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军工子弟 > 1323 乌克兰人为卖安-225也拼了 贺黄金发123大大盟

谢凯在整个中方谈判团队中没有挂任何头衔,苏联人却在之前的谈判过程中清楚谢凯才是做主的。

何况,现在乌克兰方面也有想法,自然出问题的可能性不大。

谢凯没想到,他到安东诺夫设计局参观,居然得到了超规格的待遇。

车子刚停在安东诺夫设计局大门口,一群年龄不小的老头们,就已经在等着他了。

谢凯并不认识几个人,也不知道谁是谁。

刚一下车,季米诺夫便指着一名秃顶的矮胖老头对谢凯介绍。

“这是安东诺夫设计局总设计师,皮奥特尔·瓦西里耶维奇·巴拉布耶总设计师,他主持设计安-124,安-225的工作……”

大牛!

谢凯心中惊呼一声,满脸笑意地伸出双手,紧紧地握住了巴拉布耶的手。

一脸惊喜地说道:“总设计师,没有想到我还能见到世界最大飞机的总设计师,更没想到你居然亲自迎接我,荣幸至极,荣幸至极!你主持设计的安-225重型运输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大型飞机,咱先了目前人类极限的航空制造力,无论运输能力,还是其飞行性能,都是让整个世界惊叹的……”

谢凯一点都不吝啬恭维的话。

眼前的这个老头,绝对是苏联人才中最顶级的。

能设计出安-124、安-225这样的飞机,能是普通人才么。

尤其安-225,从设计到建造仅仅花3年时间,这对任何国家都是不可思议的超快速度。

把他挖回去!

谢凯心中突然跳出这样一个疯狂的想法。

看着这位安东诺夫的总设计师,谢凯是完全一脸狂热。

不过,很快谢凯就冷静了下来。

挖走安东诺夫设计局的总工程师,根本没有可能。就算苏联解体了,这位安东诺夫设计局的最高负责人,也依然是乌克兰航空工业部门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挖他们的副总设计师倒还是有着不小可能的。

“谢,欢迎你的到来。”安东诺夫的总设计师一脸微笑地对谢凯说道。

季米诺夫又指着旁边一名个子高大、年约40多不到50岁的中年人对谢凯介绍。

“谢,这位是安东诺夫总经理,尤里亚夫。”

尤里亚夫同样微笑着对谢凯伸出了手。

“欢迎你来到全世界最顶级的大飞机设计制造工厂参观。”

谢凯同样笑着双手握住他的手,“荣幸至极。”

跟总设计以及总经理一起来迎接的,都是安东诺夫的核心人物,谢凯的心中,已经开始谋划如何挥舞挖人才的锄头了。

一番寒暄后,安东诺夫这些高层设计师跟管理人员,陪着谢凯,开始参观安东诺夫设计局。

参观过程中,由不同的人向谢凯介绍整个设计局的各种机构,以及每个机构负担的工作。

安东诺夫设局局的这些大佬给谢凯的感觉,就像是对上级来视察的领导一样。

整个过程,完全是以汇报工作的方式向谢凯介绍安东诺夫。

安东诺夫设计局,很庞大。

至少比运-10团队庞大得多。

没有见过什么世面的谢凯,只能用国内航空制造业最庞大的运-10团队来对比。

普通设计师们在办公室图纸堆里忙碌着。

虽然他们看起来忙碌,谢凯却从不少人眼中看到了隐藏着的深深忧虑。

这或许是因为安东诺夫设计局目前日子不好过而造成的。

没有苏联的财政拨款,生产任务少,甚至连工资都发不起。

大家饭都吃不起,如何能不担心前景?

跟当初濒临破产的404的人精神面貌差不多。

安东诺夫设计局的办公室都非常宽大,不少办公用品比较奢华,但是也显得有些陈旧了。

在404下属单位中已经开始全面引入计算机辅助设计,而这个世界上最庞大飞机的设计单位,微型计算机几乎看不到踪迹。

参观完设计室,了解到整个安东诺夫的计流程后,参观并没结束。

季米诺夫等人把谢凯带到了各种实验室里面。

在这里,谢凯第一次完整见识到了大飞机的核心设计试验流程。

也了解到苏联人在设计这些大飞机的过程中,是如何去分工协调各个系统工作的。

运10团队一直在404管辖下,谢凯跟整个运10设计团队、管理团队都非常熟,甚至不时跑到运-10项目团队跟他们瞎扯,没事就去参观运-10的研究,但是,对于谢凯来说,这是他第一次全面了解到大飞机的研发试验过程。

很多实验,国内跟安东诺夫有着太大差距。

难怪人家能生产安-225这种满载起飞重量超过640吨,全世界最大重型运输机,而中国国内只能生产110吨级的C-910,连150吨的运-15都还没完成设计工作。

安东诺夫设计局旁边,就是制造工厂。

这家工厂只是大型飞机的组装生产线,并没有太多机械加工生产。

无论原材料,机械零部件的生产,都由其他工厂生产,这边组装。

车间外,停着一架庞大的飞机。

这是谢凯从巴黎到乌克兰乘坐的安-225。

季米诺夫见谢凯盯着跑到上庞大的安-225,眼睛都直了,对谢凯说道:“上次飞行途中,增压机停止工作,目前技术团队正在进行全面检修。避免再出现故障。”

这架飞机从生产制造到目前,并没有进行几次飞行试验。

“航空工业部高机官员乘坐,就是对我们最优秀设计师设计出来的产品非常放心。

见谢凯脸上神色变化,季米诺夫急忙解释。

他知道,从巴黎到乌克兰的飞行途中,安-225出现的状况确实把谢凯吓到了。

飞机没有经过长期的飞行试验,确实不确保安全性能,坐在上面完全有可能随时送命,不担心才是怪事。

尤其谢凯对他们的技术不了解。

“那旁边停着的是安-124吧?”

谢凯指着安-225旁边一架外形差不多,体型却小了不少庞大飞机问着安东诺夫的高层。

与安-225相比,这架小很多的飞机像安-124,可谢凯不确定。

尤里亚夫顺着谢凯的目光看去,“是的,安-124。刚出厂的,即将交付空军。”

季米诺夫并不想向谢凯介绍安-124。

在他的示意下,总设计师皮奥特尔·瓦西里耶维奇·巴拉布耶对着谢凯介绍起安-225飞机。

“安-225,由于研发时间短、任务重,为了降低研发难度,我们按照安-124运输机设计理念设计,使用的技术都是成熟的。由于安-225主要用途是运输跟发射暴风雪航天号飞机及火箭,所以生命保障方面,考虑的并不是非常全面……”

这些情况,谢凯早就了解了。

为了表示尊重,留下好映像,巴拉布耶介绍时,谢凯还是装着非常认真在听。

见谢凯听的认真,巴拉布耶继续介绍,“从1985年春季开始设计,88年11月30日出厂,2月21日首飞,今年5月12日首次完成背负暴风雪号发射的飞行任务……”

介绍时,总设计师满脸自豪。

安-225这样的飞机确实让他有自豪的资本。

作为世界上最大型的飞机,即使是对安-124飞机的放大,设计跟制造的难度提升,也不是一点点的。

主体结构强度都需要增加很多。

与安-124相比,安-225无论最大起飞重量还是载重能力,都增加了50%。

主货舱载重设计250吨,顶部货架背负能力为200吨。

整个飞机能在内舱跟背部货架同时搭载货物的时候,真正的最大载重能力是320吨!

谢凯对这组数据并不怀疑。

西方世界猜测安-225运输能力至少有300吨,苏联人报出320吨,肯定不会夸张。

甚至,他觉得安东诺夫设计局的总设计师、安-225的缔造者报出的数据还是保守的。

安-225空重175吨,载上320吨重量,不到500吨的重量。

而这架飞机的最大起飞重量640吨!

他怀疑这架飞机的真实运输能力可以达到350吨。

这样载重量的飞机,对整个404的运输需求有着重大作用。

谢凯听着听着,口水就流出来了。

季米诺夫对他的反应越来越满意。

当即就对着谢凯说道:“谢,工厂里正在建造的安-225已经完成一半,你有没有兴趣去看看?”

“有,太有兴趣了。”谢凯现在也不装了。

这些家伙,绝对是为了卖安-225给自己!

谢凯清楚,工厂里的那架安-225只是建造完了机体,机翼还没运过来呢。

安东诺夫的生产车间非常庞大,这符合苏联人的一贯风格。

整个生产车间宽度超过百米,长度更是近两百米。

要不然,也没法生产安-225这种长84米、翼展88.4米、高度达到18.1米的庞大飞机。

在这工厂里,人显得非常渺小。

在车间里不只是生产安-225,还有一架没有安装机翼的安-124和好几架小型涡桨飞机,也不知道什么型号。

见一个车间里同时装配数种飞机的混乱状况,谢凯有些无语。

连国内飞机生产线,都在谢凯提议下改成了脉动式生产,而不是像苏联人从一开始到装配结束都固定在一个地方。

这样的装配方式效率非常低。

谢凯清楚,西方人的战机生产设计跟生产线不可能向苏联人开放的。

哪怕是大飞机制造工厂生产线也不可能给苏联人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