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返1977 > 第324章 大生意

重返1977 第324章 大生意

作者:镶黄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5 17:15:40 来源:小说旗

毕竟离服务部的关门时间已经很近了,因此等了没多久,那两个皮肤黝黑的男人就出来了。

他们一人推着俩自行车,一个人拿着台收音机。

当然,这两种商品,只是国产货。

一看这行色,洪衍武就更确定了自己的想法,赶紧上去敬烟答话。

结果这么一打听,果然如他所想。

这两位正是援建坦桑的建筑工人,时隔四年才刚刚回家的。而他们手里指标,除了刚刚用掉的一大一小两张,剩下的可都在呢。

还真别说,他们确实用不了。实际上,因为在国外挣到的钱并不多,他们也就打算置办一下“三转一响”,其余的指标基本就没用了。

并且,他们各自家里的亲戚和朋友也都不富裕,也没人求他们手里的指标。

所以这么一来,他们一听洪衍武想掏钱买他们手里的指标,个个都楞了,然后就是喜出望外。

说真的,正常情况下,这时候搁谁也得“挥刀而上”,狠狠“宰”他们一下。基本上给个十块二十块的,就能把这俩人给打发了。

可洪衍武真觉着他们这些工人挺不容易。毕竟他自己的大哥也是这样工人,傻也好,憨也好,都是这样为国家做奉献的。他实在不愿太丧良心,把他们身上最后的一点儿油水都刮下来。

结果他动了恻隐之心,就按小件儿指标四十,大件儿指标八十的价钱报了价儿。

当然,这也是留着余地,准备让俩人划价儿的。他心里真正的预期是小件儿五十,大件儿一百。

可没想到劳动人民性子直,脑子根本不拐弯。这两位连价儿都没还,就把四个大件儿和四个小件儿指标点了出来。还似乎生怕他反悔似的,直往他手里塞。

敢情两个建筑工人一听洪衍武的初报价,就觉着挺合适。要照这个价儿换了钱,他们无疑多了好几个月的工资,那买“三转一响”的钱,能弄出一大半来呢。都怕这煮熟的鸭子飞了。

看他们这么迫不及待,洪衍武一伙儿人全都乐了。然后很理解地拉着他们到僻静处,马上给每人点了二百四十块钱。

这钱一拿到手里,那俩建筑工人笑得简直都合不拢嘴了。

可到这儿事儿还没完呢,洪衍武知道他们手里还有几张。以他的精明,自然能猜到这俩人留下的“出国人员服务券儿”,是准备当成工业券用,来买“三转一响”的。又怎么能不心疼,白白看着他们糟蹋了好东西呢?

所以就又给他们续了根儿烟,接着聊他们手里剩下的指标。

俩建筑工人其实也很意动。不过让他们为难的是,要是把指标都卖了,剩下的东西,今后又怎么置办呢?已经答应过家里,实在没法交代。

洪衍武一听这话,就说这事儿好办,马上叫“糖心儿”和“刺儿梅”去百货大楼前面去“想办法”。

于是没出十分钟,俩姑娘用五十块钱的带价,就换到足够的工业券回来了。

洪衍武随即表示,愿意把这些工业券白白奉送,至于收指标的价钱仍然不变。

这会儿陈力泉也给俩建筑工人送来了几瓶汽水。俩人一看这么周到,那还有什么可迟疑的呀?痛痛快快剩下几张指标也都交出来了。

喝着汽水儿抽着烟,兜里揣满了钞票,这俩人还有点不好意思呢。有一个甚至还想大方一把,花钱请洪衍武他们吃包子去。

没想到洪衍武哈哈一笑,说句“心领了”,接着还继续跟俩人套磁。这次他可是为了更高的目标,开始跟他们打听。别的援建工人手里还有没有用不了的指标。

等一听说,他们这拨儿京城一共回来了八个人,情况都跟这两位差不多。洪衍武就有了新主意。

他的意思是想让这俩工人把别人也介绍给他们,还是这个价儿收的话,大件儿指标一个给他们提十块,小件儿指标一个给提五块。

要是这俩工人自己把别人指标收上来,转卖给他们也行。那就是大件指标九十块,小件儿指标四十五块。其中有多大利润就靠他们自己本事了。

俩建筑工人这次可真是听呆了,这可是连想都没想过的美事儿,还能不乐意吗?

何况洪衍武为了取得他们的信任,当场还又拿出二十块钱,分给每人十块。用他的话说这叫“订金”,免得他们担心会白跑一趟。

俩建筑工人再没二话,当场收下钱就把这事儿应下来。就这样,双方约定好后天早上九点百货大楼正门再见面,风雨无阻,不见不散。

最后在极其郑重地再三握手下,洪衍武和他们像革命战友一样地告别了。

事情办到这一步那可真是圆满成功。

双方都是皆大欢喜,洪衍武把俩建筑工人身上能开发出来的潜力全发掘出来了。俩建筑工人也庆幸撞上了这么一条发财的路子。用现在的话说,那叫“双赢”。

“糖心儿”和“刺儿梅”更是快把洪衍武真的当成偶像了,她们都没想到,收指标还能这么谈的。

扪心自问,搁她们自己也就能做到第一步,或者最多到第二步。

可这一笔“大生意”,背后藏着的利可是比表面上多多了。那些建筑工人真要都找回来,这些指标几乎够她们干一年的过儿了。

所以坐在“萃华楼”里,“糖心儿”是一个劲儿给洪衍武布菜斟酒。眉目含情,无比温柔,真是把他当成心肝儿大宝贝儿了。

“刺儿梅”则不吝美言,大加赞赏,也快把洪衍武夸成一朵牡丹花了。还总频频举杯,给他敬酒。

“‘红孩儿’,一开始我还觉着你心急了呢,怎么给那俩不开眼的傻冒儿那么好的价钱?这可有损的你英明啊!没想到还是你心计多,先用大气的出手拍唬住了俩傻子,彻底让他们把你当成了好人。然后一步一步就把他们的底子全给掏出来了。这事儿办得那叫利索。姐姐佩服!”

只不过她这些话,洪衍武听着却没那么舒坦。而且也没法解释,他要说出真正的想法,在这个圈子里就是个大笑话。

因此在他而言,除了表面上的敷衍,也只能暗地里苦笑了。

唉,就咱这命,怎么老跟别人算的不一样呢?也不知道是他们没算对,还是我自己个儿活错了?

反正不管怎么说吧,虽然各人心中滋味不同。但这头一天的就迎来个“开门红”,却实实在在是件相当重要的大事儿。

不但大吉大利,也用事实证明这条路是行得通的。等于给“糖心儿”和“刺儿梅”都吃了颗“安心丸”。

哪怕随后这一下午都没再开张,她们也并无泄气,在服务部关门之后,都嘻嘻哈哈地挥手作别,相约明日再见。

况且话说回来,这个下午倒也不算白耽搁了时间。至少由洪衍武和陈力泉出面,又成功订购了两台电视。

一台彩电是十八寸日立的,价格一千二百八十。黑白电视是十四寸索尼的,价格五百二。按相关规定,三天后取货。

应该说,和当时国产电视比,即使是免税,进口电视的绝对价格也要贵一些。

可问题是分怎么想了。当时京城电视机厂出的牡丹黑白电视多数都是九寸的,价格也在四百左右。要从尺寸、质量和性能上做综合比较,那进口电视的价钱可就太划算了。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规律。

像德国“德律风根”这个牌子在收音机上很响亮,但是在电视机上名声很臭。

这个牌子的电视机,外表很漂亮,但屏幕色点非常粗大,日本的屏幕一般需要放大镜才能看出红绿蓝三色,而“德律风根”几乎裸视可见。

伴音很动听,图像效果连国产机都不如,还很容易坏,出现“多瑙河之波”是普遍情况。当年常修电视的都知道。

好在洪衍武不熟悉的牌子统统不要,别说“德律风根”,什么波兰电视,匈牙利的电视也都摇头,只点名专要价廉物美的日本货,才得以避开了这个“地雷”。

要不是因为这个,他可能对日本人连一点好感都没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