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昏君自救记 > 第65章 宋徽宗4

昏君自救记 第65章 宋徽宗4

作者:慕容红苓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07 19:09:57 来源:小说旗

时间的脚步从不会因为世间诸事停留,随着“护法善神”吕惠卿的去世,大宋拉开了新了大幕。

从大观元年到现在的政和元年,恰好五年的时间,这五年间,杨广在大宋实施了当代后世人人称颂的所谓新政。

尽管这其中也不是没有让人诟病的,不过总体上来说,这次的新政还是成功的。

本朝的读书人本来就多,是个人就能去参加科考,更甭提现在官家又办了印刷局,万籍堂,又开设了许多的书院学堂,读书人似乎一下子喷涌而出,参加科考之人自然是增加了许多。

尽管官家选拔仍旧是择优录取,从严选拔,不过因为参加士子基数太大,这过关的人数自然相应增加。

这其中,鱼龙混杂的情形便出现了。官家不得已下,颁布了“八行取士”,以孝、悌、睦、姻、任、恤、忠、和等八行为标准,保证科考士子们的素质问题,当然也是在控制参加科考的人数。

尽管标准性质相同,不过与历史上宋徽宗的“八行取士”并不是完全一致。(宋徽宗为了达到以风俗明人伦的目的,于大观元年三月十八日,下诏以八行取士。所谓八行取士,即士人凡是具备孝、悌、睦、姻、任、恤、忠、和等八行”,事状著于乡里,由耆邻保伍向县里申报,由县令审察同意后延入县学考验。如事不假,则再向州府申报,可以免试贡入太学上舍,授以官职。在八行中,以孝、悌、忠、和四行为上,睦、姻为中,任、恤为下。如士人不能全备八行,则按士人”行”数多少、上下,分别选为州学三舍生。)

政和元年,官家为已经11岁的太子殿下选了一位新的老师,杨时(程门立雪说的便是这位了),大名鼎鼎的东林书院便是此人的讲学之所。

不过现在杨时被杨广弄来给自家儿子授课,大名鼎鼎的东林书院是否会建立,那就不得而知了。

时年十一岁的太子殿下尽管长相类父,不过性情上更为柔和一些,当然,气场也没有官家那般强大。

博闻强识,谦逊好学,人人称贤。

杨时虽然程门高徒,不过还是让人嫉妒,能为太子之师,显然挑剔苛刻的官家是认同杨时的才学的,杨时理学大家(理学,是诸子哲学的兼纳融合形式,因理学家主要讨论的内容为义理、天命之学,北宋时“二程”创立理学,南宋时的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杨广对于如何为帝自然是有一套自己的理解的,尽管他也一直在手把手地教导儿子,不过毕竟自己和时人还是有很大代沟的,所以为了让赵恒(檀渊之盟的宋真宗也叫赵恒)能更好地了解时人在想什么,外加上理学的威力,所以才找了杨时过来给儿子授课。

总归,为了大宋的下一任皇帝,杨广觉得自己也是操碎了心。只是希望赵恒不要辜负了自己的一片心就好了。

政和二年。“耽酒嗜音,禽色俱荒。斥逐忠良,任用群小。远近生灵,悉被苛政”的辽天祚帝继位。

从天祚帝即位以后,契丹贵族对于女真各部落的压榨勒索越来越重。女真地区的土产,如人参、貂皮、名马、北珠、俊鹰、蜜蜡、麻布等等,除依照定期定量向辽朝进贡而外,辽朝东北边境的官吏和奸商在朝廷的纵容下,还经常到榷场中用“低值”去强购,称为“打女真”,辽人的种种行为,自然是引起了女真人的仇恨。

小范围的摩擦反抗发生不断,辽人也不以为忤,女真人即便是再想如何,难道能强的过契丹人的铁骑么?

同样都是马背上的民族,一个穷奢极欲,日薄西山,一个发愤图强,蒸蒸日上。

女真人被称为是马背上的英雄,显然也不是浪得虚名。作为被压迫的民族,显然好战的女真人也不是吃素的,虽然人数少,可是并不畏惧辽人便是了。

女真人之前一直都陷入部落之间的争斗之中,得了辽人支持的完颜部落开始了统一女真各部的进程。

尽管完颜部将三十多个女真部落统一起来了,这是完颜部的统治并不稳固,是以只能继续地依靠借助辽人的支持。

不想这种依附到了完颜阿骨打这里时(政和三年),辽人腐朽不堪,对女真人压迫剥削,让他们不堪忍受,完颜阿骨打作为天生的战神,自然是不甘于任人宰割的。

完颜阿骨打不仅兼并邻近部落,扩充实力,还劝农耕种,积蓄粮草,练兵牧马,为自己的抗辽做准备。

完颜阿骨打率领八百人起兵抗辽,辽人派出两千五百人来镇压,胜!

政和四年,两千五百人的女真人号称是两万的辽人(实际上是三千三百人),称为宁江州之战,此战胜利之后,女真兵增加到3700人,且攻占了宁江州。

政和四年十一月,阿骨打率三千七百甲士迎战七千辽人(号称十万)。阿骨打乘大风骤起﹐尘埃蔽天﹐纵兵进击﹐大败辽兵﹐追辽军于斡论泺﹐斩俘辽兵及缴获车马﹑武器﹑珍玩不计其数。出河店大捷,各路女真兵纷纷归来,女真兵力已经超万,使女真军实力更强,军威更盛,为以后大金国的建立,创造了先决条件。

政和五年,大金建国,完颜阿骨打称帝,年号“收国”。至于为何要成为金国,当时阿骨打的心思是这样的:“辽以宾铁为号,取其坚也,宾铁虽坚,终亦变坏,惟金不变不坏”,是以为大金国。

完颜阿骨打推行的是猛安谋克制,兵农合一(八旗制度的雏形),出则为兵,入则为民。

辽与金之间的战争似乎一直都是辽战败,辽吃亏,这引起了天祚帝极大的不满。

小小的一个部落,也胆敢称国,而且还将辽国的军事重镇和经济命脉之称的黄龙府给占了,这还了得?真是太不将朕放在眼里了,所以这位天祚帝起兵亲征,率领七十万人(又是号称)对阵金人一两万。

这种事情不管是放在哪里都基本上是一面倒的屠杀罢了,不过怪事儿今年特别多,金辽两军激战黄龙府,

可惜的是,到了最后天祚帝只率领了几个名骑兵逃离战场,剩下的,基本上全军覆没。

“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赫赫威名即便是宋人,自也听闻。

大金不断地侵蚀着大辽的土地,这让杨广有些不安,他在想,是不是应该给辽国一些“援助”了?

大辽与大宋来说,好歹也算是兄弟,对不对?

皇帝的这个说辞让众臣面面相觑,这都是几时的事儿?莫不是自己昏聩了?不是要收回“幽云十六州”?不是要废除“檀渊之盟”?

怎么又叙起了兄弟之谊呢?

不过既然皇帝有这个心思,朝臣们自然是要想法子将这个意思传递给辽人的。

恰好辽国君臣也感到宋、金夹攻辽的严重性,遣肖客、韩昉为使臣,表示愿意向宋称臣,希望不要和金联盟攻辽。杨广面见辽国使臣,闻其言“女直(真)蚕食诸国,若大辽不存,必为南朝忧,唇亡齿寒,不可不虑”深觉有理。

不过虽然有理,可是大宋也不能白白地就援助你们吧,总要意思意思的,对不对?

这种暗示听在辽国使臣耳朵里,简直犹如天籁,他们此次前来,自然是做好了各种准备的,大宋若是果然分文不取,他们还不放心呢。

这个世界上,唯有利益是永恒的,宋辽两国经过了不断地扯皮之后,终于达成了协议。

宋向辽提供粮食,武器等等,大辽用矿,马匹牛羊,布匹来换。这种交换在某种意义上也算是平等的交易,大辽自然也能接受。

不过到了大宋这里,却是问题多多,朝臣们觉得皇帝太过小器,话虽然说的隐晦,不过还是成功地让杨广生气了,这是几个意思

难道说要白白地送给辽人,壮大辽人才高兴么?

杨广为帝,从不惧怕言官的批评,不过这种无理的说辞只能让杨广开骂,骂的那人死都觉得是一件为难的事儿。

这次,官员们总算是领教了火力全开的官家战斗力几何了,这次之后,言官出现了成批乞老还乡的现象,杨广觉得挺有意思的,不是要罢官回乡么?

没问题,大宋别的没有,就是官员不少,这些年,虽然他已经在极力地精简了,可是冗员的情形并没有彻底地消除,还是有一大部分的人依附于此生活。

能为朝廷省点儿银子,杨广十分乐意地就放行了,言官们还能如何?饶是知道这位就是个软硬不吃的,可是大家还是心存侥幸,这下子被打脸了吧?

罢官的言官们惊悚地发现,他们空出来的缺儿很快地就补上了,而且还都是以年轻官员为主。

皇帝想要年轻化的心思一致都很明显,不过没想到,不是机会的机会,竟然被他给抓住了。

偷鸡不成蚀把米的心情就甭提了。

尽管辽国有了大宋的支持,可架不住金兵是真能打仗,而辽国国内已经腐朽不堪,所以勉强支撑而已。

金国也有些其他心思,想着和大宋联合起来,一起灭了辽国,然后两国瓜分了辽国再说。

大宋君臣一直想要收回“幽云十六州”这可是个很好的诱饵,金国君臣觉得联宋灭辽实在是个不错的主意。

偷摸儿地派了使者前来大宋,想要和宋朝皇帝商量一下联合之事,不过这消息也不知道怎么地就传了出去。

这下子,大辽倒是有些慌张了,若是宋金一旦联合,两面夹击,如今的大辽可真是撑不住的。

好在大辽和南宋(宋在辽南边,是以为南宋)早就结盟,实在是有远见。

不过若是金国条件真的比大辽优越的话,说不定宋人就会撕毁盟约,选择和金国合作了。

对于宋人的奸诈,辽人是深有体会的,一场谈判下来,到最后一划拉,简直吃亏无数。

可问题是,现在是自己有求于人,还能如何?只能任由宋人踩着底线的改变了两国之间的情势。

之前都是宋人称臣纳贡,每年都能收到大宋两个县的收入,可是现在呢?竟然反了过来,只这一点,就已经让很多人称赞如今的官家是中兴之主了,贤明能干堪比尧舜,若是真的能收回“幽云十六州”的话,别说是和金国合作,哪怕是和魔鬼做买卖,宋人只怕都会尝试。

外加上官家自从继位之后,在很多的场合里曾经说过了要收回“幽云十六州”之言。

辽国使臣慌了,前来面见杨广,哭丧着脸“辽宋两国,和好百年,盟约誓书,字字俱在,可不能……”

言下之意明明白白,好在大宋官家是个圣明人君,不会做出背盟弃义之事,所以大辽又一次地得到了宋人的援助。

这次,大宋的精兵铁骑要出动了。

时间久了不打仗,军队的战斗力总是无法保证的,所以杨广就想着将军队弄出去历练历练,当然也是躲在辽人后面,不会想着不要命地往前冲的。

大宋出兵相助,那么关于“幽云十六州”之事自然就好商量了,不可能一下子都还给你,可是好歹地给一个回来,这点还是可以商量的。

杨广也没想着一口吃个大胖子,能收回来一个算是一个,收回两个算是两个吧。

要知道,这太祖皇帝是多么英明神武,一辈子心心念念地想要比前前朝李世民伟大,要开疆扩土,要收回燕云十六州,可惜,宋朝都到了第八位皇帝了,“幽云十六州”连个影子都没见过呢。

现在可好,宋辽两国重启谈判,商议的就是关于“幽云十六州”的归还之事。

这可比金人的一张空口实在许多了,朝臣们自然是不会想着要和金人联合了。

再者说了,金人多不开化啊,看上去更像是茹毛饮血,刻木结绳的野蛮人,高傲的宋人压根儿就不想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呢。

辽人总算是觉得放心了许多,这大后方总不会时时刻刻的提醒吊胆了就是。

当然,其实历史上虽然说的是宋金联合灭辽,其实活儿都是金人干的,大宋只出了银子,辽灭之后,大宋还额外地付了一笔的雇佣费。

现在,大宋的将士们就要战场去接受血的洗礼了,杨广心中激荡不已,男人么,都有战争情节,都想开疆扩土。

不过他如今堪比国宝,根本就别想着出京了。

李纲、宗泽等人上了前线,督战的督战,打仗的打仗,总之意气奋发的让人眼红。

谁都知道,这战争的主力肯定不是宋人,咱们去,也不过是去争军功罢了,回来之后升官发财的,谁不喜欢?

宋朝官员的俸禄本就高的离谱,外加上官场上的潜规则,所以大宋的官僚们压根儿就没有穷的,不过功劳可就不一定了。

这次的助辽行动看上去更像是去镀金的,参合不上的人怎么会不嫉妒呢?

不过这些都是闲言碎语,朝堂上没几人会去理会,宗泽去带兵打仗了,老成持重,信奉佛教的张商英成为了新一任的宰辅。

尽管此人和章惇关系密切,不过杨广也没有迁怒之意,中书舍人,坐镇吏部,通议大夫,翰林学士,尚书左丞,观文殿大学士,到现在的宰辅,这位的官路走的稳稳当当,四平八稳,和其人为官做事的态度一致。

现在的大宋已经足够强盛,也不需要激进派掌权,所以杨广才选了这么一位资历、威望、能力足够之人为相。

张商英为政持平,不过小修小补的还是可以的,革除弊政的条陈得到了杨广的大加赞赏。

这说明了自己没有选错人,张商英的作为让他很满意。

宋辽联合,金人失望而归,不过他们也不会坐以待毙的,不是吗?

既然宋辽联合,那么咱们就去找西夏结盟吧。

反正西夏和宋辽一直都不睦,而且还野心勃勃,金人也不觉得西夏人有什么可怕的,找西夏联合应对宋辽联军,也算是个不错的办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