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王大伦的演艺生涯 > 第一百七十三章 压抑

王大伦的演艺生涯 第一百七十三章 压抑

作者:陈奔驰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11 02:24:47 来源:小说旗

2000年的春节来的格外早,二月四日就是除夕。原本王大伦打算今年和女朋友两人在自己家里过个喜庆、平安、祥和的春节,结果上次去刘家送东西,刘家老两口得知他俩过年不回家硬是拉来一起过年,说是前两年缺了他,过年家里不热闹了。

刘玲跟那位著名摄影师同居了一年多,感情很稳定,今年老俩口总算是松了口,年三十一起出现的饭桌前。王大伦跟那位著名摄影师算是第一次见面,不过大家都听说过对方的名字,打了声招呼,平平淡淡的。

过完年的日子也是平平淡淡的,总算经过前一段没日没夜的拍摄,范子怡完成了《少年包青天》中大部分的戏份,过完年的拍摄日程安排的很轻松,一天也就一两场戏,偶尔还能休息两天。做饭、接送、遛狗、游泳、看剧本、呃……爱爱,生活虽然平淡但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

日子飞快,天气转暖,树开始发芽了,进入新纪元的春天来的不早不晚,到了京城正式停止供暖的那天,去戛纳是没有希望了,老贾再次召集几位主创先行到汾阳熟悉环境。随行的还有两位顾正不知道从哪里找来的一对双胞胎,刘晓娟、刘晓娥,东北人,舞蹈演员,个子都挺高,两对大长腿,十分带感。

到了汾阳,为了让刘晓娟刘晓娥姐妹尽快融入剧组,跟其他演员熟悉起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大家最喜欢的活动——麻将。

“东风!”王大伦摸了半天,总算清一色听张,打出压了半天的一张生风向。

“胡了!”下家的刘晓娟把牌推倒,东风西风两把大刀,双碰,混一色对对胡,辣子!

“倒霉!”王大伦甩出一张二十,“不来了,不来了,三个刨夹个莴笋,越刨越细!”这货依旧延续去年的坏手气,打了两场都是一家输。

“什么三个刨夹个莴笋?”坐在对家的赵韬起初还没听懂,但看到坐在左右两边的双胞胎姐妹脸红红的,又见旁边围观的几只色狼脸上不怀好意的笑容,顿时领悟过来,脸也跟双胞胎姐妹一样,涨得通红,直接给了这货一个卫生球,啐道:“你咋这么下流啊!”

“好了,好了,你们都赢得差不多了,该轮到我们斩斩大户了。”顾正笑嘻嘻道。

在组里,除了老贾以外,就算王大伦最有钱,趁着他手气不好,顾正、王红伟还有梁靖东等人都想着有冲头不斩白不斩。

这几天老贾还在构思剧本的下半部分,按照他原来的想法,既然拿不到有关部门的拍摄许可证,原先为了通过审查删掉的情节,他都想一一加上。之所以提前来到汾阳,除了让演员相互熟悉,排练以后电影中出现的歌舞场面,他自己也想摆脱京城的各种干扰,完成剧本下半部分的修改。

因为演员都是新手,趁着这段空闲的时间,老贾还象个老师一样,给这些新手布置作业,看他的崇拜偶像台.湾导演侯孝贤的《悲情城市》和《戏梦人生》,希望这些新手能学习同样是长镜头风格的电影中演员的表演。

对于王大伦,老贾自然不担心他的演技,但他还是给这货布置了一项任务。演承包文工团的电工老宋的美工师宋永平老是对他要表演的角色信心不足,第一阶段拍摄的时候,就演的磕磕绊绊,好在戏份少,勉强就过去了,但是在电影的下半部分,老宋的戏份可是蛮多的。老贾希望科班出身的,在剧组公认演技最好的王大伦去帮他讲解剧本。

王大伦总觉得宋永平作为一个行为艺术家演好一个老大的角色是很简单的,但还是需要不断地给他鼓励。

在汾阳待了三天,老贾要修改的剧本下半部分始终不见动静,一问,这个坑货居然又改主意了。他不单单希望只描述时代的变化,而希望把剧中人的命运以及他们切身的失败感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王大伦和顾正一听都傻眼了,原来的剧本写的啥,他们都清楚,如此一来,几乎等于要在几天的时间内构思一个全新剧本。可这坑货,却不停的跟他们说他的想法,听到最后,大家总算是明白了,他就是想把这部电影拍成他的半自传性,他要把所有想要表达的东西都要放进去,他已经走火入魔了,他对年轻时代的回忆已经彻底压倒他的理智。

老贾要拧着脖子干,其他人都没办法,只能每天打打麻将,练练歌舞,等着他把下半部的剧本写出来。

不过总算在大队人马来到汾阳的那天,老贾完成了他的剧本。看着这厚厚的剧本,大家都能充分感觉到史诗电影的重量,剧本七十八页,一百八十场戏,差不多是普通电影的三倍!

“你疯了!”当香港的制作人雅各布看到剧本的时候,一脸不可思议的看着他。同时又看了看顾正和王红伟。

这两人只能苦笑,他们跟老贾从同学到现在认识快七八年了,谁都知道这坑货的脾气,谁都说服不了他。

“大佬,你知道我们的拍摄经费还剩多少?不到四百万!这么多戏,肯定要超支。”

电影总投资八百万,前期拍摄早就已经用掉了一半,如今这下半部剧本,居然比原有的增加了三倍,难怪雅各布会急眼。幸亏这日本和法国的监制还没来,要不然他都不知道怎么跟人家解释。

“不行,我必须要拍。”老贾低头坐在那里抽烟,说来说去就这么一句话。

后来雅各布和老贾关在屋子里一个下午,直到傍晚的时候,老贾才做了一个小小的让步,删去了十场戏。他就是要完成他的史诗,从1979年到90年代,他有很多话想说。

第二天,第二阶段拍摄如期在平遥开拍。

电工老宋承包了文工团之后,为了自谋出路、追求利润决定出去走穴。张军、钟萍、崔明亮和许多原来的团员决心跟着文工团走,而尹瑞娟却选择留在家里,为的是照顾生病的父亲——父亲再一次成了阻止这对年轻人在一起的障碍。

赵韬站在自家的阳台上,沉默地凝视着外面,而前面的城墙将她的视线堵住。老贾用这样一个有力的画面,强调了尹瑞娟的孤立。

城门口文工团出发了,剧组专门借了一辆破旧的拖拉机,王大伦、梁靖东、杨丽娜还有其他客串文工团员的剧组成员都坐在拖拉机上。余力威的摄影机架设在城门口,依旧是长镜头,当他们乘坐的拖拉机穿过城墙边,巨大模糊的标语中唯一可以识别的词语是“马克思”三个字。

拖拉机向前开,崔明亮凝满泪水的眼睛看着远处,也许私下里期待着尹瑞娟能奇迹般地现身,来为他送行。与此同时,其他坐在拖拉机车斗里的文工团成员唱着一首南斯拉夫老歌:“啊朋友再见,啊朋友再见,再见吧……”

当拖拉机穿过城门并经过城墙,老贾给电影带来了第一个主观镜头。余力威抱着摄影机跳上拖拉机,迅速往后撤退的城市的动人风景,与电影其余部分的固定镜头和轻微的摇镜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这时镜头代替了崔明亮的眼睛。由于汾阳没有火车站,崔明亮并不是乘火车出发,正如这个被私人承包的歌舞文工团,没有去激发了他们梦想的广.州或福.州等南方花花世界。相反,文工团的首个落脚点选择了汾阳之外盛产煤的邻近城镇。

这里是韩家村,参与过《小武》拍摄的人对这个地方都很熟悉,这里是老贾的三姨家,曾经作为小武乡下的老家在这里拍了五天。

老贾的表弟三明出来迎接大家,这次三明在电影里也有演出,就演他自己,崔明亮的表弟三明,从某种意义上,崔明亮已经成了老贾的化身。

三明只比老贾小一岁,小时候老贾放假到乡下就跟三明在一起玩。三明家条件不能跟城里老贾家比,三明初中毕业就开始下煤矿当工人,因为他父亲腿有残疾,不能干活,三明要养家糊口。

老贾回忆起拍《小武》那会,回韩家村看景,当时他跟三明已经好几年没见,他一开始居然没有认出自己的表弟,因为三明已经长胡子了。他当时就被三明的变化大大触动了。

他一定要把这一段搬上银幕,他说这次他和三明的相遇,让他想起了小时候课文里学的鲁迅先生的短篇杰作——《故乡》中,鲁迅先生和闰土那有名的碰面,这是一个探讨乡愁式浪漫观念和故乡凄凉现实之间裂痕的原型文本。离开故乡多年、受过教育的鲁迅先生回到了养育他的故乡,遇见了童年时代的玩伴闰土,闰土现在是位中年的文盲农民:

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鲁迅先生与闰土之间的再相见,同老贾和三明的重逢非常相似,不仅在于形式上的相似:儿时的玩伴,现在属于两个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人又再相见,闰土和三明都沉默寡言,无力讲出他们的经历;更重要的是,老贾说当时他的感触跟鲁迅先生文中所表达的深深感慨是一致的——悲剧、不公平和哀伤。

当初老贾跟大家说起这段的时候大家很沉默,不能说老贾的思想跟当时的鲁迅先生达到了一样的高度,但总之大家的心里是沉甸甸的。

三明的母亲,老贾的三姨坐在炕上对崔明亮说明了家里的困境:很难为三明找个媳妇,缴不起女儿读书的学费。

“这会儿劳动的,下煤矿的,上下个学,做了甚不比受了苦强?可是就是家里太困难,吃的还有拿吃的,书费、学费一下子那么多钱……”

而后来当三明在本地的一家煤矿签约干活,粗暴的矿主清楚地表明他的立场:“出了事我们绝不负责。”

下井要签生死合同。三明不识字,拿来给崔明亮看,上面赫然写着:第一、生死由命,富贵在天;本人自愿在高家庄煤矿采煤,如遇万一与煤矿无任何关系。二、本着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如遇不测,煤矿每人补助500元,给其直系亲属。三、每人每天工资10元。

韩家村的拍摄持续了一个星期,在这个星期里不论是演员还是工作人员,包括暂时还没有戏,老贾让随组观摩体验的刘晓娟刘晓娥姐妹,大家都感到很压抑。

最后一场戏在村外的路上,这里四面都是山,但是这里的山都是光秃秃的,一阵风,尘土飞扬。

最后一场戏有两段,第一段是文工团的拖拉机开往煤矿演出,中途碰到步行去煤矿下井挖煤的三明。崔明亮让三明搭车,三明摇头,说自己穿小路,翻过这个山头就到了。依旧是长镜头,拖拉机沿着大路继续往前开,三明爬上山坡的小路。

当拍到这段时,王大伦才觉得老贾真的懂,绝不是故意煽情或者装逼。乡下人,不识字,对成里有文化的亲戚有种天然的自惭形秽,他不是不想搭车,他是自卑,是怕给亲戚添麻烦,这种没有在这种环境中体验过的人,是不会有这种感触的。王大伦有,上辈子和这辈子都有,他相信老贾也有。

第二段摄影机依旧架在大路转弯处的路边,王大伦和文工团成员再次坐上拖拉机,拖拉机朝着镜头突突突的开过来。当拖拉机在镜头边上拐弯消失在镜头里的时候,三明带着安全帽从旁边的山坡上飞奔下来,带起一片尘土,他拼命跑着,试图追上拖拉机。

“崔明亮,你表弟!停车,停车!”出了镜头的拖拉机上钟萍看到了三明,连忙叫道。

“哥!”看到拖拉机停下来,三明挥手喊了一声,一路奔跑到镜头前。

这时王大伦从拖拉机上跳下来,入镜。

“三明,咋了?”相对三明气喘吁吁,他显得很淡定,一只手甚至还插在牛仔裤的裤兜里,在三明面前他有十足的优越感。

“哥,这是五块钱,给了文英。”三明那只漆黑的,挖煤的,紧紧攥着的手伸开来,躺在掌心的是一张皱巴巴的五元纸币。

文英是三明的妹妹,在城里读高中。当然现实中三明没有这个妹妹。

王大伦拿着五块钱,低头把钱撸撸平,抬头看看三明,脸上神情莫名。

三明喘息未平道:“告诉她一定要考上大学,不要再回这村了。”

王大伦拿着钱翻来覆去看了两眼,动动嘴唇,不知道说啥才好,只能点点头道:“我走了。”

“嗯!”

王大伦转身走向还在突突怠速的拖拉机,消失在镜头里。这段戏是老贾临时加的,想最后跟三明分别时难得的煽情一把。确实是煽情了,走出镜头的王大伦直感觉到自己的鼻子发酸,眼眶发热。

镜头依旧对着三明,只见他停了两三秒,转身朝来时的路走着,许是跑热了,他摘下头上的安全帽。

余力威慢慢移动摄影机,旁边陡峭的山崖,远处刚刚吐出嫩芽的稀疏树木,镜头里三明的背影越来越小。

等了一会儿,他却始终听不到导演喊“停”,再回头一看,只见蹲在路边的老贾手捂着嘴,早已泪流满面……(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