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旧书大亨 > 第四百二十章.学识

旧书大亨 第四百二十章.学识

作者:镔铁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05 21:27:59 来源:小说旗

林逸怎么也没想到简简单单两件事儿,算是让他在这财神庙真正露脸。

捡漏上千块的网格本。

鉴别八千块的手抄本。

一个说明了他眼力独特,另一个说明他学识渊博。以至于围着他的人越来越多。

这时候,一名从安徽来的藏书家,难得遇到林逸这样的贵人,就主动凑到前面,用虚心求教的态度告诉林逸,自己姓苏,刚入行不久,是一家乳品公司的小老板,从小没怎么读过书,退了学就给人家送牛奶,所以特别羡慕那些读书人。

后来他发愤图强,从送牛奶,到建立牛奶厂,开发属于自己公司的乳制品,如今资产七八千万,也算是小有成就。

事业有成后,他就想圆了儿时的梦想,不过却半路迷上了藏书,尤其喜欢收藏那些古色古香的线装书。不过因为不懂书,在淘书买书的过程中打眼许多。往往人家拿了一麻袋的破烂线装书,他全都统统一枪打,给出的价码基本上是一本一百块,在他看来,这些书都上百年的岁数了,一百块给的也不多。后来遇到了同行才知道,像那种品相差,又没啥内容的线装书,市场价顶多三十块一本。

苏老板向林逸倒了一肚子的苦水,说自己在这线装书收藏上都折腾掉了差不多三百来万,满打满算,有价值的顶多三十几万,其余的几乎都是废纸。所以他就搞不懂了,线装书收藏到底有没有诀窍,还有这线装书到底哪些才值钱?

苏老板在一旁诚信求教的时候,旁边其他人也深有同感,并且拿了手机对着林逸开始录制视频。凡是玩旧书的,玩的一深,就会从一般书籍过度到线装书,以及古籍善本上面。这上面的学问就大了,投资的钱也就多了,不再是一般淘书中的小打小闹,倒有点像是买卖古董,“水”深的很,也很容易“淹”死人。

林逸原本不想在此说的太多,不过苏老板的模样很是恳切,再加周围众人的热情,于是就解释说,古籍收藏首先要看书籍的品相,品相糟糕的,有了虫蛀的,破破烂烂的,立马价值就打五折。其次再看内容,四书五经常见的,经史子集常说的,这些都归为普通书,即使上百年,价值也不大。最后要看版本,属于刻本,铅印本,还是石印本,亦或者是属于哪个书堂的牌记,这点很重要,甚至还分为殿本,官本,作坊本等,这些就需要你具备一些知识才能去了解。

说白了,古籍收藏就这三点最重要,品相,内容和版本。

周围人听完,似懂非懂。那位苏老板也是皱着眉头。林逸也知道,自己说这么多对于他来说估计影响不大,毕竟他学历不高,不可能接触太多的古籍版本知识,就算现在去埋头苦学,估计也摸不出道道来。

不过紧接着,林逸点拨了一下这位爱学习藏书的苏老板,那就是---不是所有古代的书籍都是线装书,要把目光放开一点。

话说如今的很多古装戏中,但凡书生读书,不管是哪个朝代,手里拿着的总是一本线装书。事实上,古代的书并不都是线装的,纸质书的装帧主要分为旋风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和线装等多种形式。

最初出现的装帧方式是旋风装,就是用一张比书页稍宽的长条厚纸作底,再把写好书页的第一页全幅粘裱在卷端外,其余所有的书页均要将右端无字窄空白处,鳞次相错地粘裱在首页末尾的空白卷底上,打开翻阅时,可以逐页翻检;不用时,又可以从头到尾卷起。这种装帧形式遇到刮风时,纸页会随风翻飞,宛如旋风,故称旋风装。细看起来,旋风装并没有脱离之前竹简和帛书卷轴装的遗韵,不过在保护书页及读者检索方面有了很大进步,是卷轴装向册页装过渡的最初形式。

和旋风装同一时代出现的装帧形式还有经折装。当时人们在一张长条纸上写字,书写完毕后,左右反复折合,折成长方形的折子形式,折子的最前和最后一页分别为书的封面和封底,糊以尺寸相等的硬板纸或薄木板。由于唐代佛经、道经长期使用这种形式,因此人们将其称为经折装。这种装帧方法彻底改变了竹简、帛书的卷轴装形式,在翻检、文字保护及书册保存上比卷轴装更科学,是正规的册页装帧法。

《明史-艺文志》记载:“秘阁书籍皆宋、元所遗,无不精美。装用倒折,四周外向,虫鼠不能损。”此文说的是一种名为蝴蝶装的书籍装帧形式。蝴蝶装的出现与雕版印刷的发明和广泛利用密不可分,这种装帧法一直沿用至宋代。其工序为:将每张在雕版上印好的书页,以有字的一面为准,面对面对折起来,按文字顺序叠成方形的一叠,戳齐后,在书页反面版心处用糨糊逐页粘连,然后用一张硬厚纸作为前后封面。这样装帧出来的书,翻开摊在桌上就像蝴蝶展翅,故称蝴蝶装。

蝴蝶装也是有缺点的,一是因为书页是有字一面对折,读完对折的两面翻过来,便是两面空白,还要再翻一次才能继续读下去,给阅读带来了一些不便;二是粘贴书背的胶,时间一久难免脱落,此时书页散开,也给使用带来不便。到了元代,人们将这种装帧方式进行改进,变成包背装。包背装与蝴蝶装最大的不同在于将有字的书页折在外面,并将蝴蝶装的书口作为书背,折缝作为书口,然后用一整张纸绕书背粘住,作为封面和封底。这种装帧形式一直沿用到明代,如著名的《永乐大典》就是采用了包背装的装帧形式。

明代中叶开始盛行的线装书可谓有史以来最先进的一种书籍装帧技术。线装在折页上与包背装相同,但在装订上与包背装有所区别。它是把封面裁成与书页大小一致的两张厚纸,前后各一张,与书页同时戳齐,并合在一起固定齐整,然后打眼用线装订。线装书既便于读者翻阅,又不易散落,不仅外形美观,又经济实用。因此,它一直盛行到新中国成立之初,即使是现今的影印古籍,也常用这种装帧方法。

……

林逸的这番话就“专业”的多了,那些对古籍知识有所认识的,当然明白林逸这番话的具体意思,至于像苏老板这样懵头懵脑,拿了钱就一头扎进古籍市场,逮着线装书就狂买的新手,则更是听不懂。不过越是这样,大家伙越觉得林逸学识渊博,看看,人家讲的话咱连听都听不懂。于是掌声再次响起。

林逸见此,也知道自己说的太多了,对方怕是消化不了,正不知该如何“退场”时,就听一声招呼道:“林兄弟,原来你真在这儿啊,我们找你好苦!”

看去,却是大光头曹一刀,还有黄教头,郭子兴三人兴冲冲地找了过来。

作为林逸身边不多的朋友。老曹曹一刀属于那种赖皮货,嘴巴一天到晚能说个没完;郭子兴属于那种老于世故者,有情有义,却也讲究利益;黄教头就是典型的退伍军人,闷声葫芦,不爱说话却很讲义气。

对于这三个朋友,林逸是从打心眼里看重的,所以不管老曹有多龌龊,他也能忍。

实际上,和林逸接触多了,像老曹这么龌龊的人,也能免和林逸产生了感情,要不然也不会在遇到劫匪的时候替林逸脑袋上挨一棒。说白了,老曹属于那种嘴巴很臭很贱,心里却还是很讲义的那种人,要不然不说林逸,单单黄教头就把他给揍扁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