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 第212章 融资渠道

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第212章 融资渠道

作者:创里有作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2 14:42:50 来源:平板电子书

自从进入地产行业,跟外界的接触更加频繁,每到一处,只要提到昌达地产的母公司昌达集团,对方就会对昌达地产公司刮目相看,在很多地产界同行看来,能有一家颇具实力的实体制造业做后端,昌达地产公司的企业底蕴自然大不一样。

通过这件事,关云天进一步认识到实体制造业的重要性,那些有关企业转型脱实向虚的观点,在关云天看来都显得太片面。

汽车零配件项目能跟国家确定的支柱产业结合起来,这样的机会可遇不可求,必须抓紧时间实施,怎么能让其往后拖延?

关云天让叶佳怡不要顾虑太多,完全按计划推进。

对于眼看就要捉襟见肘的资金问题,关云天决定采取两项措施,第一,他告诉集团公司财务总监老丁,加紧催收各项应收账款,第二,跟金融机构协商,展开一项额度超过十亿的融资计划。

当关云天把自己的融资计划告知金融界的朋友时,农商银行的孙行长就很纳闷:“昌达集团旗下有现成的融资平台,肥水不流外人田,怎么用得着向我们融资?”

“孙行长有所不知,昌达担保公司的确可以融资,但那只是一家实力根本无法和正规银行比拟的民间融资平台,超过十个亿的融资计划放到那里,得把平台压塌。另外,昌达担保公司有正常的业务往来,突然加入这么一份数额巨大的融资计划,必然打乱平台的工作计划。”关云天解释道。

“可是关总,你这超过十亿的融资计划,放在农商银行也让我压力山大呀!”

本来都是关系很好的哥们,因为关云天聘请农商银行一名退休副行长做了昌达担保公司的主管,让小心眼的老孙有点耿耿于怀,但关云天装着毫不知情。

在关云天看来,昌达集团用谁不用谁,难道还需要经过你老孙批准不成?不管是以前的信用社,还是现在的农商银行,都给了昌达集团很多支持,关云天心里有数,他也非常感激老孙。

但是,这些年来,无论定期存款,还是开户走流水账,昌达集团对于老孙及其信用社和农商银行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要不,昌达集团这个金牌客户的名头是怎么来的?

所以,每当昌达集团有数额较大的融资计划,关云天都要找到老孙,尽管每次都能找出不痛快的理由,但他最后也都答应了。

看出了老孙的迟疑,关云天道:“孙行长放心,这么大一笔融资计划,我不可能完全放在你这里,工行农行,还有建行和城商银行的朋友,我都要照顾到。”

老孙当然知道,坐在他对面的人,是全市最大民营企业的老板,想在关云天面前使脸色,完全不起作用,老孙甚至也可以不答应昌达集团的融资申请,但接下来,也许过不了几天,昌达集团在农商银行的存款就会搬家,开户就会挪走,这样的优质大客户的离开,是孙行长最不愿见到的结果。

想到这里,老孙道:“关总做事从来都想得周到,所有朋友都应该得到关照,不过你计划在我们这里放多少呢?”

“本来想多放一点在这里,看你面有难色,还是不为难你了,两个亿,不

算多吧?”关云天揶揄道。

“不多不多,什么时候使用资金,提前打个招呼。”

其实即便老孙答应的再痛快,关云天也不会在他这里融资太多,因为地方银行的贷快利率一般要高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就算不在乎银行实力,仅从融资成本考虑,也不宜在他这儿大额融资。不过真要是一点贷款也不放在这里,老孙知道后照样会多心。

其他几家金融机构的朋友,可就比农商银行的老孙痛快多了,就连跟关云天见面次数不多的城商银行和建行的一把手,听说昌达集团因为新项目融资,二话不说,直接问融资数额和用款时间。

对于绝大多数金融机构,他们的利润来源主要还是靠挣利差,业务开展过程中,控制风险当然是第一要务,但面对昌达集团这样一家信誉良好的大企业,和关云天这么沉稳靠谱的老板,哪个金融机构不把他当财神一样对待?

再看看昌达集团为其融资的两个项目,房地产和汽车零配件制造,均属于新经济范畴,而且都是国家确定的在未来若干年支撑全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把资金贷给这样的项目,几乎没有风险,这跟银行追求的风控目标完全吻合!

这次融资总的来说比较顺利,事情结束以后,关云天跟财务总监老丁聊起这件事,老丁说:“其实企业规模大了,涉及的产业比较多的话,应该拓宽融资渠道,不应局限于金融机构。”

这个话题几年前也曾提及过,但过后就没人再提了,随后也就不了了之,听到老丁再次提起,引起了关云天的兴趣,“是该拓宽融资渠道,不过有件事我一直不太明白,有几家在全国有名的企业,你说他们为什么不选择上市呢?”

“关总说的是那几家从事日用品生产经营的企业吧?不错,他们确实有些名气,但上市与否跟企业名气没有必然联系,有些企业生产经营的产品跟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各种媒体上又投放了很多广告,企业名气自然就大,但这样的企业并不一定不想上市,说不定它还不符合上市条件呢。”

“也许人家从来就不缺资金,无论干什么,根本无需上市融资。”关云天道。

“只能说有这种可能,但一个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谁也不敢说自己从来没缺过资金,只不过从别的渠道解决问题了,就像昌达集团,如果不是同时顾及两个投资巨大的新项目,咱们也无需融资啊!前期开发的房地产项目,企业的自有资金就完全可以应付。但是,上市融资的确有很多好处。”老丁一直主张上市。

“那些不愿上市的企业,除了不需要融资,也许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企业的控股权和管理权不愿外落旁人,简单地说,就是不愿外人插手企业内部事务。”

“这种可能性很大,但这样的家族企业别看他风光一时,一旦掌舵人出现变故,发生一两次重大决策失误,企业将会像泰坦尼克号一样,很容易触礁沉没,根本无法传承下去。为啥见不到百年企业,为什么有富不过三代的说法?只要老祖宗创造的基业能够得以传承,哪怕家族股份被稀释,后人也不至于穷困潦倒!”

老丁这个观点跟关云天不谋而合,

关云天一直想做能够传承下去的百年企业,所以尽量吸收外来智慧,避免家族内部人员在管理层胡乱参合。除了他自己,整个昌达集团的重要管理岗位全是从外部招聘的管理人员,为了激励各位高管,关云天几年前就对企业实现了股份制改造,把百分之四十九的股份(干股)送给各位高管,公司董事会人员构成中,除了董事长关云天,其余董事会成员都是外人。

老丁正是看到现在的昌达集团具有股份制企业雏形,虽然离上市公司要求的条件还有差距,但昌达集团的股份制框架已经基本形成,如果董事会同意进行上市包装,接下来的规范相对比较容易。

因为老丁在以前供职的国营大企业任财务处长,他曾经为那家企业策划过上市包装,对公司上市的条件和准备工作,以及一般流程都比较熟悉,根据老丁的经验,他向董事长关云天分析了昌达集团已经具备的大部分上市公司的条件。

首先,昌达集团已经是股份制企业,虽然还不规范,但框架有了,剩下的只需完善。

其次,在转让掉帘子布项目以后,目前的昌达集团只剩下轮胎制造、炼油石化和燃煤发电等三个板块,主业相对突出,很符合上市公司的要求。

第三,公司产权非常清晰,而且不涉及任何关联交易,这是很多企业的硬伤,但昌达集团在这方面经得起任何检验。

第四,剥离掉帘子布项目以后,剩下三大产业板块的利润都不错,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陡增,而且年产值超过三百五十亿,经济指标绰绰有余。

第五,企业管理相对比较规范,现在运行的财务制度透明,离上市公司的要求相差不远。

第六,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整个管理层素质较高,董事长关云天有进一步加强企业治理的愿望和决心。

听了老丁的一番分析,关云天觉得言之有理,并答应马上考虑这个问题,不过他告诫老丁,企业上市是一件前所未有的大事,必须经过董事会充分讨论。

根据关云天对上市公司的了解,他知道老丁的分析故意漏掉了一点,那就是所有股东的股权必须明晰。

具体说来,现在关云天表面上持有昌达集团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其余四十九送给了董事会的各位高管,但董事会成员们拿到的只是干股,仅仅用于企业的年终分红,实际上,昌达集团百分之百的实际股权还在关云天手里。

昌达集团要上市,这个问题必须首先得到解决,因为干股的概念在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中是不能存在的。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再一次触及包括关云天自己在内的所有股东的利益,所以他告诉老丁,这件事需要考虑一番,过段时间才能召集董事会讨论。

其实,无论股权如何变更,关云天给高管们任何比例的股份,都意味着他得拿出真金白银,因为上市公司不存在干股,都是实打实的股份,如果昌达集团真要考虑上市,关云天必将再次面对如何选择利益的分配。

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对昌达集团的发展将能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要是处理不好,完全有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消极影响。

m.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