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 第445章 情况大不一样

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第445章 情况大不一样

作者:创里有作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2 14:42:50 来源:平板电子书

财务总监老丁出于职业习惯,一向谨小慎微,他提出的问题虽然有些尖锐,关云天却喜欢这样的逆耳忠言。

“丁总的问题有两层意思,其一,天源公司没做好的项目,昌达集团能不能做好?第二,风险是否可控?这个问题很有代表性,我估计大多数董事会成员也有这样的疑问。”关云天道。

“昌达集团的其他项目都经过市场调研和充分论证,唯独这个制药项目来自于一家刚刚破产的企业,而且天源公司正是因为制药项目的拖累,才导致其破产,所以,丁总的顾虑也可以理解。”话虽如此,叶佳怡对关云天的判断力却是深信不疑。

虽然昌达集团管理层有十来位高管,真正能跟关云天的思维和理念完全合拍的,只有叶佳怡一人,这也是作为曾经的学霸,拥有杜克大学MBA背景和世界五百强部门高管任职经历的叶佳怡,能安心在位于县城的昌达集团工作的主要原因。

其实即使老丁不提出这样的问题,关云天也会解释做出如此决策的原因,叶佳怡这番话,让关云天有了某种紧迫感,“你们的担心很有道理,不过在我解释其中原因之前,我请丰源化工的陈总把这种药品的情况介绍一下,需要说明的事,丰源化工作为专业的原料药生产单位,他们对西药行业非常熟悉。”

老陈首先谈了这种药品的市场和疗效,“其实这种药品在国内市场的上市时间还不到十年,最初几年因为还在外国公司的专利保护期内,国内市场见到的都是进口药,几年前,在专利保护失效后,我们跟国内的另外两家大型制药企业率先合成了国产原药,随后才有了该药品的国产化,价格也下降了不少。当时,天源公司是经过专家咨询后,才决定生产这种药品。”

叶佳怡对西药的专利知识了解一些,“如果专利保护过期时间不长,说明这种药品在国内还算比较新颖,陈总,你们认为该药还能有多长的正常销售时间。”

“看来你们对药品行业并不陌生,关总下午也提到这个问题,根据业内专家的保守估计,这种药品至少还能正常销售五六年。”老陈道。

“我不明白正常销售是什么意思?”老丁插话道。

“任何一种西药,都有可能被新药所替代,所谓正常销售,就是在其替代产品出现之前的销售情况,在被替代之前,其销量是比较稳定的,一旦出现疗效确切的新药品,老药品的销量就会逐年减少。”叶佳怡解释道。

“也就是说,替代产品出现以后,老药品的销量必定减少,一个投资几亿的项目,难道生产五六年就停产吗?这也太浪费了!”老丁是财务总监,他也许在为成本分摊做算计。

“其实,这是所有投资者都会考虑的问题,但事情并没有那么可怕,一方面即使出现了新药替代产品,老药也不可能一下子就退出市场,新老产品在市场上起码要并存若干年,有时候新药的疗效或副作用出现反复,老药品根本就不可能退出市场。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有些已经问世四五十年的药品,至今还在为治病救人发挥余热。另外,真要是这种药品在七八年后遭到淘汰,还可以转产别的药品。”

老陈的释疑打消了老丁和叶佳怡对这种药品的顾虑,关云天道:“看来产品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为什么天源公司因为这个产品而破产了呢?前面我已提到,完全是因为他们的内部管理出了问题。天源公司制药厂一期工程的药品滞销,他们的张总固执地认为,滞销原因是生产规模不够大,药品成本偏高,于是不顾一切地盲目扩大生产规模,结果导致资金链断裂。”

关云天顿了顿,继续说道:“其实,即使药品成本偏高,主要原因也不在于生产规模,因为天源公司制药厂一期工程的规模已经不小了!要降低成本,他们应该从生产管理方面找原因。另外,老张没有看到或不愿承认的一个事实,是天源公司在药品的广告宣传上投入太少,这才是药品滞销最主要的原因。关于这一点,昌达集团是有体会的。”

“昌达集团有体会,你是指......?”叶佳怡不明其意。

“还记得当初借壳上市那件事吗?咱们重组的是不是一家名叫新锐药业的ST公司?他们不就是因为没有资金投入广告宣传,导致其药品滞销,公司业绩连年下滑,最后被监管机构戴上ST帽子。”

“哦,你是说新锐药业李总他们吧?”

“对,就是老李他们的新锐药业,在被重组后,新公司投入巨资进行广告宣传,现在的规模已经是当初的好几倍了,咱们在北部山区农业项目间作的中草药,就是为新锐药业配套的。”

“是啊,药品这种特殊商品,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广告宣传的作用至关重要,再好的药,没有人知道,医生不开处方,就没有市场,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叶佳怡道。

“所以,回到丁总关心的问题,天源公司没干好的项目,昌达集团一定能干好!因为有叶总的把关,昌达集团的生产管理一定可以做的比天源公司好得多,药品的生产成本应该控制的很好;天源公司不注重药品的广告宣传,昌达集团跟他们恰恰相反,老早就认识到了广告宣传的重要性。”关云天道。

“嗯,这些方面昌达集团确实做得比一般企业好。”老丁道。

“还有就是关于风险问题,我分析了一下,这个项目最大的风险在于这种药品的市场生命力,也就是前面谈到的正常销售期限,陈总已经做了分析,一般情况下,即使过了正常销售期限,它跟新药品还能在市场共存若干年。”

“如果出现特殊情况,比如替代它的新药品疗效特佳,副作用更小,毫无疑问,对这种老药品的冲击就会很大,也许马上就会逼得老药品退出市场。为了应对这种情况的出现,下午在跟陈总他们交谈时,我请他们帮忙推荐几种有潜力的新药,咱们以后可以多加关注,实时调研,选择一到两种产品作为储备,为随时转产做好准备,就能将风险完全化解。”关云天道。

“如果是这样,那就做到万无一失了。”叶佳怡道。

跟两位同事把情况作了说明,关云天转而说道:“陈总,昌达集团跟丰源化工成了新的合作伙伴,咱们双方是不是应该趁此机会,把供货协议定下来?”

“这个好办,按照我们原先跟天源公司的合同执行就是了。”

“尽管我不清楚你们跟天源公司供货合同的具体内容,但照搬以前跟其他企业签订的合同,我觉得不合适。”

“都是供销合同,两家企业还有什么区别吗?”老陈道。

“应该不一样,比如供货价格、货款结算办法等等。”

“所有客户的供货价格都是一样的,至于结算办法,我们跟天源公司是每月一结算。”

“每月一结货款,说的倒是不错,你们拿到钱了吗?”

这话戳到了老陈的痛处,“嗨!要是拿到货款了,咱们也许就不认识了。合同上规定的每月结算货款,因为天源公司一直资金紧张,我们的业务员实际上就是过来对账。”

“还是嘛,合同上规定的再好,要是兑不了现,最多只是画饼充饥,得到的也是空头支票。跟昌达集团打交道,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关云天道。

“对于供货单位来说,所有用户都是一样的。”老陈道。

“那可不一定,天源公司虽然跟你们签订了购销合同,但货款无法兑现,一旦跟我们成为合作伙伴,昌达集团将完全按合同执行,绝不拖欠货款,两家用户能一样吗?”

“关总,你是说昌达集团将来绝不拖欠货款?”

“当然!不过,是在合同规定的范围内。”

“那也很好,货款拖欠把我们供货商害苦了!”因为天源公司拖欠了丰源化工一个多亿的货款,在破产时,让老陈白白损失了一个亿,回想起来,老陈心疼不已。

“那好吧,以前天源公司一月一结货款,昌达集团改为二十吨结算一次,你觉得怎么样?”关云天道。

老陈想了想,“二十吨结算一次,相当于高峰期每月一结算,淡季时一个月结不了一次,这间隔是不是有点长呀?”

“一点都不长,按量结算好算账,对于双方都很方便,到时候我们完全按合同执行,绝不拖欠一分钱货款。”关云天承诺道。

老陈作了一番算计,觉得按时结算和按量结算各有利弊,对供货商没有实质性影响,“那就按量结算,二十吨结算一次。”

“供货价格呢?”

“供货价格怎么啦?所有用户都一视同仁,这还有什么可说的吗?”

“你们对所有客户都一视同仁,但各家客户对你们却不一样,陈总你想想,一分钱货款也不拖欠的客户,跟拖欠你们一个多亿,并最终让丰源化工损失了一亿资金的客户,你们要是同等对待的话,是不是有失公允?”关云天道。

“哎哟,道理还有这么讲的?”老陈没想到,这位关总太会谈生意了,既要砍价,还要让你说不出什么。

“可我说的都是事实呀!陈总,如果我把货款压下来,到年底再给你结算,你至少要付银行贷款利息吧?根据我们的用量,你们需要的流动资金估计在两亿左右,这笔贷款的利息不是个小数。要是昌达集团不拖欠货款,一方面你们加快了资金周转,需要的流动资金将会大幅度减少,另外,几乎用不着支付多少利息。你认为这个道理讲得通吗?”关云天道。

老陈不得不点头赞同,“的确是这样,那你说说,在供货价格上,你有什么愿望?”

“在其他客户的价格基础上,给我们打九折。”

“打九折?关总,你不是在开玩笑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