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军工子弟 > 1324 想卖安-22?当老子是凯子啊 贺黄金发123大大盟

苏联国内也没有像他这种,不应该出现在这个时代的人。

谢凯有时候甚至在想,如果自己重生在苏联,是否还有机会去力挽狂澜,拯救已经病入膏肓的苏联。

他想过不少次,苏联国内,即使他爹是李刚那样的,估计都没有可能。

苏联绝对不会有郑宇成这样把所有筹码都压在他身上的管理者,而起领导干部不会如同龙耀华等人,给他们那么多的政策。

看着车间里面有不少飞机在装配,却没有多少工人干活。

谢凯明知怎么回事,还依然露出一副疑惑的神色,对乌克兰人问道:“好像工厂里的工作任务不是很重,难道这是因为交付期很长吗,所以开工不足?”

这话一问出来,乌克兰人脸上都变得尴尬起来。

季米诺夫对着谢凯尴尬地解释:“谢,并不是因为生产交付期太长,目前我们工人正在进行培训。所以采取轮换制度,确保24小时不停生产,在保证技术工人拥有充足休息跟提升时间的情况下满足生产任务,技术工人被分成几个班干活。”

这话连他自己都不相信。

人手少,轮班干活,那只是忽悠中国人的。

真实情况是苏联国内财政拨款减少,工厂为了确保所有人都有收入,将装配技师跟现场技术人员分成几批,只需一天干的活,被他们分成了三天去干,每天只有三分之一的人干活。

这样一来,建造进度就被拖缓,工人的收入自然也只有原本的三分之一。

虽然收入少了,至少能保证所有干部职工有活干,能拿到部分的收入,解决最基本的生存问题。

季米诺夫见谢凯怀疑,知道这小子精明得如同狐狸,对着谢凯说道:“谢,不知道你们对安-225这样的大飞机有没有兴趣?”

谢凯看着季米诺夫,这老家伙居然这么快就耐不住了。

难道他就这么急着卖安-225给?

谢凯皱起了眉头,对季米诺夫摇头。

“部长,这种飞机我们确实希望拥有,可目前来说,也只能能想一想而已。安-225飞机太大,我们国内没有什么物资需要用这样的飞机运输。不仅没有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也没有火箭需要这种飞机发射来降低成本。何况,就算搞回去,也没有技术能够成功地在机背上发射火箭。”

谢凯以为乌克兰人终于开始表明态度,推销安-225。

为了压价,又开始玩自己惯用的手段。

季米诺夫听到谢凯的话,不由傻眼。

紧急忙解释着:“不,不,不……并不是出售安-225给贵国,第二架安-225的生产也是因为需求。我们的意思是,双方可以进行技术合作,安东诺夫设计局的技术及水平你都已经看到了。”

不是卖安-225?

谢凯愣了一下。

很快就恢复过来,摇头说道:“连一架飞机我们都养不活,更不要说拥有这样的技术了。虽然我们很想拥有,可条件不允许。中国国内无论是起降机场还是其他配套,甚至连生产线,都需要改进……”

安-225起飞距离需要3200米,整个跑道至少要修到5公里长。

还有其它所需要的各种配套设备,中国根本没有。

一旦真的引进技术,需要的资金是海量的,中国根本无法承受。

听谢凯这样说,季米诺夫有点失落。

原本计划把安东诺夫设计局的低端技术提供给中国,用技术合作的手段,从中国得到完成第二架安-225建造的资金。

可目前的情况看,对方好像对合作并不感兴趣。

谢凯难道真的听不明白?

安-225这上面,技术合作本来就没有可能的。

谢凯说的也是事实,安-225这样的大型飞机,对任何国家工业基础都是苛刻的考验。

中国无论是制造实力还是基础配套,都不行。就连维修都不方便。

这款飞机甚至对起、降的跑道要求都非常高。

机场跑道拥有这样的长度不难,要承受600多吨载重量的飞机起飞、降落的时候的冲击力,跑道的标准要求就非常高。

显然,谢凯是误会乌克兰人的意思了,他以为对方是想要向提供安-225的制造技术。

“你们不是也在搞大飞机吗,我们完全可以提供技术支持,可以让你们尽快拥有200吨甚至300吨大飞机的设计生产能力。”

季米诺夫见谢凯装傻,索性挑明了话题。

他不想就这样放过谢凯。

这是安东诺夫的救命稻草,也是目前唯一可宰的肥羊,不宰羊,至少也得薅一把羊毛。

不能从中国人手中得到经费,第二架安-225将怎样制造完成?

上面已经要求封存正在建造的第二架安-225,把一些可以通用的零部件用作安-124跟安-70的备件,安东诺夫跟乌克兰航空工业部显然不愿意。

尤里亚夫看着谢凯,“谢,你们国内空军不是没有大型军用运输机吗?我们可以向贵方提供安-22运输机的全套技术。”

中国空军主力运输机是运-8。

这种运输机是仿制苏联安-12运输机而来,无论航程还是运载能力都比较小,也没法运输重型装备。

安-22是安东诺夫设计局研制的远程重型战略运输机。

曾经在刚投入服役时,是苏联唯一可运载T-62坦克的运输机。

这款重型运输机可载重80吨物资飞行5000公里,也可以运载飞毛腿导弹、火箭发射车、导弹车、桥梁部件、汽车等重型军用装备。

这是人类历史上研制过最大的涡轮螺旋桨飞机,能在边远地区的简易机场狂野起降。

对于军用运输机来说,虽然运输速度相对比较慢,但是庞大的运载量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尤其对于没有战略运输机的中国空军来说。

“A-22?你们不是在1974年就停产了吗?而且这款运输机生产数量并不多的。现在各国都是装备喷气式运输机,螺旋桨飞机都能技术太落后了。”

谢凯直接摇头拒绝了。

虽然脸上平淡如水,心里的小九九却盘算了起来。

或许真的可以把这款军用运输机生产制造技术引进。

之前,谢凯的心思都在喷气式飞机上,涡轮螺旋桨飞机根本就没有被谢凯看在眼里,何况对运-8那种运输机,谢凯是深恶痛绝的。

涡轮螺旋桨飞机,在燃油消耗跟运输费效比方面,都是比较不错的。

对于缺乏军费的中国空军来说,这款涡轮螺旋桨运输机确实是不错的选择。

至少成本低!

安东诺夫的人见谢凯拒绝,顿时尴尬起来。

确实,安-22因为性能落后,苏联空军根本就没有装备多少,仅仅订购了45架。

这款飞机因为订单少,早就停产了。

虽然苏联空军到现在为止,依然还有一部分安-22在服役,民用航空方面,也有几十架在执飞航班。

总的来说,这款最大起飞重量达到250吨的重型运输机,并不成功。

安-22运输机当初在设计时,安东诺夫考虑的并不是太周全,没有想过涡轮螺旋桨飞机的前景问题。

季米诺夫看着谢凯劝解到:“谢,对缺乏经费的中国空军来说,这是一款性价比非常高的运输机。无论运载量还是航程,都足够你们空军建立战略空军。相比喷气式飞机,安-22在技术上确实有些落后,但这已经是螺旋桨飞机最顶级的技术集成……”

谢凯坚决地摇了摇头,再次明确表示,对安-22没有任何兴趣。

他的反应,着实让安东诺夫设计局的人担心不已。

安-124这样的重型运输机,对中方来说,不仅价格高,运输成本同样高得离谱。

到目前为止,连苏联空军都没能力装备多少架,中国空军那少之又少的经费能装备几架?

听到季米诺夫的话,谢凯直翻白眼。

老家伙这是把自己当凯子啊。

难道自己很好忽悠,很好坑么?

A-22这种涡轮螺旋桨飞机,在目前各国空军的发展来说,并不属于主流。

主流发展,那是喷气式。

巴拉布耶见谢凯拒绝,更是失落。

他们也没办法向中方提供安-124这款苏联最顶级的运输机。

不仅中国买不起,苏联也不会同意出口中国这款重型战略运输机的。这是世界上最顶级的重型战略运输机。

如果中方采购A-22这种早已因为技术落后而停产了十多年的涡轮螺旋桨飞机,苏联高层将会非常支持。

这不仅可以给安东诺夫带来可观的收益,并且可以让安东诺夫生产出第二架安-225,或者开发出新一代的重型战略运输机。

更重要的是,可以延缓中国喷气式大飞机的发展。

巴拉布耶不愿意就这样放弃,继续劝说谢凯。

“谢,目前中国空军主力运输机是运-8,只是由A-12运输机的仿制品。对于你们国内航空工业来说,涡轮螺旋桨飞机的技术已经非常熟悉,引进A-22这种重型战略运输机,很快就能消化吸收技术,国产化的难度更小……这对于提升中国航空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

这位安东诺夫的新任总设计师,完全是一副我为中国航空制造业发展而考虑的表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