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 第673章 感兴趣的话题

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第673章 感兴趣的话题

作者:创里有作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2 14:42:50 来源:平板电子书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跟位于省城开发区那些企业比较,昌达集团离省城就是有点远,这是事实,没有什么不能提及的,关云天丝毫没有责怪对方的意思,只是把这当做乘车途中一个闲聊的话题。

陈学良以为董事长因此对他有成见,连忙做解释。

“怎么能说幼稚呢?你居住在省城,一个近二百公里外的单位招聘你,换做谁也会有同样的想法,是人之常情。”关云天道。

“可是这里回省城很方便,而且单位还有班车,我当时把情况想得太坏了。”陈学良道。

“问题是从周一到周四,确实不能天天回家,起码不能帮助家庭做家务吧,这给有些家庭造成了困扰,我们对此感到不安。”

“比较起来,事情其实没那么糟糕。据我所知,那些在省城开发区上班的人,如果单位没有班车接送,八点钟上班,他们早上六点就得从家里出发,下午五点下班,每天到家都超过晚上七点了。即使单位有班车,早上也要六点半以前出发,晚上到家也是接近七点。总之,他们每天起早贪黑,把三四个小时都浪费在半路上了,从早上离家到晚上回家,每天花费的时间都在十二小时以上,那些人也不可能有时间帮家里做家务。”

关云天点头赞同,“那倒也是事实,其实那些人更累,昌达集团在省城居住的职工虽然周一到周四不能回家,但每天按时下班后回公寓休息,反而显得更轻松。”

“是啊,周一到周四下班后,空闲时间比较集中,这段时间要是能有效利用起来,还能做点什么。”

“对呀,这几天业余时间比较多,下班后你们一般都干什么?看电视,喝酒下棋打麻将,还是做点别的?”关云天只是随便一问,因为他一般不关心别人的私生活。

“我来的时间不算太长,朋友不多,下班后在公寓除了看看电视上上网,有时也看看书。”

“嗯,这是好习惯。一般看哪方面书籍?”关云天道。

“我的专业是通用机械加工,一般看专业方面的书,现在从事管理工作,也看一些管理类书籍。”

“管理类书籍?你都看过哪些书?”似乎找到了共同话题,关云天对此很有兴趣。

陈学良报出几本书的书名,“我只是随便看了看,也没怎么详细研读。”

“很不错,这是几本企业管理方面的入门书籍,如果有兴趣,我再给你推荐几本比较有深度的书,比如《个性与组织》,《管理决策与科学》,《伟大的组织者》,《杰克韦尔奇传》,《组织效能与评价标准》,《转危为安》和《追求卓越》等等。这几本书我办公室都有,你可以拿去看看。”

董事长亲自荐书,让陈学良有点受宠若惊,“哎哟,可能都是管理大师写的吧?我怕太深奥看不懂啊!”

“闲暇时间随便翻翻,连消遣都有了,能懂多少算多少,又不是参加考试,没有任何目标。这

(本章未完,请翻页)

些书我基本都看过,因为绝大多数都是大师们的经验总结,然后上升到理论高度,那些看上去深奥的理论或原理,结合书中例举的实例,理解起来也不是多么费劲。”关云天道。

“好,有时间我先借两本看看,开开眼界,向大师们学习管理经验。”

“企业管理这门科学,向书本学习固然重要,也别忘了向实践学习,向身边富有经验的人学习。在咱们昌达集团,你们比较熟悉的叶总就是管理专家,人家可是正宗的杜克大学MBA科班出身,特别在制造业管理方面,她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关云天由衷赞赏道。

“是啊,在培训班已经见识过叶总的风采,今后一定多向她请教。”

奥迪A8在高速公路上朝着省城的方向飞驰,关云天跟陈学良闲聊的话题好像越来越多,但在关云天的主导下,话题始终围绕企业管理的主题展开,从陈学良在国企下岗,到他在多个行业从事管理工作的经历,一直聊到国企与私企在管理方面的区别。

“都说国企与私企的区别在责任感不同,我觉得不应该一概而论,无论国企还是民企,关键在于经营者的素质。”关云天道。

“是啊,经营者的素质高低,决定了企业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在一个高素质团队的带领下,无论国企还是民企,经营业绩都不会太差。即使是国企,政府部门把一大笔资产托付给你,那是对你的信任,而且给了相应的待遇,你就应该责无旁贷地竭尽所能地带领团队,把企业做好。”见董事长平易近人,陈学良说话也逐渐放开了。

关云天当然对这类话题感兴趣,“哼,你这说法倒是很有新意。没错,无论何种所有制企业,既然委托方把大笔资产的经营权交给你,就说明人家对你的高度信任,经营者应该心无旁骛,把经营管理当做自家的事情,不要有任何杂念,这是企业经营者最起码的职业素养。”

“关总,我对民营企业不太了解,以前在国有企业,那里的经营者都是政府部门任命的,有些厂长或经理到企业就是为了当官,没把经营管理放在心上,那属于职业素养不够;也有一些厂长经理真心想把企业做好,但管理能力不够,心有余力不足,结果照样把企业搞得一塌糊涂,真是令人唏嘘。”

“说到底,就是经营者的德才兼备问题。无论什么性质的企业,如果经营者没把企业管理放在心上,或者只做表面文章,任何事情都只是为了做给别人看,即使企业掌门人经营管理水平再高,最终结果也不会太好,这属于有才无德。反之,你说那种有心无力的厂长经理,属于有德无才。作为选人用人的一方,如果为企业配备经营管理者,这两种人都不可取。”关云天道。

“现实中,确实也有一些企业管理者,不仅把企业经营的非常好,而且赢得了员工们的爱戴,在国有企业就有这种领导,他们调离后,原单位的很多职工还时常想念他们。”陈学良以前所在的单位,就有一届领导给职工们留下了良好印象

(本章未完,请翻页)

“前面提到了企业经营者的德和才,也就是能力与操守问题,除了这两方面因素,作为一个优秀的企业管理者,还要具备良好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情操。试想一下,就算你德才兼备,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都没得说,但你独断专横,拒人于千里之外,或者对下属和职工冷若冰霜,对员工的疾苦和关切不闻不问,这样的领导又怎能得到员工的尊重和理解?还有些人生活腐化,绯闻不断,后院起火,只能成为职工们茶余饭后的笑谈。”

在陈学良看来,这些都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但关云天在这种场合说出这番话,显然有其特殊目的。

尽管陈学良自己还不知道,但他和项飞已经被确定为昌达集团接班人的重点人选,利用闲聊的机会,关云天正好向他灌输一些理念,阐明一些观点,因为这些都是优秀管理者应该具备的特质。

“关总,你谈到的这些现象一般较多发生在国企,在民营企业的管理经营者中,应该很少见吧?”

“正如刚才说的那样,以上这些现象,跟企业性质关系不大,关键在于经营管理者的综合素质。这些年来,我听说和亲眼见过很多私企老板,有那么几家企业即使业绩不错,我认为完全得益于某种偶然因素,或者说机会,因为凭他们的能力和操守,加上那令人不齿的人品,他们的企业根本不可能发展起来。”

“但是,昌达集团虽然是民营企业,我觉得企业构架和管理规范程度,在所有企业中属于佼佼者。”陈学良由衷地赞赏道。

“不知道是不是佼佼者,但我们从企业创立之初,就尽量做到规范化,另外,虽然高端制造业这块业务归昌达集团独有,但集团公司通过业务打包,两次对外重组,两次借壳上市,企业经受了两次严格的审计,所以,你们今天看到的昌达集团,各方面都很规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无论国有还是民营,国内企业能达到昌达集团这种水准的并不多。”关云天不无自豪地说。

陈学良深有体会,他以前供职的地方国有企业,不仅企业规模跟昌达集团没法比,企业的决策和经营管理也差得很远。

作为当时的分厂厂长,也属于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陈学良清楚地记得,企业从省城搬迁到乡下,通过土地置换获得的两三亿资金,在未经集体讨论的情况下,被当时的企业主要负责人挪去囤积钢材,据说是为了给单位创收。

结果,半年以后钢材市场风云突变,价格急转直下,当初囤积的价值两亿多的钢材,不仅没能为企业创造任何收益,还亏损大半,最后连企业搬迁从银行贷款的本息都还不上,直接导致了企业破产倒闭。

现在回想起来,那样的后果完全是企业经营者的错误决策造成的!对于那件事,陈学良想听听关云天的见解,“关总,要是昌达集团遇到那种情况,一般会怎么处理?”

“你是说挪用闲置资金囤积原材料吗?不是不能做,但一定要慎重,否则,将赔的血本无归。”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