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归乡迷途 > 第零回 归乡迷途

归乡迷途 第零回 归乡迷途

作者:蒲松龄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02 03:33:2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如果天总也不亮,那就摸黑过生活;

如果发出声音是危险的,那就保持沉默;

如果自觉无力发光,那就别去照亮别人。

但是――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

不要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洋洋;

不要嘲讽那些比自己更勇敢、更有热量的人们。

可以卑微如尘土,不可扭曲如蛆虫。

――题记

人为什么会感到恐惧?

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多年。起初,我以为,人之所以会恐惧,是因为对未知事物的不了解,所以才会产生恐慌感。

后来,我参军了,当过特种兵后,发现,恐惧之所以会产生,更多的原因是在特定的氛围中,某种东西突然出现,引起违和感导致的。

退役后,我当了记者,从事灵异事件报道追踪工作。多数记者不愿意从事此类工作的调查报道,因为此类事件都太过于邪门,也过于危险,谁也不愿意沾晦气。因为当过特种兵,所以,我胆子大,像废弃医院,精神病院,迷失公园,荒废工地,灵异电车等等事件我都亲自探访过。

工作一年后,我对恐惧又有了新的认识。我觉得人之所以会恐惧,是因为人对某事物产生了共鸣,而那种事物恰好又是自己最不愿意接受和看到的事情,所以人会产生恐惧。

从此以后,我将恐惧归结为三类。

第一类,对未知事物的恐惧,这是处于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

第二类,大脑对突然出现的事情做出的下意识感应,这是生理的反应。

第三类,心理暗示所导致的恐慌感,这是建立在认知上后产生的反应。

直到,我接手了一项二十年前失火案的调查任务之后,之前所有的对于恐惧的认知都颠覆了……

我想,我已经领悟到了恐惧的本质。

马家坡失火案涉及范围之深,人物之多,影响之广,都大大超过了案件的本身。

事件是由一桩车祸案而起,也因一场车祸结束。

二零一六年十一月二十四日,西方的鬼节。滨海大学艺术学院大二的一名女学生失联了。

后来警方在离滨海市千里之遥的乾县马家坡找到了失事车辆。计划十七人出行,但在车内找到的却只有十六具尸体,唯独那名女学生的尸体莫名其妙的消失了,而且司机也下落不明。

警方搜索时,发现了一张驾驶证件,经过核实后,他们发现了一个更令毛骨悚然的事情:驾驶这辆车的李某,早在五年前就死了。

难道这是一辆幽灵班车么?

尽管警方没有得出结论,但是民间传言,这是一百零六名留守儿的厉鬼在报复!

我接受了任务,独自一人前往一个叫迷雾岭的地方,寻找女大学生的下落。而与此同时,阴谋也在悄然酝酿。随着调查的深入,神秘女大学生之谜引出了另一桩失火案。

失火案共涉及一百零六名留守儿童的性命。当年,法院得出的结论是,留守儿童都是死于火灾。这个结论让人唏嘘不已,孩子真的是死于火灾么,幕后真正的凶手绳之以法了么,如果此类事件发生,我们该怎么办?

一石激起千层浪,全国掀起了讨论的热潮。

一场关于法的本质,和谁在制定法,法在维护谁的利益,谁来执行法,谁来监督法,法有没有人性的大讨论开始了。一时间舆论吵得翻天覆地。

不知道什么原因,本来沸沸扬扬的舆论,没过两年就偃旗息鼓了。

一双看不见的手试图掩盖背后的真相。而我此行的目的就是揪出那个想一手遮天的背后真凶,将他绳之以法,以慰冤死孩子的在天之灵!

现在我已经集齐了证据――人证物证俱在――并将矛头指向某个人,但是却有神秘人给我打电话,用生命来威胁我。我感到很荣幸,因为我的人头很值钱。如果我深有不测,请将我的这份日记以及放在日记里面的U盘取走,继续与那些丑陋的恶势力斗争。

于2019年二月十三日

穆翊合上了笔记,他放下笔,抽出一根香烟,点燃了。

失火案重审在即,但是他的背后靠山李老却身陷囹圄。一切因李老委托而起,经历生死之后,穆翊肯定不会将自己费尽千辛万苦,挖掘真相的心血付之东流,他要代替李老,继续完成讨伐恶势力――莆田会――的任务。

这个肮脏的团体组织早就该被曝晒在共和国的光辉之下,万人唾骂。

即使有千难万险,他也要将失火案翻案,并将那个人送上断头台。这不仅仅是对留守儿的负责,也是对自己的下一代负责。毕竟假如此时我们不站出来,那么假如我面临相似局面,还会有人为我站出来吗?

穆翊在自己的日记上署名:归乡迷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