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军工子弟 > 第1820章 有这样性能的运-15,还要什么伊尔-76?

“运-15还没首飞,到时候直接用伊尔-76作为载机平台,验证我们的预警机……”

谢凯在跟龙耀华等商量好后,直接去找了马凤山团队。

运-15的进展虽然不错,到现在,依然还处于样机研制过程,刚刚开始进行地面滑跑试验,连首飞都没有。

宽体的运-15,看起来比运-10庞大了很多。

虽然机翼跟机高都没有多大变化,仅仅是由原来的窄体改成了宽体。

窄体变成了宽体,也没有增加太多空间,作为客机,中间依然是只有单通道。

跟伊尔-76对比起来,还是要小很多。

谢凯对这样的飞机,已经很满意了。

作为空中预警机平台跟空中加油机平台,最大起飞重量150吨级别的飞机,终究还是有些小,特别是载重量等问题。

伊尔-76大多型号的载重量都只有40吨左右,最大起飞重量在200吨左右。

运-15要想达到这样的性能,设计跟基础都必须比苏联更好,目前根本没可能。

“可我们是按照运-15进行设计的。”程不时皱眉看着谢凯,“伊尔-76引进后,会对咱们的大飞机造成不小影响,会少很多订单。”

“资金不会缺,运-15只不过是论证技术。我们真正需要的,是航程超过9000公里,最大起飞重量在220吨以上,载客量能到300座左右的民航客机。那样的飞机,用来改造成军用运输机跟其他空中平台,也容易很多……”谢凯没有解释太多。

运-15确实就是一个技术验证的项目。

这种飞机,用来做干线客机有些勉强。

运-20,按照目前积累的技术经验,搞起来也就比较容易了,到时候运-20会作为一个基本型号,再以此为基础,研发民用版本,军用版本。

“要不,把你那架伊尔-76借给我们?”马老没说会阻止国产大飞机项目前景什么的,直接就开口问谢凯借飞机,“其实之前跟空军那边的技术团队都在讨论,两个方案,一个是更大型的,至少要以运-15下一代两百吨级别的飞机,那个功能更先进,可以作为战略预警机使用……”

“感情在这里等着我呢。我们基地那架算了,使用的次数太多了,过几天给你们调集一架新的用于实验。”谢凯一脸笑容。

获得了马凤山的支持,也就容易了。

国产大飞机,这位可是当家花旦,绝对专家。

“说说运-15吧,现在所有人都在关注这项目。等待还是借着机会低价采购,是最有争议的。”谢凯转移了话题,说明了自己的目的。

运-15的情况,他们都知道。

短时间内要进入批量制造,可能性不大。

“去车间吧。”马老点了点头,让谢凯跟着去组装车间看运-15的样机。

设计研究团队大部分都调回了404基地,大飞机的样机也在这边进行组装。

毕竟现在无人机的研究成果不多,也没可能大量制造。

这边只有一个总装车间,一进入车间,就能看到那架外面已经蒙上金属蒙皮,内部正在装配各种电子设备的大飞机。

“这就是我们的运-15么?”

看着眼前已经成型的大飞机,谢凯心思有些复杂。

不再像运-10那样细长;同时也没有伊尔-76那样短粗。

谢凯这是第一次看到完整的运-15,哪怕他回基地的时间不少。

跟旁边在里面接受改装的超-7乙战机,绝对是巨无霸。

可谢凯见识到了安-124跟安-225这些巨无霸后,对于眼前机体比运-10粗壮了不少的大飞机,谢凯真心没有什么激动的了。

何况,眼前的飞机,尚未飞上蓝天翱翔。

这,就是国内航空制造业最尖端的力量了。

“机体长47.32米,翼展48.57米,高13.5米……按照超级计算机模拟运算的理论飞行数据,地面最大滑行重量为154吨,最大起飞重量153吨……”马老自豪地向谢凯介绍着,看着眼前的大飞机,这位大佬的眼神中如同看自己孩子一般慈爱。

“飞机自身重量多少?”谢凯比较关心这个,“运-10无法作为空军加油机平台,就因为自身重量太大,能携带的燃油数量太少。”

越是进展快,深入研究,就越明白当年为什么运-10被下马。

各种问题,都是太过乐观了。

国家当年根本就没钱来砸这些问题。

这些年404很大一部分资金砸到了大飞机里面,前前后后加起来,至少上百亿的资金,到现在,几乎没有见到利润,订单还是一些友情订单。

“这就是目前我们最大的进步。这架飞机,自重只有58吨。”程不时脸上更是自豪。

谢凯听到这个,顿时变得惊喜起来。

平时没有了解具体情况,现在知道了,自然惊喜。

“运-10的空重都达到了58吨,运-15无论是长度还是机身直径都增加了不少,怎么总重量没有增加?”不是谢凯怀疑,而是太难相信了。

要是真的,困扰国内航空制造业发展的一些基础技术,已经被解决了。

“运-10之前没有大压机,机身为了保证结构强度,不得不加厚材料;另外,原本的材料也没有取得突破,这几年,在基地跟冶金工业部相关单位的合作下,原本一直没有搞出来的LC4高强度铝合金也开发出来,在有了大压机的锻造后,强度更高……”

听到这些成果,谢凯突然有了一种想哭的冲动。

这些被称之为航空产业进步路上拦路虎的基础技术,终于取得了突破。

“目前国内正在研究LC6,苏联的B96合金技术当初我们国内拿到了,小批量实验室条件制造下,性能还不错。另外,为了进一步减轻飞机自身重量,增加机体结构,我们在运-15的设计过程中加入了TC4钛合金。用TC4钛合金在大压机锻造后作为飞机主大梁,同等结构强度下,重量减少了至少8吨……”

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向谢凯介绍着眼前这架飞机上面的技术成果。

仅仅使用钛合金,机身重量节省8吨,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飞机可以多带8吨的燃油,可以多携带8吨的货物!

意味着飞机可以飞得更远……

唯一不好的就是制造成本增加的不少。

一吨钛合金,尤其是TC4这样军用级别的顶级钛合金材料,制造难度本来就高,一吨仅仅材料都得二十多万。钛合金属于难加工材料,加工困难,加工费用更高。

“使用了多少钛合金?”谢凯估算着价格。

要是成本太高,最后这飞机价格喜人了,就不美丽了。

“3.5吨左右,成本要增加好几百万。”程不时有些尴尬。

运-15的成本,比运-10的成本增加了几乎一倍。

“这还没什么问题,最大载荷情况下,航程多少?”谢凯问出了最想知道的事情。

运输机,特别军用运输机,这是最重要的指标。

当年运-10之所以在民航客机失去发展前景,最终也没有被缺乏大飞机的空军看中,就因为各种指标太差。

最大起飞重量110吨,空重就达到了58吨,剩下52吨的重量用来分配给飞机搭载的燃油跟载荷。

改装成空中加油机,整个飞机中连自身飞行需要的燃油,总共也就52吨,最多有四十吨燃油给战机加油,而用轰-6改成加油机,最大载油量都有四十吨,如果换装涡扇发动机,最大载油量也有50吨,运-10并没有优势。

至于预警机?

最开始的运-10,商载五吨的时候,最大航程8300公里;商载15吨航程就降低到6400公里。这只是航程,不是作战半径。

而404接手后,一直都在改进,至少有五次重大改进了,解决了不少问题。

即使这样,依然无法满足军用需求。

现在运-15因为各种基础技术的解决,性能达到了超乎想象的程度。

波音737-320B最大起飞重量151吨,空重都有66吨,这或许就是这3500公斤钛合金节省出来的。

刚好减轻重量八吨呢。

“如果载重40吨,最大航程在4200公里左右。”

“达到了伊尔-76的水平?”谢凯更是惊疑不定,一时间有些不敢相信。

伊尔-76大多数机型,在载重40吨的时候,航程也就4200公里,当然有些改进型可以超过5000公里的航程。

如果真的这样,无论是搞隐身战机,还是搞起飞重量更大吨位的运输机,基础都非常好了。

C929这样的客机,最多零几年,就能搞出来。

“差不多。不过,如果我们的涡扇-8如果无法按照预期的进展,解决问题,跟运-10一样,无法投入商用,进口发动机,并不是靠谱的……”马凤山叹了口气。

谢凯看着眼前的大飞机,失落的同时,变得期待了起来。

该死的发动机,这是一直存在的问题。

早就已经不着急了,只能靠着等。

关键是现在其他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运-15,没有任何一个零部件采用进口。

哪怕这台飞机装的,都是使用的四台涡扇-8,东风动力厂生产的,使用寿命不高,也就五百小时,比目前涡扇-6G的使用寿命还低很多。

有这样的飞机,还要那么多伊尔-76干什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