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 第589章 有所动心

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第589章 有所动心

作者:创里有作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2 14:42:50 来源:平板电子书

昌达集团在省城的养老项目是关云天分管的业务范围,因为近段时间制造业这边事情较多,他大多数时间在集团公司总部办公,虽然养老项目一期工程已经正式营业半年有余,但关云天的主要精力并未放在那里。

给废旧蓄电池处理项目产生的固体垃圾找到合适的接收单位以后,关云天打算回省城待一段时间,也好把养老项目的工作理出个头绪,因为在那里负责日常管理的老薛早就向关云天汇报,养老项目属于集团公司的新型产业,大家都有些陌生,有些事情需要关云天亲自处理。

当天上午,关云天向叶佳怡就几件事情做过交代后,准备下午返回省城。就在这时,集团公司财务总监助理敲门进来,“关总,请问你现在忙吗?”

“张助理,你有什么事?”关云天有点莫名地看着对方,因为这位财务总监助理自从进入昌达集团,近两年来这还是第一次单独到董事长办公室。

“有件事我想跟你汇报一下。”

按照工作守则,张助理的直接上司是昌达集团财务总监老丁,有什么事他应该向自己的顶头上司汇报,这样越级找董事长汇报工作,属于违规行为,所以,关云天的态度并不热情。

“先坐下,什么事?你说吧。”关云天随手一指对面的椅子。

张助理压低嗓音,略带神秘地问:“关总,你对公司上市有兴趣吗?”

关云天以非常奇怪的眼神看着对方,“公司上市?你是说股市吧?怎么突然想起这个问题?”

“关总,公司上市有很多好处,许多企业趋之若鹜,甚至不惜请客送礼拉关系,也要排队上市,因为企业上市以后,融资非常便利,而且成本很低,企业股东们持有的股份还可以大幅增值,除此之外,还有......”

“好啦,企业上市的好处我知道,你就不要一一列举了。”关云天不想听对方扯那么远。

第一次跟董事长单独汇报工作,就遭到冷遇,张助理不免有点沮丧,但他并未丧失信心,而是继续鼓起勇气说道:“关总,事情是这样的,也许你还记得我原来供职的单位是一家停牌上市公司吧?据那边的朋友传递的消息,最近一段时间,他们在寻求重生之道,希望跟外面的企业联合重组,如果关总对借壳上市有兴趣,我觉得这倒是个机会。”

听到这里,关云天笑了,又是重组,这不跟十多年前的情况几乎一样吗?只不过当时是昌达集团策划上市未果,急需主动找一家ST公司借壳上市。现在的情况正好相反,张助理曾经供职的上市公司停牌多年,他想撮合昌达集团重组那家公司。

无论如何,关云天觉得张助理向他透露这个信息,出发点是好的,“不瞒你说,昌达集团在十多年前曾经对一家ST企业进行过重组,我们也曾搞过借壳上市。”

“哦,昌达集团借壳上市后,为什么后来又退出了?难道关总认为企业上市不好吗?”张助理颇为好奇地问。

“恰恰相反,我对上市公司不仅没有成见,而且我认为企业上市后,可以按照监管机构的要求,规范企业的各项管理和规章制度,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谈到这类问题,关云天的话逐渐多了起来。

“能成功借

(本章未完,请翻页)

壳上市,那是一件好事呀!比直接上市节省很多成本,而且减少了不少麻烦。关总,你们的昌达集团业绩这么好,后来为啥又选择了退出?”

“那段历史说起来就话长了。没错,我们当时确实没费多大力气就借壳成功,公司业绩也很不错,原来的ST公司更名到昌达集团名下,公司股价上涨了百分之五六十。但是,我们打包给上市公司的资产,全是传统制造业,在上市公司经营了两三年以后,因为各项政策监管越来越严,我们意识到传统制造业存在巨大的潜在风险,在原始股解禁期满后,通过一系列操作,昌达集团让出了第一大股东的位置,并逐渐退出了上市公司。”关云天侃侃而谈。

“也就是说昌达集团退出股市,并非经营业管理等技术层面的原因,而是为了规避政策风险?”

“是的,我们借此机会退出传统制造业,对公司进行产业升级,先后涉足高端制造业、地产开发和服务行业。”

“关总,昌达集团上次借壳上市,公司到了你们名下,股价上涨了不少,我觉得所有持股人都获利不少吧?”老张这种无端猜测让人有点反感。

关云天不想讨论这样的问题,“获利多少是公司秘密,但所有股东都把从二级市场变现的资金全部投入到公司的高端制造业等领域。”

张助理也感觉到自己问了不该打听的问题,“是啊,涉足高端制造业、房地产开发和服务行业,都需要大量资金。关总,你现在还对借壳重组有兴趣吗?”

“哎哟,但凡这样的事情都属于集团公司的重大决策,你的问题不可能马上得到答案。”

“关总,如果昌达集团有这方面意向,我可以帮助联系那边的企业。”老张自告奋勇地说。

关云天想了想,“张助理,你反馈的信息我知道了,要不这样吧,你把那家ST企业的详细资料要一份过来,等我们看了以后再说。”

就目前情况看,昌达集团没有任何融资压力,但张助理提供的这条信息,还是让关云天有所动心。从整个集团公司的财务状况分析,无论昌达汽车零配件公司,还是昌达制药公司,或者生产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昌达动力公司,甚至即将实现产业化的专门从事废旧蓄电池回收处理的昌达环保资源公司,都有充足的资金保证,不过,昌达集团立志做大的养老事业,虽然也有资金计划,但具体落实起来,关云天认为没有想象那么简单。

昌达集团涉足养老服务行业,准备走以规模求效益的发展之路,仅在省城,就计划建立十万张床位的养老机构,已经正式营业的一期工程,建设规模为两万五千张床位,投资接近十亿元,虽然从地产行业退出的资源可以支撑十万张床位的建设,但原计划在全省其余十三个地级市布局养老机构的资金,直到现在仍没有想到合适的融资渠道。

张助理在原单位的同事向他透露这个信息后,老张觉得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接近昌达集团的大领导,毕竟他来到昌达集团已快两年,至今还是财务总监老丁的助理,这老丁虽然快到七十的年龄,却没有看出即将退休回家养老的迹象,老张觉得如果利用这个机会得到公司大领导的重视,自己接替财务总监的可能性就会大为增加。

满怀希望地把信息透露给董事长,老张以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为马上可以引起关云天的重视,没想到公司大领导对此不置可否,这让他非常失望,好在关云天答应让他提供一份对方公司的详细材料,这多少给了老张一丝安慰。

回到自己办公室,老张马上跟那边的朋友通电话,让对方把凯源公司的详细资料发到他的邮箱。一个小时后,老张的邮箱里收到一份文件,正是他朋友发来的凯源公司的情况介绍。

张助理立刻将邮件转发到昌达集团的公司邮箱,同时拨通了关云天办公室的电话,“关总,有关凯源公司的详细资料,刚才转发到公司邮箱了,请你抽时间看看。”

当天下午,关云天用了近两个小时,从头至尾查看了邮箱里的资料,对那家被监管机构戴上ST帽子的凯源公司有了初步了解。随后,他给叶佳怡和财务总监老丁打电话,让他们也看看这份材料。

“你没回省城吗?”因为上午在办公室见面以后,叶佳怡知道关云天下午要回省城。

“临时了解到这么个信息,我得到这份材料也是刚看完,等你们看完后,咱们在一起商量一下。”

为了这件事,关云天决定不着急回省城了。比起马上回省城处理开业不久的养老机构那些不是非常要紧的事,关云天觉得为养老项目继续扩大规模寻找资金来源显得更为重要。

一个多小时后,叶佳怡来到关云天办公室,刚说了几句话,过了五分钟左右,财务总监老丁也推门进屋。

三个人坐在一起,不像正式开会那么严肃,大家说话比较随便,叶佳怡首先问道:“你怎么突然想起这件事,是不是又想借壳上市了?”

“我还真没想过这件事,因为有人主动跟我提起,我觉得这也许是个机会,便把材料要了过来,咱们三人都看过了,坐在一起讨论一下这件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吧。”关云天道。

老丁是财务总监,最清楚全公司的财务状况,他直言道:“关总,现在各分公司的资金都比较充足,即使那个废旧蓄电池工业化项目的资金也早就预备到位了,近期也没有需要开工建设的新项目,从财务管理的角度看,似乎上市融资的必要性并不充分。”

关云天点头赞同,“一开始我也是这样想的,如果局限于制造业这边,的确没有借壳上市的必要,因为咱们资金充足,上市融资没有项目承接,另外,高端制造业这边的汽车零配件、制药和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等几大业务板块,都有较高的利润,即使将来的废旧蓄电池回收处理项目,算上政府补贴那一块,也有不错的收益率。但是,根据拟定的昌达集团中远期发展规划,作为服务行业的养老事业,将来也是需要大力发展的。”

“你的意思,准备把养老事业那块业务跟借壳上市联系在一起?”叶佳怡道。

“其实这个想法也是刚产生的。昌达集团在省城的养老机构原计划为十万张床位的规模,已经营业的一期工程二点五万张床位,投资近十亿。从地产开发行业撤出的资源,恐怕也就仅够建设省城十万张床位的养老机构。”关云天道。

“嗯,那些资金足够了。”老丁早就做过预算。

“但我以前说过,昌达集团一旦涉足养老事业,肯定要把规模做大,全省甚至全国连锁,才是最终目标。”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