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 第626章 老领导的无奈

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第626章 老领导的无奈

作者:创里有作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2 14:42:5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当初决定涉足养老行业,关云天的理念就是以规模求效益,这个行业利润微薄,做不到一定的规模,根本不可能盈利。因为县里的养老项目规模较小,从筹划到建设,项目本身并没有耗费多少精力,倒是投入运营后,为了避免企业亏损,关云天确实动了一番脑筋。

曾经做过财务分析,在昌达控股的现有管理模式下,养老项目有个盈亏平衡点,不过富源县的这个项目,其规模处在盈亏平衡点以下,不要说盈利,即使做到保本经营,也需要深度挖潜。

不要以为昌达控股的养老事业部是个整体,各分项目就可以高枕无忧,因为上市公司内部规定,每一个分项目都是独立核算单位,任何分项如果出现亏损,难以为继,最后的结局都只能是关门息业。

关云天当然不可能亲自经管县城这个小项目,但他为这里的经营管理所付出的精力,却一点都不比其他项目少,他的目的不求能有多少利润,起码应该做到保本经营,让这个项目能够正常维持下去,不至于半途而废,否则,不仅当初大力支持该项目的有关领导脸上无光,他自己也将陷入尴尬的境地。

但是,关云天毕竟是经营管理大师,当初从地产行业退出,他敢把大量资源投入养老事业,那不是一时头脑发热之举,而是经过多方咨询,仔细分析,深思熟虑后做出的明智选择。

位于县城这个项目虽然处于盈亏平衡点以下,规模确实小了点,但也不是没有任何优势,比如养老机构的人员工资就比省城要低,再就是物价也有一定的优势,只要按照他提出的三点要求去做,关云天认为保本经营不成问题,关键是管理层必须做到人人尽职尽责。

听到县城的项目已经正式投入运营,市里的谢会长早就等不及了,因为他们早已做好了准备工作,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这天上午,关云天正在办公室跟县城的养老项目几位核心管理人员商量工作,听见外面有敲门声,没等他说“请进”,门就被推开了,抬头望去,来人正是华源市老龄协会的谢会长。

“老领导,你怎么来了?事先也没打个电话。”关云天起身相迎。

“你们正在开会吧?我是不是打扰到你们了?”老谢站在原地,略显尴尬。

“没有打扰,我们已经完事了,你请坐吧。”关云天侧身对几位管理人员说:“你们回去吧,就按刚才决定的方案执行。”

“不好意思啊,没想到你们在开会。”老谢在沙发上坐下来。

“别说已经开完会了,即使正在开会,也没有什么关系,我说过,只要我在总部,昌达集团和我这办公室的门永远向你敞开着。”关云天也坐到旁边的沙发上。

“听说县里的养老项目已经投入运营了?”

“是啊,刚才这几位,就是项目的核心管理人员。”在老领导面前,关云天也不隐瞒情况。

“这里的项目顺利运营了,我们那里呢?你打算怎么办?”

“今天你来了,要不这两天我也打算找你,这里的事情基本告一段落,咱们分头行动,你拿着可靠性报告去办理立项手续,我找设计单位,让他们着手设计。”关云天道。

“你估计市里的项目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建成?”老谢似乎有点着急。

(本章未完,请翻页)

关云天略一思忖,“省城的项目规模很大,县城这个项目比你们的规模小,大的小的都有经验了,像你们那种中等规模的项目,做起来应该更加得心应手,我估计半年左右就差不多。”

从关云天这里知道了实情,老谢不敢耽搁,他马上起身告辞,“我回去了,你吩咐的事情得赶紧落实。”

“嗨,你也太着急了!还没说几句话呢,咱俩也有好长时间没聚到一起了吧?再忙也要吃了午饭才回去呀!”

“我看算了吧,还是抓紧时间工作要紧。”

“老领导,你现在已经处于半退休状态,干嘛对自己这么苛刻?再抓紧时间工作,这么长时间都过去了,也不在乎多等一天半天吧?”

老谢重新靠在沙发上,他略显疲态,点头感慨道:“你说的也对,很多事情就那么回事儿,你着急,有人不着急,所以,到头来弄得自己干着急。说实话,要不是在老龄协会兼着这么个职务,我才懒得管这件事!”

关云天有所不知,这几个月为了引进昌达控股公司的养老项目,老谢确实做了很多工作,跟不少职能部门打交道,他算体会到了底层百姓办事的难度。

老谢好歹现在还是市政 协的副主席,以他的身份去职能部门办事,虽然基本没有受到刁难,但工作人员跟他一丝不苟地讲原则,有些事跑几趟都办不下来,他是急不得说不得,只能耐着性子等待,否则,怕工作人员说他想搞特权。这就是为什么人家江副县长在县里,只用了半个多月就办妥的事,老谢用了三四个月还没完全办利索的原因。

每每想起这些,老谢就感到疲惫,但华源市政界都知道老谢在做这件事,而且他跟关云天也有过承诺,所以,他不能半途而废,即使骑虎难下,也要硬着头皮往前走。

让老谢没有想到的是,他跟市里现在分管财税的副市长谈税收减免和财政补贴事宜,对方竟然找出几条比较牵强的理由,想拒绝他的要求。老谢原来就在市府分管财税金融,他对有关政策了如指掌,当然不能苟同他的这位继任者的说法。

老谢知道,这位继任者不是他退居二线时推荐的人选,此人从外单位空降,有强大的背景,估计是故意不给他面子。但是,养老项目毕竟是市府明确支持的民生工程,老谢找到市府一把手,才最终把问题解决了。

涉及到项目用地也是办的不痛快,在关云天面前,老谢曾信誓旦旦地说华源市土地资源丰富,但真正向土地部门要求项目建设用地,却让他很伤脑筋。

老谢此前估计的确实没错,华源市的建设用地并不紧张,但土地部门给出的地块距离市区足有二十公里,那里环境条件极差,苍蝇蚊虫肆虐,交通不便,连道路绿化都需要投资单位从头建设,凭心而论,那样的位置兴办养老机构,即使建起来,也没有老人愿意去那里养老。再说,以关云天的精明,如果市里把养老机构的位置定在那样的地方,他也不可能接受。

对于土地部门的态度,老谢当然不满意,但对方请他谅解,因为区位好的建设用地,政府要拿到土地市场拍卖,实现利益最大化。老谢曾经在市府主管过财税金融,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他是知道的,而养老项目的建设用地,因为项目属于政府支持的民生工程,不仅不能在地价上要高价,还要给予适当优惠,这

(本章未完,请翻页)

就让土地部门为难了。

老谢非常清楚,在这种位置的地块上,关云天宁愿不在华源市做项目,也不会同意土地部门的意见。

为了把项目促成,老谢只好厚着脸皮再次亲自去找市府的一把手,苦口婆心地讲述养老项目的社会意义和项目位置的利害关系,也许看在曾经都在市府共事的情分上,一把手终于同意给土地部门的分管领导打电话,让他们把养老项目建设用地定在离市区较近的位置。

看见老谢情绪不高,关云天关切地问:“老领导,你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了?”

“困难?哼,天天都能遇到,不过好在都一一克服了,但是说实话,这个看上去名正言顺的民生工程,是我经手过的最拖沓的项目,跟我最初的预想完全不一样!”

“说句俗话,还不是因为你手中没有权力了,要是你还在原来的位置上,就这么点事,我看都不用你亲自出面,你的秘书或司机就能帮你把事办了,甚至只需打几个电话,下面那些职能部门就能主动替你办妥。”

“说的没错。为了公事,现在我拉下这张老脸去求他们,我都不知道自己图的啥!”老谢无奈地说。

“图啥?图的是对得起你自己的良心,因为你想为华源市的老年人办点事实。其实你一个退居二线的领导,完全可以在办公室混日子,待遇一分也不少,何苦操这份心!”关云天道。

“是啊,要是早知有这么多麻烦事,我才不出面呢。”

午饭时,聊起养老项目的投资,老谢道:“在你的庞大计划中,投资都来源于昌达控股公司,你就没想过吸收民间资本的加入吗?”

“民间资本?昌达控股是上市公司,除了省城的项目,我们在其他地方的投资都将来自于股票市场的融资,股市不就是个民间资本的汇聚场所吗?”关云天道。

“随着你们在其他地市的养老项目逐渐实施,对资金的需求肯定会越来越多,我的意思除了股市融资,你们是不是可以对周围的社会资本敞开大门?”

关云天想了想,“可以这样做,但无论社会还是民间资本,都对收益预期要求较高,你知道养老项目利润微薄,我们连银行的资金都不敢轻易动用,害怕利息对我们的经营成本构成巨大压力,对回报要求更高的民间资本,我们就更要敬而远之了。”

“你怎么解决越来越多的资金需求?难道你们要不断增发股票吗?即使监管部门允许,投资者未必能买账。”

“首先,即使下一步昌达控股公司要在其他地市做养老项目,也只能是循序渐进地一个一个展开,不可能在多个城市同时进行,这对资金的需求就远没有想象那么大;其次,不断增发股票根本不现实,我们不能让投资者反感。解决投资所需的资金有两个途径,第一,养老项目虽然利润不高,但收益稳定,多家机构投资者愿意持有昌达控股的股权,如果需要资金,我们可以向他们定向增发;第二,昌达集团在上市公司中占股达到百分之四十五,如果董事会其他股东不愿跟随,单凭昌达集团的股权收益,也可以把其他地市的项目往前推进。”关云天道。

“我还为你们的资金链感到担忧,看来是我多虑了。”

“谢谢老领导的关心!但我说过,昌达集团做事,从不仓促上阵。”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