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军工子弟 > 1311 谈判进行不下去了?先喝酒嘛

重生军工子弟 1311 谈判进行不下去了?先喝酒嘛

作者:葫芦村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2 17:37:15 来源:平板电子书

白彦军的猜测并不是空穴来风,之前谢凯就谋划过苏联的AL-31F发动机。

那时候苏联人连看都不给看,根本就没有任何引进的可能。

现在这种情况,苏联人为了出口苏-27战机,完全会同意在战机出口合同中绑定这款大推力发动机。

如果不出口技术或发动机,那跟中国的合作几乎没法谈下去,他们自己都不好意。

“你为了十号工程?”

“不仅仅是。”

一老一小的对话,让其他人摸不着头脑。

怎么又跟611的十号工程有关系了?

苏联人一直都在分析中国人的目的。

换成任何国家的代表团,在知道了性能缺陷后,不可能继续引进战机跟技术。

“中国人很多武器装备都是从我们国内引进,然后仿制生产。这次是否同样是为了引进技术来提升他们的能力?”奥列格问着众人。

他的推测不是没理由的,这也是他一直不喜欢跟中国合作的原因。

中国人往往会在合作中偷取技术,并以此为基础开发出自己的技术。

长期下去,在未来会变成苏联武器装备出口非常强的竞争对手。两伊战争刚爆发,中**工厂就拼命搞各种苏联武器装备,回去仿制生产,等着交战的两个国家上门购买。

苏联在先进技术研发上投入了巨大的成本,中国人一旦拿到技术,消化完成,成本几乎低得可以忽略不计。

苏联同类型的装备,在价格上,根本没法跟中国的产品竞争。

这对奥列格这位苏联军事工业会主席来说,是无法接受的。

米沙维奇夫斯基也点了点头说道:“可能性非常大,但我感觉不仅仅是引进技术并加以改进这么简单,中国人在国际引进技术一直都是这样的套路,如果只是引进,他们不会指出这么多技术缺陷。有其它的目的。”

“其它的目的?”

中国人具体有什么其它目的,苏联和中方除谢凯外,没人知道。

西蒙诺夫看着几位大佬,摇头说道,“苏-27可不是他们想仿制就能仿制的,涉及到的技术在我们国内都非常困难,而且,他们是没有7.5万吨大压机,也没有相关的材料配套……中国人除非有比我们更强的技术实力,否则消化、吸收甚至改进需要至少二十年,那时候,这款战机早落后了。”

不是西蒙诺夫不相信中国人的技术实力,苏-27战机技术太复杂,苏霍伊都搞了二十年,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

中国人能如何?

一直没开口的切尔瓦科夫突然开口,“我知道了!发动机!中国人想要AL-31F发动机。”

这话一说出来,其他人都不解地看着他,不知道他这推测从何而来。

中国人为了发动机,至于绕这么大的圈子?

苏-27上真正的好东西,就是那两台AL-31发动机。

AL-31F涡轮风扇发动机,可是推重比超过10这一级的大推动发动机,世界上没有几款同类型的发动机,中国人拿到这样的发动机没有战机项目又能如何?

切尔瓦科夫见大佬们都看着自己,解释道:“上一次接触时,中国人就对AL-31F发动机表示了浓厚的兴趣,当时根据我们的推测,中国国内很可能在研究新的战机项目,而且是国际上主流战机……”

听了这番话,大佬们相信了他的说法。

中国人到目前为止,除了跟美国人在和平典范中合作改进歼-8II项目,对他们国内的歼-7进行进一步改进外,没有听说有新的战机项目。

这是有些不可思议的,歼-7只是米格21的仿制品,歼-8II不过是歼-8的改进型号,而歼-8同样是以米格-21为基础。

无论什么情况,各个国家都不会一直给自己空军装备落后战机,中国这样的大国更不可能。

他们会瞄准世界上先进战机进行研发,开发新一代战机,只不过,中国人的保密工作做得太过到位。

切尔瓦科夫一脸严肃。

中国人在科研方面一直采取这样的手段,跟苏联没有任何区别,就像苏-27在列装部队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保持高度保密的。

如果中国人只为了一个发动机,对合作对来说是有好处。

他们更不担心中国人仿制他们的AL-31发动机。

中国技术基础太差,当初从英国引进了贝斯发动机全套技术,到现在都没成功国产化。

奥列格有些担心,“米格-29战机的生产厂生产他们的超-7战机零部件,出口RD-33发动机,在这之前基本谈妥。依照当初中国人的意思,如果在苏-27战机跟技术出口无法达成合作,之前谈好的合同都得作废。如果他们只要求采购AL-31发动机,怎么谈?”

其他人脸上都是露出担忧神色。

米格战机制造厂总经理阿列克谢·斐德罗夫更担忧。

之前谈判的合同中,米格厂得到的好处很大。

一旦苏-27谈不拢,他们连工都开不了。

米沙维奇夫斯基见众人都考虑各自的心事,叹了一口气,这时候还考虑各自利益。

“如果只提供发动机给中国,那不能同意。目前中国超-7已经在向米格-29的作战性能靠拢;一旦拿到苏-27的发动机,再开发出跟苏-27性能接近的战机,这对我们战机出口市场来说,会产生非常大的压力。”

作为航空工业部的老大,他非常担忧这样的事情发生。

中国技术一旦提升上来,苏联出口肯定受到严重影响。

发动机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技术问题,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有势力设计并生产,目前中国最缺乏的就是发动机。

西蒙诺夫觉得对方不可能仅仅是为了发动机,如果只是这样,中国人不可能这样干。

“诸位,如果中方只需要发动机,为了开工率,可以提供。以他们的性格,不可能只为发动机,他们真正的目的应该还是想要苏-27的生产技术。”

中国人买装备,向来连技术一起买回去,在引进的基础上加以吸收改进。

从而实现他们追赶世界先进技术的目标。

也就是他们所谓的弯道超车。

对于采购苏-27战机的所有客户来说,苏联人更喜欢印度人。

印度人不会谋求技术,买了技术回去,他们根本也玩不转,更不用说在买回去的技术基础上开发出更先进的技术。

中国人就不一样了,不管引进任何装备,就算不给技术,他们都会自己拆开了测绘仿制,而且学习能力还非常恐怖。

虽然在华约阵营中,没有技术专利这一说法,谁能仿制出来,就是谁的本事。提升国防实力本来就是不择手段的事情。

可中国人的学习能力让苏联都觉得害怕。

各种先进的技术,往往都是要防备着中国的。

“先生们,与其这样猜测,不如跟中方接触。他们肯定会暴露目的,不可能拖着,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浪费在这上面。”奥列格觉得,既然揣摩不出中国人的真实意图,还不如直接谈判。

之前谢凯说了很多关于苏-27战机的缺陷,最终还提出引进苏-27跟生产技术,至少,压价这个目的是确定的。

在这方面,苏联确实吃亏了。

无法按照原来的想法报出极高的价格。

吃晚饭时,双方又重新坐在了一起。

这不是谈判,而是开始在酒桌上先压倒对方的气势,夺回他们的主动权。

菜还没上桌,次苏联人就拿出了他们在谈判中最常用的手段——餐桌上摆上一堆又一堆的酒。

谢凯看着头大不已。

不喝又不行,要谈判,就得先跟苏联人喝酒。

赵峥看着旁边的谢凯跟白彦军等人,偷偷地说道:“咱这是在工作期间,不允许喝酒啊……”

不是不允许喝酒,他是被那堆成山的酒瓶吓着了。

谢凯直接丢了个白眼给他,委婉地说道:“赵副部长,苏联人向来就是不喝酒不谈判。连印度那些不喝酒、吃素食的家伙,跟苏联人谈判前,照样得上酒桌。”

白彦军之前就听过苏联人谈判先爱喝酒,对苏联人不停往餐桌摆酒没有什么意外,早就有了心理准备。

王成峰跟赵玉军两人眼珠子都凸出来了。

苏联人喝酒太猛,他们平时谈事儿同样喝酒,可也没有这样的阵仗啊。

谢凯一看桌子上的伏特加跟啤酒就觉得要命,苏联这些酒鬼居然还是老一套,直接整约尔什。

这种酒味道不好,混合起来还很容易醉。

只能求助的看着白彦军:“白叔,待会我肯定是他们重点目标,一会如果是喝多了,谈判可能就不方便了。”

白彦军给他投去一个放心的眼神,“不用担心,有我呢。”

果然,苏联人一上桌子就开始灌谢凯的酒。

米沙威奇夫斯基跟奥列格两位苏联航空工业跟军事工业委员会的大佬,上桌子直接对谢凯举着大杯子。

苏联大佬出面,谢凯不喝不行,硬着头皮喝了两杯。

这种啤酒跟伏特加混合的酒味道很差,根本就没有国内白酒的各种滋味儿,不过后劲很大。

刚喝下两杯,谢凯就有点昏。

他的酒量在国内算不错,跟这些苏联人确实没法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