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 第613章 思路开阔

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第613章 思路开阔

作者:创里有作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2 14:42:50 来源:平板电子书

虽然老朱等人长期工作在国有企业的管理岗位,但他们受制于地方行政部门,加上思想保守僵化,在旧体制下又缺乏进取心,他们的观念早就落后于时代,考虑问题常常局限于眼前狭小的范围,跟善于大开大合的关云天的格局根本不在一个层次。

建材设备招标过程中,老朱等人只考虑投标单位的设备报价,紧盯设备采购可以节省多少资金,却忽视其他因素的影响,这种狭隘的理念自然不会得到关云天的认可。

关云天做过分析,让设计院和设备供应商提供技术和员工培训服务,具有多方面好处,节省培训费是小事,主要是设备由供货商自己生产,培训过程能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很强,经过培训的技术人员对设备的保养维护可以做到驾轻就熟,这对保证设备的完好率具有重要意义。

老朱等人也许不理解关云天的意思,但他们找不到合适的培训机构,最后只能同意关云天的决定。

只不过,这件事并未到此结束,关云天强调,“兴化公司在员工培训等售后服务方面确实具有优势,但是,该节省的资金一分钱也不能多花,还有质量保证金和货款结算等细节,都要跟他们进一步商谈。”

关云天告诉评审小组的各位成员,现在的决定暂不对外公开,等上述细节完全敲定以后,再公布竞标获胜单位。

会后,关云天让宋强把兴化公司的老廖招呼过来面谈,在宋强办公室,老廖以为他们公司已经稳操胜券,表现得有点兴奋,“两位老总,最终胜出的是哪个单位?”

“还没定下来,廖总你先请坐,有几个问题想跟你进一步落实一下。”关云天道。

“哦,还没定下来?请问关总还有什么事?”老廖的表情中带着一丝明显的失望。

“价格方面,兴化公司还能不能再降一点?”

“关总,一分钱一分货,我们的产品质量摆在那里,这已经是我们的最低报价了,说实话,我只有这么大的权限,实在无能为力,请你谅解。”

关云天点头表示理解,“质量保证金呢?最后剩下这三家单位中,其他两家单位都留了百分之十,只有你们是百分之五,你是不是有点过于自信了?”

“关总,我可没有盲目自信啊!我们的产品质量在业内有口皆碑,每年供应全国一二十家客户,质保金都是百分之五,从来没有其他客户为这件事提出异议,你非要让我留百分之十的质保金,确实让我为难。”

“嗯,你们的自信是有资本的,这我理解,但是,咱们在这里再次确认一下,售后服务方面的人员培训那一块,是完全免费的,这一点必须明确下来。”关云天道。

“这个......,”老廖顿了顿,“培训当然是免费的,但是,我们派来的授课人员的差旅费和食宿,应该归你们管。”

“食宿我们自然要管,但是差旅费......,好吧,也归这边管,不过设备质量保证金的返还,要跟培训结果挂钩。”九牛一毛的差旅费,关云天不想跟对方计较。

“关总,我不明白你的意思,你能详细解释一下吗?”老廖一头雾水地看着对方。

“人员培训也是产品销售的一部分,这一点你得承认吧?”

“当然,按照我们的承诺,人员培训是售后服务的内容,

(本章未完,请翻页)

但这跟质保金有什么关系?”

“有关系,如果你们的培训属于走过场,未能让我们的受训人员掌握足够多的设备保养维护知识,那就说明兴化公司的服务不到位。”关云天道。

做了多年的销售业务,老廖这是第一次碰到如此挑剔和谨慎的客户,如果换做其他人,老廖不会答应这样的要求,但是,通过这两次接触,他认为关云天虽然精明过人,对供应商的要求近乎苛刻,不过这人不贪小便宜,为人正直,做事公道,说话算数,是个值得尊敬的合作伙伴。

“关总,如果你对培训质量不放心的话,我可以跟你签订一份补充协议,就人员培训的细节作出规定,你看怎么样?”

“那我求之不得,希望你们保质保量地履行自己的承诺。”

......

设备招标完成以后,昌达控股建材分公司技改项目的大事就算完全确定了,关云天本可以从此脱身,将全部精力用于筹划养老事业在全省各地市的布局。

就在关云天准备转身离去的时候,宋强叫住了他,“关总,请留步!”

“怎么,还有事儿吗?”

“技改项目从一车间开始,根据目前的进度,用不了多久,新的生产线就将在一车间建成,按照新工艺的操作规程和岗位设置,我做了大致估算,一车间会有将近五分之一的员工成为富余人员,到时候怎么安排那些没有岗位的职工呢?”老宋道。

“咱俩以前不是讨论过这件事吗?学会用创新的办法解决问题,不要一提到富余人员,就想到下岗放假,那是一种对职工不负责任的行为。”

“我完全赞成你的观点,咱们不能让职工再次寒心,可是,你说的用创新的办法解决问题,我实在想不出什么新办法,这方面,还请关总多多赐教。”

“这个......,”话虽如此,面对这件事,关云天一时也提不出什么好的建议,“你让我想想,过几天再跟你联系。”

又是一件棘手事,正应了关云天曾经说过的那句话,作为企业负责人,一大半精力都要用来处理棘手事件,否则,要是企业那么好做,每个员工都可以成为老板了。

从建材分公司回到昌达集团,关云天觉得对宋强提出的那件事必须马上重视起来,因为一旦新的生产线开工,富余人员就要得到妥善安置,虽然不一定非要给他们立即找到新的工作岗位,起码要让他们看到希望,不至于陷入下岗的危机之中。

要让富余人员有班可上,除了为他们创造新的工作岗位,没有别的办法,但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关云天设想过,创造新的工作岗位,只能通过建设新项目来实现,如今的昌达控股公司可以在股市融资,建设新项目的资金不成问题,但要找到一个合适的项目,却不那么简单。

昌达控股的母公司是昌达集团,而昌达集团拥有汽车零配件、制药、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和废旧蓄电池回收处理等一大批高端实体制造业,如果为这些实体制造业做配套,为建材分公司确定新项目倒会相对容易一些。

但是,基于三方面原因,关云天最终放弃了这样的打算。首先,昌达集团这些实体制造业涉及的都是高端产业,对与之配套的企业必然要求较高,关云天怕建材分公司那些富余职工的素质达不到

(本章未完,请翻页)

要求;第二,昌达集团的实体制造业属于集团公司的核心产业,他也不想让外界参与其中;第三,这件事纯粹为了帮助解决建材分公司富余职工的就业问题,如果老朱等人不理解,以为双方合作让昌达集团占了什么便宜,关云天不想做这种瓜田李下的事,免得老朱和某些老职工产生误会。

放弃这套方案,那就只能在建材分公司内部挖掘潜力,关云天曾在房地产开发行业经营了十年左右,他认为建材制品多种多样,建材分公司难道只能在基础建材行业转圈?为什么不能跳出这个圈子,搞多品种经营呢?

这就是关云天----一个善于解决棘手问题的企业家,每当被困难逼到墙角,他总能想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想到这里,关云天抓起桌上的电话,迅速拨了一串号码,电话很快接通了,他首先说话:“我是关云天,你现在忙不忙?”

“现在----,有点事,但不算很忙,关总有事请讲。”宋强在电话另一端说道。

“上次你跟我谈到富余职工的事,我觉得为了避免职工下岗,应该给他们创造新的工作岗位,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关云天道。

“创造新的工作岗位----,怎么创造呢?”老宋不明其意。

“通过股市融资,现在企业资金比较富裕,我认为在建材分公司做一个新项目,就可以解决富余职工的就业问题。”

老宋害怕再次让职工下岗,把这件事一直挂在心上,但他没有良策,听关云天这么一说,他觉得豁然开朗了,“是啊,如果再做一个项目,他们的工作岗位就有着落了。不过,做什么项目比较好呢?”

“我给你打电话,就是想跟你商量这件事。”关云天道。

“跟我商量,可是,我也没有主意呀!”宋强以前在车间当主任,从来没经历过重大决策过程,像这样的事确实让他挠头。

“倒不是让你拿主意,跟你打电话的目的,是想和你探讨在建材分公司内部挖潜的可行性。”

“内部挖潜,关总,你想怎么做?”

“建材分公司无论高中低端产品,都是基础建材,根据我在房地产行业了解到的情况,各种民用建材其实不下上百种,不知道咱们建材分公司是否可以在基础建材之外,做一些民用建材产品?并以此为依托,不仅可以解决富余职工的就业问题,还能顺便扩大建材分公司的规模。”关云天道。

“这个思路太好了!不过就像你说的那样,民用建材不下上百种,我们应该选择哪一种或几种作为目标呢?”

“这也是我关心的问题。但建材分公司做这件事,需要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充分利用分公司的现有资源,大力挖掘内部潜力,并选择具有一定技术含量、市场和效益都比较好的民用建材产品,作为建材分公司业务扩展的目标。”

“关总思路开阔,但我对民用建材市场了解不多,一时还想不起哪些产品值得关注。”

关云天想了想,“好歹你们也是建材行业的业内人士,就我这个门外汉而言,我觉得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下水管网需要不断完善,对各种下水管道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多,是否可以顺着类似思路,去寻找或考察值得关注的产品?”

“这个建议当然好,但我目前实在抽不出时间啊!”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