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 第230章 借壳上市

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第230章 借壳上市

作者:创里有作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2 14:42:50 来源:平板电子书

既然借壳上市有诸多好处,关云天当然会全力支持,不过,说到具体目标,老丁也是一脸茫然,虽然他有此想法,在没得到关云天的首肯之前,他什么也不能做,没有目标也在情理之中。

“根据你的看法,这样的空壳公司应该去何处寻找?市场上是否存在这样的目标?”关云天道。

“自然应该去股市寻找,那些所谓的ST公司,就是咱们要找的目标。”

“这么说来,要找到一家空壳公司也不是难事,问题是怎么知道哪些ST公司愿意把壳卖给你呢?”

“关总,借壳上市有两个主要条件,第一,拟借壳的企业要有优质资产,第二,拿得出一定的资金。对于第一个条件,昌达集团的轮胎制造、炼油石化和自备电厂,连年保持稳定盈利,都算得上优质资产,把这些资产注入壳公司,是非常好的上市资源。但是,要收购一家ST公司的足够股权,成为那家公司的控股股东,却需要一定的资金。”其实老丁最关心的问题,就是收购股权花费的资金。

“收购一家公司足够的股权,当然需要花费不少资金,既然现在还没有目标,也不好估算需要多少资金,我看还是先把目标确定下来,资金嘛,到时候再说。”对于这件事,关云天还不想耗费过多精力。

老丁的目的是想告诉关云天,一是上市路径也许会发生改变,二是借壳上市要储备一笔资金,至于何时需要花钱,那得看下一步的行动结果。

得到了董事长的同意,丁祥谦带领筹备小组开始了紧张工作,他们寻找那些ST公司,挨家调查具体情况,这是个筛选过程,工作量比较庞大,四五个人忙碌了一个星期,结果汇总到老丁面前,最后发现值得昌达集团展开接触的公司,不过五六家。

老丁根据行业相似度、企业原有规模、公司价值和ST前的股价,又做了进一步筛选,最终决定跟三家公司接触。

但凡被冠以ST的上市公司,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老丁选择的三家公司,都是因为主业连年萎缩,市场份额不断缩小,公司业绩持续下滑,被监管部门多次警告的企业,这样的公司因为起死回生的希望不大,如果任其烂下去,到时候被监管部门勒令强制退市,公司这个壳就白扔了,要是有人出资重组,壳公司还能卖一笔钱,这样的公司,往往具有积极的重组意向。

老丁把掌握的情况汇报给关云天,“我筛选了三家值得接触的公司,下一步可以跟他们直接商谈,如果能抽出时间,我认为由你出面比较好。”

“为什么?你直接跟对方谈就是了。”关云天对高管们一向信任有加。

“在商务谈判方面,我认为还是你最在行,我们都是做具体工作的,此前很少参与商务谈判,说实话,跟对方打交道,还真心里没底儿。”老 丁这话既非谦虚,也不是恭维,几位高管的商务谈判经验,都不如关云天老道。

“要不这样吧,你先跟这三家公司接触一下,把咱们的意图透露给对方,顺便摸摸对方的底,看看他们的要价,并邀请对方来昌达集团考察。”

老丁按照关云天的吩咐,分别跟三家公司进行了电话

交谈。这三家公司的主业分别是中成药、建材和合成洗涤剂,说实话,也不知道这些公司当初都是怎么上市的?若论产值规模,即使在ST之前,三家公司加在一起,都不一定赶得上昌达集团。

但是,昌达集团借壳上市,只能选择其中一家作为重组对象,选择范围宽了,有更大的挑选余地,本来是件好事,却给前期的相互了解增加了成倍的工作量。

电话交谈以后,对方知道了昌达集团的意图,没等老丁发出邀请,三家单位的高管竟不约而同地提出,商谈具体事务之前,想去昌达集团考察。

在股市,别看有些上市公司因为经营不善,业绩不佳,早就被停牌,由于监管部门严格控制上市企业总量,这些停牌公司的壳,竟成了一种稀有资源,他们的高管们对壳公司的价值知道的一清二楚。既然昌达集团想要购买人家的壳,对方自然要考察买家的实力,所以,关云天告诉老丁,欢迎对方前来考察。

老丁分别向三家壳公司发出了邀请,为了避免撞车,三家公司之间有四天的时间间隔。每家公司的代表都由丁祥谦出面接待,考察内容不外乎参观生产车间,查看仓储物流,相互座谈交流等等,关云天只在客人到达当天的欢迎会上露面,毕竟还没到商务谈判那一步。

借壳上市,兼并重组,实际上就是一场生意,既然是一桩买卖,双方的了解一定是相互的,壳公司的代表已经考察了昌达集团,老丁自然也会提出去对方的企业考察,因为下一步的具体商谈以关云天为主,在对壳公司进行考察时,老丁建议关云天一同前往。一旦工作需要,即使再忙,关云天也会挤出时间参与考察。

根据老丁的计划,考察的第一家,他们去了生产中成药的那家新锐药业公司,跟昌达集团类似,对方安排的考察内容,也是参观生产车间,仓储物流和中草药种植基地,然后座谈交流。

一来一往,跟三家公司相互考察下来,用了整整一个月时间。“接下来,是不是应该进行实质性并购谈判了?”丁祥谦跟关云天商量。

“下一步可以安排实质性谈判了,不过,是选定一家,还是跟三家都谈?”

“鉴于三家企业规模都差不多,行业相似度也就那么回事儿,我觉得咱们不妨多花点精力,跟三家公司都谈谈,看哪家要价低,而且股权关系相对简单,就跟哪家成交。”老丁建议道。

“就按你的设想,马上跟对方联系,告诉他们准备并购谈判,为了节省咱们的时间,谈判最好在昌达集团进行。”关云天道。

实际上,前来考察的三家公司都想重组,尽快摘掉ST帽子,但各自想要的结果并不相同。

主业为中成药的新锐制药公司,他们认为主营业务不佳,是药品广告宣传做得不够,重组后出让部分股权,哪怕将来成为新公司的二股东,只要有了钱,就可以往产品广告上投放资金,广告宣传到位了,他们药品就能打开市场。

以生产室内装饰建材为主业的隆昌建材公司,自认为业务下滑的原因,是生产规模不够大,导致产品成本较高,在市场竞争中没有优势,如果得到重组机会,公司出让部分股权,所得资金可以用于扩产,

一旦生产规模扩大了,产品成本就会降下来,产品有了竞争力,到时候市场份额自然会扩大。

唯独以生产合成洗涤剂为主业的康洁洗涤用品公司,对自己的主业失去了信心,他们认为公司业绩下滑,完全是因为企业产品老化,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如果能够重组,管理层愿意出让全部股份,甚至彻底退出公司。

在展开商务谈判之前,关云天跟老丁有一番交流,“从表面上看,康洁洗涤用品公司最干脆,重组后啰嗦事最少,你觉得他们的管理层会这么甘心情愿地退出吗?”

“我相信那些高管们早就掘得了第一桶金,如果他们对公司的主业完全失去了信心,甘愿退出是有可能的,但我认为他们的要价应该不低,既然公司这幅空壳能卖个不错的价钱,把股份全部卖掉,彻底退出又何妨?”老丁分析道。

“所以,咱们跟三家公司都要谈,不必把股权结构简单作为唯一条件,其实只要价格适中,即使多一份资产,只要不影响昌达集团作为重组后的控股股东地位,就没有必要拒绝壳公司原有项目的发展。”

“对,这就是咱们的原则,看他们到时候开出的条件吧。”

第三天上午八点半,在昌达大厦二楼小会议室,跟新锐制药公司的谈判按时举行,对方的代表除了公司一把手李总,还有一位副总和他们的财务总监,昌达集团这边,只有关云天跟老丁参与。

谈判开始后,关云天讲了几句开场白:“欢迎李总跟其他两位领导的到来!咱们双方聚到一起,就有关企业重组的事进行商谈,希望大家推心置腹,畅所欲言。接下来,请新锐药业公司的代表,谈谈你们的情况和条件。”

首先,新锐药业公司的财务总监报告了公司的资产状况,接着,那位副总介绍了公司主营产品的用途、现有生产规模、市场前景和目前面临的问题。

李总最后发言:“新锐药业本来是一家很有前途的企业,当年上市前后,在我们当地,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我们原计划把第一种中成药推向市场以后,接着推出多个产品,但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公司的决策出现了一点偏差,把上市融到的资金全投到中药原料基地的建设上,结果,第一个产品缺乏广告宣传,在市场上做的比较艰难,销售一直不畅,最终导致公司业绩不佳。”

关云天接了过来,“李总,新锐公司这种药品的疗效如何?”

“这是我们和省中医研究所合作研制成功的新产品,临床实验疗效确切,有效率达百分之九十以上。”

“这样说来,公司对这个产品很有信心,一旦投入资金进行广告宣传,你们相信会有市场?”

“对于疗效这么好的中成药,我们信心百倍。”

“那就是说,企业重组后,你们希望继续发展这个产品?”

“关总,我们在这个产品上投入了很多心血,产品本身又不错,我们真心希望它保留下来,并得到发展。”

关云天点点头,“毕竟付出了大量心血,心情可以理解。李总,接下来就新锐药业公司的重组,请详细谈谈你们的打算和条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