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良田喜事 > 第一百章 亲如一家

良田喜事 第一百章 亲如一家

作者:花期迟迟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07 19:08:04 来源:小说旗

刘嫂子切了大盆的酸菜丝,洗了大把的宽粉条,大块的冻豆腐,又敲碎两根还带着余温的猪骨头,切上一大块猪肉,统统倒进大铁锅里,加上葱姜八角就大火炖了起来。

她想了想又在旁边的小锅里单独煮了四五根儿肋骨和一块瘦肉,梅huā见了就笑嘻嘻冲她眨了眨眼睛。刘嫂子微微红了脸,小声解释道“东家可跟咱们这些粗人不一样,单独给她煮些瘦肉沾蒜泥吃。”

董蓉正好扶了于老太出来,听得这话就笑道“嫂子偏心眼啊,谁不知道大锅炖菜最香了,你们这是打算扔下我吃独食儿啊。”

众人都是哈哈笑了起来,董蓉亲手把肋骨和瘦肉都捞起来扔进了大锅一起炖,末了笑道“大伙儿好不容易凑到一起热闹热闹,可别跟我客套,今日放开肚子吃个痛快。”

“谢东家,谢东家。”众人纷纷道谢,眼望咕嘟嘟泛着油huā儿的大锅笑得是合不拢嘴。

很快,铁锅里的酸菜煮得软了,猪骨棒上的肉也离骨了,肉汤泛着淡淡的奶白之色,低头嗅上一口,肺腑之间立时就往外透着一股热意,一种难言的满足萦绕心头,挥之不去。

于家三间屋子正好开了三桌,厅堂里那桌儿坐了傻柱、董平、张管事和于桂生,东间则是喜子和几个帮忙的杂工,于老太住的内室里则坐了董蓉和一众老少女人们。

美食面前,人人都忘记了生分客套,大盆的酸菜猪肉炖粉条端上来,每人都盛了上尖儿的一碗儿,拿起一个在灶火里烧成半焦的红辣椒,双手一搓落在汤里就成了粉末儿,喝上一口,那个酸香里透着**的滋味,直激得众人长长呼出一口气,直觉人世间不可能再有比这更美的享受了。

不说果园里众人吃喝得欢快,一面坡村里同样如同到了重要节日一般。曹家里外开了四五桌儿,曹姑母一家也被请了过来,他们赶到的时候正好瞧见大块肉出锅儿。石头和两个侄子侄女馋得差点儿淌了。水,远远站在灶间角落不愿出去。曹二姐儿看得心疼,赶紧切了一大盘熟肉送到自己房间,让他们先安抚一下肚里馋虫。

曹姑母两口子也是惊奇于自家嫂子为何这般大方,待得听说生猪是董蓉送来的,这才恍然大悟。但同曹婆子说话时却毫不吝啬的奉承了很多句,直乐得曹婆子都要找不到北了。

村头儿破院子里,一溜儿十口大铁锅也是烧得热气腾腾。流民足足三四百号人,若是都放酸菜不知要吃光几户人家的大缸呢,所以,赵青山就让上灶的妇人们把酸菜换成了白菜,粉条换成了土豆。好在大片大片的肥肉扔进去,加上血块和心肝肺肠子等下水,反倒让这锅乱炖滋味更好了三分。

一众孩子们蹲在棚子外,也不怕冷风吹着,抻长了脖子拼命嗅着空气里的香味,不时吧嗒着小嘴儿,好似尝到了久违的猪肉滋味。赵青山背着手站在一旁指挥几个汉子拾掇稍显杂乱的院子,偶尔扭头瞧见孩子们这般模样也觉心酸,于是就喊了一个妇人要她先盛几碗给孩子们解解馋。

不想,蹲在墙根儿的两个老汉却是上前拦了他,略带忐忑的说道“赵管事,我们这些卑贱之人能得东家如此厚待,按理说只有感激涕零的份儿,不该再提什么非分要求。但大伙儿商量了下,还是想请赵管事通融一二。”

赵青山平日管着这些流民,对其中有些威望的人物很是清楚。开口说话的这个老汉据说年轻时候在某个私塾里打过杂,能通篇背诵书写《三字经》,这几日就是他老人家带着流民里的孩子们读书学写字。

村里人见此很是惊喜,也把自家孩子撵来跟着学,一时间村里日日都会有朗朗读书之声响起,衬得整个山野好似都透着三分灵气儿。自然,这充当了先生角色的老汉也很得众人尊敬。

赵青山听老汉如此说,赶紧半弯了腰背笑道“沈叔有事尽管说,咱们东家是个和善的。若是事情不违背果园的规矩,准保会应允。”

姓沈的老汉心里有了底,这才笑道“我们这些人自从进了村儿,可没少得各家老少爷们的帮忙儿,相处的如同一家人一般。今日承蒙东家赏下好吃食,本该欢喜以待。但大伙儿想起‘家里人’也许久不曾喝过一口肉汤,这心里就不是滋味。所以,赵管事若是不介意,能不能允许大伙儿把自己那份儿端回去,让‘家里人’一起凑个热闹。可好?”

赵青山这会儿心思转了多少遍,猜测了很多,却唯独没想到老汉会提出这样的要求。

人心都是肉长的,村里人这些时日待流民们亲近,这份善意到底没有被辜负,如今可不就得了热腾腾的回报?

“成,东家早就吩咐了,这头猪有一半要分给各家做谢礼。若是东家再知道大伙儿同村里人相处这般亲近,想必也是欢喜。一会儿炖菜出锅就分一分,大伙儿直接连生肉也一起帮忙拿回去吧。”

沈老汉人老成精,怎会不知道赵青山这么做明摆着是要村里人再多承他们一份人情儿。于是赶紧行礼道谢,赵青山笑呵呵喊了几个汉子赶紧分生肉,不管肥瘦都切成三指宽大约二斤左右的肉条儿,而流民们则以院子为单位,人口多的就分了一大盆炖菜一条肉,人口少的就半盆炖菜一条肉。不管是谁接过盆子都是脱了棉袄小心翼翼盖上,然后撒开大步就往住处飞奔。

冬日里闲暇无事,村人都愿意聚在一起说个闲话儿做个小活计,所以有些什么新鲜事儿都传得特别快。果园杀猪,曹家杀猪,就连流民们都有肉菜吃,这事儿村里已是人人皆知。

心胸敞快一点儿的村人顶多议论几句“曹家果园不是没卖出去果子吗,怎么还有银钱买猪杀?”

而那些本就有些嫉意又喜好说酸话的人出口就难听多了“咱们这日子过得真是没滋味,连个流民都不如?人家还有口肉汤喝呢,咱们却连味儿都闻不着!”

众人这般议论着,眼见午时都要过了,却各个都没有回去烧火做饭的意思。就在这时,各家孩子们纷纷跑出来找寻爹娘,大声喊着“娘啊,快回家去吧,大叔(婶子)他们端菜回来了,还有肉呢!”

“什么!他们把菜端回来吃了?还有肉…”

“是啊,娘快回去吧!好大一条肉呢,是分给咱们家的!”小孩子馋得受不了,恨不得抓了老娘一路飞回去。

各家婆娘这下也顾不得说什么酸话儿了,胡乱拾掇了针线筐就往自家疾走。待得到家一看,可不是嘛,大盆的肉菜放在桌上,大片肉明晃晃的占了小半儿,而旁边的生肉也是鲜嫩嫩、油汪汪,惹人极想抱在怀里亲上两口。

妇人们这下真是乐开了huā,找了绳子先把肉块栓了扔进雪堆冻着,这可是过年时候一家人的饺子馅儿和肉菜啊。剩下的大盆菜直接再倒进锅里,加上两颗白菜半盆土豆咕嘟嘟重新炖上,锅边贴上金黄的苞谷饼子,最后出锅时候就变成了满满三大盆肉菜。

全家新旧成员们都坐在一起,稀里呼噜吃得痛快。很快就有人忍不住流了眼泪,但却使劲笑着抱怨“嫂子又放辣椒了吗,真是辣得我都淌眼泪了!”

“辣点儿好,驱寒去霉气。多吃点儿,身体养好了,明年开春儿还要往家乡赶呢,这一道儿走下去可要副好身板儿。”家里老人们开口劝着。

那后生使劲点头儿“我要先给东家恩人盖好院子,然后再回去!”

“这话说的对!”

村里家家户户几乎都是这样边说话边吃喝着,热闹又温暖之极。不知何时天空上又飘起了细碎的小雪huā儿,扑簌簌打在窗棂上,很快就被屋里的溢出的热气融化了。

人心暖,三冬不觉寒…

果园里的饭桌儿撤下去时,天色已是有些昏黑了,于老太惦记董蓉还得上山就撵她早早回去。董蓉也不矫情,笑着嘱咐刘嫂子给于家留二十斤肉,以备过几日于桂生娶媳妇儿时炒菜用。然后又让她和梅huā儿、赵青山各拎二斤回去,最后剩下的都切成小块冻好,明日谁上山帮忙捎带上去就成。

刘嫂子眉开眼笑的应了下来,高声喊着两个巡逻的杂工赶紧淌开一条雪路,然后好送东家一家人回去。两个杂工吃得肚子圆滚滚,这会儿正热得脸色通红,听得这话麻利的穿上草靴子就要出门。

董蓉瞧见那草靴子编得极细密结实,脑子里灵光一闪就招了两人上前问询,这是谁人的手艺?

两个杂工自然知无不言,原来南边四洲天气暖和,农家人又节俭,几乎是春夏秋三季家家户户都穿草鞋下田做活儿,还有一些筐娄小物件也都是草编。所以,无论老人孩子都有一双巧手。

董蓉越听越欣喜,回头喊了张管事就低声商量了起来。明天开春果园就打算开门迎客了,若是论奢华精致,城里有几家富户的园子修得都极好,平日也常租借出去。董蓉琢摩着自家果园本身就是处于山野,当然要以山野特色为主。huā海,池塘,草亭,新鲜的果蔬,自酿的果酒,野味,加在一处倒也别具特色。但要吸引自命清高的文人墨客,这些还是有些不足,如今草编的出现,倒填补了这一缺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