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昏君自救记 > 第112章 唐肃宗1

昏君自救记 第112章 唐肃宗1

作者:慕容红苓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07 19:09:57 来源:小说旗

唐肃宗李亨(711年—762年),初名李嗣升、李玙,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唐朝第七位皇帝(不算武则天和殇帝李重茂),756年—762年在位。

初封忠王。公元738年被立为太子,改名李亨。安史之乱起,被玄宗任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领朔方、河东。平卢节度使,负责平叛。唐玄宗西逃,他在马嵬坡为百姓所留,与玄宗分道,北上至灵武。

公元756年七月十二日,李亨在灵武即位,史称肃宗。先后于至德二年(公元757年)6月、10月收复京城长安、东都洛阳。唐肃宗曾与回纥兵约定:“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致使洛阳遭受很大的破坏。

唐肃宗命郭子仪与李光弼等讨安史,使唐朝危而复兴。在位7年,762年在宫廷政变中惊忧而死,终年51岁。

————————以上来自百科

“聪明强记,属辞典丽,耳目之所听览,不复遗忘”、“仁爱英悟,得之天然”的李亨,在杨广看来,就是个懦夫!

为了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这位竟然两度休妻,懦弱的让人不忍直视。当然,在他自己看来,这是谨慎小心的表现。

成为刚封为太子的李亨,杨广心中憋屈(李家人果然没一个好东西)。

不过好歹还有的救,有足够的时间让自己折腾。

请跟我默念:系统在手,天下我有。(乱入的系统飘过……)

开元二十六年七月,李亨成为了大唐的太子殿下,妻子韦氏为太子妃。

一朝成为太子,也不知道是欢喜傻了还是吓傻了,总之,壳子里换了个灵魂!(有个一天杀三子的爹,能不怕么?)

一代暴君杨广重生。

他要面对的敌人不仅仅是高高在上的皇帝,而且还有来自朝中的敌视。

敌人的来头甚大,宰辅李林甫!

李林甫出身于李唐宗室,是李渊叔伯兄弟李叔良的曾孙。善音律,无才学,会机变,喜钻营。也算是自家人,皇帝能信任他,可见并不是无缘无故的。

这位一度以为自己推荐的寿王李瑁会成为下一任的太子。毕竟皇帝最疼爱的女人是武惠妃(武则天的侄孙女),至于儿子中么,自然就是武惠妃之子,寿王李瑁了。

可惜的是,皇帝也不知道是个什么心思,李林甫并没有揣测明白,竟然封了忠王李玙(后来才更名为李亨)为太子。

(皇帝立忠王为太子,原因有二:李玙是实际上的长子,立嫡长的原则下,选择李玙是理所当然的。

其二,李瑁虽然为爱子,不过是爱屋及乌的结果,武惠妃如今已经死了,他对于这个儿子的感情自然就没多少了,可见其心性之凉薄。)

这下子,压错宝了,至于与他交好的武惠妃也与开元二十五年亡故。

李林甫尽管已然为相,权倾朝野。可是为将来计,深惧太子找他麻烦,自然是要先下手为强的。

太子妃韦氏之兄韦坚此刻为长安令(相当于现在首善之地的市长),以能干闻名。

李林甫一边以皇帝的意思把持朝政,另一方面,私下里与太子妃韦氏之兄韦坚交好,二人过往丛密。

杨广这个时候还真顾不上来自李林甫的算计呢,他现在在应对太子的功课。

作为太子,每天要听先生们讲经,讲儒家经典,讲圣人之言。

当然,还要跟着武科师傅(不是师父)学习骑马射箭,这些功课基本上就能将他的所有时间占完,甭提有什么交际了,应付这些就花费了他所有的精力了。

好在原主在学习方面,一直都是优等生,应付的倒也不错。

当然,他顾不上李林甫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他要熟悉东宫属官,彻底地掌握东宫的一切,为自己营造一个安全的后方,省的不断地起火,起火,起火。

最后弄的跟原主似的,不断地和妻子割袍断义(休妻),割袍断义(休妻)。

简直脸面丢尽了,尽管太子之位保住了。

而且这个时期直到天宝四载,对于自己来说,是难得一段平和时间,高高在上的皇帝对于太子也没有多少的防备之心,至于李林甫,似乎还在试探准备阶段,所以彼此之间并未有什么明目张胆的刀兵相见。

他要好好利用这段时间,积攒足够的力量,然后一朝让这天下变换了颜色才行!

反正李隆基自己不也是搞政变爬上去的吗?那么以彼之道还使彼身,咱也这么办,不也挺好?算不算是一种轮回呢?

自开元二十七年开始,大家(唐时对皇帝的称呼,同宋时的官家)开始频频召寿王之妃杨氏入宫。

一同缅怀逝去两载的武后(武惠妃死之后,追封为后),(森森地诡异感,和儿媳妇一起缅怀妃子什么的)对于朝政,悉数委托与知情识趣的李林甫处置。

当然,陷入了寂寞空虚冷的皇帝也是顾不上太子的,太子一向又是个安分守己的,他也不觉得太子会有什么心思。

杨广觉得自己有些龌龊,不过此事并不只是自己参与了,还有皇帝身边的红人高力士积极奔走,这才成功的,所以,也怨不得自己,是吧?

毫无诚意地替自己开脱了几句之后,就彻底地将什么寿王妃杨氏给抛到了脑后。

他与自己从小一起长大的王忠嗣,皇甫惟明等人渐渐地感情深厚了起来。

这也正是算计他的李林甫想要看到的,就怕太子木愣,一点儿动静都没有,只要他有动作,自己就能将他扯下来。

当然,李林甫也不是只盯着太子这一处就算完事儿了,他要忙着处理朝政,忙着在朝堂上和人斗智斗勇,忙着应付朝政,忙着应付皇帝。

李林甫好忙,所以精力不足也是有的。

言而总之,总而言之,杨广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壮大自己。

当然,这一切都要注意保密,一切都要小心从事,省的走漏了风声,招来了外面的目光,尤其是高高在上的皇帝的注视,那就大事不妙了。

皇帝之所以让李林甫咬着太子不放,为的是什么?

不就是双方斗来斗去,自己正好居中调停,轻松掌控朝堂吗?

现在的皇帝年岁也不小了,马上六十的人了,精力难免不足,再者说了,他还忙着享乐,玩、女人呢。朝政是什么?能吃还是能看?

杨广一方面低调为人,一方面怒刷太子太傅诸人的好感,为自己的将来赢得更多的支持。

当然,李氏王朝有血腥的先例,玄武门之变时间长了些,可是当今不就是政变上位的,这次才多久呢?他也不怕自己的行为会被诟病。

开元二十八年十月,与寿王李瑁成亲五载的杨玉环离开寿王府,来到骊山,玄宗令她出家为女道士为自已的母亲窦太后荐福,并赐道号“太真”。

“寿王妃杨氏,素以端懿,作嫔藩国,虽居荣贵,每在精修。属太后忌辰,永怀追福,永敦宏道之风,特遂由衷之请,宜度为女道士。”

睁着眼睛说瞎话也不过如此了,不过是想着武曌就是出家为尼,然后又被高宗皇帝纳入后宫,这位依葫芦画瓢,照样来一份罢了。

连点儿创意都没有,简直了。

一场感动后世的旷世之恋发生在自己眼前到底是个什么心情?

杨广此刻恨不得戳瞎了自己的双眼了事!

众人的暧昧神色,讳莫如深的表情,杨广自己么,无语至极。

紧接着,杨氏以“娘子”的身份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了后宫之中。

呃,还算隐秘,此事是该知道的都知道,不该知道的都不知道。

第二年,宁王李宪卒,寿王李瑁因为在伯父家长大,李宪与其妻元氏对其有乳养之恩(几乎是当亲儿子养大的),所以李瑁禀报了皇帝之后,开始了守孝生涯,深居简出,一般都不大露面。

杨广竟未曾在大庭广众的局面下见过这位十八弟,心情复杂。

开元二十八年,天下县一千五百七十三,户八百四十一万二千八百七十一,人口数四千八百一十四万三千六百九十。西京、东都每斛米值钱不过二百文,一匹绢也一样。海内富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虽行万里,不拿兵器。

开元盛世,到达了巅峰,已经在走下坡路了,十大节度使,经略使的设置使的朝廷空虚,各地的节度使壮大,为将来埋下了祸患。

杨广只恨不得马上进入天宝年间,让人热血沸腾的日子即将降临。

当然,这仅仅是对他来说,至于别人,还不一定是不是灾难呢。

不过他是猪脚,也不用管别人的态度了。

积蓄着力量,静静地等待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