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 第674章 正确引导

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第674章 正确引导

作者:创里有作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2 14:42:5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同样是囤积原材料,在关云天创建昌达集团之初,他曾有过一次类似举措,而且更加惊心动魄,但最终获利颇丰。不过那并非头脑发热的即兴之举,而是建立在科学分析和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

即便如此,那也是惟一和最后的一次,在那之后的二十余年时间,面对多次机会,关云天再也不敢冒那样的风险了,而是以稳健的步伐,行进在相对平坦的大道上。因为企业做的越大,承担的社会责任也就越大,他不能让涉及两万余个家庭的近三万职工,跟自己一起承担那种坐过山车一样的风险。

关云天无意中提及的那件往事,陈学良却对此震惊不已,他没想到眼前这位内敛低调,行事稳健的昌达集团董事长,还有那么惊险的故事,便非常好奇地问:“关总,当时你正在筹备新项目,怎么突然想到囤积天然橡胶?”

既然引出了话题,关云天只好解释道:“当时筹备的项目要用天然橡胶作原料,而天然橡胶属于国际市场的大宗商品,项目筹备阶段我们在考察原料时,从多方得知,天然橡胶价格在当时已经处于多年的低位,业内人士告诉我们,根据他们的经验,在不久的将来,天然橡胶价格必涨无疑。”

“仅仅根据业内人士的经验,就决定囤积天然橡胶?关总,你们这胆子够大呀!”

“当然不是,但我们将其作为参考意见。回来以后,我又做了大量的调研,查阅了国际市场天然橡胶近二十年的价格走势和变化规律,再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归纳分析,通过理论预测得到的数据跟历史资料绘制的曲线基本一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果断出手,进口并囤积了几万吨天然橡胶。”关云天道。

“后来的情况怎么样?价格走势跟预测结果相符吗?出货是否顺利?”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陈学良追问道。

“可以说一波三折,惊心动魄,没有大心脏,恐怕难以承受。好在最终的价格走势跟预测结果基本吻合,我们见好就收,没等天然橡胶价格涨到最高,就赶紧出货了,虽然没能挣到最大差价,但那笔生意还是令我们获利颇丰。”

“关总,那么好的事,以后为什么不继续做呢?”

“哈哈!我可没觉得那是好生意,我认为那是一种投机行为,我们只是在最恰当的时候做了最正确的事,但那样的时机和那样的事,起码短时间内不会再有了。所以,仅那一次,此后金盆洗手,昌达集团不再染指那种业务。”关云天道。

“恕我冒昧,关总,你怎么知道以后不会再有那种机会呢?”

“不是绝对没有,我认为起码三五年之内不会再有了,因为那是由国际市场天然橡胶的价格变化规律决定的,而三五年后,我们在传统制造业领域做得风生水起,根本没有闲暇顾及那种不务正业的事。”

“那件事看起来偶然,实际上你们当时不仅发现了最佳时机,而且做了大量调研,实施过程中见好就收,此后不

(本章未完,请翻页)

再迷恋那种投机行为,显示了你们的稳健。”陈学良道。

“是的,做实体制造业的企业,如果把精力和资源用在投机上,那是不务正业,根本不可能把企业做好。”关云天希望用自己的经营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昌达集团这些年轻管理人员。

如果通过讲述公司那些历史事件,能起到向年轻人传达昌达集团经营管理理念的目的,关云天认为那倒不失为一件好事。

第一次听董事长亲自讲述昌达集团的过往历史,陈学良自然觉得津津有味,他兴趣盎然地继续问道:“关总,听人力资源部门的领导介绍,昌达集团第一次借壳上市的目的,是为了摆脱传统制造业,实现公司的产业升级。难道公司经营的传统制造业在当时无法继续维持了吗?”

关云天摆手否认道:“恰恰相反,昌达集团当时经营的传统产业几大板块正如日中天,业绩非常火爆,否则,对外兼并重组和资产打包上市就很难实现。”

“既然业绩火爆,为啥要离开传统产业?那不是把挣钱的买卖往外推吗?”陈学良觉得无法理解。

“做企业管理的人,永远别忘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古训。昌达集团的传统产业在当时的确做的非常好,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从多个层面感受到传统产业正在面对或将要面对很多困扰,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其中有些问题通过自身努力可以得到解决,有些问题则有可能给企业造成严重危害。所以,趁着业绩火爆,我们果断决定有计划有步骤地撤出传统产业。”

“通过对外兼并重组,然后将资产打包上市,等过了解禁期,再将昌达集团持有的股权变现,从而悄无声息地撤离传统产业。关总,你们这招掩人耳目的金蝉脱壳之计,简直太巧妙了!”陈学良赞叹道。

“当然,传统产业面临一些困扰,只是昌达集团撤离这一领域的原因之一,我们这么做还有另外一个目的,那就是在昌达集团实现全面的产业升级。”关云天道。

“做民营企业的,能主动想到产业升级,实在难能可贵!”

“形势所迫,如果想要企业继续生存发展,就得趋利避害,未雨绸缪,不要等到危机爆发了,才想起拯救措施,那就悔之晚矣,想跑都来不及!”

“当初打包转让出去那些传统产业板块,不知现在的情况怎么样?”陈学良道。

“我们剥离传统产业,并不是觉得传统产业不能继续经营,恰恰相反,在现实中,传统产业跟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但是,因为传统产业具有进入门槛低的特点,这一领域的竞争早已呈现白热化,而且乱象丛生,为了规范行业行为,监管政策势必越来越严。不是昌达集团害怕竞争,也不是我们回避监管,前面我已说过,趋利避害,是对企业管理者的基本要求,能避开的障碍,为什么非要迎头而上,碰的头破血流呢?”

“但是,规避风险需要锐敏的探测嗅觉,如果继续经

(本章未完,请翻页)

营传统产业,现在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昌达集团如果继续经营那些传统产业项目,现在什么样子不好说,但我可以给你举个例子,在那几个传统产业项目中,有个十几万千瓦的燃煤发电项目,在我们撤离后的第三年,就因为环保政策而强制关停了。据我所知,即使仍在经营的项目,因为各项监管政策的收紧,后来的经营成本也出现大幅度上升,现在的利润空间,比当时小多了!”想起以前那段往事,关云天庆幸当时的决策。

“幸好及时剥离那些传统产业,否则,还不知道会给昌达集团造成多大损失!只是那些后来的接盘者,恐怕亏得一塌糊涂了吧?”陈学良感叹道。

“也倒不至于亏的太多,虽然发电项目关停了,但我们帮助上市公司及时转产了一个中成药项目,既避免了发电厂职工的全面下岗,又阻止了上市公司业绩的大幅度下滑,使企业平稳度过了一场危机。”

“关总,昌达集团既已从传统产业抽身离去,你们为何还要为以前的事操心?”

“嗨,昌达集团不是那种只顾自己利益,不管别人死活的企业,虽然已经剥离传统制造业,但也不想眼看着接盘企业陷入困境,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能帮一把,绝不袖手旁观。”

“这也是昌达集团在社会上口碑极好的原因吧?”

关云天点头赞同,正好借题发挥,“企业文化跟人的品质是类似的,一个人如果自私自利,心怀不轨,必然没有什么朋友,现实中有些人以为自己很聪明,把别人都当傻瓜,跟任何人交往都想占便宜,一旦占不到便宜就觉得自己吃亏了,这种人不管他嘴上说的多么动听,人们都会离他而去。企业交往也是如此,生意场上讲究亲兄弟明算账,这没有问题,该挣的钱当然要挣,该承担的责任也不能推卸,如果利欲熏心,别的企业就会躲着你。”

其实,一家企业的口碑,跟管理者的人品一脉相承,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即使他的经营管理能力再强,他领导的企业也不可能有健康的企业文化。反之,一个具有高尚品格的老板,企业在他的领导下,必然人心所向,广结财源。

陈学良也许不知道董事长的良苦用心,关云天认为,作为昌达集团的接班人,经营管理方面的能力固然重要,但优良的人品和高尚的情操更加重要,将来把昌达集团交给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掌管,不仅令人放心,也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在长达半年多的考察过程中,从众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的陈学良和项飞,不仅工作能力高出一筹,而且人品也得到关云天、叶佳怡和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的一致认可,否则,他们两人也不可能受到重点关注。

关云天认为,陈学良和项飞能脱颖而出,也属难能可贵,对于这样的青年才俊,他们良好的品质固然令人欣慰,但在正式对外公布之前,除了对他们进一步观察考核,也有必要给予正确的引导,让他们的价值观得到巩固。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