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桃源一夜春风来 > 第132章 传统的葬礼

桃源一夜春风来 第132章 传统的葬礼

作者:云书尘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2 13:59:0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家祭完毕,紧接着又进行了客祭,一篇篇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的祭文,在道师先生富有韵律又满怀深情的念唱下,令听者伤心,闻者落泪。

念到谁家的,谁就会走上前去,行跪拜礼,接受帮忙人给带上孝布。

到了凌晨两三点钟,要举行一次敞棺仪式,让亲人们做最后一次的遗体告别。

时间快到时,许采薇轻轻的起身下了床,给儿子盖好被子,才和妹妹许采墨一起慢慢地走出了房间。

敞棺时,很多亲人都会过来道别,这算是真正的最后一面了。

看到秋荻脸色灰白的躺在棺木中,许采薇母女和秋荻的侄女及干女儿们,又痛哭了一场。

敞棺仪式结束,道师先生缓缓的将棺木封上,从此之后,天人相隔,就再也不能相见了。

本来做法事,就是要等法事做完后,才会让逝者入土为安的,不过由于天气还不算太冷,道师先生就建议先安葬后,再继续在家做法事。

许采薇一家觉得道师先生说的有道理,也没有什么意见,就同意了这样的安排。

第二天早晨,打鸣的公鸡才叫了三遍,天都还没有完全亮,道师先生就按时辰准时发引。

帮忙的人都已经到场,将棺木绑好,弄成十六个人一起抬的,出门仪式完成后,浩浩荡荡的队伍就向山上出发了。

依然是敲锣打鼓,鞭炮声声,长号、唢呐、芦笙队也随行上山,头戴孝布的晚辈亲人,白茫茫的一片,加上哭丧的和前来悼念的亲朋好友,一路上密密麻麻的都是人。

坟地就选在千峰岭头上的龙头山,与红云山隔溪相望,山势如龙头,坐北朝南,视野开阔,山下就就是云溪,据说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所以山上已经有不少坟地了,秋荻的坟地在靠近山顶的地方。

安葬好之后,送葬的队伍才渐渐地往回走,走在最后的是许采薇母子,以及许采墨、云归远、陆望晴、韩江雪、梁梦樵等一些至亲的人。

此时已是深秋时节,漫山的红叶在秋风中翩翩飞舞,然后又缓缓的掉落,完成了它们生命中的最后一次灿烂。

陆望晴作为云归远已经请媒的未婚妻,所以也带了孝,这两天,她主要陪伴着秋子瑶,看护秋子溪、秋子瑜和秋子寒三人,还一起放鸭放牛。

看着崭新的坟头,许采薇痛的几乎难以挪步,许采墨和秋子瑶一人一边的扶着。

几人一步三回头的慢慢离开,许采薇突然哑声向秋子鸿问道:

“子鸿,那坛酒跟你爸爸一起下葬了吗?”

秋子鸿轻声回答道:

“已经一起下葬了,我看着的!”

“那就好!”许采薇这才放心的离开。

他活着的时候,许采薇总是反对他喝酒太多,可是现在走了,却又害怕他到了下面没酒喝,还得给他陪葬了一坛好酒。

秋荻入土为安后,道师先生和主人、客人们,都相继的回到了秋家。

在秋家帮忙的人,还在紧张的做饭、炒菜。

院子和屋里,都摆好桌子,放好了炉灶和碗筷,大家都围着炉灶坐着,在等着开饭,大多数人就坐着聊天,也有少部分人在玩扑克等着。

道师先生和记礼的在堂屋两边的耳房,其余的客人都在院子里。

由于客人太多,一次根本就坐不下,所以还有不少人都在边上站着或者坐着,等待下一轮再吃。

在院子门口,烧着一大堆柴火,边上也围着不少人,等木柴烧成炭火后,帮忙的人,要把燃烧着的炭火分到每桌的炉灶里。

这餐饭是正席的第一轮,不少客人吃过饭后就要回家去了。

快十一点钟时,饭菜终于已经完全做好。

秋枫燃放了一挂鞭炮后,就正式开席了。

院子里放着三大甑子的饭,鞭炮响起后,不喝酒的人都拿起碗围到了甑子边上,准备盛饭,其中以小孩子和妇女居多,场面一时有些混乱。

小孩子们争抢着去拿饭勺,大人则围在边上等着。

有三个负责倒酒的人,每个人手里提着一个装满酒的酒壶,一桌桌的去给客人倒酒,并礼节性的招呼客人们慢慢喝。

有些客人会客气的说:“少倒点,少倒点,酒量有限!”

倒酒的人则会热情的劝几句,要是客人再推辞的话,也就只好到下一桌倒酒去了,毕竟客人太多,也不能总是停留在一桌上。

刚倒完酒,就开始上菜了,上菜的要四个人,把院子分成四片,每个片区有十几桌人,一人负责一个片区。

菜是一样一样的上,大人们比较斯文一些,等上了两三道菜后,才慢慢悠悠开始动筷子。

而小孩子就没有那么多规矩了,一个菜刚倒进锅里,大家几下子就抢光了。

动作快的能夹到两筷,动作慢的只夹到一筷,锅里就光溜溜的了,吃完后,一人拿着一碗米饭,停下来坐等下一道菜上来。

所以一般大人也不和小孩子坐一桌,看到小孩子们抢菜,有的会在一边呵斥几句,叫他们慢一点,有的则看着热闹起哄,给孩子们加油。

秋子寒这几天都不用上学,家里有丧事,他和两个姐姐都请了一星期的假。

陆望晴也首次请了三天假,毕竟这是云归远的师父,说起来就像父亲一样。

此时秋子寒正和小伙伴们坐在一桌,他自己不喜欢抢,可是看着小伙伴们抢菜,他也乐呵呵的看着,感觉挺好玩的。

他喜欢热闹,特别是自己家里这么热闹。

等到上了三四道菜之后,孩子们就会放慢速度,锅里的菜才会慢慢的多起来。

一般情况下,上菜的顺序是先上普通的,好菜和大菜都放在后面。

等好菜上来时,孩子们都吃得差不多了,有的已经放下碗筷,有的则在努力的再吃上几口。

有些家住其他村的孩子,则会拿起几块菜叶子,包上点好菜,回家时可以带回去。

同村的人就不用了,因为这几天他们都会在这里吃饭,家里是不用开锅的。

等吃饭的都吃好了,喝酒的人就会合并成几桌,将边上桌子有些还没有动过筷的菜拿到一起,慢慢的喝,慢慢的吃,甚至还会划起拳来。

第一轮共开了四十六桌,当大部分人都吃好后,还有五桌喝酒的人没有散席,倒酒的人不断地给他们添酒,招呼他们慢慢的喝,而划拳的两桌还会围上不少人看热闹。

没有等喝酒的人散席,第二轮紧接着又开始了,这一轮只摆了四十桌,结束后依然又有五桌喝酒的人在继续喝酒。

到第三轮时,只开了三十二桌,很多帮忙的人也都上桌吃饭了,一边吃,一边还要轮番的招呼客人,给客人倒酒,陪客人喝酒划拳。

依这里的风俗,逝者已经入土为安,家里就要热闹一些,冲淡一点家里凄凉的氛围。

院子里喝酒的人还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而吃好饭的道师先生就要开始筹备做法事的事情了。

有不少东西要写,也有不少道具要按规矩摆放好。

好在他们是两帮道师先生合在一起,而且云归远也会跟着帮忙,分工就比较细致一些,做起来还算轻松,写的写,摆放道具的摆放道具,到了下午,一切都准备好了。

在农村,七天法事已经算很大的法事了,传说中以前有些大富人家会做七七四十九天,甚至九九八十一天的法事,不过那都只是听说的,这里大多数人家都只做三天,最多的也就七天而已。

要做法事,堂屋里的四面墙上都挂满了精美的菩萨画像和吊有古铜钱的灵幡,灵位前,蜡烛和香基本都要不断地燃着。

一时间,堂屋内香烟缭绕,气氛肃穆,道师先生们坐在八仙桌边上,不断地为逝者念各种超度亡灵的远古经书。

有时是敲着单调的木鱼声或者轻轻的敲着鼓声,嘴里念念有词;有时则敲锣打鼓的大声念唱,到了该燃放鞭炮的时候,还会燃放一挂鞭炮。

秋子鸿和秋子寒这两个亲生的孝子,要轮换着跪在灵位前,在需要磕头的时候,给逝者磕上三个头。

当然,说是轮换,主要还是秋子鸿顶着,秋子寒一般跪一会就坚持不住了,秋子鸿只好把他换下来。

堂屋里做完后,还要到外面空旷的地方,搭上高高的祭台,挂上长长的白色灵幡,敲锣打鼓的做祭祀活动。

七天下来,道师先生们都感觉无比的困倦,这七天里,他们很少有睡觉的时间,特别是秋荻的师叔,年事已高,熬得更是一脸的困意。

到了法事结束的这一天,将那些纸扎的祭品拿到小溪边烧掉后,道师先生、主人和至亲的亲朋们都感觉困倦的不行,草草的吃过午饭后,就找地方休息去了。

帮忙的人则开始收拾残局,直到晚上,秋家才总算相对的恢复了一些宁静。

法事完毕,道师先生们整理好工具,再三安慰了主人,就离开了。

一直伴随到法事结束的那些至亲好友也都相继的回去了,只有许采墨还留下来陪伴和安慰姐姐许采薇。

做完法事,客人也都散去后,秋家一时有些冷清,有种曲终人散的凄凉。

吃过晚饭后,许采薇准备好花生、瓜子和一些菜放着,因为晚上会有人来闹家,在这里,无论谁家刚办过丧事,村里人都会到主人家热闹一段时间,就是为了能冲淡一些主人家的悲凉氛围。

许采薇拖着疲惫的身体,在许采墨的陪同下,早早的就去睡觉了。

临睡前嘱咐几个孩子,一定不要怠慢了来闹家的人,大家也都是一片好意。

许采薇姐妹俩刚去睡觉不久,村里人就陆陆续续的来了,基本都是年轻人居多,大家都是年轻人,坐到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除了关于秋荻的话题外,其他什么都有可以聊。

秋子瑶将瓜子和花生端上来,招呼大家吃着玩。

秋子鸿拿出扑克和象棋,分成两桌在玩扑克,不时会发出些争执声或者拿到好牌后的欢呼声。

下象棋的人就相对安静一些,有时候一步棋要停顿很长时间才动。

年轻的女孩们,有些人手上还做着针线活。

云归远和陆望晴也陪着坐到了深夜十一点过钟才离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