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军工子弟 > 第1800章 垂直起降超音速战机,必须搞

重生军工子弟 第1800章 垂直起降超音速战机,必须搞

作者:葫芦村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6 00:11:48 来源:小说旗

“按照这种修改,前段进气温度从目前的1420℃降低到1380℃,燃烧效率跟推进效率只会降低5%左右,使用寿命会提升到约700小时……”

孙宏神色怪异地看着谢凯。

心中的激动不如震惊。

谢凯并不是发动机领域的专家,但是人家却能找到问题关键所在。

不佩服都不行。

“孙总,降低了5%的功率,是否可以满足我们的使用需求?”谢凯关注的不是降低了多少。

使用寿命翻倍,算起来,也是很大的突破,尤其是推力降低很少。

“完全可以满足超-7的使用。”孙宏不得不面临这样的结果。

即使震惊,也只能接受。

他们之前真的没有往这方面考虑过。

“单发的超-7甲,主要作为高级教练机使用,起飞重量要求不高,空中航程等都可以尽可能降低,没有任何问题;即使双发的超-7乙,两台发动机,也能完全满足使用需求,甚至会因为发动机结构减轻,不影响航程跟机动性……”

“既然这样,就继续改进这种设计结构,争取找到最优的设计,制造样机进行实验。只有一条,效率跟推重比必须满足超-7乙的使用需求,同时提升发动机使用寿命,让单位使用成本降低下来。咱们空军经费少,不仅要战机性能先进,也需要使用跟维护成本更低,否则空军那点经费根本无法承受……”谢凯仿佛没有什么感触。

对他来说,无法达到苏联进口的AL-31那种1500小时的使用寿命,就缺乏竞争力。

推力跟推重比都有很大差距,使用成本还很高。

AL-31发动机目前价格也就200多万美元一台,单位成本也就一万多美元每小时;即使这样,对空军来说,飞行成本依然很高。

RD-33发动机价格便宜,可战机性能降低了很多,成本低,带来的是性能的不足。

空军不仅装备不起多少先进战机,也承担不起太多先进战机的飞行。

要是一百架苏-27,每天飞行一小时,仅仅发动机成本,那就需要将近两千万美元,这还不算其他的燃油成本、机场建设成本、战机整体折旧等一系列的成本。

这些都算起来,成本至少得超过3000万美元。

这还只是每天。

这一年下来……

全国一年军费才70亿美元左右,仅仅百架的苏-27这使用成本都足以让部队破产。

经济没有发展起来,装备太先进的战机,根本用不起。

谢凯一直都明白为什么空军宁愿装备落后的战机来训练飞行员,而不是大规模装备先进战机,装备了先进的战机,飞行员一周也飞不了几个小时。

都是没钱闹的。

所以,在他们开发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发动机消耗成本。

战机在空中的消耗,那都是以万为单位。

装满了燃油,也飞行不了多长时间。

发动机使用寿命要是提升不上去,一台发动机动不动都是几百万,这飞机部队用不起,开发出来有什么用?

“明白……”孙宏叹了口气,“之前确实我们陷入了误区,没有往这方面想过。”

“这不能怪你们,很多科研,我们没经验,国外也不会把他们先进的经验教给我们。这也是突破。”谢凯并没有去数落对方,“你们取得的成果已经非常大了,一个方向走不通的时候,就调头向另一个方向寻求突破,很多时候会有惊喜的……”

孙宏深以为然。

谢凯在知道结果后,直接找了廖东风。

“全力配合技术团队,老规矩,不用等前一台的实验完成,改进了部分就继续生产样机,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等待。另外,过阵会有一批苏联发动机专家到这边,提前做好保密工作……”

“苏联发动机专家?他们是来这边指导我们?乌克兰的那些专家,一个个拽得不行,关键的东西问了也不说……”廖东风对苏联专家不感冒。

在他认为,任何技术,都需要自己突破,自己掌握。

自己有了,才是真的有,不求人。

“不,他们是来工作的,帮我们干活,给他们挣工资。”谢凯的话,让廖东风很不理解。

还没等他问明白,谢凯就离开了。

只留下他自己在这里琢磨。

对于苏联专家,谢凯也没有了以前的热情,毕竟基地里面那批人干活也不认真不是。

现在涡扇-6G发动机能取得突破,跟那些苏联人谈,也就容易了。

“垂直起降设计?谢总,咱们现在的设计都花了很多年,如果要重新改型设计,增加向下的起降付诸发动机,会破坏整个现有的结构设计……”霍海源没想到,谢凯在给他们带来好消息的同时,又带来了这么不好的消息。

谢凯居然提出,要在起飞距离本来就很短的超-7乙上增加升力发动机,后期还需要更换可大角度偏转尾喷口的矢量发动机。

这不仅是对他们设计团队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对发动机提出更高要求。

“先把项目搞起来。我们需要先进的舰载战机。”谢凯脸色很严肃,“要搞航母跟两栖攻击舰,就不能没有这东西,否则以后我们没有垂直起降战机可用。”

“不是有直升机吗?”不是霍海源不想搞这个。

谢凯提出的,技术上都很难实现。

国内连基础的涡轮风扇发动机都没搞定,带偏转喷口的矢量引擎,那更是不知道如何下手。

“直升机要是能解决问题,需要搞这个?再说了,直升机难道可以做到超音速?”谢凯白了这位大佬一眼,“现在建造的航母,如果装备我们海军,哪架战机可以着舰?靠着没有战斗力的超-7A?”

不是谢凯要瞎搞。

即将到达的苏联专家,不少来自雅科夫列夫设计局。

雅克-141的实验还在持续,但是这项目,无法再进行下去了。

谢凯可不会眼睁睁地看着这样的机会就这样放弃了。

连最早搞出《物理衍射理论的边缘波行为》这种隐身战机基础理论的彼得·乌菲切莫夫,谢凯都给搞回来了,自然不会放弃雅克-141的团队。

如果无法跟雅科夫列夫设计局的专家们合作,最终只会便宜美国人。

美国人用来抢劫他们盟友的F-35系列,虽然谈不上在三轴旋转喷管设计等方面抄袭雅克-141,设计经验,尤其是升力-巡航发动机的设计布局,来自雅科夫列夫设计局,连 F-22使用的F-119发动机,同样受到了雅克-141使用的R-79发动机的影响。

谢凯深知这一切。

越到后期,垂直起降的超音速战机所能提现的综合作用也就越强。

仅仅靠着旋翼直升机,是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的。

无论怎么发展,旋翼直升机要想如同喷气式战机这样拥有超音速能力,难度实在是太大。

还不如搞以喷气发动机为基础的垂直起降的超音速战机。

何况,旋翼直升机在隐身设计等方面也会受到很大制约。

“这技术难度太大,之前国内搞过,原本是准备以歼-6为基础,结果搞了一阵,难度太大而放弃。”霍海源提醒谢凯。

“国内搞过?”谢凯真不知道。

他知道的就是在二十年后,国内为了发展两栖作战能力,开发两栖攻击舰后,两栖攻击舰出来了,结果没有可以使用到上面的垂直起降超音速战机,仅仅只能使用武装直升机。

无论是防御半径还是作战能力,都受到严重的限制。

“对,搞过。在68年,就成立了专门的课题小组,那也是全世界短距/垂直起降技术发展最火热的时候,只不过,相比正常滑跑起飞的战机,最终没有多少成功的范例……”霍海源把当年国内搞短垂项目的情况告诉了谢凯。

目的就是告诉谢凯,这不是容易搞的。

连国际上那些基础良好的国家,搞出来,也没几款可以投入实用的。

现在几个国家服役的垂直起降战机,技术已经落后,滑跑起飞的固定翼战机,才是未来。

霍海源说的是有道理的。

目前要是搞这个项目,技术难度大不说,也会挤占其他项目的经费。

可不管他怎么说,谢凯都坚决反对:“现在发动机问题不大了,可以由杨伟团队进行设计优化等,准备设计定型;以超-7乙为基础,增加2~4个升力发动机,不使用可偏转喷管的涡扇发动机,以此解决技术问题……”谢凯的态度很明确。

没有技术基础,我们可以先搞难度小一些的。

国际上现有的垂直起降战机,大多数都是老式设计。

符合未来发展的机型,雅克-141还在继续试飞改进,最终甚至都不会定型就由于苏联解体发展不下去,给美国人做了嫁衣。

美国F-22估计刚立项,F-35更是没有影子。

现在就开始搞,才能避免以后两栖攻击歼没有影子。

“搞什么?你不是都说了,不瞎搞项目了?”谢凯刚回到首都的办事处不久,岳林就怒气冲冲地找来了。

见面就愤怒地质问谢凯为什么又要上马新的项目。

“岳叔,这可不是上马新项目,而是改型啊。超-7的改型工作,肯定要持续不是?无论是气动外型向隐身设计的改型,还是技术性能的提升……”谢凯一脸笑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