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 第625章 父母官上门

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第625章 父母官上门

作者:创里有作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2 14:42:50 来源:平板电子书

虽然没有深交,关云天却非常赞赏老刘那种雷厉风行,踏实认真的工作作风,想当年北部山区的农业扶贫项目,正是因为老刘多年的坚持,才遇到了昌达集团这个合作伙伴,开始关云天对农业项目并不感兴趣,也是因为老刘做了大量的工作,才最终说服昌达集团承担了农业扶贫项目的开发。

因为农业扶贫项目头几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老刘充分体谅企业的难处,为了尽可能减轻企业负担,他想尽各种办法,为昌达集团争取到不少优惠政策,关云天对他很是感激,但老刘这人淡泊名利,无欲无求,在长达五六年的交往过程中,他很少接受昌达集团的吃请,更别说其他方面的索取,关云天非常钦佩老刘的人品。

面对老领导提出的要求,关云天略感突然,“刘县 长,这件事可没那么简单,它本身是一项民生工程,需要得到地方政府的配合与支持。”

“知道这是民生工程,我不是把江县 长请来了嘛,需要政府配合或支持的事,你可以跟他说,是吧?江县 长。”

老江急忙应答,“对对对,有什么需要我做的事,关总尽管提出来,政府部门将尽最大努力为企业提供帮助。”

关云天点点头,“谢谢江县 长!如果决定要做,到时候少麻烦不了你。”

“为了改善民生,那是我们应该做的。”

关云天往客人的茶杯里添了些开水,若有所思地问道:“刘县 长,你怎么觉得富源县需要这样的养老机构?听说现在各乡镇都有敬老院了。”

“县城的常住人口比起十年以前,已经翻了两三倍,县城的养老市场肯定不如省会和地级市那么大,但并不是没有,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这方面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至于各乡镇的敬老院,条件普遍比较简陋,有些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家庭,也希望把老人送到档次较高的养老机构安度晚年。所以,县城也有一定规模的养老市场。”看来,老刘对这个问题已经关注了一段时。

按照原来的打算,即使想在省城以外的城市布局养老项目,也应该先从地级市做起,至少目前还轮不到县级城市,但本县的父母官找上门来,关云天跟老刘又是多年的好朋友,对方提出的要求,关云天实在没法拒绝。老刘说的有道理,这项事关老人福祉的民生工程,应该优先惠及家乡的父老乡亲。

想到这里,关云天道:“既然两位领导这么热心于民生工程,我也不能拒绝你们的要求,不过这种项目确实需要地方政府的配合支持,主要体现在国家有关政策的真正落实,还有项目建设用地、税收减免和财政补贴等地方政策的配套,这需要江县 长做些工作。另外,整个富源城乡,究竟有多少老人愿意在条件较好的养老机构颐养天年,需要做一番调研,把市场搞准,才能确定项目建设规模,这项工作恐怕要麻烦刘县 长帮忙操心了。”

两位领导满口答应,承诺以最快速度办好各自负责的事务,这种情况下,关云天更没有推脱的理由了。

中午的饭局上,两位领导同样问及昌达集团在省城的养老项目的有关情况,关云天一一作答,正好让他们知道将来应该如何配合企业的工作,“两位领导如果抽得出时间的话,最好去省城实地考察一下我们的养老项目。”

“我尽快向县 长汇报一下,等县府常务会议讨论决定以后,再确定下一步的行动计划。”江副县长道。

(本章未完,请翻页)

“这里有个情况需要事先说明,正如刘县 长知道的那样,市里的谢会长前几天找我谈过了,他想让昌达集团在市里做一个养老项目,各方面的关系他已经开始协调,现在两位领导又让我在县里做项目,说实话,县市两方面我都没法拒绝。但是,我的原则是谁先做好准备,我们就先在哪里开展工作。”

因为精力有限,不可能同时在两个地方开工建设,关云天把话说在前面,要是老谢先做好准备,就得先在华源市开展项目建设,免得两幅父母官多心。

老江知道关云天的意思,“好,我们一定抓紧时间,今天下午就向县 长汇报,争取一两天把事情定下来。”

市里的老谢虽然也在抓紧时间做准备,但他毕竟不在行政岗位了,可以说心有余力不足,但凡涉及到政府部门,不管大事小情都要请示或协调,办事效率自然不可能太高。

县里的江副县长就不一样了,他当天下午向县府一把手汇报,并得到县 长的支持,“还要开个常务会议讨论一下吗?”老江怕其他副县长有不同意见。

“这么点事,投资主体又是昌达集团,咱们地方政府只是把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我看用不着讨论了。再说,这是一项民生工程,谁能反对呀?”

“这里面不是涉及税收减免和财政补贴嘛,我怕主管财税的副县长有意见。”

“应该不会吧,他又不是不知道昌达集团每年为富源县交了多少税,人家为了本县的民生工程再次投资,这样的项目受到官方和民间的支持,他要是在面前横着,好意思吗?不行的话到时候我给他打个招呼,让他开绿灯。”县府一把手倒是很开明。

“你最好抽时间跟他打个招呼,免得到时候出现不愉快。”

“好,你放心去办就是了。”

其实,除了土地和财税,跟开办养老机构有关的职能部门都归老江管辖,很多事他只需一个电话,下属部门就给办妥了,只有涉及项目建设用地、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等事宜,老江才必须亲自出面。

好在一把手已经打过招呼,老江去这些部门办事,虽然说不上一路绿灯,但也没有受到多大阻碍。一个星期之内,老江做好了政府部门该做的全部准备工作。同时,老刘通过县政 协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也对全县城乡的养老状况进行了全面调研。

面对这一情况,关云天给老谢打了个电话,询问各项工作的准备情况,“恐怕还要等一些日子。”老谢实言相告。

按照事先约定,关云天只能把县里的项目排在前面。

因为养老项目属于上市公司昌达控股的业务范围,关云天指示公司下属部门编制项目的可行性报告,在办理立项手续的同时,开始了项目选址和设计。

县里给出了三块建设用地,经过论证,最终将富源县养老项目的位置确定在县城东郊的城乡结合部,那里绿树成荫,空气清新,环境幽静,交通也算比较便利。

有省城养老项目的设计蓝本,县里的项目只是规模比较小,十天之内,设计部门就完成了项目设计,随后,施工单位开始了项目建设。

听到这个消息,市里的老谢坐不住了,他坐上车让司机直奔昌达集团总部,要向关云天问个究竟。

见面后,关云天略感诧异,“老领导,你怎么来了?看来准备工作已经做完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老谢脸上带着明显的不快,“做没做完有什么关系?你们不是已经在这里的县城开始建设了吗?”

关云天知道老谢为啥不高兴了,“你先坐下,听我慢慢跟你说。”把一杯新沏的香茶放在老谢面前,关云天在对面坐下来,“就在咱们上次见面以后的第三天,县里的两位领导到这里找我,明确希望昌达集团在县城也建一座养老机构,再三保证市场和地方配套政策都没有问题,你说我该怎么办?”

“你办事也该讲究个先来后到吧?好歹我排在前面呢。”

“但是他们很快就做好了一切准备,把各种资料放在我桌子上,我是实在没法推脱了。”关云天道。

老谢似乎消了些气,“是啊,父母官找上门来,你也有难处,问题是你答应我的事,市里好多人都知道了,你说怎么办?”

“怎么说的就怎么办,我从不食言,你们准备工作做完了吗?”

“快了,现在正跟主管财税的市领导商谈。”

“还是嘛,准备工作还没做完,老领导,你着什么急呀!”

“不是着急,我是怕你把对我的承诺忘了。”

“哎哟!看你说的,凭你对我的了解,我是那种言而无信的人吗?”关云天道。

这回轮到老谢不好意思了,“嘿嘿,看来是我想多了。”

“老领导,你安心做准备工作吧,县里这个项目不大,也不具备代表性,我们先把这个项目做完,重点还是要放在市里的养老项目,等你们那里的项目做完,才能向全省乃至全国的地市推广。”这不是安抚,关云天说的是实话。

老谢知道关云天的为人,有了这番承诺,他对项目的最终落实更加放心了。

跟昌达集团位于省城的项目比较,县里这个五千张床位的养老项目显得很“迷你”,建设工期也不长,从开工建设到投入运营,用了不到半年时间。

说实话,要不是考虑到项目建在关云天的故乡,昌达控股董事会根本不会批准在富源县投资养老项目,因为项目规模太小,即使县府把政策允许的所有优惠都毫无保留地给了企业,要想盈利也绝非易事,这一点关云天非常清楚。

为了照顾父母官的面子,也算为家乡的民生工程做一份贡献,关云天虽然答应在富源县投资养老项目,但项目面临的经营风险他是知道的。无论在哪个地方做项目,养老机构终归是企业,做企业就得有盈利,否则将难以为继。

县里的项目开始运营后,为了尽可能保持盈利,除了争取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关云天还采取了几项措施,第一,杜绝人情,对所有到养老机构安度晚年的养员一视同仁,不管有什么样的家庭背景,付出多少金钱,就享受多少服务,为此,关云天还请江副县长跟县里的各个部门捎信,请大大小小的领导们理解企业的难处,让他们免开尊口。

第二,建立一支高效管理团队,在项目正式运营之前,关云天特别从省城的养老机构调来两名顶尖中层管理人员,专门负责日常和后勤管理。在外人看来这有点小题大做,好像信不过本地人似的,但关云天深知,如果不在工作效率和成本控制方面做得更好,这种处于县城的小项目必然亏损。

第三,从官方和民间两个渠道宣传,让全县有条件和意愿的老人入住养老机构,尽量使项目在高负荷状态运转。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