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昏君自救记 > 第62章 宋徽宗1

昏君自救记 第62章 宋徽宗1

作者:慕容红苓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07 19:09:57 来源:小说旗

赵佶生于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为宋神宗第十一子。初封端王。元符三年(1100年),他的哥哥哲宗赵煦(神宗第六子)去世,因无子,皇太后向氏召立端王佶继位,赵佶时年十九岁,改年号为“建中靖国”。这是赵佶统治政权的开始,在位共二十五年。

赵佶即位后不久,即重用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李彦、朱免,时称六贼。赵佶还以“绍述”的旗号,定司马光、文彦博等臼余人为“元祜奸党”,定章悼等人为“元符党人”,刻石朝堂,以示贬斥。

赵佶生活穷奢极侈,和六贼滥增捐税,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大兴土木,修建华阳宫等宫殿园林。他派朱勋设立苏杭应奉局,搜刮江南民间的奇花异石,称“花石纲”,运送汴京,修筑“丰亨豫大”(即丰盛、亨通、安乐、阔气的意思))的园林,名为“艮岳”,将北宋政府历年积蓄的财富很快挥霍一空。“花石纲”又害得许多百姓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赵佶还尊信道教,大建宫观,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并经常请道士看相算命。他的生日是5月5日,道士认为不吉利,他就改称10月10日;他的生肖为狗,为此下令禁止汴京城内屠狗。

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10月,金军大举南侵,金军统帅宗望统领的东路军在北宋叛将郭药师引导下,直取汴京。金兵长驱直入,逼近汴京。徽宗又怕又急,写了“传位于皇太子”几个字。12月,他宣布退位,自称“太上皇”,让位于子赵桓(钦宗),带着蔡京、童贯等贼臣,借口烧香仓皇逃往安徽亳州蒙城(今安徽省蒙城)。第二年4月,围攻汴京的金兵被李纲击退北返,赵佶才回到汴京。

公元1126年闰11月底,金兵再次南下。12月15日攻破汴京,金帝废赵佶与子赵桓为庶人。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3月底,金帝将徽、钦二帝,连同后妃、宗室、百官数千人,以及教坊乐工、技艺工匠、法驾、仪仗、冠服、礼器、天文仪器、珍宝玩物、皇家藏书、天下州府地图等押送北方,汴京中公私积蓄被掳掠一空,北宋灭亡。因此事发生在靖康年间,史称“靖康之变”。

赵佶被囚禁了9年。公元1135年4月甲子日,终因不堪精神折磨而死于五国城,金熙宗将他葬于河南广宁(今河南省洛阳市附近)。公元1142年8月乙酉日,宋金根据协议,将赵佶遗骸运回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由宋高宗葬之于永佑陵,立庙号为徽宗。

读完这短短的宋徽宗的履历之后,杨广只能长叹,这世上,竟然还有此等皇帝,真是天下奇葩也。

不过现在他便是赵佶,刚刚当上皇帝,成为了北宋的倒数第二任皇帝。

元符三年,为人轻佻、不堪大用的端王一跃成为了人上人,不过过于悲伤(兴奋),所以被人趁虚而入。

又一次成为皇帝,而且面临地是这般糟糕的境地,杨广不仅没有沮丧,反而有些跃跃欲试。

不过在看完了赵佶的履历之后,杨广面现鄙夷,这种人如何堪为皇帝?

鄙夷之后,杨广才细细深思自己的处境,神宗皇帝薨世之后,哲宗因为年幼,是以太后向氏听政。

向氏启用了大量的保守派,基本上废除了神宗的新法,变革派被贬谪,朝堂上因循守旧,死气沉沉。

哲宗尽管亲政了,也启用章惇为宰相,恢复了不少的新法,不过没有几年,他又薨世,时年二十三。

这位也不是什么好胚子,他的死因,大部分是由于女色过度,而且因为沉溺女色,是以并没有子嗣留下,所以才会有了向氏力挺的赵佶上位。

尽管赵佶作为端王时就是个文艺青年(花花公子),不过他对于向氏颇为孝顺。

变革派和守旧党的争斗激烈,与哲宗的种种争端发生之后,向氏自然就不想选择一个不好控制的君王,正事儿上一向是白痴的赵佶便入了她的眼,外加上赵佶是个孝顺孩子,向氏并无亲子,庶子中选一个孝顺自己的成为下一任的帝王,这自然是可以理解的。

饶是当朝的宰相章惇大人反对,还说出了端王“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的评语。

不过还是无法阻止向太后推端王上位之心,在向氏,曾布等人的努力下,赵佶便成为了大宋的第八位皇帝。

他想要掀起一场巨大的社会变革,那么自然就要需要上下一心,政令通畅。

不过朝堂上保守派和变革派斗争激烈,想要做点什么,其实也不容易。

面对这种外忧内患的情境,杨广跃跃欲试的表情让系统很欢喜,合作了这么多的帝王,杨广最对它的性子。

也许杨广的性子在某种程度也影响了系统的性格,总之,两人合作愉快。

再次重生,每次都是做皇帝的命,杨广觉得自己萌萌哒!

朝臣们发现,似乎官家也没有多少的新政令出现,与之前差不多一样,册封了一下后宫之后,皇帝就没有动静了。

这种情形让变革派很不安,当然了,保守派也没有多少的欢喜之心,按理来说,这保守派可是皇帝的根基啊。

可是到现在,这都小半年功夫过去了也不见皇帝酬功,自然是坐立不安了。

皇帝的心思谁也不知道,朝臣们心中不安自然是可以理解的。这个时候,众人想起了自己的靠山,太后向氏。

不过没想到,太后竟然病了,皇帝正忙着尽孝,下令不准别人打扰太后。

向氏病了的消息一直都处于保密之中,现在似乎是无法掩盖了,皇帝这才放了消息出来。

这下子,大家倒是想明白为何皇帝每日来往匆匆了,官家是个孝子,这大家都知道的。

刷足了声望之后,向氏也在不甘之中咽气了,她到底也没想明白,到底是赵佶之前的掩藏太深还是自己眼瞎了,竟然觉得他是个好控制的,所以选了他来当皇帝。

太后向氏去世,杨广一点儿手脚都没做,她是真的病死的,只不过自己加快了进程罢了。

元符三年末,太后向氏薨世,这一年殁了两位尊贵之人,还真是不吉之年。

至于过年,自然是草草了事,赵佶的后宫算是比较干净,皇后一位,两位妃子。

两位妃子都是向氏身边伺候过的女官,向氏将他们放在赵佶身边,其心思可想而知。

不过事情就是这么地不凑巧,向氏没有等到享受成果呢,自己就先去了,白白地便宜了两个女人,一跃成为人上人。

尽管皇帝并不待见这俩女人,可是王皇后也不会在生活方面刻薄她们,老老实实,安然度日自然是不成问题的。

至于皇后,虽然相貌平常,不得原主的欢心,不过现在的杨广对于她还是挺满意的,不仅是因为看在皇长子赵恒的份上,而且还是因为这位王皇后是个有能力之人,为人又颇为节俭。

让这样的人打理后宫,杨广很是放心。

新年新气象,官家改元“建中靖国”表示了自己的志向。

以中正之道为准则,使的国家安定平和。

现如今的大宋并不缺钱,这让杨广长舒一口气,有钱就好,有钱就好。

有了钱,好多事情就能做了。

过了个简便的新年之后,官家似乎是要振作起来了,众人虽然素也知道官家之前的黑历史,不过为尊者讳,大家伙儿现在也不能再提那些了,只是希翼这位是真的英明神武的。

章惇心中最是惴惴不安,他说的那句话显然就是在人身攻击啊,皇帝就没有不小心眼儿的,他知道自己的下场只怕是不会很好。

不过杨广并没有对章惇做出什么具体惩罚措施来,依然是一切照旧。

大宋如今是“冗官”“冗兵”“冗费”,有这么多的问题,这朝廷的府库之中竟然还有5000多万库存,实在是一件不可思议之事。

新年新气象,新官家新举措,这是逃不了的,大家都在期待着朝堂上的变动,尤其是当初支持赵佶的保守派。

这下子,变革派总归是要回家歇菜去了吧,曾布(曾巩之弟)等人还没有觉察到风向已经变了。

这位当初的变革派,王安石的左膀右臂,成为了现在的保守派党魁,说起来也挺可笑的。

不过事实便是如此,因为利益纠葛,他最是反对章惇恢复新法,不过因为哲宗的支持,章惇自然是大获全胜。

章惇也不是完全就是好人,在打击保守派时,这位狠的让人发寒,他的好友苏轼也是其中的受害者之一。

官家抛出的第一份议事折子便是关于官员的考核问题。

既然是新气象了,那么自然不能按照原先的考核制度来了,官家抛出来的这份议事折子的价值有多大,只要是传阅过的朝臣们,都是认同的。

大宋的冗官现象特别严重,这一点众人都知道,至于改变,该如何改?

谁没有几个亲戚好友呢?若是按着官家的心思,裁撤下来的闲散人员之中只怕就有自己的三亲六友,所以,尽管知道官家的本意是好的。

可是朝堂上反对声一片,朝臣们似乎放下了往日里的党派之争,齐齐地开始反对官家的所谓新政。

他们的反应自然是在杨广的意料之中,自己拿出来的是最终版本,自然知道不能一蹴而就的道理。

既然反对新的考核制度,杨广又抛出了另一份议事折子,全国各地设立居养院。

这可是好事儿,众人都很想同意,不过官家竟然要将这份事业交给皇后王氏去管,让众人好不犹豫。

要知道,这个时候的社会上已经有很多关于女子安分守己的说法做法,其中曾布的妻子就是其中的翘楚,她与李易安其名,可见世人对于禁锢女子的推崇。

当然,也有忌惮本朝再出一个武氏之故,向氏听政期间,哲宗便用这点来攻讦与她,迫使向氏还政与哲宗。

这样的当头,官家拿出来这样的提议来,大家反对还是支持,一目了然。

不过刚刚才拒绝了新的官员考核制度,这再一次的反对官家的居养院提议,是不是不太好?

看来大家都看走眼了,谁能料到当初的文艺青年(花花公子)竟然是个深藏不露的老狐狸呢?

章惇在尴尬的同时竟然表现的极为地欢喜,尽管是自己看走了眼,可是大宋能有一位能干精明的君王,他还是很乐意承受这种尴尬的。

章惇的这种心思也算是给自己留了一条生路,不至于让杨广对他赶尽杀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