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 第513章 只想做企业

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第513章 只想做企业

作者:创里有作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2 14:42:50 来源:平板电子书

省城有关领导看了昌达集团的项目任务书,对这一项目非常重视,并为此专门召开了一次市府常务会议,还委托一位副市长作为项目联系人,负责跟民政部门和昌达集团联系。事后,这位副市长让民政部门负责人转告昌达集团,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如果遇到需要协调的事务,可以直接去找他。

老魏将这一消息转告关云天,“昌达集团的养老事业引起了市府领导的重视,分管副市长让民政局长转告你,有什么需要他出面协调的事,可以直接去市府找他。”

关云天只想做企业,不想跟政界人士打交道,特别对于那些到了一定级别的领导,更是要敬而远之。面对老魏转达的消息,关云天淡然一笑,“多谢领导们关心,不过,昌达集团把这件事当做一个项目来做,除了应该享受到的有关优惠政策,应该没有什么特殊事务需要麻烦领导。”

“不过领导出面,政策扶持力度也许会大些。”

“那就顺其自然吧,不必刻意追求什么。至于养老事业应该享受到哪些优惠政策,如果民政部门掌握不全,我让昌达集团的法律顾问帮忙收集整理一下,应该不会有遗漏。”关云天道。

......

转眼到了省城一年一度的土地挂拍会,昌达地产公司常务副总老薛,提前一个星期收到国土资源局土地拍卖办公室的邀请函。土地储备是地产公司数一数二的大事,老薛当然不能自作主张,他当即向关云天作了汇报,“拍卖会在下星期举行,咱们需要做些什么准备?”

“哎哟----,”关云天没有马上回答,他沉思良久,“用不着准备什么。”

“那是为啥?难道不参加土地竞标了?”老薛以为现在的地产市场处于政策调控状态,销售情况不理想,公司不急于拿地。

“前段时间一直忙,有件事没来得及跟你商量,不过现在也不晚,那就是昌达集团的下一步发展规划,准备撤出地产开发市场。”关云天道。

“哦----,”老薛吃惊地看着关云天,“为什么要撤出去?是不是因为现在销售疲软?可是以前也有过这种情况,过段时间就会好起来的。”

“不能说没有这方面因素,但主要原因不在这里,这个决策是在综合分析了房地产行业的未来、昌达集团的发展方向和社会现实需要等多方面情况做出的,不过事情的起因跟现在的调控政策有关。”

老薛一脸似懂非懂的表情,“从地产开发行业撤出去,大家都回昌达集团总部吗?”

“那倒不必,这里的办事处照样存在,昌达地产公司的原班人马原地不动,谁也不用回总部。”关云天道。

“地产开发都不做了,留下原班人马干什么?”老薛感到莫名其妙。

“这就是我要跟你通报的第二件事,从地产开发行业撤出后,昌达集团将把这些资源一分为二,一部分用于做大做强现在的医药业务,另一部分将投资于养老事业。地产公司这些人力资源,就地转入养老事业的筹备和管理。”

“养老事业,那不是政府部门兴办的养老院吗?民营企业做这件事,政策是否允许?”老薛的疑问还不止这些。

“已经咨询过了,政策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养老行业,真正的养老事业,可不是你所说的简单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养老院。”

“跟那些七老八十的老年人打交道,养老行业能挣钱吗?”

“所以,昌达集团涉足养老事业,不是简单的建一个养老院,而是把它当成一项事业来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盈利。”

老薛虽然也很聪明,但他毕竟来自于大型国企,年龄又比较大,思想不免僵化,“你说的事业,指的是什么?”

“把养老这个行当做成规模,健全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实行现代化管理,这就是事业,而不是简单的养老院。只要做到这几点,就不愁没有盈利。”

“所谓规模,不就是把养老院建得大一点,多招些老人,这跟现代化管理有什么关系?”老薛一时转不过弯。

“养老院建的大一些,多招人,那只是形式上的东西,更主要的是管理理念要现代化,具体方式还需进一步探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

老薛还有点懵逼,“嗯,这的确值得好好研究。好吧,我回复土地拍卖办公室,昌达地产公司不参加下星期的土地拍卖会了。”

“你别着急回复,土地拍卖会还按原计划参加。”关云天道。

“下一步要退出地产开发行业,参加土地拍卖会的目的是什么?”老薛很不理解关云天的言行。

“从一个行业退出,是一夜之间的事吗?这个过程最快一年半年,要是慢下来,两年三年也很正常。参加土地拍卖会,虽然没有明确目的,但在目前市场疲软的情况下,说不定遇到区位不错,价格又很合适的地块,顺便拿下来,即使自己不开发,过个一年半载,要是地场市场回暖,倒手出去,至少不会赔本吧?另外,也不想让外界过早知道昌达地产公司要退出地产开发市场,哪怕做个姿态,也应该参加拍卖会。”

关云天认为,昌达地产公司还有很多库存等待销售,如果过早让外界知道公司要退出地产界,对将来的房屋销售有害无益。

“如此说来,养老事业的开展,也是循序渐进的?”老薛总算跟上关云天的思路了。

“对,昌达集团计划在省城搞一个十万张床位的养老工程,那么大的项目,没有数年时间,怎么可能建得起来?”

“我懂了。怪不得你让昌达地产公司现有职工原地不动,原来你想从地产市场慢慢撤出,再把资源逐渐投向养老事业。”

“没错,计划确实如此,不过随着地产业务逐渐缩减,有可能把这边的人力资源分批调往养老事业那边,具体如何操作,到时候看情况再说。”关云天道。

“不过下周的土地拍卖会,你还亲自参加吗?”老薛问道。

“当然要参加,还跟以前一样,只不过竞标环节,如果没有区位价格都合适的地块,就不要参与竞价了。现在是地产市场的严冬,咱们这样做,不会有人怀疑。”

“现在销售疲软,昌达地产的库存量又比较大,要不要在价格上做些调整?毕竟制药和养老两个新项目的启动,都需要资金。”已经定下的事,老薛就要尽力支持。

“这个用不着,别看房屋销售疲软,也不要打价格战,还按以前的价格销售。一方面,无论制药新项目,还是养老工程,都不急于启动;另外,即使启动新项目,昌达集团的自有资金完全可以应付。”

(本章未完,请翻页)

......

因为房地产市场疲软,关云天并不急于把新项目往前推进,养老工程的进度他完全可以掌控,制药新项目就没有那么简单了,上次跟海源医药工业研究院签署了合作协议,回来后,叶佳怡让当地监管部门委托第三方做环保和安全评估。

这段时间,海源医药工业研究院对外合作处的乔处长,已经给关云天打过两三次电话,表面上打听评估进展,实际上催促尽快落实制药项目。

关云天理解老乔的心情,毕竟是双方签署过合作协议的项目,长时间既无进展,又无消息,换做谁心里也得犯嘀咕。

今天上午老乔又来电话,因为评估没做完,关云天只能实言相告。

“你们当地的评估机构,工作效率也太低了!”老乔在电话那端无奈地说。

“是啊,拖的时间是有点长,不过这是县里职能部门委托的评估单位,我们也没办法。”关云天道。

“要是让我们院的评估机构做,最多十天半个月就做完了。”

“那我相信,但是县官不如现管,他们是职能部门,项目建成后由他们负责监管,如果不听他们的,将来在监管过程中,就会找我们的麻烦。这些人得罪不起,乔处长你得理解。”

“我当然理解,只是这效率实在是太低了!”老乔感叹道。

“你也别太着急,我们催催中介机构。”

刚放下电话,叶佳怡推门进入关云天办公室,“监管部门来电话,据说评估报告出来了,下一步准备邀请专家评审。”

“哎哟,老乔给我打过几次电话催问,刚才还打过电话。既然评估报告出来了,那就让他们抓紧时间请专家评审吧。”

“他们来电话的意思,专家由他们出面邀请,关键是谁来组织?费用怎么办?”

“评审组织听他们的,如果他们愿意做,就让他们组织,他们不愿意就咱们来。费用嘛,当然是咱们全包了。”

“那我告诉他们抓紧时间进行。”

十万八万的费用,昌达集团从来不会计较,尽管知道对方在评估收费和评审阶段的花销存在虚报,叶佳怡也没有深究。

总算做完了制药新项目的环境和安全评估,关云天通知老乔到昌达集团签订技术转让合同,因为合同细节早在上次见面时就谈妥了,还有合作协议作为合同蓝本,所以,合同签署过程非常简单。

按照合同规定,作为乙方的昌达集团在合同生效后,立即预付百分之三十技术转让费,甲方则需在一个月内提供项目总图和部分基建图纸。

为便于管理,叶佳怡本来想把制药新项目跟老产品的生产装置挨在一起,一看总图,才知道老车间旁边的面积不够,“这可怎么办?”叶佳怡有点犯难。

“这还不好办?向开发区管委会要土地,让他们想办法。”关云天道。

“我跟他们不熟,还是你跟他们联系吧。”叶佳怡一直潜心于企业管理,跟外界很少打交道。

原来预留的土地面积不够大,重新征地需要些时间,必然拖延项目实施进度,这正符合关云天的心愿,因为在昌达地产公司正式开始从地产行业撤出之前,他不想快速推进新项目。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