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 第330章 绑在一起

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第330章 绑在一起

作者:创里有作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2 14:42:50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三天以后,关云天果然接到电话,他跟老薛再次来到张副市长办公室,没等他们坐下,张副市长说:“今天不在这里谈,咱们去小会议室。”

关云天跟老薛转身退出办公室,在走廊里等待。

跟着老张乘坐电梯上到六楼,他们推门进入一间小型会议室,只见里面坐着五个人,看样子已经等待一会儿了。

“我先介绍一下,”老张指着关云天和老薛,对屋里的五个人说:“这位就是昌达集团的关总,这位是他们的薛总。两位老总,他们五位从左至右,分别是发改局的史副局长,城建局的张副局长,建委的王副主任,水利局的梁副局长和地税局的侯副局长。”

城建局和建委的两位领导,老薛跟他们认识,上次联席会议后,他们曾单独跟老薛就提案涉及的问题交换过意见。

双方握手致意后,在一张小型会议桌旁,面对面坐下来,老张坐在会议桌的顶端。

工作人员跟每位与会者沏了一杯茶,然后就退出了会议室。张副市长端起茶杯呷了一口,然后说道:“前两天咱们沟通以后,第二天我把昌达集团的最新建议反映到市府,一把手也没有当场表态,而是马上召集班子现有成员集体讨论,部分与会者对民营资本进入市政建设感到不可理解,但又找不到有效办法缓解市政建设资金紧张的局面。”

“哦,最终决定怎么办呢?”关云天插了一句。

“最终?当然还是没有办法,幸好市府一把手思想比较开放,他提醒各位与会者,除了水电气等居民生活必需品,其他市政工程是无利可图的,虽然水电气等领域有不少民间资本愿意介入,但这些领域目前还没有接纳民间资本的可能。倒是治理青山河这样无利可图的项目,此前没有任何民间资本感兴趣,而市政建设资金首先考虑的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像这种不是特别着急的项目,一时半会儿就排不上号了。”张副市长道。

“可是,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这种看似不着急的项目,也变得越来越需要重视了。试想一下,如果在两三年内将实验一小搬迁到青山河南岸,等我们在那里再开发出成片的居民住宅小区,这青山河就成了城中河,如果不加治理,那就跟一张漂亮的脸蛋上有个疮疤没啥区别。”关云天道。

“嗯,你这个比喻很形象,市府一把手也有类似观点,他在会上要求有不同意见的与会者改变思路,为城市建设需要的资金拓宽融资渠道。在他的坚持下,大家最后达成共识,一致同意昌达集团出资治理青山河。我受市府委托,今天把昌达集团的两位老总找来,和政府职能部门的负责同志坐在一起,就有关青山河的治理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能跟各位领导坐在一起商讨青山河治理方案,我们感到很荣幸,之所以想到治理青山河,是因为昌达集团旗下的昌达地产公司,在市土地拍卖办公室通过竞拍,得到了城南片区的全部四宗土地的开发权,为了改善周边环境,我们认为青山河应该得到治理,所以,向有关部门提出了建议。”关云天把事件经过向第一次与会的职能部门领导做了简要介绍。

“好,请昌达集团两位老总先谈谈

(本章未完,请翻页)

你们出资治理青山河的条件。”张副市长道。

“多谢领导。大家知道,昌达集团是一家民营企业,尽管我们的企业文化包含了回馈社会,造福一方的理念,但恕我直言,昌达集团的投资不可能不图回报,其一,我们没有那么高尚的境界,第二,引用一句时下流行的说法,也是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都知道治理青山河不会产生任何经济效益,对这种无利可图的项目,不知地方政府有哪些优惠条件?”关云天道。

“你们所说的优惠条件,具体指的哪些方面?”发改局的史副局长问道。

“比如说税收。”老薛道。

地税局侯副局长解释道:“国税方面,地方基本没有多大操作空间,最多把归地方那一小块还给企业,但对财政收入影响较大,估计让利不会太多;地税这一块,你们做地产开发的都知道,地产税收中地税占比较大,我们作为职能部门无所谓,具体的优惠幅度要看市里的态度,这一点,张市长最有发言权。”

老张接了过去:“昨天在办公会议上也提到这个问题,税收优惠不外乎减免缓三种方式,免是不可能,至于减,最大幅度可以给企业减去百分之二十五的地税,说到缓交地税,还要看当年政府财政收入的完成情况,这个需要等到年底才能确定。”

“我们请人做了粗略概算,仅治理市区这段河段,就需要投资三亿左右,根据几位领导刚才谈到的情况,即使在地税上给昌达地产减免百分二十五,每年最多也不到两千万,要靠地税减免收回三亿投资,起码要等十五年,这个时间拉的太长了!”

其实,关云天并没找人预算,但他做了十多年的企业,经他之手完成的大项目投资,至少也有五六项,对于项目的投资估算,即使不通过专家,他自己也可以估计个**不离十。

“关总,市里可利用的资源也就这么多,你说怎么办呢?”老张问道。

“其实作为地方政府,资源还是有的,前两天我好像提过一次。”

“你是说滨河公园?青山河还没开始治理,现在提滨河公园,不是八字还没一撇吗?”

“这我知道,但我们有个想法,昌达集团投资治理青山河,我们对缓交税收的优惠政策不感兴趣,税收减免那一块,该享受多少是多少,并无过分企求,不过我们想把滨河公园跟投资治理青山河这两件事绑在一起谈。”关云天道。

“哦,绑在一起?你是说----?”

“对,我想说的是,获得滨河公园的开发建设权,是昌达集团投资治理青山河的主要条件。”

在座的各位领导终于听明白了,关云天想要的,原来是这个!“可是关总,滨河公园的建设与否,是由城市园林统一规划的,你们现在提出来,是不是有点超前呀?”城建局的张副局长好像对此有异议。

“是啊,不要说滨河公园,就连青山河的治理,如果按照市政建设规划,也是超前的,但这件事却得到了市府领导们的一致支持。另外,说句不客气的话,即使等到哪年哪月在园林规划排上了号,想依靠政府投资,在青山河两岸建设像样的滨河公园,我认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为也不现实。”关云天反唇相讥。

正如老薛昨天猜测的那样,在昌达地产公司提出建议之前,城建园林部门没有任何人想到可以将青山河两岸利用起来,当看到老薛的提案之后,城建局主管城市园林的副局长突然来了精神,当时就跟局领导班子建议,滨河公园的事应该由园林部门统一规划。

谁都知道市财政不可能拿出多少资金搞城市园林建设,那位副局长的如意算盘是,以青山河两岸作为资源,对外招商引资,建成滨河公园以后,由园林部门和投资方共同管理,共同受益。

关云天的想法正好与此相反,他认为昌达集团投资治理青山河,在得不到多大收益的情况下,在此基础上开发建设的滨河公园,理应归昌达集团独有,跟其他单位没有关系。

双方意见相左,老张当然听的很清楚,不过作为市里的主管领导,为了让昌达集团尽快把投资落实下来,他明确表态支持关云天,“将来的滨河公园不管谁来投资建设,都是为华源市做贡献,昌达集团在治理青山河以后,决定进一步投资建设滨河公园,原则上我是同意的,至于园林统一规划,有关部门现在就可以考虑,那不叫什么问题,到时候企业到职能部门备个案就可以了。”

自己的观点没得到顶头上司的支持,城建局的张副局长低下了头,他不再发表意见。

其实园林部门的想法,老张心知肚明,哪个职能部门都愿意多管事,尤其是能产生经济效益的事,谁都抢着管,但是人家昌达集团投资治理了青山河,即使知道将来的滨河公园能产生效益,这个便宜也要给人家,否则,就不可能有治理青山河的投资。

发改局的史副局长看见张副市长明确表态了,也跟着说道:“昌达集团投资治理青山河,在经济上得不到什么回报,地方政府有这样的资源,就相当于用资源换取投资,这也说得过去。”

一旦顶头上司表明了态度,职能部门这些副局长们便马上知道了领导的意图,水利局的梁副局长自然不会纠结于未来的滨河公园归谁所有的问题,他更关心青山河的治理措施和将来的滨河公园是否包括水上项目。

“具体措施可能要找专业设计机构,我们只是初步设想,青山河的治理应该包括河道整治,两岸加固,绿化和水土保持等等事项,至于将来的滨河公园是否包括水上项目,这个跟青山河治理有关系吗?”老薛道。

“我只是提个建议,如果滨河公园包括水上项目,河道整治的要求就会不一样,这一点你们一定要跟水利设计机构讲清楚。另外,如果事情确定下来,设计机构将来需要的各种数据,我们水利局会尽量提供。”

关云天对梁副局长的积极态度表达谢意之后,转而对老张说:“领导,假如事情能定下来,我们打算青山河治理和南岸的楼盘开发同时进行,希望有关手续或协议能尽快办理和签署。”

“这个没有问题,今天把事情定下来,我认为明后天就可以跟职能部门签协议。”

“但是,青山河上那座计划新建的桥梁,打算什么时候动工?那对我们整治河道和治理河岸的施工,都会造成不小的影响!”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