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 第477章 其妙的想法

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第477章 其妙的想法

作者:创里有作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2 14:42:5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叶佳怡突然谈到废旧蓄电池回收处理的意义,让关云天颇感兴趣,但他不明白这番陈述的目的,“按照你这说法,这个行业应该引起重视呀!”

“一方面,电动汽车出现的时间并不长,而且开始阶段也未普及,社会保有量还不多,另外,作为电动汽车动力装置的蓄电池,使用寿命一般为六年左右,所以,废旧蓄电池的回收处理,既未引起政府职能部门的重视,也没受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关注。”

关云天略一思忖,“也就是说,在可预见的未来,废旧蓄电池的回收和无害化处理,将成为一个热点问题?”

“那是必然的。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只有六年左右,六年时间一晃就到,而且从第一批面市的电动汽车算起,虽然数量不多,现在恐怕已经有到期更换下来的废旧蓄电池了。”叶佳怡道。

“这么重要的事情,我觉得在不久的将来,肯定会引起政府职能部门的关注,说不定还会专门出 台相关政策,毕竟属于废品回收行业,没有专门的扶持政策,企业未必愿意积极参与。”凭借这么多年的经验,关云天隐约感觉到这件事蕴含的商机。

“政策关注是早晚的事,对于企业而言,我觉得应该早做准备,即使现在着手,其实已经不算早了。”

“企业做准备?如果昌达集团打算涉足废旧蓄电池的回收和无害化处理,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准备?”关云天道。

“这就是我突然提出这件事情的目的。如果昌达集团要涉足这个行业,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当然是废旧蓄电池回收与无害化处理技术的开发。”叶佳怡道。

“哦----,”关云天若有所思,“这方面的技术开发,由谁来做呢?昌达集团现在有这样的人力资源吗?”

“有,我已经想好了,在蓄电池项目工业生产装置建设安装期间,童伟的团队在这半年多时间基本没有多少事情,我认为他们可以做这件事。现在,集团公司质检测试中心大楼还有将近一半的地方空着,可以装修几间标准实验室,再根据要求 购买一些实验仪器和设备就可以了。以前你曾谈到,想在昌达集团搞一个技术研发中心,但一直没有合适的项目作为引导,这回机会来了,我觉得这个项目就很好。”

“好啊!这真是个奇妙的想法!”关云天对叶佳怡的建议赞赏有加,但他马上冷静下来,“只不过,童博士毕竟不是昌达集团的人,像他们这种体制内的专家,愿意为企业做技术开发吗?”

“我有个方案,开发废旧蓄电池的回收和无害化处理技术,由昌达集团出资金,童伟他们团队出人,跟此前的蓄电池工业化试验一样,成果或专利署名权归他们,对他们的职称晋升有帮助,但技术成果或专利权的百分之六十归昌达集团,你认为如何?”在提出这件事情之前,叶佳怡对有关问题已经有过深思熟虑。

“你觉得成果的百分之六十归昌达集团,对方不嫌少吗?”

“把署名权都给了他们,我觉得百分之六十所有权归昌达集团已经不算多了,以我对童伟的了解,他应该不是个贪婪的人。”

“但愿如此吧。不过这只是咱们的一厢情愿,你先跟童博士谈一谈,看看他是什么意见,如果他同意这么做,那就抓紧时间落实。”关云天道。

当天下午,在叶佳怡办公室,童伟

(本章未完,请翻页)

听了她的想法,他吃惊地看着叶佳怡,“老同学,高中阶段你的文理科本来都很好,没想到考大学你却选了文科,非要读什么MBA,不过以你的性格,你也确实适合搞管理,这样一来,却把你的理科天赋浪费了。”

“什么意思呀?跟你谈废旧蓄电池的回收处理方面的技术开发,你却扯到高中阶段去了。”叶佳怡莫名其妙的表情。

“我的意思,这本来应该是我们这些做技术开发的人应该想到的事,我们没想到,却被你这个学文科的率先想到了,这究竟说明了我们的迟钝,还是说明了你的先见之明?”

“嘿嘿,你这观点就片面了,这种带有社会属性的问题,就是应该由搞管理的提前想到,毕竟你们做技术工作的,潜心于解决具体问题,这跟文科理科无关。”叶佳怡道。

“又见当年的影子,你的观点永远都是那么犀利和鲜明。”

“别扯当年了,言归正传,对我刚才谈到的事情,你觉得怎么样?”

“我不是说了嘛,开发废旧蓄电池的回收处理技术,是我们专业技术人员的分内之事,只不过想法落在你的后面了。”

“这只是一方面,我的意思,你对跟昌达集团合作开发这项技术,持什么态度?”叶佳怡道。

“可以啊!但是,昌达集团是跟我们私人合作,还是跟新材料研究院合作?我觉得首先要把这件事情搞清楚。”

“昌达集团无所谓,跟你们私人和单位合作,对我们来说都差不多,关键要看你的意愿,我们怎么都行。”

童伟思虑了一两分钟,好像拿不定主意,“哎哟,这件事还真不好决断,从个人的利益出发,我愿意以私人身份跟你们合作,但又怕传到单位,让领导知道了,到时候说不清楚。”

叶佳怡莞尔一笑,“你们这种体制内的人,总是瞻前顾后,想得太多,不过我很理解。既然你有诸多顾虑,那就以单位名义跟我们合作吧。”

“但是......,”童伟显然心有不甘,毕竟具体工作都是自己做的,项目又是由昌达集团提出来,并由企业投资开发,让新材料研究院从中横插一杠,童伟觉得没有必要,但他又想不出个万全之策。

“我提个建议,如果你很在乎体制内的身份,那就以新材料研究院的名义跟我们合作,我们会尽最大努力考虑你的利益。如果你不太在乎那个身份,事情就好办多了,不过,我说这话可不是想挖新材料研究院的墙角,一切都由你自己做主。”叶佳怡道。

搞研究,童博士当然是专家,面对这样的问题,他确实有点六神无主,说他很在乎体制内那个身份吗?倒也未必,童伟是见过世面的人,体制内外的差别,不就是一个保障问题吗?体制之内,意味着旱涝保收,但收入也不是多高,工作并非高枕无忧,不用说别的,光一个职称晋升时的成果和论文要求,就逼得多少人弄虚作假!

体制之外,只要企业有足够的规模,保障问题也不大,如果要想获得高收入,就得出成果,工作也是有压力,但职称晋升环境更加宽松,不需要论资排辈。

说到底,无论体制内外,童伟从事的工作没有什么差别,论收入,童伟在新材料研究院的年薪,也就相当于叶佳怡的十分之一,股权收入更不要说,当然,叶佳怡对昌达集团的贡献也是巨大的。即使到了昌达

(本章未完,请翻页)

集团,童伟的收入也不可能跟叶佳怡相提并论,但一定比新材料研究院高得多。

谈到理想抱负,对于搞民品研发的科技人员,在体制内取得的科研成果,也需要通过企业才能转化为生产力,并最终服务于社会,在体制外取得的成果,则可以就地转化为生产力,直接为社会服务。

这些问题,童伟看得很清楚,但他仍然很纠结,见此情形,叶佳怡宽慰道:“其实你不用急于做出选择,可以再考虑一段时间。只要你同意做这项工作,我马上安排人手装修实验室,另外,你再提一份实验室需要的仪器设备清单,让采购部询价,或者你自己联系供应商。”

谈话结束后,童伟没有马上离开的意思,他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过了五六分钟,童伟抬起头,“公司的制药厂和质检中心,有没有工艺专业的大学毕业生?”

“有啊,跟你们一起搞蓄电池工业化试验的那些员工中间,好像也有几名工艺专业的,否则也不可能把他们安排到你那里。你问这个干什么?”叶佳怡道。

“我的意思,废旧蓄电池的回收与无害化处理技术的研发,由昌达集团的人做,我在私底下进行技术指导。”

“你的团队不参与了?”

“不让他们参与,免得引起不必要的是非。”

“如果这样的话,将来取得的成果或专利,怎么分享呢?”在实施之前,叶佳怡要把这些事情弄清楚。

“全归昌达集团。”童伟毫不犹豫地说。

对方不图名,叶佳怡知道该怎么办了,但她还是略带遗憾地说:“你是技术专家,成果或专利对你意味着什么?难道你不觉得可惜吗?”

“没什么可惜的,不就是职称吗?上次那个科技进步二等奖,我是第一获奖人,足够我下一次晋职称的敲门砖了,可是,在我前面还有好几位等着晋正高,他们年龄比我大,资历比我老,无论从哪方面考虑,我都得排到他们之后,所以,这两三年我不考虑什么成果或者专利。”童伟坦言道。

“童伟,真要是这么决定,你就是昌达集团研发中心的技术顾问,我跟关总商量,将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结果。另外,做技术开发,需要配备几名什么样的大学生?”叶佳怡的意思,要给童伟在经济收入上进行补偿。

“技术顾问这个称谓,只能在私下这么叫,千万别公开。至于做这项开发需要的人力资源,只要是工艺专业的,有那么四五位就可以了。”

童伟离开后,叶佳怡马上在电话里向关云天作了汇报,“没想到童伟不仅积极支持这项技术开发,他对将来的成果或专利都不在乎。”

“哟,技术专家不在乎成果或专利,这很少见,还有童博士的团队呢?难道也不在乎?”关云天道。

“他不让团队参加。”

“那咱们跟谁合作呢?”

“不跟任何人合作,这项研发由昌达集团自己做,童伟在私下当技术顾问,这样就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叶佳怡道。

“嗯,这样确实好,但咱们目前有这方面人才吗?另外,童博士作为技术顾问,你考虑过他的报酬问题吗?”

“他要求配备几名工艺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公司有这方面人选。关键是他的报酬,你觉得怎么处理比较合适呢?”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