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旧书大亨 > 第四百一十九章.《大明程宗猷单刀秘笈》

旧书大亨 第四百一十九章.《大明程宗猷单刀秘笈》

作者:镔铁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05 21:27:59 来源:小说旗

林逸无意中露的这一手,引起了众人的齐声喝彩。尤其那些慕名而来,前来财神庙朝圣的粉丝们,更是欣喜不已。

对于他们来说,听闻林逸在洛阳古玩大会,在金陵树林大会上的种种英雄壮举,什么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点石洛阳,震撼金陵,全都让人心神向往。

掌声中,一位从远处前来财神庙摆摊的书摊老板,就主动来到林逸面前,手中捧着一本书对林逸说道:“久仰先生淘书大名,我这里有一本手抄本,在这摊上已经摆放很长时间,却无人问津,不知能不能让先生您帮忙掌掌眼,看看到底是不是好东西,免得被一些无知之人笑话我拿了赝品来卖高价。”

原来这书摊老板是从浙江来的,听说这南都财神庙古玩市场十分的红火,于是就把自己压箱底的藏书带来了一本,本想靠着市场红火,卖个大价钱;谁曾想,这里的很多人竟然都不识货,硬是说自己这本书是假的,是赝品,就这种书还想卖上三万块,做梦去吧。

这位书摊老板很是委屈,如果说价格高,没人出得起价码也就算了,可是说自己这书是假的,那就不中听了。因此,他也顾不得脸面,见林逸这个藏书界的大名人出现,就忙不迭站出来,请求他帮自己正名。

林逸没想到会遇到这样的麻烦,见那书摊老板红着眼圈,都快哭出来了,俗话说得好,男儿有泪不轻弹,可见真的是受了委屈。

所以他就拿眼去看了看那本书,一看不禁莞尔,怪不得人们会说这是个赝品书,是坑爹的货,只见那是一本手抄本,线装,16开本左右,书名上面赫然写着:《大明程宗猷单刀秘笈》。

……

如果路上有位乞丐跟你说,维护世界和平这个任务就交给你,“这本《如来神掌》秘笈是无价之宝,我看与你有缘,收你十块钱,传授给你吧”,你会不会心动?林逸和很多人一样,看过电影之后,就多次期待这种周星驰《功夫》式的桥段,砸到自己面前。天晓得眼前那位拿着《如来神掌》的人不是洪七公,自己不是第二个郭靖呢。

当然这都是美好的yy。《如来神掌》未见得是真货,但武术“秘籍”历史上是有的,并且是有很多。

林逸自从爱上古籍以后,就仔细地翻看过,因此他清楚地知道,在大明朝,最厉害的武林高手不是学会了《葵花宝典》的东方不败,而是大明武学第一人---戚继光。

戚继光不用说,很多人都知道他是明朝时期的抗倭英雄,但同时,他更是一位功勋卓越的古典武学家。通俗地来讲,他不仅个人有功夫,懂武术懂练兵,还通晓排兵布阵,临阵应变,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将星。

戚继光早年总结浙西练兵与抗倭成功的经验,写出十八卷《纪效新书》。最初版本里讲述了带兵打仗从选拔将兵到武器选择及阵法运用各个方面的内容,属于典型的军事书籍。但其中的第十四篇《拳经捷要篇》,是篇经典的明代武艺精品。

说它经典,首先是图文并举。此前的武术文献当然也有文字存世的,单独表武术动作的图像也有过--前辈西北武术学者已经尝试通过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内容,还原出“敦煌拳”的形式,但配套图谱却一直没有出现。古人没有视频记录,所以于武艺而言,准确图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戚继光虽然个人很懂功夫的品类,但他心中对个人武艺并不是太看重。如同他在《拳经捷要篇》篇首讲的:个人拳法只是活动筋骨用的,“似无预于大战之技”,对战争不起决定作用。这个见解,比当日的天下武术家都要清醒和客观。在冷兵器时代的军事世界,所谓个人武功高强、以一挡百,那只是一种修辞方式--怎么可能“挡百”呢!在奉调长城抵御蒙古后,戚继光对《纪效新书》做出了修订,又留下了个十四卷本,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把这篇武学名篇《拳经捷要篇》给删了,就是因为那篇文字对军事战守,帮助不大。这就是大军事家的眼光。

而紧随着戚继光成为大明武林第一人的,则是晚明时期的徽州人程宗猷了。

程晚于戚继光,也曾经遍访名师。他将自己四种武学著作《少林棍法阐宗》、《蹶张心法》、《长枪法选》、《单刀法选》合起来,出版时取名《耕余剩技》,大意是这些功夫都是种田之余的本事,一股云淡风轻的味道。到了近代,浙江吴兴人周由廑取家藏版本重印,改名《国术四书》。

程宗猷的《单刀法选》,取法的就是日本的单刀,刀约长三尺八寸,刀柄也有一尺二寸,是今天普通人看来不怎么趁手的兵器,当时却是最先进的战法。不过刀太长确实有问题,所以程宗猷《单刀法选》第一式,就是“你我拔刀式”,意思就是你拔我刀,我拔你的,虽然合乎情理,却有莫名的喜感。

此本刀法秘籍经典刀法招式并不繁多,却是影响了很多习武之人,甚至连现代的玄幻小说,大师黄易的《寻秦记》中,项少龙利用打造的双手握刀,大战管中邪那一幕,就借鉴了程宗猷的“单刀刀法”的实战理论。

……

此刻,林逸看着这部手抄本《大明程宗猷单刀秘笈》,算是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买书者会说这是“假货”。

看起来人们受电影影响太大了,凡是听到“武林秘籍”,“功夫秘笈”之类的字眼,第一反应就是假的,却不知道“程宗猷”的单刀刀法在历史上是确实存在的,不像那些武侠功夫电影上,什么《葵花宝典》,什么《九阴真经》全都是虚幻的。

别的不说,就在近代,民国20年,大东书局就曾经出版过马公愚提书名,程宗猷编,《单刀法图说》。此书如今市场价大概在1600元左右,也属于武术类的珍本了。

再看眼前的手抄本,没有明确的抄写日期,但从纸张和字迹上面来看,却应该属于清朝康熙后期的。

为什么?因为有“玄”字避讳。

只要看过金庸的《鹿鼎记》,很多人就会知道,康熙叫玄烨,韦小宝唤他做“小玄子”,因此在清朝康熙之后那几代,为了避讳康熙爷的“玄”字,就用缺笔少划,或者直接谐音,通假字来代替。而这也成了鉴别清朝和明朝书籍年代的常用方法。

既然大致判断出了这本书的抄写年代,林逸再看了看具体内容,与民国版本《单刀法图说》做了比较,然后就得出来这本书大致的价格。

林逸回头对那书摊老板说,你这书没错,是手抄的老书,不过三万块的价码有些偏高,第一不是名人抄写,没有签章留名,第二抄写字迹不属于清朝最流行的馆阁体,字迹有些凌乱,可见不是大家风范,第三此类秘笈最珍贵的要达到图文并茂,里面的绘图有些太过一般。

因此这本书的最大价值顶多八千块左右,再多的话就要仔细考虑了,但这绝对是古本手抄本,而不是所谓的赝品。

林逸这番评论让那书摊老板转忧为喜,说自己一开始也没打算喊价三万的,是气不过那些不识货的人胡说,这才喊的高价。如今被林朋友鉴定了,就足以证明这本书的实际价值,自己也心满意足了。

说完这些,这位书摊老板也不知从哪儿弄来一毛笔,希望林逸能够在这本手抄本上面题上“林逸鉴定”四个大字。

林逸实在不愿意用自己的字迹破坏这本书原本的古雅,不过耐不住书摊老板的恳求,最后只得提笔在扉页上面写了“林逸鉴定”何年何月何日,一行字。

得了林逸的墨宝,书摊老板狂喜不已,当场,书摊老板向林逸表示万分的感谢。

因为有了林逸这对“慧眼”帮忙做了鉴定,很快就有几个藏家向这位老板抛出善意的购书意向,希望能够用一万块买下这本有林逸题字的武林秘籍。

书摊老板则嘿嘿一笑,这可是林朋友鉴定过的,并且题有他的墨宝,俺就算是藏在家里当宝贝也不卖!

对此,林逸更是莞尔,没想到自己题字不仅没破坏这本书的价值,反而帮忙升值了。

……

见林逸为人这么和气,此时一些喜欢淘书的淘书客更是壮起胆子向林逸讨教“书摊淘宝”的诀窍。

林逸微微一笑,回答是:“多学多看,只要你喜欢书,那么迟早会和我一样。”

这些人中不乏一些古籍爱好者,对于他们来说,林逸在金陵可是有两座庞大的古籍善本博物馆,一家是蒋清平古籍博物馆,一家是陆氏古籍博物馆。

两家博物馆藏书万千,全都是林逸独自掌管,据说现在的古书界,林逸已经是当仁不让的六品藏家,也是最年轻的藏家。

六品藏家是个什么概念?

对于很多不是专业玩书藏书的人来说很模糊,但是对于那些大藏书家,还有书林大豪们来说,这个六品就代表着你在古书界的地位,代表着你在藏界的能力。

六品,就是个分界线。

据说凡是能够在古书界达到六品地位的,未来都可能做到---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去想吧,那将会是一个怎样的状况。(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