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 第614章 直接打脸

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第614章 直接打脸

作者:创里有作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2 14:42:50 来源:平板电子书

论生产管理、项目建设或各种规章制度的监督执行,在目前的建材分公司,没有谁能比宋强做得更好,但是,说到产品或项目调研,却不是他所擅长的工作,这一点,关云天心里有数。

跟宋强讨论这件事的目的,一是让他告诉职工,总公司对这件事情很重视,不会让大家放假下岗;二是让他有思想准备,尽可能帮助挖掘分公司的内部潜力,为将来的新项目打基础。

关云天知道,这样的大事必须跟老朱等人商量,一方面他们现在还是分公司领导班子的主要成员,重大事项的决策,从程序上应该有他们的参与,另外,通过前几次接触,老朱等人虽然对企业管理乏善可陈,但对项目或产品调研之类的工作,却比较熟悉。基于上述两方面原因,关云天决定再召集一次视频会议。

当天下午两点,建材分公司八名现任领导班子成员齐聚会议室,跟关云天举行远程视频会议。关云天开门见山,讲了召集这次会议的目的,并强调解决富余职工就业问题的紧迫性。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如果知道会出现富余职工问题,还不如不搞生产车间的自动化改造。”老朱带头发难。

关云天料到有人会借助富余职工问题,否定正在进行的生产车间现代化改造,对于老朱的言论,他并未过分在意:“现在开会是解决问题,我劝大家不要情绪化,因为事实非常清楚,如果不搞技术改造,建材分公司的产品质量就不稳定,关键是生产成本降不下来,产品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你们的企业就生存不下去!以前的状况历历在目,原来的凯源公司多年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难道大家这么快就忘了吗?所以,今天这个会议不要讨论技改问题。”

关云天特别提到“你们的企业”,他就是要向老朱等人强调,要不是原来的凯源建材公司主动上门寻求重组,现在的建材分公司跟昌达集团没有一厘钱关系,这家企业是死是活与他无关,他关云天又何必操这份心呢?

老朱意识到自己的话有些不妥,毕竟他们班子里的一帮人都是建材分公司的股东,企业搞好了,有发展,他们几位都是直接受益者,不能把别人的一番好心当成驴肝肺,他赶忙缓和气氛,“关总,技改的重要性我们知道,但是,出现这些富余职工,应该怎么处理呢?莫不是又要让他们放假或下岗?”

“动不动就让职工下岗放假,那是以前不负责任的做法。”关云天毫不客气地怼了回去。

因为原来的凯源公司就经常让职工下岗放假,关云天的话无异于直接打脸老朱等人,不过人家说的是事实,老朱也只能受着,“不让富余职工下岗放假,关总想怎么安置他们?”

“实际上这是你们建材分公司领导班子的事,我操这份心纯属多余,但是,我怕这件事久拖不决,最终影响到富余职工的工作和收入,所以,我想尽快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也好消除那些富余人员的恐慌。”关云天真是用心良苦,也难怪三万来人的昌达集团,二十多年来,从未发生过因为企业经营出现问题,而让职工下岗放假的事件。

“恕我直言,国内施行市场经济已经多年了,企业效益好坏,职工下岗放假,这些事情都属于正常现

(本章未完,请翻页)

象,建材分公司实施技改后出现的部分富余人员,我认为可以让他们下岗,这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现在早已不是计划经济时代,企业没有义务和责任对员工的工作一包到底,何必为他们的岗位大费周折呢?”班子里分管劳资的老苟,对这件事不以为然。

关云天点头表示赞同,“没错,市场经济体制下,任何企业都没有为职工的工作岗位一包到底的义务和责任,下岗放假属于正常现象,尤其是建材分公司这次还是因为技术改造后,对一线职工的需求减少而出现富余人员,就更显得名正言顺。但是,让咱们设身处地站在当事员工的角度想一想,说实话,他们下岗对建材分公司没有一点不良影响,但对某个具体职工而言,要是家里有其他经济来源还好说,如果完全指望他的工资收入,他的下岗对整个家庭无异于晴天霹雳。”

“关总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怀让人感动,只是这种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就建材分公司的现状,我看不出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说完,老苟两手一摊。

“眼前确实没有办法,但咱们得开动脑筋,不能眼睁睁看着职工下岗回家。”关云天道。

听到这里,老朱倒也赞成关云天的做法,但他仍然无计可施,“因为问题比较突然,我们确实拿不出解决办法,请问关总有方案了吗?”

“今天召集这个会,就是想跟你们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我考虑了一段时间,为了解决富余职工的就业问题,唯一办法就是为他们创立新的工作岗位。”关云天道。

“创立新岗位?如何创立?用什么做依托?”以老朱为首的几名班子老成员,用不可思议的目光,不约而同地看着关云天。

“工作岗位当然不能从天上掉下来,要给富余人员创立新岗位,我的意见,应该在建材分公司做新项目。”

“做新项目?车间技改还没完成,建材分公司又要做新项目,这样的安排合适吗?”有人问道。

“有什么不合适的?这两项工作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不让那些富余职工得到妥善安置,一旦完成技改,车间定岗定员以后,你们领导班子将不得安宁,不信你们就等着瞧吧。就算不是所有富余职工都去找你们闹事,即便只有那么一小部分去跟你们理论,看你们如何应付。”关云天的话,戳中了老朱等人的软肋,他们最怕职工找麻烦。

会议室的气氛瞬间变得凝重起来,过了好一阵,老朱才开口说道:“关总的意思,应该马上着手建设新项目?”

“有这个意思,但也不能操之过急。”关云天道。

“不是说要尽快想法安置富余职工吗?怎么又不着急了?”

“不是不着急,而是不能操之过急,任何企业做新项目,都是一件非常严肃的大事,如果考虑不周,贸然行事,砸进去的投资有可能血本无归,那样的风险必须避免!”

“一方面要尽快想法安置富余职工,另一方面又害怕做新项目担风险,关总,接下来究竟应该怎么办呢?”班子里的侯经理一脸的茫然。

“我认为,处理这件事的原则就是‘积极稳妥’四个字。首先,为了尽快找

(本章未完,请翻页)

到安置富余职工的办法,从现在开始,大家都要重视这件事,班子里的每个人要认真对待,积极行动起来;另外,不是做新项目害怕担风险,而是不能担那样的风险,为了达到目的,我觉得新项目肯定要做,但在考虑新项目时,必须把可能的风险排除在外。”关云天道。

“这个愿望当然很好,但是,新项目想做什么?又如何把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关总,也许你已经有方案了,那就请你直接说出来吧。”老朱道。

“的确,从技改方案确定后,我就对富余职工的问题有所考虑。长期以来,建材分公司一直生产基础建材,如今,我们的思维为什么不能跳出基础建材的圈子呢?大家都是建材领域的行家,在你们面前谈论这样的问题就是班门弄斧,我的建议权当抛砖引玉吧,我曾从事过十年的房地产开发,对建材制品略知一二,根据我的了解,民用建材产品有上百种,新项目是否可以围绕民用建材做文章呢?”关云天道。

“嗯,跳出基础建材的圈子,民用建材产品确实不少,新项目围绕民用建材选产品,关总的思路确实比我们开阔,但是,民用建材品种很多,从上百种产品中,挑选哪一种作为新项目的产品比较合适呢?”建材分公司主管技术的老李,从内心佩服关云天的见解。

老朱等人在建材行业从事了多年的经营管理,要说他们不知道品种类型众多的民用建材产品,那是对他们的不敬,但是因为思想僵化,观念陈旧,理念保守,即使面对困难,他们宁愿坐以待毙,也不愿意主动出击,跳出旧圈子。

关云天的建议,不能说醍醐灌顶,起码对他们有所启发。然而,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众多民用建材产品,正如老李所言,他们真不知道新项目该选哪种产品。

“刚才说了,我的建议权当抛砖引玉,供大家参考。现在所有城市的规模都在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是城市下水管网的不断增加和延长,我认为可以利用咱们的基础建材进行深加工,生产用于建设城市下水管网所需的各种规格的下水管道。”这是关云天的具体建议。

“各种规格的下水管道?据我所知,这些产品已经有企业在生产了。”老朱好像不感兴趣。

“我知道已经有企业在生产,要不在热火朝天的城建工地上,那些下水管道是从哪儿来的?除非像昌达集团那种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那是我们企业自己开发的产品,开始阶段只有昌达集团在生产,除了这种情况,几乎其他所有产品,都不可能只有一家生产单位。现在讨论的是,类似产品是否可以作为新项目的选择,而不是有没有另外的生产单位。”关云天对老朱说出那样的外行话,显然很不满意。

建材分公司总经理老侯赞同关云天的建议,“关总提出的城市下水管道,我认为可以选择这个产品来做,理由有二,第一,该产品属于市政建设所需,只要质量过硬,价格上用户不会太计较,产品附加值应该不会太差;第二,产品运输比较方便,甚至可以进行三五百公里的中距离运输;第三,该产品属于建材分公司的原料深加工项目,在生产成本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没错,这几方面都是其有利条件,但它面对的竞争也是激烈的。”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