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婆子是想要立时就能帮手的,跟陈娘子要买的是个全灶,便不是个灶上手艺齐全的,也得能干活,石桂这两年就没长个子,瘦的跟个萝卜头似的,看着就不是个能干活的:“这一个也太小了些。”
郑婆子不太可意,她这里要得是烧灶的丫头,生得皮子白眼睛大有甚用处,能干活才要紧,眼睛在石桂胳膊上转了一圈,冲着陈娘子摇摇头。
陈娘子面带难色:“不是没有,可王管事开的价码,只能买这么个小丫头,你也知道,去岁人多自然价贱,今年人少了,本就价钱高,这一个看着人小却很肯干活的。”
听见王管事三个字,郑婆子气就不打一处来,里头好几桩恩怨,买人的事就是新仇,干脆咽了声,打量了石桂一回,石桂赶紧上前一步:“我会蒸糕做饭烧灶头,养鸡喂羊都成的,厨房里的事儿,都能干。”
看陈娘子的样子,也知道此间算是“好去处”,若是成了滞销货,陈娘子再不能够养着她,陈娘子跟白大娘再是亲戚,自己也不过是她的一桩“生意”,到时候只怕得跟船上的女孩儿一样,成了小戏优伶。
郑婆子鼻子里出了一口气,这火性头却不是冲着石桂,听见她说能喂鸡,那也是个耳目灵便的,进门的时候瞧见厨房院里盖的窝棚了,这才点了头:“罢了,就这个了,年纪是小了些,倒是个有眼色的。
陈娘子便又扯了些闲篇,问宋家今岁可会来,郑婆子叹一声:“哪个知道,要来还好些,不来,咱们这些只能等着霉败坏了。”提起宋家没甚个精神,跟着又问起了陈娘子的家事:“那一个可出手了?”
这回轮到陈娘子冷哼:“九条尾巴的狐狸精出世了,开春渡口这样忙,留她给我家大郎解解乏,春种过了,我也得闲,是该料理她了。”
银柳还打着嫁进陈家的主意,只当勾住了陈大郎,哪知道陈娘子比她想的远,不过把她当作给儿子解闷的玩意儿,两个说了会子闲话,郑婆子就带了陈娘子往王管事那儿去给契拿钱,作价多少,也就不是石桂能知道的事了。
陈娘子再回来的时候,脸上淡淡的,郑婆子面上也不好看,石桂大气都不敢喘,就怕陈娘子变了主意,不留她在宋家了。
“得了,就当是看你这孩子可怜有孝心。”陈娘子自然瞧得出石桂不安,价钱压得比原来还低,她没赚几文,觉得亏了,可石桂本来就是捎带出来,在家里又肯作活,放过一马当是积德。
石桂来的时候抱了个小包裹,秋娘把能给她带的,都给她带来了,可家徒四壁还欠着债,身上依旧是布丁打着布丁,连鞋子都挤脚嫌小。
石桂送了陈娘子出去,到了门边,陈娘子转身看她:“我替你寻了好差,你往后可得好好的,别砸了我的招牌。”又摸出一百个钱来:“原想给你做身衣裳的,也不能够了,这个便给了你罢。”
石桂谢过她,钱却不收,心里是真的感谢,石头夫妻饶了五百文,可她这坐船进山难道不花钱,来了又不是空手,也得买些点心,四百钱是多了,可非亲非故,能在这儿留下,陈娘子确是出了力的。
“婶子打酒吃罢。
郑婆子跟王管事两个原来都是得力的,一个是大夫人手底下的,一个是二夫人手底下的,只当外派是个体面活,哪知道一齐倒了霉,就在这地方闲着,沾不着油刮不着膏,闲出花儿来了。
人是王管事在管,郑婆子能料理的就是厨房这一亩三分地,闲得骨头都疼,可不就掐,郑婆子管着这二十来人的饭食,她只推说腰上酸痛腿脚无力,连着几日叫人吃了清汤面,王管事这才应下买个人来。
原是想买个厨房全灶,可王管事也有话说,买个全灶得几钱,最少也得二十两,本来上边给的钱就不多,买个小丫头调-教了用起来便罢。
郑婆子背地里“呸”了好几声,宋家年年发钱来,王管事又一时树茂了要修,一时窗破了要补,想着法子的要钱,到要买人了,又叹起钱不够了。
这些个事儿还是葡萄说的,她也是后头买来的,原来跟着来的是郑婆子的女儿女婿,两个哪能在这没油水的地方久呆,郑婆子托了人,把女儿女婿送回去了,自个儿在这里干熬。
“那她怎么不回去?”石桂吃着麻糖,是郑婆子买了来待客的用的,这里哪有客来,回回只买个小半斤,倒能吃两三个月,叫葡萄偷出些来,藏在匣子里慢慢吃。
“要能回去早回去了,信都写了几回了,这儿除了王管事没人识字,回回写信都得到镇上去,花上十个钱请人代写。”除了信还有她自个儿做的花酱腌菜,不指着大夫人不忘了她,往后才能回宋家去:“你瞧着罢,再等等就得熬花酱了。”
院子里头种着花木,为着这园子不荒废了,管花木的就有六个,种得四时花卉,摘用了加糖熬成酱,年年都给大夫人送去,春日里是玫瑰酱,秋日里是桂花酱,本地还有小螃蟹,生的小肉却厚,雌蟹里头满满一壳儿黄,用来做蟹膏最好,可是年年送,大夫人却依旧没把郑婆子调回去。
“这些个说于你听也无用处,总归咱们就在这地方了。”大夫人二夫人之间的恩怨也不是一嘴就能说得清的,郑婆子爱吃酒,别个醉了倒头睡,她醉了却爱说话,嘴里就没什么不吐出来的,零零碎碎说了许多,葡萄这才知道,宋家老爷是一人挑了两房的。
如今这位宋老爷,原是宋老太爷的侄子,宋老太爷原有一个儿子,都已经定了亲,说下门户匹配的姑娘要办喜事了,却骑马跌了下来,撞到了头,在床上躺了十来天没了,为着这个老夫人急病一场,病好了,脑子也不清楚了。
宋老太爷只有这一个儿子是老妻所出,宋老太爷的弟弟也只有一个儿子是嫡出,宋老太爷做了大学士,兄弟却不过是个举人,两兄弟只有一根苗,只能叫他挑了两房。
人死了,婚没退,大夫人还是嫁了进来,跟二夫人一道,两个都是前头就提了亲过了帖的,平起平坐,却是共侍一夫,宋老太爷到底念着自家这一房,明面上是两房一样多,好东西怎么不留给自家。
两人结怨已久,偏这一回,是大夫人落败了,二夫人很是威风了几天,却也只几天,跟着又平分秋色,这别苑里的,还不知道哪个年月能回去呢。
葡萄才还吃得兴起,这会儿又叹起来,也知道自个儿没了前程,这辈子呆在厨房就一辈子都是粗使丫头了,二百个钱一月,怎么够用。
她翻了个身,被子蒙过头去,石桂只当听了一出戏,听过便算了,放下帐子,宋家是比她想的清闲,都是下人,王管事也管不到厨房里来,可就靠了这二百钱,甚时候能攒出赎身的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