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 第547章 全新的环境

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第547章 全新的环境

作者:创里有作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2 14:42:5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叶佳怡的一席话,玩笑成分居多,却把童伟闹了个大红脸。

看出了童伟的尴尬,叶佳怡转移话题,“省城的房子定下来了,但装修需要一段时间,这半年多,你恐怕要在县城居住,让你受委屈了。”

“我没事,农村长大的人,在哪里居住都无所谓。”

“你不是着急谈工作吗?正好你来了,咱俩商量一下吧。”

童伟的薪资、福利和股权收益,已经在上次的来访中明确下来,并形成了书面文件。根据关云天的意思,叶佳怡把童伟的职务和职权范围向他做了宣布,童伟的职务是昌达集团技术中心主任,属于昌达集团高管,负责主持技术中心的全面工作,主要分管集团公司的技术开发,技术中心的年度拨款,根据科研工作需要,由童伟全权支配,因为重大技术开发,需要追加或扩大科研经费拨款,可以向集团公司提出书面申请。

昌达集团技术中心现有人力资源和仪器设备,如果不足以支撑未来的科研工作,需要招聘的人员和添置的设备,由童伟自主决定。

对于民营企业的职务,一般专业技术人员都看的很淡,关键是薪资待遇,只要这方面达到了心理预期,没有多少人会在乎担任什么职务,这一点,童伟也不例外。

当然,薪资待遇跟职务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只有担任了那样的职务,肩负着那样的责任,才能享受那样的薪资待遇。所谓欲戴其冠,必承其重,在管理规范的民营企业,得到了真正体现。

为了给童伟创造更加宽松自由的科研环境,叶佳怡告诉他,除了昌达集团指定的研发项目,童伟可以自行选择科研方向和研究课题,而科研经费的使用,不受课题来源的限制。

童伟最看重宽松自由的科研环境,叶佳怡谈到的这些条件,让他非常满意,特别是研究方向和课题的自由选择,科研经费不受课题来源的限制这两条,让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宽松。

虽然童伟情商不高,甚至还有些木讷,但他毕竟不是书呆子,尽管叶佳怡代表昌达集团给他提供了足够宽松自由的科研环境,让他可以自由发挥,但昌达集团花重金引进他的首要目的,童伟知道的一清二楚。

正是因为昌达集团曾经做过的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处理实验项目,引起了政府职能部门的重视,昌达集团才决定重启研发试验,因为以前做过的工作,只取得了小试的部分成果,要想完成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处理回收处理技术的开发,即使在实验室,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自从童伟决定接受昌达集团的邀请,他就对废旧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处理试验做过分析和计划,在叶佳怡代表公司宣布了他的职务和职权范围以后,童伟当场就要向叶佳怡汇报接下来的工作计划,叶佳怡摆了摆手,“大可不必,刚才我说了,技术中心的研发工作由你全权负责,实验研究计划到你那里就到顶了,除非涉及重大决策,技术中心的日常工作我们不会干涉或过问。”

“科研立项报告,计划任务书之类的,你们也不管吗?在新材料研究院,这些科研材料都要上报到院里的有关部门,由他们统一管理。”童伟早已习惯了体制内科研单位那种管理方式。

“你会发现,这里是全新的环境,在昌达集团,管理工作跟你以前的单位完全不一样,各项管

(本章未完,请翻页)

理边界很清晰,我们要求各负其责,归你管的事,即使董事长和总经理,也不会随便插手,不归你管的事,当然最好也别过问,关总和董事会给了每位高管充分的信任和自由裁量权。”叶佳怡道。

按照叶佳怡的说法,童伟负责的昌达集团技术中心,其地位跟昌达集团下属的各分厂或分公司相当,是个完全独立的机构,叶佳怡和公司董事会只提供服务。

分工明确,职责清楚以后,童伟正式进驻昌达集团技术中心,叶佳怡把相关人员召集到一起,开会宣布了集团公司对童伟的任命决定,随后,童伟走马上任。

因为童伟对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处理技术的小试给予过指导,技术中心的十余名科研人员基本都认识他,再次见面后,相互没有陌生感,知道他正式成为技术中心的负责人,大家不仅拿他当领导,更是视他为老师,拥有博士学位和正高职称的他,也担得起这份殊荣。

......

一晃两个月过去了,这天,叶佳怡再次接到发改委综合处杨处长的电话,催问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处理技术的开发进展。

“不好意思,我们的试验刚重启不久,现在还没有新的进展。”叶佳怡如实相告。

“都过去这么长时间了,你们怎么才重启试验?”

“杨处长,开发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处理技术,其难度超出我们的想象,昌达集团现有技术力量不足以支撑继续深入地开展研发工作,我们得四处寻找人才呀!”叶佳怡道。

“找到了吗?”老杨非常关切。

“找到了,我们把新材料研究院的一位拥有博士学位和正高职称的人才挖了过来,当初的小试就是在他指导下开展的。”

“太好了!不愧是大名鼎鼎的昌达集团,能把国家级科研单位的专家挖过来,你们真厉害!”杨处长赞赏道。

“不挖过来也不行呀!我们做过评估,没有他的领导和参与,这项意义重大的科研项目我们根本没法完成。”

“这下好了,有了这样的专家,项目就成功了一多半。今天打电话,一是问问项目进展,二是向你们报告一个好消息,废旧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处理,已经引起省府的重视,据说明年将列入政府工作计划,预计会得到更多资助。”

“但是杨处长,时至今日,相关政策也没将废旧蓄电池的回收处理定点,真要是昌达集团把这项技术开发成功,能不能允许我们建工厂?建起工厂能否保证原料来源?如果成为无米之炊,岂不成了大麻烦!”没有政府配合,这些问题靠企业是根本做不到的,这也是叶佳怡最担心的问题。

老杨只是发改委的一名处长,叶佳怡的问题涉及到多个政府职能部门,他显然无力为这些问题给出答案,“是啊,废旧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处理,在将来也许是一块大蛋糕,可能涉及到环保、安全、水利、土地、工信和发改等部门,但我认为主要还是环保、工信和我们部门,为了让政策早日明确下来,我可以帮你们向有关部门呼吁,但主要还得靠你们去有关部门协调。”

“杨处长,你能否给个建议,需要我们怎么协调?”

老杨在政府部门工作多年,他看惯了同僚们的作风,不到万不得已,没有人愿意主动为某项工作操心。

(本章未完,请翻页)

“要不这样,我先把这个项目在发改委立项,然后你们拿着立项报告去找环保和工信等部门,请求他们将废旧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处理,定点在昌达集团。”老杨建议道。

“在你们那里立项,需要多长时间?”

“这种项目很容易立项,只要你们把立项报告报上来,三两天,最多一个星期。”

“好的,我们马上去做。”

跟政府职能部门打交道,是叶佳怡的弱项,这件事她得请关云天出马。

这边安排集团公司办公室准备立项报告,转过身来,叶佳怡进了关云天办公室。

“童博士那里安排好了吗?”见叶佳怡进屋,关云天问道。

“他的事情全都安排妥当了,技术中心的研发试验已于一星期前重新展开。”

“工作其实不用太着急,童博士现在成了昌达集团的人,咱们应该在生活上给他足够的关心,毕竟人家初来乍到。”

“放心吧,省城的房子是他亲自挑选的,装修效果图他也过目了,他暂住这里的公寓和生活用品,后勤人员早就给他准备好了,他现在已经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了。”叶佳怡道。

“科研工作非常辛苦,童博士把精力全部投到工作中,时间长了身体吃不消,哪天我得过去劝劝他,要劳逸结合。”

“童伟就是那种性格,你让他劳逸结合,他未必那么做。过两天你回一趟省城吧。”

“回省城?那边的养老项目正在筹备中,每项工作都有专人负责,我回去也帮不上他们。”

“刚才发改委的杨处长又来电话,一方面催问咱们的废旧蓄电池回收处理项目的技术开发进展,另一方面带来一个好消息,他说废旧蓄电池的回收处理,已经引起省府重视,据说明年将会成为主抓的重点工作之一。”

“引起省府重视当然好,但有关政策迟迟没有明确,要是将来建成工厂,废旧蓄电池又收集不起来,没有原料,再好的项目也没法运转。”关云天道。

“我也一直为没有落实定点回收这件事担忧,怕将来废旧蓄电池的来源得不到保证,不过杨处长答应帮昌达集团向有关部门呼吁,他还建议咱们主动找环保、工信和发改等职能部门协调,尽快把定点回收政策落实下来。”叶佳怡道。

“你让我回省城,莫不是因为这件事?”关云天早就知道叶佳怡不愿跟职能部门的人打交道。

“等办公室把立项报告写好,拿着立项报告先找发改委的杨处长立项,据说三两天就能办完,然后拿着发改委同意的立项报告,去找上述主管部门,请求他们下发文件,将昌达集团确定为废旧蓄电池的定点回收处理单位。”

“这个......,好吧。”其实,关云天也不愿跟那些人打交道,但这件事只有他出面最合适。

说实话,以关云天的性格,让他拿着报告到处转悠,跟一些素不相识的人打交道,也让他很为难,好在他的人脉广泛,这样的事当然需要他出面,但用不着看陌生人的脸色。

两天以后,关云天拿着立项报告就回了省城,到了昌达集团驻省城办事处,他把报告往顾问老魏办公桌上一放,“魏处长,这件事你比较熟悉,请你抽空跑一趟吧。”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