,叫他想起当初张守仁见自己的情形,还有他看过的浮山的那些将佐们,全部都是这种看起来桀骜不驯的眼神,叫他心中极不舒服。

现在时势已经与当日不同,张守仁强势前来,导致杨嗣昌也不能违背诺言,再追究当日旧过,虽然张若麒极力反对他招揽张守仁,在京中上窜下跳的反对,但从现在看来,调浮山军的决心是对了。

“告诉你家大人,如果他在年前赶到的话,具体的做战方略,本督师会等他赶过来之后,一起商量进行。”

“是的,督师大人!”

“唔,你去吧。”

杨嗣昌点一点头,罕见的对一个千总以下的小军官露出赞许的笑容……这个小校也是十分辛苦,带着几个部下,来往穿梭于湖广与河南之间……杨嗣昌尽管高高在上,却也知道,现在的湖广和河南,交界地方,真的不是什么好去处。

“来,赏他二十两银子!”

看到浮山军使领了赏银,气宇轩昂的离开,杨嗣昌的心情也是变的格外轻松起来。

他转身,对着自己的众幕僚,微笑道:“众位先生,此次学生布置剿贼军务,面对左昆山时,心中更有底气矣。”

原本的打算,是以平贼将军印拉拢左良玉,同时用陕西副将贺人龙防备汉水,扶持他做为接替左良玉的力量,用来牵制左良玉的力量,达到大小相制的效果。而自己,将从中御,提调起来就顺手了。

官兵的力量大于献贼,这一条毋庸置疑,关键就在于将士是不是听命,依令行事。

按照他和崇祯的预估和他的保证,一年之内,把张献忠逼迫在川陕和湖广的三省交界地方,慢慢削弱他的力量,使他的两万精锐渐渐打光,两年之内,就可以收功。

历史上杨嗣昌的布置是有效的,虽然在他督师之后,官兵又有白土山之败,左良玉又一次被打的很惨,但后来粮饷军械接济上来,张献忠打一仗亏一仗,精兵越打越少,官兵却是越打越多,玛瑙山一战后,张献忠只剩下几千人,关键时,派人修书给左良玉,言明朝廷对他的忌惮和猜忌之意,一旦张献忠完蛋,也是左良玉被治罪之时。

这当然是离间,但离间十分高明,也是直入左良玉的内心……最高明的离间计就是这样,离间者只是向被离间者指明了一个他自己一直担忧的事实……左良玉中计了。

不管杨嗣昌怎么逼迫,他就是出工不出力了,张献忠由此缓过劲来,后来抓了一个空档,趁着襄阳城防空虚时,率轻骑偷城,李定国也是在这一役中崭露风采,奠定了自己成为名将的坚实基础。

对杨嗣昌来说,有了张守仁这颗强力棋子,而且肯定是站在自己一边的强力棋子,整个湖广局面出现了可喜的变化,他和幕僚们商议良久之后,终于自信满满的道:“纵使左昆山跋扈依旧,有了张国华,学生便有信心,半年内集结完毕,一年之内,应该就可以建功了。”

他喜不自胜的道:“一年半之后,学生便可与众位一起返回京城!”

……

……

“唉,我河南到处是灾荒,本抚台尚且是头疼医疼,脚疼医脚,到处都是火星子,哪里搜罗几千石的粮食与他?”

早晨听说有一支强劲兵马驻在城外,意态不明的时候,李仙凤这个巡抚吓的面无人色,差点就要下令把全城的城门全部关闭。

虽然浮山兵马是驻扎在拦马墙和护城河外,真的要攻城还有相当远的距离,足可叫城门处准备,所以黄澍等头脑清楚的官员就把李仙凤劝说下来,然后黄澍是自告奋勇,陈永福则是无可推托,两人一起出城,等赶回来时,巡抚和巡抚在内,城中的文武大员,尚且齐聚在巡抚衙门里等候。

李仙凤在当时的督抚中还算是干练的,最少不算昏聩,但提起张守仁要粮的事,他也是有肉痛之感。

这两年来,河南的灾害一年比一年严重,他这个巡抚心里清楚,自己等于是坐在一座活火山时,时刻都有火焰喷发,唯今之计,多留一些存粮在手才是真的,一听说城外有外兵过境,还要求补给,自然是满心的不情愿。

正在此时,外间有一个幕僚匆忙进来,对着李仙凤使了一个眼色。

“老先生请说,此间亦无外人。”

“是,适才周王宫中派了人来打听城外的事,听说是过境的山东兵马就回去了,刚刚周王殿下又派了人来,说是这支兵马是去打陕寇,所需粮草,河南这边理应供给。殿下还说,知道抚台这边也很为难,所以周王殿下愿从自己的库存里拨给一千石,不足之处,请诸位老先生多方设法,总要周全为上。”

当这个幕僚转达周王的意思时,众官已经全部站立,神色肃然,待最后明显是周王的原话,而这位十分贤明的亲王又一次慷慨解囊,也令在场的文武官员心中十分敬佩。

“既然殿下有令旨,吾等尚复何言?”

周王的威望在城中是没有什么人能硬顶回去的,和废唐王逾越底线的做法不同,周王虽然对地方之事多有干预,但多半是亲藩份内的角度出发,很少有行差踏错的时候,而且待人接物,十分和善,是以在开封城很得民心。最要紧的,便是周王府是开封城中几十家亲郡王的族长宗主,河南亲王就七个,郡王数十,其中又有不少在开封城民,周王也有不少庄田,也做买卖,总体来说名声尚过的去,对百姓剥削的不似别的亲藩那么凶狠和肆无忌惮,因此威望不低,城中文武官员也指望周王约束其余亲藩,毕竟开封的周王才是长子大宗,其余的郡王和镇国将军们,都是打周王府中繁衍生息出来的。

周王有了决断,李仙凤等人自然也不会反对,当下各人计较商量,决意凑起两千石精粮,四五千石马匹豆料,数字也不算少了。

“他们不过是过境客兵,我们河南又没有用他的地方,给这么多粮食,实在是不少了。”

“这是周王殿下的意思,也是顾全朝廷大局,没办法,只能我们河南人多吃些亏。”

“好歹是要敷衍一些,否则杨阁部那边也不好交待,奏上一本,皇上急怒起来,也是我们吃罪不起的事。”

“是的,”众说纷纭,李仙凤摆一摆手,止住众人话头,笑着对黄澍道:“就请黄大人再辛苦一次,出城与张征虏关说。”

“当仁不让,下官再走一次便是。”

“好,好。”李仙凤了结了一桩难办的公事,心情放松和愉快起来,很随意的问道:“他们在这里驻营几天?若是时间久了,不妨到西城的大寺附近去住,张征虏和麾下将领,亦可住在城中,可以着人给他们安排公馆。”

“张征虏说只扎营一到两天,我们供给的粮草运送到营,他们就起程。”

“这么急?”

“还真是没见过这么着急的将军。”

“开封繁富,他们麾下将领和兵士不准进城,难道不生变故?”

在座众官都是十分稀奇,路过开封这样的大城池,很少有将领不放部下进城逛逛的,就算在城中不敢胡来,但在外头抢的银子,不到大城中用,又能在哪里用呢?大军入城,花街柳巷到上等的青楼,各种档次的酒馆都是要大发其财,这也是当时普遍的规矩了。

“征虏不一定进不进城,麾下将士,听说是不准进城,怕耽搁行程。”

“怪不得他们行军如此迅疾。”

“那么,”李仙凤踌躇道:“粮草征调,有点儿太急迫了。”

“下官愿意专责此事。”城中遇到紧急公事,黄澍向来义不辞,况且,这一次他是对张守仁和其部下产生了浓烈的兴趣。

李仙凤终于慨然道:“张征虏如此勤劳王事,我们也不能太过小气,若他进城,当大摆酒宴,为他接风再钱行。”

……

……

黄澍再一次出城门赶赴浮山军营的时候,随行的还有一百多丁壮,这是他从城中义勇大社和府衙之中抽调的人手,人人都知道他出手大方,赏银丰厚,所以被调集的时候都是兴高采烈。

每人都是推着一辆小车,上面是一些活鸡活鸭和整头的猪羊之类,在粮食都困难的现在,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