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 第244章 共同进退

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第244章 共同进退

作者:创里有作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2 14:42:5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其实,早在五六年前就有人提到过传统产业存在的风险,只不过那时环境比较宽松,情况不像现在这样紧迫,但当时还是引起了关云天的注意,才有了后来涉足新经济领域的打算,两三年前成立昌达地产公司,还有对外整体转让帘子布分公司,筹备汽车零配件项目,正是基于收缩传统产业,将昌达集团产业重点转向新经济和新型制造业的考量。

召集这次董事会,关云天不仅想把自己在新形势下的一些设想跟股东们交流,还想就集团公司的未来走向征求股东们的意见。在谈到环保新政对上市公司传统产业的冲击,以及昌达集团的应对之策后,关云天强调:“这件事迄今为止只在小范围内提及,我希望大家不要扩散,否则对稳定上市公司股价只有坏处。再说,昌达集团管理层还没开始减持,时间尚早,即使面对亲朋好友,也不宜将这个消息传播出去。”

“通过减持股权,逐渐退出上市公司以后,昌达集团等于完全脱离了传统产业,既不引起外界注意,又成功避开了行业将来面临的巨大风险,还超额兑现了资产价值,这一招金蝉脱壳之计,真是神不知鬼不觉!这样一来,集团公司将来包含的业务主要是地产开发、汽车零配件和北部山区的农业项目,涉及到环保和安全生产的麻烦,自然就会少多了,企业规模差不多也会缩小一半,这样也好,起码便于管理。”叶佳怡道。

“准确地说,在汽车零配件项目做起来之间,昌达集团的产值规模最多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虽然我们做企业从来不是为了单纯追求产值规模,但保持适当规模,也是完全必要的,所以,除了加快汽车零配件项目的建设进度,这就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昌达集团今后还要不要发展?如果要继续发展壮大,下一步该怎么做?”说完,关云天用目光扫视着会场的各位同事。

这个问题很严肃,也很突然,各位董事会成员也许根本没来得及思考这样的问题。

见没人说话,关云天继续道:“上述问题可能各位同事还没来得及考虑,但有个最现实的问题,也许你们很关切,只是口头上没好意思说出来,那就是咱们减持上市公司股权后,变现的资金作何用途?其实,我自己也在问同样的问题,但我至今也没有答案。”

“这个问题我还真没考虑过。”薛建清道。

“是啊,真没考虑这个问题。”其他成员异口同声地说。

“虽然你们没考虑,说实话,我真考虑了,咱们代表控股方管理层,在上市公司中占股百分之六十五左右,但这六十五的占比中,咱们内部还有一个分配比例,我的考虑是,到了解禁期以后,在二级市场上减持变现的资金,按以前制定的持股比例进行分配。公司上市前曾经明确,这部分资产已经按持股比例实实在在地分配给各位,减持股权所兑现的资金,你们可以自行处理,具体怎么做,完全是你们的自由。”关云天道。

“能问一下,减持股权兑现的资金,

(本章未完,请翻页)

归于你名下的那部分,你打算怎么处理?或者说将来准备用来做什么?那么大一笔钱,谁也不可能单纯用来消费吧。”叶佳怡道。

“这个......”关云天略一迟疑,“具体做什么,我还没考虑清楚,不过大方向倒是有。”

“嗬,说出来听听嘛,也好供我们参考。”在昌达集团所有高管中,叶佳怡跟关云天说话最随便。

“可以说出来,但这只代表我个人对资金的一种使用方案。”

“你就说吧,万一具有参考价值呢,也省得我们费脑筋。”

“你们在前面也提到,昌达集团要是通过股权减持,最终跟传统产业脱钩的话,就只剩下地产开发、汽车零配件和农业项目三个板块,即使汽车零配件做起来了,集团公司在产值规模上最多达到原来的一半。我是做实业出身,尽管传统产业面临诸多政策性风险,咱们想方设法摆脱跟它的联系,现在我又主持地产开发,但我还是对实体制造业情有独钟,所以,我想用股权减持兑现的资金,重整昌达集团的制造业板块。”关云天道。

“重整昌达集团制造业板块,绝不会是传统制造业吧?”

“当然,想尽办法刚脱离了传统制造业,自然不会吃回头草。如果再选择行业,肯定是类似于汽车零配件这样的新型制造业。”

“现在有目标了吗?”其他股东看上去也都很关心这件事。

“这只是我的设想,具体做什么,我也没有目标。”

“你不是说了嘛,昌达集团管理层是个整体,遇到事情要共进退,你想重整昌达集团制造业板块,为什么不能让我们为你添砖加瓦呢?”叶佳怡道。

“以前按比例分配给大家的股份,将来股权减持兑现了,那就是你们的钱,我说话算数。重整昌达集团制造业,有我这些资金应该就够了,再说,即使需要资金,还可以通过金融机构融资,也用不着大家出资。如果愿意,咱们可以继续做同事,照样可以为重整昌达集团制造业,贡献大家的聪明才智。各位都是外地人,在昌达集团辛勤工作了十来年,将来股权减持获得的收益,是大家的劳动所得,理应归各自所有。”关云天说的情真意切。

股东们都是聪明人,谁不知道他们持有的股份都来自于关云天的资产分配?他们自己并未拿出一分钱!而且平时还享受着高薪待遇。他们心里清楚,即使董事会成员中持股比例最低的股东,出售全部股权后,获得的收入也有两三个亿。

为了重整昌达集团的制造业板块,关云天决定拿出股权减持的所有收入作为新的投资,这些凭空暴富的股东们,怎能无动于衷?他们绝不可能将减持兑现的资金心安理得地收入自己囊中。

“关总,你的意思我们都理解,也感谢你的一番好意,但事情不能那么做,否则我们都成见钱眼开的财迷了,还谈得上什么境界?”其他几位股东一齐说道。

(本章未完,请翻页)

“我的意思,你们家在外地,这些钱是你们应得的一份,你们应该拿回家。”

“这都什么年代了?还分外地本地?外地怎么啦?现在是人口大流动、大迁徙的时代,外地本地的概念早已模糊了!再说,在资本市场,一个身处西北的投资人,完全可以购买一家东南沿海企业的股票,成为这家企业的股东,这跟地域没有任何关系。”

面对叶佳怡的这番话,关云天无言以对。

老丁出来解围,“我提个建议,你们看看怎么样。大家刚才的意思,重整昌达集团制造业板块,是每个股东的责任,关总仍是领头人,但其他股东愿意跟你一道做这件事。针对将来的某个项目而言,咱们按以前商定的持股比例出资,关总出大头,我们也按比例分担一部分。”

“这个主意好!但是,如果遇到大项目,所有资金加在一起都不够,那该怎么办?”其他股东们齐声说道。

“这个好办,先用减持股权获得的收入按比例出资,如果资金不够,再从金融机构融资就是了。”

“丁总这个办法好!关总,就这么办吧。”大家劝道。

关云天沉默了一阵,“说实话,让你们出资,我真是于心不忍,大家撇家舍业来到这里,为企业奉献聪明才智就够了,再让你们出资,实在有点说不过去。”

叶佳怡戏谑道:“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你的理念先进,观念开放,轮到这个问题,你怎么变得传统和守旧了?什么撇家舍业呀?在昌达集团做的工作难道不叫业?至于家,我们在这里有宽敞舒适的住房,这里就是家,情况远不像你说的那么糟糕!”

老丁再次说道:“关总,我刚才那个建议,大家都能接受,要不就这样吧,咱们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在这里把它当做一个原则定下来,你觉得怎么样?”

关云天再次沉默,他思前想后,如果一味坚持自己的想法,未免显得固执,“无论如何,昌达集团董事会是个民主决策机构,既然大家认为丁总这个建议很好,我只能少数服从多数。但我事先声明,将来如果谁需要使用资金,或因故退出董事会,请一定跟我说,千万不要有任何顾虑,咱们董事会不仅尊重他的选择,而且会把投入的资金一分不少地退给他。如果丁总的建议形成决议,我希望把我这个建议作为备注,也写进决议里。”

这个问题解决后,大家心里敞亮了,会场气氛又活跃起来。

叶佳怡道:“在不露声色的情况下,昌达集团如果能够顺利跟传统产业剥离,加快汽车零配件项目的建设进度是一方面,另外,我觉得还应该花些精力寻找新项目,因为要确定一个合适的项目,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确定新项目这件事情上,恐怕咱们两个要肩负更多的责任,今天在董事会上提出来,只是一种努力方向,具体项目的考察与确定,需要今后做更多深入细致的工作。”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