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军工子弟 > 第1290章 找人当筹码也不容易啊

重生军工子弟 第1290章 找人当筹码也不容易啊

作者:葫芦村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6 00:11:48 来源:小说旗

果然!

2000台航空发动机,404不会要他们出钱。

可引进苏-27的70亿美元,却需要他们出了。

谢凯停顿,众人都是这样想着。

他们不得不佩服这个小子的底气,更是佩服他的算盘打得响。

“苏-27战机技术引进,在目前来说,对方提出的要求是采购总数量不低于200架,按照预计价格,采购金额大概在50-60亿美元之间。当然,大家也应该明白,即使签订这样的合同,也不可能给这么多钱。两百架战机不仅不会一次采购,甚至很大一部分会由苏联提供零部件,国内生产线组装,然后苏联提供技术支持,国内生产再组装……”

谢凯刚说完,赵玉军就声音带着哭腔说道:“谢凯啊,我们可不是红旗集团,哪里有那么多经费……整个601跟112厂,每年财政拨款只是保证我们不破产……别说50、60亿美元,连5、6亿美元我们整个单位不吃不喝,凑十年都凑不出来的。”

“是啊!谢凯,航空部也没有能力向财政部申请这么多的外汇……”赵峥看着谢凯,满脸苦涩。

他的声音中,同样带着一丝颤抖。

他们连个几千万美元的合作项目都要开会研究很久。

财大气粗的404倒好,人家谈合作,动不动都是百亿美元。

白彦军看着他们,心里鄙视不已。

本来就不待见他们,这时候更没好气地说道,“钱的问题,你们不用考虑,如果谈妥了,自然有我们负担……另外,你们只需要准备好技术跟要求,由谢凯跟苏联人谈就行了。到时候资金的问题,绝对不会让你们为难。”

他的话中,带着对其他大佬们的轻蔑。

几位大佬神色更是怪异无比。

人家单位有钱,说话都特么的硬气。

那可是上百亿美元啊!

404哪里来的这么多钱?

谢凯众人的反应,知道这样下去不是个事。

要是航空工业部跟中航技的人不愿意跟苏联人谈判,到时候他去谈苏-27引进,就有点被动了。

他为了自己的小命,本来只是蹭苏联人的飞机。

现在把航空工业部跟112厂的人都给拖上,属于商业谈判,苏联人要想绑架他,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何况,谢凯也不仅是为了自己的小命,更是为了早点把苏-27的技术给弄到国内。

谢凯叫上中航技跟航空工业部的人,就为了让他们当筹码。

他们不去,怎么行呢?

当然,苏-27引进后,肯定会交给112厂的。

在谢凯的那个时代,112厂引进了苏-27后,发展得非常快。

甚至还得到了一个外号叫沈霍伊!

这个外号就因为112厂,把苏霍伊的大部分技术消化了,利用俄罗斯提供的零件搞出了苏-27国产版本的歼-11,更是在歼-11的基础上,搞出更加先进的歼-11B,歼-16,最后在进一步引进苏-33舰载机后,很快高出了国产航母的舰载机舰-15……

不为别的,就因为苏-27作战半径达到了1500公里!

谢凯知道他们的担忧,平静地解释,“诸位,目前我们手中航空项目有多少,大家也应该清楚。可无论如何,我们的战机,因为技术基础跟经验,无法达到苏-27这种作战半径超过1500公里的程度。而目前,项目太多,引进后,也没法放在我们单位……112厂毕竟是兄弟单位,也是国内航空技术实力最强,技术储备、经验最丰富的单位。引进苏-27这样先进的战机,放在112厂更合适……我们希望大家一起参与进来,共同提高我们的国防实力……”

谢凯这样一说,其他人脸上好看多了。

虽然,苏-27还是得他们出钱。

赵玉军看着谢凯,满脸苦笑,“谢凯,我们真的没钱,而且,对于苏-27也不了解……”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白彦军粗暴地打断了,“知道你们为什么一直发展慢么?就因为太多考虑了。我们既然说了,资金的问题,我们想办法解决。另外,引进苏-27的生产技术已经不是第一次谈判,红旗集团在这方面早就准备充分了,如果你们不愿参与进来,就算了。”

白彦军本来就不爽苏-27就这样给112厂,这会儿说话,没有丝毫客气。

其他人听到这不客气的话,只能受着。

所有人都清楚,苏-27这样的技术,任何一个单位都不会放弃。

引进后只要消化了,112厂的技术实力将会突飞猛进,跟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112厂本来就是国内航空制造单位中技术实力最雄厚,经验最丰富的单位。

哪怕红旗机械集团跟132厂合作,也是无法撼动他们的地位。

赵峥有些担忧地看着谢凯,再盯了盯白彦军,才开口说到:“目前国内航空人才储备不是很充分,现在引进技术,需要消化,到时候……”

他没有说完,大家都知道他的潜台词。

国内航空工业人才不足,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个问题,从建国到现在,都困扰着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

而要命的是,404还特么疯狂地挖人!

别到时候404帮着引进了,然后说什么让112厂跟601所用技术人才去补偿。

那样一来,引进了技术,也不是短期内可以消化完成的。

“人才不够就培训,不能因为人不够就放弃机会,失去机会以后将再难以得到。当然,我们可以保证,以后只合作,不再挖你们的人。”

谢凯做出了承诺。

挖人这事儿,本来就是他出的馊主意。

到目前,国内整个航空工业都被他们给挖到了怨声载道的程度,再挖下去,404肯定要挨收拾。

到目前,404其实也不需要挖人了。

赵玉军等人根本就不会想到,谢凯的锄头,已经挥舞到了苏联国内。

只要苏联一倒下,通过跟苏联的技术合作,可以充分地了解到苏联国内相关专家以及核心技术人员的情况,那时候稍微勾勾指头,苏联专机跟核心技术人员,就是404的了……

国内确实在航空工业领域用人需求方面有着很大的缺口。

404动不动挖其它兄弟单位核心技术人员的事情也是事实,这方面的技术人员本来就难以培养。

听着谢凯承诺,其他人虽然不放心,不信任,也没法表示什么。

难道告诉谢凯,咱们不相信你的节操?

“既然是引进技术,在引进过程中,让年轻的技术人员参与进来,用以老带新的方式,一个老人带数名新人,这样一来,十年后,我们就会拥有大批经验丰富的优秀技术骨干,而在跟苏联的合作中,大量派遣技术人员到苏联学习……“

谢凯的这一说法得到了赵峥的认可。

连赵玉军也觉得是这是好办法。

112厂一直都是采用的这种人才培养模式。

国内航空工业的单位,只要是战机相关的,等都是从112厂分出去,112厂几乎孵化了国内所有的战机制造单位,不断地为整个国家航空制造提供人才,最终依然还是国内航空工业实力最雄厚的单位。

即使被红旗机械集团挖走大量技术骨干,112厂的项目依然没受到太严重的影响,项目进度也没被拖累太多。

如果112厂有红旗机械集团那样庞大的资金砸入,恐怕研发成果远比红旗机械集团更多。

柳东盛回到酒店后,直接找到乌克兰航空工业部部长季米诺夫。

季米诺夫虽然主管乌克兰航空工业部,同样也是苏联航空工业部的重要人物——副部长!

把情况介绍了后,季米诺夫一脸疑惑地看着柳东升,“他们去乌克兰的目的真的只是谈判?”

柳东盛看着季米诺夫这个便宜老丈杆子,咧嘴一笑,“将军,他们主要的目的,是想跟安东诺夫设计局进行合作,那家单位不仅仅开发战斗机,还开发民航客机,以及大型军用运输机。”

对于柳东盛的这种说法,季米诺夫深信不疑。

安东诺夫设计局,那可是整个乌克兰的骄傲,更是苏联航空工业的骄傲。

安-124这样的大型军用运输机,连美国人的C-5都比不上。

更不要说安-225这种巨无霸,最大起飞重量达到640吨的世界最大型飞机,美国人那是绝对造不出来的。

中国人借着跟苏联航空工业部谈判引进RD-33发动机以及苏-27战机的机会,到乌克兰跟安东诺夫设计局接触沟通,寻找合作可能性,是非常正常的。

安东诺夫那可是整个世界上最顶级的航空设计单位,没有之一!

苏联高层并不愿意把这样庞大的运输机设计制造技术提供给中国人,中国人在得到技术后,将会成为他们的竞争对手。

对季米诺夫来说,他虽然是苏联航空工业部高官,同样也更需要考虑乌克兰方面的利益。

目前因为苏联财政部拿不出钱来,安-225的第二架飞机组装都已经停滞了。

工厂只有少量的订单。

季米诺夫了解了情况后,直接就去找航空部工业部长米沙维奇夫斯基,把从柳东盛这边得到的消息转告给了他们。

米沙维奇夫斯基很高兴,“中国人这样的打算,跟我们一起走,在路上我们就可以展开谈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