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 第511章 布局规划

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第511章 布局规划

作者:创里有作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2 14:42:5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十万张床位的养老机构,投资上百亿的巨大工程,岂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关云天非常清楚,即使现在开始筹划,其投资建设期限也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平均分摊到每一年的投资额度,远没有看上去那么多。

但是关云天知道,像养老这种带有社会公益性质的项目,必须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把项目蓝图描绘的如此宏伟,有助于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下一步魏处长将要跟地方政府职能部门接触,就政策和机构选址用地等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出咨询,还要向管理部门提交立项报告,争取最大限度地政策扶持。

魏处长在职时,曾主管全省的社会经济各项事业的发展计划,听关云天这么一说,她瞬间明白了其中的意思,“编写立项报告,向有关部门汇报情况时,就按刚才的数据往上报吧?”

“对,尽管不是一次性投资到位,但项目最终的投资和建设规模,肯定要达到预定目标,否则,盈利状况不好保证。”

“虽然以前在单位曾主管各种项目规划,但我对具体办事程序还比较陌生,就这个项目而言,你认为应该首先跟那些部门接触呢?”老魏对具体业务并不熟悉。

“我觉得应该先向民政部门咨询一下,看看这种带有社会公益性质的项目,应该经过哪些程序。”关云天道。

根据老魏的调研报告,趁现在还没退出地产开发行业,关云天决定对养老机构在省城的布局先做规划,为此,他想跟省城建委主任见一面。

四年多前,昌达地产公司刚来省城不久,接手了一个烂尾工程,那是个面积很大的商务中心,接手后完成了工程建设,在室内外装修工程招标过程中,建委的祁主任通过魏处长找到关云天,给他的一位姑表兄弟揽到了一笔九千多万的装修业务。

两年后,因为昌达地产公司在省城囤积的商业用地,未能按时开工建设被举报,关云天又通过魏处长找到建委那位祁主任,通过一系列运作,最终化解了危机。

一来一往,相互扯平了,谁也不欠谁的,自那以后,关云天跟那位祁主任便再也没有联系。这就是关云天的性格,不愿跟政界人士走的太近,怕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关云天知道,老魏跟建委的祁主任有些交情,要跟老祁见面,最好还是通过老魏跟他联系。

知道关云天的想法后,魏处长道:“你跟祁主任见过几次面,又不是跟他不熟,可以直接跟他联系。”

“不好意思,自从三四年前跟他打过交道,以后就没跟他联系过。”

“哦,你怎么不跟他联系?人家可是建委主任呀!”

“不瞒魏处长,做企业这么多年,除了跟你走的稍微近一些,我跟其他政界人士都保持着安全距离,尽管有很多官场上的熟人,但我从不主动打扰他们。”关云天道。

“呵呵,你这警惕性够高的!不过我也理解,毕竟现实生活中,有些官员不检点,最终把企业界的朋友也拖下了水。”

“是的,正是基于这方面考虑,首先,我自己保持低调,踏踏实实做企业;另外,跟有关人员保持距离。”

老魏点点头,“你这样的做法也相当于自保。好吧,我跟老祁联系一下,看他何时有空。”

(本章未完,请翻页)

周六晚上六点多,在一家中档酒店的小包房内,建委的祁主任跟关云天再次相见了,由魏处长老两口作陪。

寒暄一番后,安排好菜品酒水,关云天道:“平时害怕打扰你,也没常去拜访,请祁主任恕罪。”

“关总这是说的哪里话!何来恕罪之说?其实这样更好,有事办事,没事各忙各的。说实话,我最讨厌那种有事没事整天黏在一起,除了喝酒就是胡闹,既浪费双方的时间,说不定哪天还搞出点事端,出了事对谁都没有好处。”看来祁主任为人检点。

“关总很注意这方面影响,他总是怕给别人惹麻烦。”老魏也在一旁解释。

“是啊,企业家和政界人士,的确不应该参合在一起,为了避嫌,保持一段距离是明智之举。怎么样,现在地产市场处于调控状态,房子销售情况还好吧?”老祁道。

“调控是有一些影响,但价格稳住了,销售还可以,毕竟人口多,总有一些需求是刚性的。”关云天道。

“呵呵,你说的这种情况,就叫所谓的刚需吧?”

酒菜上桌后,关云天举杯欢迎老祁赏光,“祁主任,上次为昌达地产公司想办法度过了举报危机,我们一直很感谢你。为了再次相聚,干杯!”

“事情都过去那么长时间了,你们还记得,根本没必要。”老祁客套一番。

酒桌上人少,喝酒速度自然也快,不一会儿,第一杯酒见底了。服务员倒满第二杯酒之后,关云天举杯单独敬老祁,宾主放下杯子后,关云天道:“祁主任,我想跟你请教一个问题。”

“关总有什么问题?不会又是城市规划方面的吧?”

“跟城市规划有关,但跟我们的地产业务没有多大关系。”

老祁把拿起的筷子又放下,“哦,那是什么问题?”

“昌达集团下一步发展计划,我们打算涉足社会养老事业,不知道地方政府在养老机构的选址规划方面,有没有什么计划?”关云天道。

“你们要涉足养老事业?”老祁用异样的目光看着关云天,“昌达集团从事加工制造和房地产开发,怎么突然想起往这方面发展?”

“做企业的人,随时都在寻找商业,我们认为养老事业有足够的市场空间,就想往这一领域投资。”

“跟一帮老人打交道,为他们养老送终,这里面能有什么商机可言?”老祁持怀疑态度。

“我们的调研已经做完了,你知道现在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因为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城市养老事业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这就是我们决定从事养老事业的主因。”关云天道。

“市场需求不假,问题是侍候那些行将就木的老年人,能从他们身上榨出多少油水?”跟绝大多数人一样,老祁对这个行业也不看好。

“几十人,甚至三二百人的养老机构,如果没有政府补贴,确实很难盈利。要是做成规模,情况就会完全不一样。”关云天信心满满。

“规模----,你能做多大规模?”

“我们的计划是投资一百亿,在省城兴建一处十万张床位的养老机构,你觉得这规模怎么样?”

“十万张床位,这是个什么概念?”

“根据初步估算,需

(本章未完,请翻页)

要至少五万个房间,建筑面积一百二三十万平方米,仅工作人员就需要六七万人。机构建成后,可以基本满足省城七十岁以上老人们的需要。”关云天道。

“原来如此,不得了!思维限制了我的想象力。我以为你们只是搞一个普通的养老院,没想到这么大的规模,难怪你对盈利状况很乐观。”老祁惊叹道。

“是啊,没有规模,就像你说的那样,侍候一帮老人,怎么可能盈利?”

“可是,一百多万平方米建筑,相当于好几个商住小区的面积,这怎么解决呢?”

“当然是新建。如果地方政府没有这方面考虑,我想问问祁主任,你觉得在考虑城市规划的时候,把这些建筑放在城市的什么位置比较合适呢?”关云天道。

“因为至今没有规划,我也说不好,不过......”老祁略作思忖,“在我看来,养老机构不宜放在城市里面,最好放在交通比较便利的城郊。”

“为什么?”

“首先,市区地价寸土寸金,养老机构占用这样的资源没有必要;另外,远离城区的喧嚣,在城郊幽静的环境里,更有利于老人们安度晚年;第三,必须交通便利,有利于职工和老人们的家属来去方便。我认为这样的位置就很适合建设养老机构。”

关云天点点头,“城郊的地价便宜不少,如果在郊外,将会为项目投资节省一笔资金。”

“实际上,养老机构属于政策扶持项目,利润微薄,确实不应该健在闹市区。”

“恕我冒昧,祁主任,你这个思想能反映在今后的城市规划中吗?我倒是愿意节省投资。”

“城郊土地资源相对丰富,应该可以得到支持,如果在城里寻找好位置,那才是给我出难题。上百亿的投资,解决数万人的就业问题,这样的项目应该尽快上报市府。”老祁道。

“一步步来吧,现在还处于计划阶段,这不是才向你咨询位置布局嘛。”关云天道。

“但是我要提醒你,一旦你们这件事情铁板钉钉了,要马上向建委打报告,我们召开城市规划会议,为项目建设用地做规划。”

“事情肯定是真的,现在唯一确定不了的是何时开始实施。”

“哎哟,既然调研都做完了,我觉得应该抓紧时间,别忘了,你们能想到的,其他人不一定想不到,要是有人捷足先登呢?”

“哈哈!即使有人也想做这件事,哪怕他成立一家几千上万张床位的养老机构,对我们的项目也不会有任何影响,因为省城的养老需求很大,不在乎多几千张床位。但我可以肯定地说,绝对不会有人想做我们这么大的规模,毕竟上百亿的投资,不是一般机构可以想象的。”关云天道。

“我有点不明白,认准了的事,为什么还定不下时间呢?”

“不瞒祁主任,昌达集团投资养老事业的前提,是从地产开发行业撤出来,现在手里还有一大堆地产业务,起码得等这些业务处理的差不多了,才能正式建设养老工程。”

听了关云天的解释,老祁反而一头雾水,“这两者之间还有什么关联吗?”

“当然有!根据我们的计划,养老工程需要的资金和前期管理资源,都来自于昌达地产公司,两者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