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归乡迷途 >

归乡迷途 序

作者:蒲松龄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02 03:33:28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九九七年二月六日,马家坡迎来了农历的腊月三十,除夕夜。

雪花打着转儿,纷纷落入泥土里,祥瑞的氛围笼罩在每一个家庭的温暖的灯火之中。万家灯火时,鞭炮起此彼伏,出来的人们无不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相互拱手送上新年的祝福。

皑皑白雪被无数脚掌踩出一道一道印痕,而其中夹杂着两双小脚丫,在交错的大脚印中显得格格不入。

“李警官!李警官!”

马家坡上的王嫂穿着厚厚的棉袄,冒着严寒,气喘吁吁地敲着警务处值班室的大门。

没过多久,门开了,一个人影走了出来。见那熟悉的人影,王嫂松了一口气,眉间的皱褶舒展了许多。

王嫂抓住他的手,一边哽咽一边说道:“我家孩儿丢了,李警官,我上哪儿也找不到,你说这孩子到底怎么回事,三天两头就往外面跑!”

李警官整了整印有人民公安的深灰色的大檐帽,用亲切的口吻问:“王嫂,别急,我这就派人去找,对了,先告诉我,见孩子的最后一面是在哪儿?”

“院子里面,在一起的还有我家妮儿兰兰!”

“王嫂,你在警务室等着,我这就带着人去找。”

“好!谢谢您了!李警官。”

李警官露出微笑,在桌子上用食指画出一块矩形,敲了三下才走。

王嫂一愣,顿时间明白了什么,默默地将手伸进了裤兜内。

雪一直下,愈下愈大,复杂交错的屐痕又被雪葬。

夜幕开始降临,又到一年最热闹的时候了。全村人纷纷出动,向钟楼的方向走去。

马家坡位于乾县东南侧,一条通往大山深处的国道横跨山岭与马家坡之间,从村口上国道再步行几里地,就到了山岭之中了。

薄薄的雾气朦胧了山岭的雪景。

山岭之间矗立着一座俨然的大教堂。从国道上的护杆向西南侧眺望,穿过朦胧的雾气,可以俯瞰那教堂呈品字形,高约五十米,二十层。

而位于大教堂中央有一座古老的笨钟,每天子夜响起。人们亲切地称大教堂为钟楼。

钟楼是民国时期的产物,听说民国年间,洋鬼子为了宣传基督教,特地捐款修了这间教堂。解放之后,新中国成立,钟楼被改为学堂,再到后来破四旧时期,这里被“打倒”。一直到九十年代初,这里才被重新修缮,作为福利院使用。

村里留守的孩子们纷纷来到这里接受教育。留守的妇女都很尊敬这里的老师和学校领导,因为这是孩子们唯一能够走出大山的机会。

为了缓解民工潮,当地政府鼓励年轻人返乡,为此设置了许多岗位,提供优厚的工薪和待遇。每年马家坡的领导都会亲自为辛劳一年的老师发放年薪,并在教堂内准备年夜饭,犒劳乡亲们和来到这里的工作的人们。

钟楼每年都会举行盛大的祈祷仪式,由这里的基督教长老唱诗经,以求洗去旧年的晦气,为新的一年祈求平安。

白蜡葳蕤,嘈杂音随着烛影摆动。教堂的玻璃幕墙穿射出一道道温黄色暖洋洋的光芒。

此时,大厅内聚集了近千人,其中有的是基督教徒,有的是穿着宗教服饰的传教士老师,也有的是打扮教徒一样的孩子,剩下的则是一些警务人员。

大厅内布置极为庄重,既有欧洲装束——教会最中央摆放的巨型的十字架,也有中式吊饰,中西和谐的韵味浓厚。

村民们都聚齐了,礼拜即将开始。

音响内传来了非常富有磁性的声音:下面有请长老福利院院长燕溪为大家送上新年的祝福!

坐在下面的村民连忙鼓掌,传教士们拿着白色的演讲稿坐在十字架旁,等待着长老的到来。

随着“吱呀”一声,一道暖色的黄光投射了出来。教堂后门打开了,一位穿着白色的基督教教袍,手持圣经,带着金丝眼镜的中年男子走了出来。

男子的步伐十分沉稳矫健,一张油光红润的面容上夹杂着一缕不易察觉的微笑。男子扫了扫坐在地上的孩子,皱起了眉头,似乎在寻找着什么。

“兰兰和天奇怎么没来?”

声音虽然很小,但是下面的人却听得一清二楚,旁边的薛姨连忙站了起来,向那群坐在十字架周围的孩子们望去,巡视一周后,她的眸子里面透出一道惊骇的眼神!

“天奇和兰兰呢?刚才还在这里!”

这下子下面的人就像炸了一样,纷纷议论了起来,毕竟这是新年的开头,谁也不想发生什么不幸。

“薛姨,你去找李警官,让他帮忙找找。”

“好!”

薛姨连忙点头,她刚要转身,燕溪又说道:“等等,务必把孩子安全带回教堂里面来!”

燕溪使了一个眼色,薛姨立刻会意,点了点头,然后才向外面走去。

下面的村民的目光立刻投向他,流露出敬佩之意。毕竟这是燕溪,马家坡的福利院院长,一位极其值得尊重的人。他为人正直,待人谦逊,做事超凡脱俗,几乎挑不出任何毛病,简直就是像是天降耶稣一般!

雪依旧不停地下着,山涧上已经被大雪覆盖的不成样子,柏树那粗壮的枝头也硬生生地被积雪压低了头。

两对小脚丫从盘山公路上的缓坡向山涧之中延伸,一直到一堆草垛旁才停止。

草垛里面藏着两个孩子,一位小脸蜡黄,梳着干瘪的马尾辫,穿着单薄的礼服的女孩子。而另一位则是她的年仅四岁的弟弟。

“姐姐,我冷!”

“来,躺在我怀里就不冷了!”

兰兰将弟弟天奇的头揽入怀中。

“嘶——!”天奇哆嗦一下,用稚嫩的小手抚摸着姐姐的胸口,“姐姐,你的身子好冷。”

“哪有,哪有!”

兰兰苦笑了一下。

“姐姐我们回家吧,这里冷!”

“再等一会儿,等一会好不好?”

“不好!”

兰兰用尽力气抱住弟弟,然而,弟弟却很轻松地摆脱她的束缚。

这时,山涧传来了一阵熟悉的回声:“兰兰!天奇!快出来吧,别藏了跟李叔叔回去!”

“姐姐是李叔叔!”

天奇兴奋地立刻跳了起来,伸开白皙的小手,向外走去。

“不要!他是坏人!”

兰兰下意识地激灵了一下,迅速挪开掩盖在草垛洞口的石砖,通过缝隙往远处望去。果然,山涧之中走来一道熟悉的黑影,而那黑影的方向正是他们留下脚印的方向!

很明显自己的位置暴露了。兰兰知道如果自己和弟弟被发现会有怎样的结果。为了逃出来,她不知道忍受了多少的痛苦,花了多少时间,这次逃出来绝对,绝对不能再回去了!

她死命地抓住弟弟的腰,然后向里面拖。

“天奇,我的好弟弟,记住,无论那个人如何叫,千万不要出来,知道了么?”

“不要,他是好人!”

“这是谁告诉你的!”

兰兰有些惊愕,四岁的小孩子怎么会懂得那么多。

“画画本上的!带着大檐帽,面带笑容的是好人,他们是好人!”

“胡说!”

兰兰气急了,反驳道:“他们都是坏人!坏人!”

“你才胡说呢!”

天奇嘟囔着胖胖的小脸,气愤地想向外走。

“姐姐求你了行么?”

兰兰实在拦不住,跪在地上,呜咽了起来。

“姐姐?”

天奇瞪着可爱的大眼睛不可思议地看着她。

“天奇,我的好弟弟,相信姐姐吧,这个世界上怎么会有帮助坏人的好人,一定要相信姐姐!”

眼眶的泪珠带着雾气落入草垛之中,天奇从未看过姐姐如此难过。

“姐姐,我答应你,你别哭了。”

听到天奇的保证后,兰兰这才用手擦拭眼眶的泪水,然后深情地抚摸了他的额头,用皲裂的唇珠亲了亲他脸颊。

兰兰的眼神变得坚定起来,她起身,向草垛外面走去。

望着姐姐的孤零零的背影,天奇有些错愕,不知道为什么,他内心深处总感到一股淡淡的悲伤,就像是最后见姐姐一面,生离死别一般。

“姐姐,你一定会回来的!”

他嘟囔着嘴,怯怯道。

黑影从李警官的眸子中闪过,他露出轻蔑的微笑,立刻追了上去。

小脚丫和大脚印的追逐,随着呼喊声不断接近,兰兰露出惊恐的眼神,苦苦哀求后面紧追的李警官。

“别过来!别过来!”

“兰兰,跟叔叔回去,叔叔不会让他们打你了。”

“我不会相信你的话的,你是坏人,我亲眼看见你脱了乐乐的裤子!”

“哦,这样啊。”

兰兰越跑越慢,最终她跑不动了,跌倒在雪地之中。

“不跑了?”

李警官露出扭曲的笑容,他慢慢地走了过去,将身上的皮带抽了出来。

“既然你都知道了,那么......”

“不!”

“啊——!”

刺骨的痛,凛冽的寒风,兰兰的眸子已经染成了血红色。

“让你跑!”

李警官大手一挥,又是一道血痕。

“呜呜——!”

接下来的一幕,兰兰永远也无法忘记。她指甲盖被硬生生地挑了出来,带着水雾的热血瞬间溅射到了李警官丑陋的脸上。兰兰痛苦地在雪地上翻滚挣扎着,泪儿和雪浸染成了鲜艳的血红色。

“你们不得好死!不得好死!”

李警官似笑非笑地看着她的幽怨的样子,似乎很享用。“跟我回教堂!”

李警官薅着她的头发向前走,被拖着走的兰兰拼命用血手抓着地面洁白的积雪,远远望去像是一匹红色的绸缎。

“让我死吧!让我死吧!”

兰兰放弃了抵抗,她绝望地说道。

“那可不行,你要是不回教堂我怎么和你母亲交差。”

李警官轻蔑地说道。不知道过了多久,他的背后发出“嘭”的一声异响,李警官脚步停下了。

兰兰瞳孔已经无限放大,血渗入青石板内——她死了。

钟楼在零点时分敲响了,漆黑的夜间突然间划过一道亮光,天空升起了烟花。

咻咻咻!花火不断在天空中绽放着美丽的颜色,伴随着一声巨响,教堂燃起了熊熊大火!

“当——当——”,笨钟发出沉闷的响声夹杂着巨响,大地开始震动起来,天空腾起了一朵朵蘑菇云!方圆两公里内寸草不生。

一个星期后......

一份一九九七年二月十三号日的乾县晚报登出这样的消息:

马家坡失火事件依旧没有查明,据目前报道:共计死伤二百零七人。其中福利院院长已经脱离生命危险。剩下的二百零六人当中,一百零五名孩子罹难,两名孩子下落不明;其余的九十九人部分已经确认罹难,大部分人重伤......

自此,曾经热闹非凡的马家坡变成了人们嘴中的活人禁忌。也是从那天开始,马家坡开始变得鬼事连连了起来。先是有人看见雪夜之中,钟楼附近的雪地上印着许多鲜红的小脚丫。再往后又有谣言说,每到午夜十二点,教堂内都会传来瘆人惊悚的孩子笑声。

由于警方没有给出明确的调查结果,包括记者在内的许多探险人员纷纷前往,试图解开失火案背后的真相,但,进去的就再也没有出来过。

事件震惊了全国,跟踪报道持续了相当一段长的事件。可是,没过两年人们就慢慢淡忘了。那场火灾真正的凶手也没有抓到,失火原因至今依旧是个谜。

从那天起,雾霾一直笼罩在马家坡下,不管天气如何,这里能见度不超过五米。

由于大雾的起源扑朔迷离,严重影响国道运行,车祸也接二连三的发生,马家坡被封了。再后来,这里改名为迷雾岭,马家坡已不复存在。

而钟楼打那天起再也没有响过,一直到二十年之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