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 第526章 要有新的思路

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第526章 要有新的思路

作者:创里有作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2 14:42:5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几句简单的开场白后,关云天继续说道:“咱们一连考察了六个国家的近二十家养老机构,相信大家对不同国家、不同档次的养老机构会有不同的感受,接下来先谈谈这方面情况。”

老魏首先发言,“以前在职时,也多次去过欧洲国家,但那都是考察工业、经济或其他民生项目,对养老事业从来没有关注过。通过这次对养老机构的考察,跟两三个月前考察的国内养老机构相比,确实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特别是北欧三国和加拿大,他们的养老事业不仅规格普遍较高,条件较好,而且覆盖人群很广,当然,这跟他们的发达程度高,人口比较少有很大关系。南欧的西班牙,尤其是希腊,情况就差多了。”

“给我的印象,南欧的养老事业,跟咱们国内的京沪广深等特大型城市相比,基本没有优势,甚至还不如国内条件好的养老机构。”老薛道。

叶佳怡接了过去,“南欧的发展水平较北欧差了一个档次,养老机构的条件确实乏善可陈,就像魏处长说的那样,同为老龄化社会,也许跟他们人口较少有关,他们的社会养老覆盖率还是很高的,养老事业还算发达。”

“说到养老机构的社会覆盖率,也许观念不一样,欧美人跟咱们相比,居家养老的很少,绝大多数老人,到了一定年龄,都愿意去养老院安度晚年,国内情况不同,不到万不得已,无论老人本身,还是他们的家属,都不愿跟养老院沾边。”关云天道。

“幸好国内有居家养老的习惯,否则,这么大的人口数量,就说这省城,要是全指望机构养老,再建两三个十万张床位的养老机构,恐怕都不够用。”魏处长道。

“所以,咱们的这种传统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社会养老的压力。不过,随着独生子女的父母们买入老年的门槛,居家养老的老人将会越来越少,机构养老将成为主要趋势,这也是昌达集团决定退出地产开发行业,转而投资养老事业的主要原因。”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不一会儿就离题了,关云天马上带头纠正,“刚才扯远了,还是继续交流出国考察的感受与收获吧。”

“从这次考察的情况看,北欧和加拿大的养老机构,普遍配备了医疗保健人员,这一点即使在国内的特大型城市,也很少做到。”老薛道。

“嗯,是有这个情况,国内的养老机构,很多都是利用旧房改造而来,要么地方狭小,要么没有医疗保健专业人员。不是专为养老机构修建的房子,地方狭小是显而易见的,但缺乏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就有点难以理解了。现在国内各种院校每年毕业几十万医护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很多宁愿在家待业,也不愿到养老机构就职,一方面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另外,养老机构的老人们得不到及时医护,也是一种极大的遗憾。”关云天道。

“这方面需要政策引导,说了多年的社区卫生所,让城市居民小病不去医院,到现在也没在全国推开,养老机构的医护人员,恐怕就更没人关注了。”老魏在职时,是发改委的计划处长,民生项目的发展计划,也归她管。

关云天有自己的想法,“社区卫生所也许涉

(本章未完,请翻页)

及到医护人员的编制和待遇,在养老机构,尽管从事医疗保健属于专业技术人员,但可以将他们纳入公司中层管理人员的范畴,不仅收入相对稳定,而且该有的保障一项也不少,我相信不会招不到人。”

“从经营管理的角度看,老人们在养老机构享受到的医疗保健服务,应该是收费的,怕那收费标准比正规医院低。把道理讲清楚,这一点我觉得无论老人还是他们的亲属,都应该理解,毕竟没有免费的午餐。但是,从新毕业的大专院校毕业生中招聘医护人员,在具体操作上有点难度,因为按照政策规定,只要从事医护工作,就必须有执业资格证,那些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都没有这样的资质,除非......”叶佳怡欲言又止。

“除非什么?把话说完嘛。”关云天道。

“除非昌达集团帮他们解决执业资格问题。”叶佳怡道。

“除此之外,就没有别的办法了?”

“从实际情况看,有执业资格的医护人员,都在公立或私立医院,你一个养老机构想把那些人从医院挖过来,即使给高薪,恐怕都没那么容易。”

关云天点头赞同,“是啊,养老机构从医院挖人,基本没有可能。既然你提出了解决办法,昌达集团怎么能帮助那些新毕业的大中专学生解决执业资格呢?”

“做起来也不难,把需要的毕业生招聘过来以后,找一家医院,让他们进行正规的实习,同时,参加政府职能部门组织的执业资格考试,招聘时在合同上规定,只有通过执业资格考试的,才能上岗。养老机构的医疗保健部门成立起来以后,为了稳妥,再聘请一两名退休医生,带一带这些刚取得执业资格的年轻人,那就最好了。这里的问题是,如何找到一家让他们实习的医院。”叶佳怡不愧是昌达集团的智囊,很多问题她都能想出解决办法。

关云天马上表示同意,“嗯,这个办法好,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至于找一家医院让毕业生们实习,魏处长,你帮忙想想办法吧,只要联系到合适的医院,哪怕昌达集团提供一些经费也没有问题。”

老魏想了想,“办法嘛,这种事肯定要找医院院长,我跟医疗行业的领导还真不是很熟悉,不过我让别人打听一下,在这么大的省城,一定能找到一家可供实习的医院。这件事很着急吗?”

“咱们的养老机构计划后年正式开业,现在还有一年多时间,从招聘人员,到实习,他们还要考执业资格证,我觉得现在应该着手联系实习医院了。”关云天道。

“这个没问题,我回去跟他们说说,让大家想办法。”

“不知你们注意到没有,国外考察期间,还发现一个问题,在那些养老机构中,很少见到卧床不起的老人。国内情况则不同,无论京沪还是广深,不管哪种档次的养老机构,老人们体弱多病者居多,很少见到健康的老人,卧床不起者也不鲜见。”关云天又把话题拉回到会议的主题。

“在咱们的观念中,身体健康,只要生活能够自理,谁愿意去敬老院呀!只有那些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家中无人照料的老人,才被送到养老机构。”老薛道

(本章未完,请翻页)

“是呀,这就是国情不同,观念不同,欧美那些老年人,即使自己身体硬朗,一旦感到孤独,他们就会主动去养老机构安度晚年,恰恰是那些体弱多病者,如果生活不能自理,甚至卧床不起,他们一般不会要求动用家里所有资源延长自己的生命,因为他们认为那样做没有意义,一方面对家庭和亲人属于劳民伤财,另外,即使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自己的生命,也是苟延残喘,活得毫无尊严,与其如此,不如早点让生命画上句号。”

叶佳怡在大洋彼岸读了MBA,又在外企做了几年部门高管,对欧美文化非常熟悉。

“国内情况正好相反,老人们本身就认为好死不如赖活着,贪生怕死是人之天性,这倒无可厚非,即使借助外界支持,只要能有一口气,也要继续维持。作为家属或子女,不竭尽全力,倾其所有,似乎就显不出孝道,不仅自己良心过意不去,也怕外界指责嘲笑。尤其是那些生活不能自理、卧床不起的老人,家属照料有困难,基本上都送往养老机构,这是现实问题。”关云天道。

“还有一个细节,欧美人在吃饭问题上相对简单,我看他们的养老机构,一日三餐以牛奶面包居多,再加一些蔬菜就很不错了。再看看咱们在北上广深考察时见到的情况,即使档次比较低的养老机构,哪怕一菜一饭,主食除了米饭面食,副食也不能重样。档次高的养老机构,煎炒烹炸都有,午餐晚餐的副食起码要有两三样。”魏处长道。

“是呀,饮食结构不同,花样繁多,加上服务对象大多属于年老体弱者,将来需要的服务人员和辅助人员就会相应增加,劳动力成本不得不考虑啊!”叶佳怡道。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关云天,如果劳动力成本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将来的盈利希望就要大打折扣。但是,无论在国内几大城市,还是在国外的养老机构考察,关云天发现一个问题,除了人工服务,在那些机构几乎没有看见现代化的管理设备。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无论哪个行业,现代化都是必由之路,传统的养老事业属于纯粹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关云天认为,昌达集团从事养老行业,要有新的思路。

除了卧床不起的服务对象,关云天认为养老机构的其他工作,都可以借助于现代化设备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成本,尤其是那些费时费事的简单劳动,完全可以交给自动化机器设备去完成。

听了关云天的设想,叶佳怡第一个问道:“用现代化的机器设备代替人工,当然可以提高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具体你想在哪些方面实施呢?”

“侍候卧床不起的服务对象,任何设备也代替不了人工服务,不过,那种情况的收费标准自然要高一些。其他情况,我认为都有可能让现代化设备成为一种辅助手段,有些情况甚至可以成为主要手段,比如大量占用人力资源的卫生清洁工作,一台清扫机器人,相当于几十人的劳动量,而且不知疲倦。”关云天道。

老薛本来就兼任昌达集团的人力资源总监,他很关注这个问题,“这种简单重复性质的工作,机器人确实很有优势,其他事情恐怕就不好说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