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旧书大亨 > 第四百七十二章.宋版书

旧书大亨 第四百七十二章.宋版书

作者:镔铁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05 21:27:59 来源:小说旗

紫云阁,是陆家的一处产业。

要知道,陆家家大业大,像紫云阁这种比较上档次的地方却很少,因为这是陆三爷竟然与朋友聚会的场地。

一般美酒,香茗,甚至还有琴棋书画,整个紫云阁就是一处古色古香的欢乐地。

不过今天不同,因为在这紫云阁内,整整齐齐地摆满了各种版本的古籍善本,原先作为紫云阁主人的陆三爷,也只是在外围落座,其他还有金陵城的三大藏家。

而作为这次“分书”活动的卖家,林逸则堂而皇之地端坐在正中央,手持毛笔,正在记录着什么。

当然,像这样的大场面,是少不了一些看客的,可这些看客跟一般的人不同,全都是精挑细选,从金陵城选出来的部分藏家。并且这些藏家还都很有水平,不是一般的看客,其中有教授,学者,甚至文化名人等。可以说这里绝对是群英荟萃,汇聚一堂。

林逸“分书”的原则很简单,他和那些学者教授,已经拍卖行的一些行家,共同研究互,按照市场价格和拍卖价格---甚至低于拍卖价格,给每一套书,每一本古籍善本,都定出售价。

然后林逸把这些书分别展示出来,分给包括陆三爷在内的四大藏家。

当然,如果遇到两位藏家,甚至四位藏家都看中一套书的话,原则很简单,价高者得。为了节省时间和不伤和气,这种价高者得是让竞争者分别暗地里写出一个自己愿意出的最高价,相比较,谁出价高,就给谁,一次性搞定。

因此林逸分书的速度很快,并没有因为四大藏家们的争执而停顿。可是这种情况很快就被打破了,因为林逸接下来拿出的是---宋版书!

实际上,林逸之前在收购这批古籍的时候,也没料到会有这么多宋版书。

话说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民国政府就策划了“古物南迁“行动。到1937年“七-七“事变止,北方文物、文献中最精华的部分就南迁到南京--上海--武汉--长沙--重庆等地,最后到台湾省,从此就再也没有回来过。金文甲骨、钟鼎蠡器、秦汉碑拓、敦煌遗卷、唐人写经、佛道经藏、宋元古本、《永乐大典》、《四库全书》、顾批黄跋、辛亥墨宝,全部跑去了宝岛……至于古籍善本方面,更是流到宝岛台湾的珍本不计其数,不过像台湾故宫博物馆,其宋版书也不过才200多部,更多的宋版书和珍本书,全都流落到了台湾的民间。

而四海帮收藏的这批藏书,就是从台湾民间收集来的,其中当然也少不了有一些比较珍贵的宋版书了;因此,林逸能够从台湾弄回来这么多古籍善本,已经够惊世骇俗了,再加上这些宋版书,真的让那些专家学者,教授,藏书家大开眼界,忍不住对他林逸更是刮目相看,牛人啊,这是,年纪轻轻就有这么大的能量。

他们又哪里知道,如今林逸剔出来的这些宋版书,一共只有三套,并且只是这批古籍善本中很少的一部分。对于爱书如痴的林逸来说,他可不会轻易地把这些宋版书分出去---不过为了向四大藏家证明这批古籍的超高价值,他还是忍痛割爱,拿出了三套来……他的心在流血啊。四大藏家的眼睛却都在放光啊。

……

俗话说的好,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林逸可不愿意当什么“王婆”,所以他特意把介绍“宋版书”这一出风头的职责,交给了金陵一位藏家也是古文物教授。

这位教授姓刘名玉,名字很秀气,不过样子却很不秀气,满脸的皱纹,像是木刻般的苍老。

不过刘教授的精气神很好,尤其看到这三套宋版书,心情就更加激动。要知道,很多藏家一辈子也不一定能够见到一本,可是林逸一出手就是三套。

现在林逸请他帮忙来给大家普及“宋版书”的知识,他觉得自己当仁不让,也责无旁贷,必须要让大家都懂得,什么是宋版书,宋版书为何如此珍贵!

刘玉教授站起来,颇有学者风范地深深地给大家鞠躬,然后说道:“宋版书为何如此珍贵,魅力所在?简单来说,只有四点:年代久远、接近真实;印刷精湛,刻写认真;用纸精良,纸寿千年;传世稀少,极不易的;书体精妙,字大如钱。”

众人深表赞同,毕竟大家都不是那些初出茅庐的藏家,对于宋版书的知识还是了解一点的。

见大家欣然点头,刘玉教授觉得很受用,以前他只是给一些毛头小子上课,讲授这方面的古籍知识,可是现在面对一大群行家,那种荣耀是难以诉说的。

想到这里,刘教授就觉得,自己必须要拿出一些“干货”来,在这里露露脸,让大家知道他专家教授的名头,绝非浪得虚名。

“众所周知,明代张应文在《清秘藏》中说:藏书者贵宋刻,大都肥瘦有则;佳者绝有欧柳笔法。纸质莹洁,墨色清纯,为可爱耳。

高濂在其《遵生八笺》中说:宋人之书,纸坚刻软,字画如写……用墨稀薄,开卷一种书香,自生异味。又说:宋版书刻,以活衬竹纸为佳,而蚕茧纸、鹄白纸,藤纸固美,而所遗不广,若喖背宋书,则不佳矣。

清代孙从添在《藏书纪要》中说:南北宋刻本,纸质罗纹不同。字画刻手古劲而雅。墨色香淡,纸色苍润,展卷便有惊人之处。所谓墨香纸润,秀雅古劲,宋刻之妙尽矣。

以上所谓古籍善本之:艺术代表性。”

不得不说,刘教授这么一引经据典,还真就把大家给镇住了。

看看,人家说的头头是道,古文物教授果然名不虚传。

说到兴头上,刘玉教授更是开始滔滔不绝,介绍宋版书的一些历代行情,而这些是林逸事先和他沟通好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体现出现在这些宋版书的市场价值。

刘教授说:“据我所知,宋版书在清代中期有过几次行情。比如说《杨诚斋易传》记载:此宋本不易得,某王府许以二百金购此书鲜有获者;……见有朱淑英藏书,前题后跋,索值一百六十金。三十三岁六月四日,从郡中赐书楼蒋氏处购得宋刻本《三谢诗》一卷,每页白金二钱。三十六岁九月重阳前三日,以白金三十两有奇易得元刊本《吴礼部文集》二十卷;

民国行情,张金阜著《信都张氏古籍善本书经眼录》记载:《大易粹言》十卷,宋方闻一撰,宋刊本此书余师王文进先生由沪收购,当时市价为十条黄金,秘藏不售。后因经济欠灵,不得以割爱,以市价黄金十五条出手。

国初行情,黄永年《五十年代前期沪苏市上的宋元本书》记载:上海修文堂孙实君1951年三四十册《资治通鉴》索价七八十元南宋建阳刻本,钱谦益旧藏,江标藏书,费念慈题字,工作中只买一册付款二元。

近年行情,已故著名文物鉴赏家秦公先生,在1993年从上海以400元竞得宋拓王羲之《毅帖》残卷,后来在2002年以16万元再次拍卖成交。这成了当代藏书界‘天漏’的佳话!1995年,中国嘉德以132万元成交宋版《文苑英华》残卷一册,这是当时古籍单册拍卖的最高成交记录。而到了1996年,以429万港币拍出的宋代曾巩信札,又改写了前面的记录。《宋书列传》六十卷,南宋绍兴十四年眉山井度刻元、明递修本,四函二十册。钤印较多。据藏印可知,此书最早为明嘉靖年间著名藏书家朱大韶所藏。此书亦曾为清末著名藏书家王锡元‘十四间书楼’架上之物,又经当代著名藏书家、版本学家、法学家、教授、博士生导师田涛先生珍藏,可谓流传有序。2010年6月,此书在北京德宝拍卖公司春拍中以二百五十万元的价格成交,可见宋版书之当今价值。”

……

不得不说,这位刘玉教授真的是很有口才,林逸没请错人,经过他这么一串说,整个“宋版书”的珍惜程度,就把大家弄得“热血沸腾”了。此刻全都虎视眈眈地看着林逸,等待他亮出即将分拍的宋版书。

看到大家全都双眼放光,只差流口水的模样,林逸知道自己这一招“**”,已经彻底勾起了四大藏家以及周围人的**---对宋版书渴求的**,所以他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待价而沽!

慢吞吞的,林逸不紧不慢地开始取出第一部宋版书……

所有人都瞪大眼睛,看着他。

会是什么?

是什么宋版?

是什么内容?

宋代的到现在差不多千年了吧?

千年古籍即将露出真容,好期待哦!

可是当林逸真的把那部古籍拿出来的时候,所有人愕然了---

傻傻地看着那部古籍,看着古籍上面那再也熟悉不过的三个字---《百家姓》!

靠,不会吧,千年古籍,宋版珍本竟然就是这烂大街的《百家姓》?!(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