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 第321章 讲究先来后到

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第321章 讲究先来后到

作者:创里有作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2 14:42:50 来源:平板电子书

贴息贷款是政府为了鼓励支持某些行业或项目的发展,而设立的一种银行专项贷款,其用途必须明确,利息由批准单位承担,用款单位不负责贷款利息的偿还。发改局掌握的贴息贷款指标,其利息自然由政府部门承担。

关云天对贴息贷款并不陌生,当年为了配合县府的扶贫工作,在开发北部山区农业项目时,因为头几年投入大,产出少,项目连年亏损,当时有人曾建议昌达集团,在农业项目上使用过农业局提供的贴息贷款。

当然,这种对企业有好处的事,如果当事企业不主动上门,职能部门办事人员是不会替企业想到的,这倒可以理解,毕竟企业的利益跟职能部门没有直接关系,人家又何必操那份心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谁都不愿多管事。

多年前不知道这些政策也倒罢了,现在知道政府有这些促进企业发展的政策,关云天认为应该尽最大可能加以利用。他决定让老徐带上一些礼物,再次拜访发改局的有关领导。

第二天上午,老徐带着财务部的一位办事人员,来到发改局一把手老邱的办公室,他顺手把二斤极品“碧螺春”和五条“软中华”放在老邱的办公桌下,“邱局,我来看看你。”

“嗨,你们来就来吧,还带这些东西,不觉得麻烦吗?关总怎么没来?”老邱欠了欠身,示意老徐二人在对面靠墙的沙发上坐下。

“没有什么像样的礼物,一点茶叶和香烟,招待客人用得着。因为昌达地产那边有点急事,关总委派我来看望邱局。”

“扶持资金已经拨到你们账上了,还有什么事吗?”

“邱局,我想问问局里那个贴息贷款指标----”

“你们的项目资金还不够吗?”

“还差两三千万呢。”

“哎哟,两三千万,你们昌达集团那么大的企业,两三千万对你们应该是一笔小钱呀!”

老徐跟关云天经常交流,他深知关云天的理念,“邱局,昌达集团筹集资金的能力没有问题,但是,政府提供了对企业的优惠政策,我们的项目又符合条件,如果能享受这样的便利,谁也不想放弃这些权利,你说是不是?”

老邱笑了笑,“关总的算盘打得很精,放着自己的融资能力不用,非要挤进来享受这点优惠。听说关总是个行侠仗义之人,为何不把这样的权利让给那些没有融资能力的中小企业呢?”

老徐也是聪明人,十年前还是一家特大型国企的行政副厂长,论行政级别甚至比老邱这个县局级干部还要高,老邱这看似玩笑的话,让老徐品出了他的目的,说白了,老邱想把手头掌握的贴息贷款指标送给其他企业,至于能换取什么,只有他知道。

“关总是企业经营者,即使有些算计,也是人之常情,不过条件是昌达集团的项目符合政策规定,如果不符合条件,他是绝不会这样考虑问题的。总体而言,关总的确是个仗义之人,看看昌达集团为社会所做的贡献,还有早年他独自捐资修建通往金寨乡的乡村公路,这一切都说明这个人并不小气,但是,企业该享受到的政策优惠,他也不会随便放弃。”老徐道。

通过上次接触,老邱已经知道了关云天的为人和在社会上的人脉关系,就连老徐说话也是不卑不亢,这次主动上门要求使用贴息贷款指标,尽管老邱有意将那些指标分给他几个朋友的企业,但面对昌达集团的申请,老邱还是要掂量一番。

(本章未完,请翻页)

如果不答应老徐的请求,关云天完全可以走上层路线,要是他找到县府,由哪位副县长甚至县长亲自出面说话,老邱就很被动了。

想到这里,老邱说道:“当然,昌达集团的项目符合条件,局里有义务支持你们的发展,只是我们手头掌握的贴息贷款指标也不是太多呀!”

“请问邱局长,局里有多少指标?”

“一共才五六千万,项目多,这点指标根本不够用啊!”

“可是邱局长,项目再多也得分轻重缓急,讲究先来后到呀!”

无奈之下,老邱略一思忖,“你们计划要多少指标?”

“三千万。”

“什么?三千万!我每年一共才五六千万指标,你们昌达集团一下子就想拿走三千万?一多半给了你们,全县的其他项目还管不管?”老邱涨红着脸说道。

“邱局长,我们投资一套滴灌设备,怎么也能使用五六年,只有第一年投资比较大,明后年即使你主动送给我们贴息贷款指标,恐怕我们也找不到用处。”

“哎哟,”老邱停了一会儿,显得非常为难,“好吧,我把其他项目往后排,今年给你们三千万,明年就没有了。”

......

投资中草药项目的全部资金到位后,关云天终于可以抽身,项目负责人老徐完全接过了项目的日常管理和建设事宜,关云天则回到昌达地产公司,跟常务副总老薛潜心准备将于几天后开始的市区商业用地竞拍。

自从前年年底拿到了两块区位极佳的商业用地,昌达地产已经快两年没在市区拿地了,虽然去年一整年,华源市也没有规模像样的土地竞拍活动,但要是再不进行土地储备,一年以后,昌达地产在市区将没有项目可做了。

据土地部门消息灵通人士透露,在华源市的中心区域和繁华地段,已经没有可开发的商业用地了,这次拍卖的十几宗土地,基本都处于城乡结合部。

“好的地段已经没有了,这些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地块,就要看哪些升值较快了,只要升值潜力足够,尽管现在看起来区位并不好,还是具有投资价值的。”关云天道。

“是的,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城区商业用地资源已经枯竭,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市扩容,往周边发展,是下一步地产开发的趋势。在此过程中,开发商们都在研究城市周边土地资源的升值潜力。”老薛道。

“我有好长时间没把心思用在这上面了,你对华源市周边这些商业用地有什么印象?”

“对即将拍卖这十几宗土地,我倒是做过一些分析,据说为了扩大发展空间,华源市老区区政府要往外搬迁,如果这个消息属实,我认为老城区周边那几宗土地的升值潜力值得期待。”

“你这消息是从哪里听到的?不是道听途说吧?”关云天也表现出了浓厚兴趣。

“一个建材供应商提到的,比道听途说稍微正式一点,但也需要进一步证实。”

“是啊,的确需要证实,如果真有这么回事儿,过几天土地竞拍时,咱们就主攻那些地块。只要区政府能搬到那边,就会逐渐聚集人气,商业网点也会很快形成,房子的升值潜力便不在话下。”

“可是,这个消息如何才能得到证实呢?”老薛看着关云天。

没有马上搭话,过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将近一分钟,关云天才说道:“我打个电话,让他们帮助从内部打听一下。”

抓起桌上的电话,拨了一串号码,电话接通后,关云天说:“喂,请问蓝主任在吗?”原来,这个电话是打给市府办公室主任老蓝的。

“你是哪位?”对方问道。

“蓝主任,我是昌达集团关云天,好长时间没跟你联系了,不知你还记不记得?”

“关云天?哦,昌达集团关总,哪能不记得呢?是啊,好长时间没联系了,怎么样,你还好吧?”

“托蓝主任的福,我很好。自从那次去过以后,有将近两年了吧?我一直盼望你去昌达集团指导工作,结果你总是推说没有时间,也不知道你啥时候才有空?”

“你可不知道,现在事情太多,双休日很多时候都要加班,节假日又要走亲访友,还要值班,所以真抽不出整天的时间去你那里拜访。”

“好吧,等你有时间了,我派司机接你,去看看我们的汽车零配件项目生产车间,还有明年就要投产的中草药种植项目。”

“好,我尽量抽时间去。呃,你打电话有事吗?”

闲聊了这么半天,终于要言归正传,关云天道:“蓝主任,你跟建委规划局比较熟,我想请你帮忙打听一件事。”

“说吧,什么事?”

“听朋友说华源市老区的区政府要搬迁到市郊,不知有没有这么回事?”

“嗨,这个消息呀,两三年前就有传闻,也不知道何时成真。”

“蓝主任,我现在想知道消息的真实与否,你能不能向建委规划局问问实情?城市规划部门应该知道这件事。”关云天道。

“我问问他们倒是没问题,不过你打听这个干什么?”老蓝好奇地问。

“我们现在不是在市里搞地产开发嘛,过几天土地局有一场商业用地拍卖会,其中涉及到老区城乡结合部的几宗土地。如果区政府要搬到市郊,土地升值潜力就不一样了。”

“哦----,我知道你的意思了。等着吧,一会儿给你回电话。”

结束跟关云天的通话,老蓝先拨通了建委主任的电话,在得到一番解释之后,他又和主管城市规划的建委副主任联系,“请你告诉我真实情况。”

“老城的区政府搬迁,早就有规划,不过一直没实施,其中原因不得而知。”

“你应该知道具体搬到哪个位置吧?”

“我们做的规划,当然知道新的区政府所在地了。”

在对方告知了准确位置后,老蓝又拨通了老区区政府办公室主任的电话,他直截了当地说:“我是市府办公室老蓝,向你打听一件事。”

“蓝主任,什么事?你说吧。”

“你们区政府的搬迁事宜定下来了吗?”

“你是想知道搬迁地点,还是具体的搬迁时间?”

“两方面情况都想知道。”

对方说的区政府新址,跟建委规划局主任所说对上了号,“搬迁时间嘛,下半年才开始修建新的办公楼,正式搬迁,我估计最快也得到后年上半年。”

老蓝把了解到的情况原封不动地告诉关云天,“这回看来是真的要搬了。”

“是啊,估计其他开发商也在关注这一消息。”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