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昏君自救记 > 第66章 宋徽宗5

昏君自救记 第66章 宋徽宗5

作者:慕容红苓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07 19:09:57 来源:小说旗

女真人在完颜阿骨打的领导下,不仅开启了抗击辽国剥削的大幕,而且还建立了女真人自己的国家,这实在是女真人的一件大事。

作为战神,完颜阿骨打自然是不满足的,继续地去找辽人复仇,剥夺侵占更多的财物,占领更大的地盘,成就一番霸业,这方是英雄所为。

不过金辽之间的战争竟然惹的南宋加入了,而且恰好糟心的是,这南宋竟然会选择助辽抗金,实在是想不明白啊,想不明白!

按理来说,这辽宋之间的矛盾和利益冲突甚至比西夏还要更强些,至于金人,他们还没想过要和大宋对抗呢。

可是现在,大宋竟然选择了助辽,实在是一头雾水。不过金人也不是什么傻子,自然是知道有盟友的好处。

金人本也想与宋人结盟,可谁知,辽国竟然会想着归还“幽云十六州”作为筹码,以换取南宋对于大辽的继续支持。

这下子,金人可没法子了,暗搓搓地回到了会宁之后,越想越不甘心,完颜阿骨打既然能建立大金,那么政治智慧自然也是不缺的,这位立即就想到了大宋的另一个敌国,这西夏的侵略性可比辽国强了许多,而且西夏和大宋之间的关系更加僵硬。

完颜阿骨打立即地派出了使者,双方你有心,我有意,自然是一拍即合,这大辽这般大的国土,两国商议好了一起瓜分,利益上有了保障之后,西夏大金联军便和宋辽联军彻底地杠上了。

好在这战争只停留在大辽境内,宋人虽然也知道要打仗了,不过不在大宋境内,况且从真宗的檀渊之盟之后,大宋已经有一百一十九年不闻战事了,国人压根儿就不知道这战争的残酷性。

当然,朝廷太过懦弱,总是在送钱求和,这种事情虽然大家颇有微词,边疆地区很有怨气,可是不打仗,总归是一件好事儿。

现在官家轻起战端,也不知道是好还是坏。

朝野之间,都有些忧心忡忡,杨广也没想到这宋人如今的心里素质这般地差。

好在朝堂之上不乏有识之士,也知道这是个难得的好机会,也许能一改大宋从立国以来的疲软,直起腰板来说话。

如果能强硬的话,谁喜欢卑躬屈膝?皆因军队缺乏战斗力。

现在好了,自从军事改革之后,大宋的兵力大大的提升,军监器(王安石变法时设立,研制武器的专门机构)又有成批的武器、护具生产出来。

大宋军队的装备绝对是当世第一。

至于改进的战火驾车(火箭炮),新式的地雷(三国时期便有地雷),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虽然没有多带,可是这两种东西的出现还是让朝臣们信心大振。

精兵良将,这是杨广对于此次出征军的评价,只是希望不要让自己失望才好呢。

回到朝堂上,张商英作为新一任的宰辅,开始了革除弊政的举动,许多很久之前,哲宗,甚至是神宗时期的各种政令还都残存着。

张商英从小处着手,一一地去修正这些,让杨广满意,不过朝臣们就觉得张商英太过保守,与之前大宋的大阔步形象不符,弹劾张商英的折子似乎一直就没断过。

好在有杨广一如既往的信任,当然,张商英本人做事平稳,轻易地别人也抓不住他的把柄,至于其他方面,甚至是人身攻击啥的,杨广一般都采取了漠视不理的态度。

时间就了,大家自然就知道这位张大人简在帝心,本人又是个稳妥之人,很多人就放下了毫无理由的攻讦。

张商英能得了官家的信任,自然是有他的魅力之处,时间久了,大家反而喜欢上了这种四平八稳的生活。

人生么,大多数时候都是平和的,哪里有那么多的大风大浪呢?

朝堂上平稳,那主要也是因为战场上的不平静,大家的视线都被这次的出征给吸引住了。

宗泽,种师道,李纲等人都去了前线,这三位都没有带过兵,谁也不知道到了最后,能出现个什么结果来。

大宋派兵参加对小金国的战斗,天祚帝还是很高兴的,至于还了“幽云十六州”什么的,咱们这不是在打仗么?自然是要等到有胜利之后才行。

这位没有啥能耐,不过心气儿可不小,对于完颜阿骨打一直就看不上眼,上次战败,更多的他认为是因为自己人的背叛,谋乱才会造成这样的结果。

等自己收拾了完颜阿骨打之后,再来剿灭国中逆贼。

对于辽国内部的争斗,宋人自然是不去掺合的,辽国自然也不想外人掺和自己的内政,不是吗?

战争,尽管从来都是残酷的,不过还是让无数的男儿热血沸腾,建功立业,马上封侯,被主帅描述出来的这种场景刺激的无数人两眼发光。

恨不得立即去战斗,所以说,嘴遁技能点满的文人自古就是一件利器。

不过即便是自己这一方节节胜利,可是辽人的战斗力大打折扣,外加上时不时地就有叛逃,就有人降金,越发地人心惶惶起来。

天祚帝本人并没有什么大本事,不过好高骛远的性子也不知道是随了谁。

对于武将们严重的不信任导致了君臣相疑,这若是能打胜仗了,只怕早年间的大宋已经天下无敌了。

这些压根儿就不是什么秘密,别说是大宋将领们了,就是普通的兵卒都知道,都能从金人口里听到对于天祚帝的种种抱怨之言。

天怒人怨,这是否就是传说中的天怒人怨呢?

大宋的将士们突然有些庆幸大宋如今有个精明能干的官家了,想想当初的那个文艺青年出身的端王,现在英明神武的官家,也不知怎的,突然觉得好庆幸,好幸福。

战争过程中,这种交流越多,大宋人的优越感便越足,许许多多的辽人开始了逃离大辽,前往南宋的举动。

尤其是幽云十六州的汉人,听说宋辽两国正在谈判,很快这里就属于大宋了,百姓们尽管有些辽化,可是很多人还是记得自己是汉人,燕京很多的百姓哭着喊着朝南磕头。

杨广听说了此事之后,心中突然觉得沉甸甸的,百姓何辜?

他下旨,让张商英为首的谈判团加快进度,当然,还要传旨给前线的将士们,表现的更加的英勇一些,很快地,咱们就能收回祖宗基业了。

张商英是宰相,具体可不负责谈判事宜,不过既然皇帝发话了,他自然是要去关心一二的。

论嘴皮子功夫,还是翰林院的老先生们比较利索,当然了,还有各位御史言官们,他们玩儿的就是嘴上功夫。

能做御史言官的,大部分性子耿直,嘴皮子利索,谈判时常地会因为辽人的沉默而陷入僵局。

辽人自然也不是傻子,若是这燕云十六州还回去了,大宋撤军了可怎么好?

从国内传递来的消息便是,现如今抗击金兵的主力已经从辽军变成了宋兵,所以他们也只能继续地拖延下去。

不过这一星半点儿的好处还是要给的。所以,燕京给为了第一个收回来的城市。

这也算是一个极大的进展了,是个阶段性的胜利了。

杨广举行了盛大的宫宴,不仅褒奖了前线努力奋战的将士们,自然也少不了耍嘴皮子功夫的谈判团,果然,人人满意。

能掺和进来的基本上都掺和进来了,一时之间,官家堪比尧舜,虽然这话天天听着也腻歪,不过文人耍嘴皮子功夫,他能将你夸成一朵花儿,谁不稀罕听别人夸啊?

至少杨广觉得自己挺俗,他听着这些人夸自己,心情挺好的。

大宴群臣之后,谈判团顿时觉得自己浑身充满了力气,对着辽人步步紧逼,一个燕京怎么够呢?

他们的胃口变的更大了,有什么样的君主,自然就有什么样的臣子,呃,皇帝的性子决定了国家的属性。

这种事情想想还是挺无奈的,遇上庸主,自然就国破家亡了,若是得遇明主,自然是振兴山河。

好在大宋历朝历代先祖保佑,官家是个圣明的,朝臣们的腹黑程度一点儿也不能小看。

杨广听着使团们传递来的消息,笑的很开心。

历朝历代从来就不缺乏有性子的朝臣,越是开明的君王,包容性便越强,这也是考核一个君王是否贤明的标准了。

杨广觉得自己完全担当的起开明这个评价(不要脸的自夸)。

经过一阵子的谈判,涿州、易州、檀州、顺州、景州、蓟州回归了大宋的怀抱。

太行山以南的几个行省都回到了大宋,好歹地从现在开始,大宋有了天然的屏障了,这才是最让人高兴的。

至于这些地方要如何治理,聚居生活在此的契丹人该如何处置,这些都是问题,不过也都不是问题。

关于收回的这七个行省该如何治理,人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大家吵成了一锅粥,人人都带着一种亢奋之情,杨广虽然也能理解,不过总归这种事情不能是脑袋一热就能决定的事情,所以还是派个使团去实地考察一番再说吧。

官家果然是老成持重之言,张商英很是欣慰,他都快七十的人了,还想着去北方亲自考察去,杨广可不敢让这位老人家劳动,若是死在了外面,还真是不吉的很。

所以,派上几个年轻力壮的就行了,也别太过劳动老人家了,张商英自然也知道自己只怕是没那个精力,表达了自己的忠心之后,再不多言,任由皇帝决定便是。

老人家的智慧啊,人生经验什么的,总能让他做出最正确的决定,杨广也佩服他,做人能做到这个份上,也算是成精了。

不过大致上还是有决议的,契丹人若是想要迁出去,自然是不会拦着的,想要留下来,也不会赶走他们,一切随他们的吧。

现在的大辽基本上四处在征战,成为宋人还能得到庇护,普通的小老百姓谁会想着离开和平之所去经历流离失所啊?

所以除了一小部分的死忠份子之外,大部分人还是留在了这儿,他们生与死长于厮,这里就是家,如何能割舍呢?

至于其他,老百姓可不管那些,只要能活着,能吃饱肚子,什么都不重要。不过这大辽国还真是烂泥扶不上墙,到了现在,辽人看上去更像是来拖后腿来的,被逼成为主力军的大宋将士们心中骄傲的同时也有些不爽,幽云十六州即便是回到了大宋手上,其实也没有多大的底盘,再说了,那本来就是咱们汉人的,现在回到了汉人手上,不是应该的吗?

显然,这些人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做得寸进尺,为了安抚宋廷,辽国也只能不断地割地,割地,割地。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杨广这也算是开疆拓土了。他一辈子没有离开过汴梁一天,日子过的散散漫漫的,最近的杨广大多数时候都是将手上的政务交到了儿子的手上。

至于他自己,总算是有时间来研究自己的爱好了,比如说蹴鞠,比如说书画,绘画啥的。

大宋皇家蹴鞠队终于登上了历史舞台,开始发光发热,收获了一大批的死忠粉,高俅成功地借着蹴鞠这么个玩意儿成为了职业足球的祖师爷,留名后世。

尽管只是杨广的消遣,蹴鞠还是在大宋引起了极大的跟风现象,各地的蹴鞠队不断地涌现出来。

皇家蹴鞠队恶意的挖人活动让人讨厌的同时也挺骄傲的,艾玛,一不小心,咱们可是培养出了一个国家队队员,想想都觉得带感。

杨广了解了一番蹴鞠行业的发展情况之后,让人组建了一个蹴鞠联盟,然后开始了联赛制的运营。

最后的冠军么,自然是有金牌的,皇帝也会亲自接见的,不过到目前为止,举办了三年而已,每年的胜利者都是皇家蹴鞠队,主要是因为皇家蹴鞠队财大气粗,挖人狠,别人还不敢得罪,一家独大的情势让人无奈的很。

羡慕嫉妒啥的就不说了,虽然每年都在发狠话,明年一定要战胜皇家蹴鞠队,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蹴鞠这种事情,咱们怎么能输呢?

不过每次培养出来的队员还是会被人家毫不费力的给挖走,人往高处走,你还真不能怨别人!

高俅此事做的很好,既挖了人,又不会引起别人的嫉恨,果然是个有能力之人。

不过这辈子他的能力也只能用在这上面了,对于他私下里谋取好处的事情,杨广自然是知道的,不过是看着他知道底限的份上,杨广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至于书法绘画啥的,杨广组建了书院、画院,这倒不是特意做的,只是他最爱去的就是这俩地方。

大家也都知道官家在登基之前是个字画双精的文艺青年,他的这种行为自然是极大地刺激了书画的发展。

老百姓吃的饱,穿的暖,自然是追求精神上的满足了,越来越多的人进入了这些被斥之为小道的行业之中。

文化上的极大繁荣,经济上的极繁荣,自然是有强大的国力支撑的,自然有强大的军事支持的,杨广觉得自己做的不错。

一切都上了正轨之后,赵恒做了这么些年的太子了,就由着他来试试吧。

每次都要退位的杨广这次也不例外,带着自己的蹴鞠队,书法绘画部门,离开了京城,全国去采风流浪去了。

赵恒成为了新一任的皇帝,那是既惶恐又兴奋的,他家老爹身强力壮,他还以为自己只怕是要熬个几十年呢,谁知道老爹这般洒脱地就放手了呢?

这份儿信任和爱护让赵恒痛哭流涕,杨广看着自己被浸湿的一副袖子,很是嫌弃地推开了他,头也不回地离开了京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