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返1977 > 第215章 旺季不旺

重返1977 第215章 旺季不旺

作者:镶黄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5 17:15:40 来源:小说旗

时间进入了十月中旬。

辽东半岛的海,到了最让人眷恋的时候。

单说外表,透明得简直象块大玻璃,让人能看得既深又远。且风平浪静,浪花也变得亲切了许多。

至于天气,虽然还不算凉,但湿润的海风已经渐渐变得干爽起来。

这使人的皮肤滑溜起来,不再那么潮乎乎的。海边的蚊子完全失去了凶猛劲头,连叫唤的劲头都没有了。

沙滩的温度也很适度,怎么躺怎么让人舒服。如果吸上就一口气,就连肚脐眼里头都是清爽的。

最让人可喜的是海下的变化。

尽管海水还保存着夏日的热度,但海里的生物对细微的温度改变却异常敏感。于是数不清的海参便从沙底下,礁缝里爬出来。排着队从大海深处往各个海湾的浅滩进发。且温度变化越大,越来劲儿,那真可以称得上是前仆后继。

这样一来,就连水平不怎么地的人,只要能“扎”个三五米下去,也能抓到海参了。

要说这些海参也真是挺可怜的。

因为它们永远不会总结经验,不会换一个时候爬出来,不懂得耍一个花招,来狡猾地躲过“海碰子”们的捞捕。而是永远是一成不变地按着季节,守着规矩,无知无畏地来送死。

不过,作为海参的命运掌控者,也无需为此过于得意。

因为大多数人在面对生活的考验时,通常呈现出的是只目光短浅,随波逐流。他们并没有比海参聪明多少,那么命运也必然是相仿的,还真不见得谁比谁更可怜呢。

这话一点不过分,比如说吧,就像现在。

尽管今年的海参远比往年更多,是个老天爷赏饭吃的“肥年”。但由于是在低价时期,增产在很多人看来也不全然是件好事。

现在的状况是,“国家队”干得热火朝天,周副总前期预计的产量翻倍不但完全有可能会实现,甚至还有超额完成任务的苗头。

随着大批淡干海参补入水产公司的仓库,又有大批量的鲜海参进入晾晒程序。水产商店里的海参未见一丝断档,仍旧充足异常。

周副总的降价措施也就显得更加不可撼动。甚至还有不少人因此揣测,水产商店会不会再有进一轮的降价出现。

于是,这就像叶圣陶笔下的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那样,直接引发了后续的诸多不良结果。

第一,作为本可以挽救市场价格的生力军,每年固定时期来海边收货的人采取了观望态度。

连前期已经出手的人也停了手。只有相当少的一部分人还愿意现在收海参,但数量少,价格也瞄准了国庆前的最低价。

第二,海碰子们都对海参的前景持悲观情绪,他们下海的激情遭受了重大打击。

即使为生活所迫不得不下海,也把精力更多地放在了“戗鲍鱼”上,他们对海参已经变成了“搂草打兔子”的态度,没人再刻意在手中留存,出手的价格也就更加随意。

所以整个十月之间,水产公司降价引发的市场恐惧还在继续发酵。才刚向上走了一走的价格无声无息又掉落了一些,更隐隐显露出想彻底掉头向下的趋势。

而“海碰子”们本应该欣喜若狂,兴奋得要死的捞捕旺季,竟然没见到一点的热乎劲,反倒异乎寻常的冷淡。

完全可以说,现在还在意海参的人,几乎每个人都把眼珠子死死盯住在了一块钱左右的价格起伏上,脑子里都想象着海参价格再次下跌的景象。却几乎没有人注意到已经抛售掉不少现货的市场,增产只是表面现象。

实质上,由于“海碰子”群体的自我放弃,其实整体市场上的供应量是在减少的。看起来固若金汤的低价市场,已经脆弱得经受不住什么风吹草动了。

明明有赚大钱的机会却抓不住,事后却总会为当初的错误选择而后悔,大多数人愚蠢的一面,难道不是一种像海参一样的悲哀吗?

那么,少数的聪明人又在忙些什么呢?

其实从“老铁山”回来之后,洪衍武他们没干别的。主要还是晾晒海参,把鲍鱼壳换成海参,另外就是休息,准备再次“碰海”。

他们的心里都很踏实。有洪衍武坐镇,没人因为市场的低迷产生恐慌。

不过,有一件事却是让洪衍武自己感到了相当不安,那就是“老刀鱼”家存放的海参有点太多了。

要知道,他们城里的储存点,只是“大将”、“三戗子”和“虾爬子”那不怎么宽绰的家里。能存放的数量有限,大部分的海参还是要放在“老刀鱼”家。

再加上“国庆”钱的大肆收购。“老刀鱼”家现在已经快存放有三吨海参了。为了这五六千斤的海参,光麻袋就添置了一百条,把“老刀鱼”两间东屋塞得满满腾腾的,都快进不去人了。

这可都是大家的胜利果实啊,看着确实让人欣喜若狂,但无疑也有几个不好的地方。

一来,这么多海参存在这里,隐蔽已经着实不易,后面要是再继续增加存货,难免引人瞩目,弄不好就得曝光了。

二来,当他们一起去“碰海”时,“老刀鱼”家只有他老伴一个人在,守着这些财富,人和东西也不安全。

三来,就是“老刀鱼”家临海,潮气有些重,不利于海参长期储存。而且渔村距离城里也远,取货也不大方便。

于是洪衍武就动了未雨绸缪的心思,想给存在“老刀鱼”家里的海参换一个地方。

不用说,最好的选择,当然莫过于能找到一个在城里,地方大,干燥的,又不引人瞩目的一个地方了。可在当年根本没有库房可以随意租借,这又谈何容易呢?

洪衍武的选择实在是不多,他思来想去,很快便决定下来,两个举措并行。

一是通过“大将”,先看看“起重社”有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暂借,尽快花一笔钱私下里包租下来。

二就是他找杨卫帆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存在他军管区里一部分海参。

但说实话,这只是不尽人意的无奈之举。

因为“起重社”的仓库虽然取用方便,可人多眼杂,库房里的东西也有小不溜丢失的情况。

杨卫帆的军队库房保密性倒是不错,地方也大,可就是同样在海边,离城里较远。另外进出太不方便,要真把货存进去,那几乎就算是脱离自己控制的状态了。

却没想到,“大将”那边还没开始行动呢,这件棘手的事儿一到杨卫帆那儿又顺利解决了。

敢情当洪衍武、陈力泉和“大将”按照许诺把三百斤海参给杨卫帆送去之后,他们才刚刚一开口提到自己的难处,这小子就说太好办了。

杨卫帆告诉他们,说他来参军的时候,妈妈为了方便他的生活,给了他滨城里一套住房的钥匙。可他觉着一个人太冷清,即使进城,也不怎么爱去住。

不过那地方绝对够宽敞,够僻静,完全满足洪衍武的所有期待。

洪衍武几个一听大喜过望,饭也顾不上吃,就紧着催杨卫帆开车带他们去看房。

万没想到亲眼一瞅房子,除了洪衍武还算镇定,陈力泉和“大将”可全都惊呆了。

因为那根本不是普通房子,而是位于靠近市区中心地带,别墅样式的一栋日式小洋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